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合成了一个新型β—二酮型配体,2—乙酰基—乙酰苄胺(L),以及它与铕(III)和铽(III)形成的配合物。分别在固态、乙醇、丙酮、氯仿及甲醇溶液中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并讨论了溶剂效应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两种三核配合物 N,N′—双(2—氨基苯甲酰基)乙二胺钯(Ⅱ)/铂(Ⅱ)(N,N′—bis(2—aminobenzovl)cthylenediaminc Pd(Ⅱ)/Pt(Ⅱ))已被合成.其配体 N,N′—双(2—氨基苯甲酰基)乙二胺(N,N′—bis(2—aminobenzoyl)cthylenediaminc,简称 abcaH_2)的合成机理初步被论证.反应物、吡啶及亚磷酸三苯酯三元中间体的形成可促使酰胺键的形成.经元素分析,IR、UV—Vis、~1HNMR、MS 及摩尔电导的测定.确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结果发现三核配合物的生成仅需一步反应.力图一步合成过渡金属(M=Cu(Ⅱ)、Co(Ⅱ)、Ni(Ⅱ)、Mn(Ⅱ))的三核配合物尚未成功.三核配合物中分别与酰胺 N 和芳胺 N配位的金属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合成了Co(Ⅲ)与N—氧化—2—巯基吡啶及其甲基衍生物的配合物。它们经元素分析,紫外—可见,红外和摩尔电导测定方法表征,计算出三种配合物的△值。研究发现,标题中的三种配体及其配合物对六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含线状N4O2配位点的配体1,2-二(6-羧基吡啶-2-甲胺基)乙烷(H2L),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H2L为配体与Tb(Ⅲ)合成了环状结构的二元配合物和以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及发光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能发射Tb(Ⅲ)的特征光谱,最强发射峰在545 nm左右,配体极好地敏化了稀土离子的发光. 第二配体的引入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5.
以热乙睛为介质,合成出轻稀土溴化物与苯并-15-冠-5(B15C5)的配合物Ln(B15C5)Br_3·nH_2O(Ln=L_α-Nd,n=1,2).所得配合物是非溶剂化的,置于空气中吸水很快.通过元素分析、溶解性与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差热一重分热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由2—巯基苯并噻唑合成二(苯并噻唑—2—巯)乙烷(bbte)以及铜与bbte的配合物,并测定了该配合物的电导、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十三种镧系离子(La,Pr,Nd,Sm,~-Eu~Lu)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呲哇啉酮(HPMBP)和邻菲啰镧(phen)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 Ln(PMBP)_3·phe·_nH_2O(Ln=La 时,n=2;其它 n=1).研究了它们的红外,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二元芳香羧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5%乙醇溶剂中合成了四种稀土元素(RE=La,Nd,Sm,Tb)与3-硝基苯二甲酸(H2L)的双核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分析,确定稀土配合物的组成为RE2L3.并研究了双核配合物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合成方法,合成出2种新颖的铅和镉配合物[Pb(bipy) (NO3)(H2O)]·NO3(1)和[Cd(phen)2 (NO3)2](2)(phen=1,10-邻菲啰啉,bipy=2,2′-联吡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中心金属Pb(Ⅱ)为4配位;配合物2也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中心金属Cd(Ⅱ)为6配位;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2D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形成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Υ酸(7—氨基—1—萘酚—3—磺酸,简称H_2Υ)、邻菲咯啉(phen)的9种稀土(RE)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化学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测定了三元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磁化率;还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谱及 x 射线粉末衍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稀土(Ⅲ)-苯甲酰三氟丙酮(BTA)-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bipyN2O2)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RE(BTA)3(bipyN2O2)(RE=La,Nd,Eu,Tb,Y).通过电导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在无水二噁烷中合成了不同配比的苯酰丙酮(HBA)和山梨酸(已二烯酸,HSA)与 La(Ⅱ),Nd(Ⅱ),DY(Ⅱ),Yb(Ⅱ)的三元固态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 UV、IR,热谱、X—光粉未衍射和浴解性等.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式为 Ln(BA)(SA)Cl·2H_2O[Ln=La(Ⅱ),Dy(Ⅱ)]、和 Ln(BA)_2(SA)·2H_2O[Ln=Nd(Ⅱ),Yb(Ⅱ)].  相似文献   

13.
[Ni(bbdt)_2]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通式为 Rn[Ni ( bbdt) 2 ]( H2 bbdt=1 ,2 -二苄基硫 - 1 ,2 -二硫代乙烯 ;R=四甲基铵阳离子、四乙基铵阳离子、四丁基铵阳离子、N-甲基吡啶阳离子、N-甲基喹啉阳离子、苯基三甲基铵阳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阳离子 ,n=0 .5 ,1 ,2 )的系列配合物 .当这些配合物用 I2 氧化时都生成了同种配合物 [Ni( bbdt) 2 ].用元素分析、IR谱、电子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测定了配合物的室温电导率 .结果表明 :n=0 ,0 .5对应的配合物表现出来相对高的室温电导率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盐与咪唑(Im)、L-α-丙氨酸(A la)的配合物晶体.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后确定其组成为[Er(A la)2(Im)(H2O)](C lO4)3.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高纯流动N2气氛下测定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数据,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由两个放热峰组成,配合物开始分解的温度为494.7 K,峰顶温度为547.3K和628.4K,热分解焓为2 544 kJ/mol和1 006 kJ/mol,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用Adler方法合成四苯基(2-硝基)卟啉(简称TP(2-NO_2)P)的Co、Ni、Mn金属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顺磁共振等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用光谱滴定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含氮有机碱的加合反应和性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新的三元配合物[Cu(H_2O)8-O_x)(p)·(1/2)H_2O](HP=p-HO-C_6H_4COOH)的合成方法.应用元素分析、溶解性试验、摩尔电导、红外光谱、X 射线粉末衍射、差热—热重分析及配合物的导电性质等手段,对三元配合物进行了结构与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了三种新的钯(Ⅰ)—邻二氮菲—氨基酸配合物〔Pd(phen)AA〕C1, AA为L-赖氨酸,L-脯氨酸,L-精氨酸.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用细胞染料排斥法、动物实验考察了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以上三种配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癌活性,且较顺铂优越之处在于毒性很低,L-脯氨酸和L-精氨酸配合物的溶解度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得到了2个化合物Na2Dy2(ox)3(suc)·(H2O)2(1)和Na2Ho2(ox)3(suc)·(H2O)2(2)[ox=草酸根阴离子,suc=丁二酸根阴离子],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Dy和Ho都是9配位,配合物1和2的配体以μ4-方式与金属配位使配合物形成3维结构.并对配合物1和2做了XRD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Co(Ⅱ),Ni(Ⅱ)的氯化物和2-乙酰吡啶、乙醇胺为原料合成新型Schiff碱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一锅煮"法合成得到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23 H22 N4OCoCl2]·(CH3CH2OH)(1)和[C23H22N4ONiCl2]·(CH3CH2OH)(2).结果 根据结构分析推测,2-乙酰吡啶、乙醇胺在金属离子模板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反应,形成了新的Schiff碱配体.结论 配合物的结构测定表明,新的N4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1:1的配合物,其中有3个N原子与金属配位,另有2个抗衡阴离子Cl-参与配位,配位单元呈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MN3Cl2].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Th(Ⅳ)、U(Ⅵ)与N,N′亚乙基二(2—羟基—3—甲氧基苯甲亚胺)和N,N′-邻亚苯基二(2—羟基—3—甲氧基苯甲亚胺)的四个Schiff碱配合物:ThL_2·XH_2O和UO_2L·H_2O(L=MSEA和MSPA,X=0,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