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提出了薄层树脂相光度法测定锡的操作条件,采用在0.1mol·L^-1的介质中,以水扬基萤光桐(SAF)为显色剂,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着测定锡,灵敏度比溶液不度法提高80倍,除As(Ⅲ)、Sb(Ⅲ)、Fe(Ⅲ)外,其余共存离子基本无干扰,实不则了天然水中锡,加标回收率93-99%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薄层树脂相光度法测定锡的操作条件采用在0.1 mol·L-1 的介质中,以水扬基萤光酮(SAF)为显色剂,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着测定锡灵敏度比溶液光度法提高80 倍,除As(Ⅲ) 、Sb( Ⅲ) 、Fe( Ⅲ)外,其余共存离子基本无干扰实测了天然水中锡,加标回收率93% ~99%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希夫碱是壳聚糖与苯甲醛进行缩合反应的产物。本文在合成壳聚糖希夫碱的基础上;研究该改性壳聚糖对微量金属铬离子Cr(Ⅵ)的吸附性能;并考察其在磁场作用下吸附能力的变化,研究磁场强度和磁场处理时间等因素对吸附Cr(Ⅵ)的影响。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壳聚糖的改性产物壳聚糖希夫碱比改性前的壳聚糖具有较强的吸附Cr(Ⅵ)性能,其吸附饱和浓度可提高两倍以上;达到吸附饱和的时间也能缩短一半。强化吸附效果的试验表明:磁场处理可进一步增强壳聚糖和壳聚糖希夫碱的吸附性能,尤其是对壳聚糖希夫碱吸附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吸附量和吸附效率与磁处理强度、吸附时间、Cr(Ⅵ)溶液的酸度和浓度等吸附环境条件有关,适当的磁场处理可保证壳聚糖希夫碱对含Cr(VI)废水的高效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氧饱和碱性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水溶液中超氧负离子基(O2-)产生的机理,ESR和UV光谱结果表明该反应可能经历O2与SO2-间单电子转移;体系中O2-处于产生-消失的动态过程,其稳定性依赖于溶液pH值;一次充氧饱和条件下,[O2-]应不超过10-3molL-1;连续充氧条件下O2-的累积量与SO2-的累积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旋转圆盘电极(RDE)法、浸渍腐蚀试验法及腐蚀表面的X射线衍射分析法研究了3%NaCl溶液中碳-铜短路接触腐蚀的机理。结果表明,该腐蚀属O2去极化腐蚀,其阴极去极化反应一般为扩散控制。在与腐蚀电流相对应的电位区内,在碳电极上O2的阴极还原电流密度约为铜电极上的还原电流密度的二倍,并且,由于碳膜的存在,在铜表面上形成了铜氧化物-铜电偶,因而促进了铜的腐蚀。  相似文献   

6.
纤蛇纹石吸附Cu(Ⅱ)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纤蛇纹石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探讨初始溶液pH、温度和铜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和热力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60℃,pH为2~4,铜离子初始浓度为10~100mmol/L时,Cu(Ⅱ)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量随反应温度、初始pH和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以单层吸附为主;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焓变为20.427 kJ/mol,熵变为109.424 J/(mol·K),说明吸附是一个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磁性微球对偶氮品红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反相悬浮交联法,以Fe3O4为核,制备了壳聚糖磁性微球.将其用于水中偶氮品红的吸附,研究了溶液酸度、吸附时间、偶氮品红初始浓度、温度、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pH 4.0,无盐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壳聚糖磁性微球对偶氮品红的饱和吸附量达到357.1 mg/g.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实验数据得出,该吸附同时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均R2>0.96).经3次重复使用再生后壳聚糖磁性微球对偶氮品红的吸附率仍高于90%.该种新型吸附剂吸附能力强、速度快且易分离和可再生.  相似文献   

8.
几种含硫有机化合物与铜的络合物的极谱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胱氨酸、6-巯基嘌呤和硫尿嘧啶均能与铜离子作用而在汞电极上产生两个吸附波、在柠檬酸钠溶液中,高胱氨酸与铜的络合物在-0.06V处产生的阳极化波较为灵敏,其检测限为2×10^-8mol/L高胱氨酸,线性范围为8×10-6~1×10^-5mol/L.6-巯基嘌呤和硫尿嘧啶在乙二胺介质中与铜产生的络合物波较好,前者在-0.83V处和后者在-0.44V处的阴极波较适合于分析,它们的检测限分别为8×10^  相似文献   

9.
酸性镀铜液中Cl^—离子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电化学测量、X射线衍射和X射线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酸性镀铜液中Cl^-离子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镀液中Cl^-离子加速Cu^2+离子的放电反应并使后者按两个单电子步骤进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铜沉积层呈立方结构Cu,也包含立方结构CuCl;XPS谱观察到两个CuCl特征谱峰,Cu电沉积层中含有CuCl导致其电化学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用电化学测量、X射线衍射和X射线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酸性镀铜液中Cl-离子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镀液中Cl-离子加速Cu ̄(2+)离子的放电反应并使后者按两个单电子步骤进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铜沉积层呈立方结构Cu,也包含立方结构CuCl;XPS谱观察到两个CuCl特征谱峰,Cu电沉积层中含有CuCl导致其电化学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利用马来酸酐在均相条件下与壳聚糖发生N-酰化反应,制备了系列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可为这类衍生物在油田及其它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分别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反应介质醋酸浓度对产物的水溶性、残余氨基百分数(—NH2%)、特性粘数[η]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在马来酸酐和壳聚糖氨基的摩尔比1∶2,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20℃,酸的浓度在要1.3%以上可得到完全水溶性的N-马来酰化壳聚糖。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图的比较确定反应是在酰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壳聚糖(CTS)对重金属离子铬(VI)的螯合性能,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壳聚糖螯合铬(VI)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c(Cr6+)/c(-NH3+)浓度比下壳聚糖-铬(Ⅵ)螯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了螯合物的配位比并计算了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铬(VI)具有螯合作用,在不同壳聚糖氨根配体浓度下,当c(Cr6+)/c(-NH3+)≥0.5时,螯合反应达到平衡;壳聚糖中主要配体-NH2基团与铬(VI)按物质的量比2:1形成螯合物,壳聚糖铬(VI)螯合物的稳定常数为1.212×108。通过实验考察了壳聚糖用量、体系pH值对壳聚糖螯合铬(Ⅵ)离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用量为0.15 g·L-1,反应酸碱度为pH=4的弱酸环境时,铬(VI)离子去除率可达到87.5%。  相似文献   

13.
开展了均相Fenton反应对偶氮染料橙黄G(简称为OG)废水溶液氧化脱色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废水中OG的初始质量浓度、二价铁离子和过氧化氢的投加量以及反应温度和初始pH值对OG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均相Fenton法能够有效对OG废水溶液氧化脱色且该脱色反应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pH的适当降低,OG氧化脱色速率增强.若适当降低OG的初始质量浓度,OG氧化脱色率逐渐增大.在保证足够高脱色率的前提下,适当降低Fe2+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既实现OG脱色达标排放,又满足铁离子的排放限量规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微球,并以3-氯-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改性剂在微球上引入了季铵盐基团.考察了改性后的微球对染料酸性媒介黑PV(PV)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季铵化壳聚糖微球对偶氮染料PV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实验条件下,最大平衡吸附量为1759mg/g,等温吸附很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表明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量受染料初始浓度、温度和溶液pH等因素影响.负载染料的微球容易洗脱,洗脱再生后的微球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5.
以壳聚糖、Fe2+/Fe3+盐为水相,环已烷/正已醇为油相,TritonX-100为乳化剂,通过在W/O微乳体系中加NaOH溶液沉淀剂,原位制备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MCN),用于吸附Ag(I)。考察了pH值、Ag(I)浓度和温度对MCN吸附Ag(I)的影响。结果表明,MCN分散良好,粒径15~40nm,饱和磁化强度25.6emu·g-1,pH6.0时吸附最佳,Ag(I)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方程,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吸附等温线分别用Langmuir,Freundich和D-R模型拟合,表明Langmuir模型拟合最好,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容量2.06mmol/g。吸附活化能E为8.94~9.10kJ/mol,表明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溶液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壳聚糖溶液的粘度变化情况,对壳聚糖溶液的流变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的醋酸水溶液属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粘度随溶液浓度和溶剂pH值的降低、温度的升高、存放时间的延长、外加盐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多孔壳聚糖膜的渗透性及其对Cd(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致孔剂,制备了一系列多孔壳聚糖膜,SEM研究了各膜的表面及断面结构,FTIR分析了其组成,测定其对小分子物质的渗透性及对Cd(Ⅱ)离子吸附性,探讨了Cd(Ⅱ)离子的浓度、吸附时间、体系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膜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多孔壳聚糖膜具有孔隙率高、孔分布均匀、比表面积较大、对小分子物质有强渗透性、不流失、易再生等特点,而且当pH在6.0~7.3范围内,对Cd(Ⅱ)离子的吸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低分子壳聚糖的磺化改性及抗凝血活性.低分子壳聚糖在N,N-二甲基甲酰胺反应溶剂中与氯磺酸反应,合成低分子磺化壳聚糖.分别考察磺化反应温度、氯磺酸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低分子磺化壳聚糖含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优化,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70℃、氯磺酸用量3mL和反应时间4h,其最大含硫量达到8.94%.低分子磺化壳聚糖体外抗凝血活性通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显示其可延长APTT时间,表明是由内源性途径来影响凝血过程的;且含硫量在4.61%~8.94%范围内,低分子磺化壳聚糖抗凝血活性随含硫量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羧甲基壳聚糖希夫碱对锌离子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羟甲基壳聚糖希夫碱与Zn^2 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反应时间、离子强度、溶液的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与水溶性低聚壳聚糖相比,羟甲基壳聚糖希夫碱具有更强的络合能力。羧甲基壳聚糖希夫碱-锌配合物可用于生物活性研究,为开发生物多糖型补锌剂提供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键接β-环糊精微球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壳聚糖键接β-环糊精微球,合成了具有良好吸附效果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比表面孔径测定仪表征原料和产物的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改变搅拌时间、温度、pH值和甲基橙溶液质量浓度等实验条件,比较原料和键接产物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键接卢-环糊精微球与β-环糊精微球和壳聚糖相比,吸附性能更为优异,且键接产物的吸附量随温度和pH值升高而增大,最大吸附量达到20 mg·g~(-1),其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是非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