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前言在近代化工、石油和国防等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驗中出現了机械密封装置,在大多数情况下,机械密封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为了探索增强摩擦付的耐磨性从而提高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我們对外装单端面非平衡型泵用机械密封进行了初步地試驗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毅  李首兰 《甘肃科技》2012,28(20):55-56
机械密封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旋转机械的运转状况。所以,充分认识机械密封失效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企业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苯胺装置热水循环泵机械密封弹簧失效及冷却水压力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整机械密封弹簧压缩量、更换机械密封材质、同时提高密封冲洗水压力,达到了延长机械密封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9年度以来永坪炼油厂催化二套车间的机泵机械密封失效和水套不畅实例进行整体分析,简单阐述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以提高机泵机械密封、水套和磁力液化气泵的使用寿命、降低机泵的故障率、延长其运行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机械密封已经广泛应用于炼化企业泵类产品中,但机械密封设计制造精密,安装精度高,对使用环境要求严格,使之成为泵部件中最容易失效的部件。保障机械密封可靠运行对炼化企业装置平稳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饶斌 《安庆科技》2003,(3):32-33
针对实际生产运行中反应器冷却水泵机械密封多次发生泄漏的情况,从工艺状况、机封冷却系统、机封备件质量、检修质量各方面分析影响因素,旨在找出原因,改善密封效果,以降低检维修费用,维持机泵长周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低比速泵的效率,对一台80y—100单级流程泵进行了一系列试验。重新设计了叶轮,使泵效率提高3%。试验研究表明,影响低比速泵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圆盘摩擦损失和容积损失。为此把前口环间泵密封改为机械密封,泵总效率提高1.8%;把后口环密封改为机械密封,泵总效率提高2.8%。把后口环改为机械密封,除基本消除泄漏、克服了口环以下后轮盘的圆盘摩擦损失提高泵效率外,可平衡轴向力、取消轴封装置。文中还提出了机械密封式平衡装置等可以显著提高泵效率、简化泵结构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巨积海  张华军 《甘肃科技》2009,25(24):25-27
对石油化工装置目前使用的泵类机械密封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并对改进的新型金属波纹管机械密封进行了使用对比阐述,通过使用对比分析证明,该金属波纹管机械密封更适合于石油化工装置在较特殊的工况下运行,对确保石油化工装置的生产安全、平稳、长周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俞金源  马占红  王万江 《甘肃科技》2013,29(10):58-61,48
兰州石化物流中心82泵房强酸泵,用于卸送罐车中的浓硫酸。由于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该泵运行情况始终较差。就该泵频繁发生的机械密封泄漏、轴承损坏、泵体腐蚀等故障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利用减少动密封点数量、采用有机材料滑动轴承、改变检修操作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该泵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9.
机械密封是化工机泵中主要密封组件,除了要求有高密封性能外,还要求能长周期运行。通过对机械密封磨损原因的分析,提出合适的安装、选材、清洗方案要求,延长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增加机泵运行周期。设备原因主要是不正确的密封装配与安装,如密封零部件安装不正确、未对中或对中不符要求、管应力、设备的震动、密封腔衬套的磨损等。操作原因主要是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去操作,如开车前没有排尽气、密封冲洗液流失、气穴现象、低的汽蚀余量、干运转、密封腔内冲洗液不干净、液体污染、泵控制或流量控制的误操作。  相似文献   

10.
E-GA104C为某厂双支撑离心泵,轴封最初采用单端面波纹管机械密封。此泵介质为急冷油,温度较高,单端面波纹管机械密封使用寿命短、泄漏频繁,给工厂的正常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高温急冷油的离心泵机械密封,易泄漏,该文通过对密封改造,采用浮动节流环与双端面干气密封组合式密封结构,解决了泄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贾慧勇 《科技资讯》2011,(10):29-30
从机械密封的本体缺陷、热影响、介质及机械本体腐蚀、密封面等四个方面分析列举了泵机械密封泄漏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重载车辆中由于胀圈密封失效而导致的传动系统故障问题,提出通过胀圈的非圆设计减小辅助密封面和接口处漏率,并减小胀圈失稳破坏的可能性,以提高胀圈密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分别通过基于曲梁解的理论解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胀圈装配状态下的受力与变形情况,计算出可以实现辅助密封面理想贴合的非圆胀圈的外轮廓曲线,讨论了解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接口形式对非圆线形的影响. 通过对胀圈变形和受力状态的有限元分析,发现非圆胀圈的密封间隙和漏率明显减小,密封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端面磨损对U型槽动压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核主泵所用U型槽动压密封环为对象,研究了密封端面因介质中微粒所引起的磨损问题.结果表明:端面动压槽根部产生的初期磨损将造成刚度和泄漏率增加,且随着磨痕数量的增加,泄漏率呈线性增加;当磨痕贯穿密封坝而使U型槽根部与端面低压侧短路时,将会造成泄漏率的阶跃上升和刚度急剧下降.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多个U型槽将会同时出现磨痕,当一处磨痕贯穿密封坝时,将造成大量介质泄漏,且磨痕越深,其泄漏率越大,最终导致密封失效.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于密封的大多数研究都基于密封端面形貌和摩擦条件不变的假设,且大多忽略了密封端面形貌对泄漏的影响,也并未从微观角度考虑端面形貌的影响.基于分形理论,将动、静环端面的接触简化为粗糙表面与理想刚性平面的接触,建立了机械密封的泄漏模型,并对各分形参数、端面比载荷和材料参数对泄漏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机械密封分形维数D和端面比载荷pg与其泄漏量Q成反比;而特征长度尺度参数G和综合弹性模量E与其泄漏量Q成正比.计算泄漏率与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In ship propeller shaft systems, the shaft seal is a mechanical face seal, which includes a stationary metal seal ring and a rotating ring. The seal faces are deformed with different load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eal faces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mechanical face seals, which leads to water leakage, so the seal face deformation must be analyzed. A mechanics model with deformation equations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ship stern-shaft seals. An example was given to verify the deformation equations. The solution of the deformation equations giv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nalysis of seal leakage and improvements of se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灌注泵的泄漏问题 ,对灌注泵的 3个特征及轴封泄漏量的解析式进行了分析 .认为轴封间隙过大是导致灌注泵泄漏的主要原因 ,而轴封间隙是由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引起的 .普通离心泵径向力及轴封间隙过大因而不适合用作灌注泵 .设计出一种改型环形离心泵 ,其压水室由一段环形流道和一段螺旋形流道组成 .对环形压水室、螺旋形压水室及环形 -螺旋形压水室泵径向力的定性分析表明 :这种改型环形灌注泵的径向力小 ,且最小径向力点向小流量方向偏移 ,正好满足灌注泵小流量下小径向力的要求 .对这种改型环形泵的径向力进行了测试 ,并将结果与相同比转速下涡形泵和环形泵径向力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水泵叶轮、混流式水轮机转轮止漏密封的磨损和汽蚀破坏情况,对圆柱面间隙式密封、迷宫式密封和反螺旋式密封间隙的压力分布及其泄漏量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新设计的反螺旋式密封代替传统的迷宫式密封,可以减轻止漏密封磨蚀破坏,延长水泵和水轮机使用寿命,提高水力机械的容积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化纤抽丝液压装置中的进口化工用内啮合齿轮泵(Viking泵)存在着严重的泄漏、密封性差等问题。利用流体动压密封原理,设计出非接触式反输型密封,解决了进口化工用内啮合齿轮泵(Viking泵)及其国产化泵的泄漏难题。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机械密封的装配与检修过程,分析了引起各种泄漏的原因,为解决机械密封泄漏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综合考虑液膜空化及质量守恒边界条件,构建了轴面微菱形织构油封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膜压分布和微菱形孔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微菱形孔所引起的动压效应可使膜压场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密封可靠性、润滑特性和泵汲效应;通过改变结构可控制泵吸方向、稳定液膜和减小摩擦。为提高稳定性和泵汲效应,并降低泄漏和磨损,选用半轴比γ=0.4~0.6、孔深h1=1.5~4.5μm和微孔旋转角α=40°~50°轴面微菱形孔织构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