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学习领域”驱动的视角,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PEB”模式.在分析商务岗位英语职业能力需要的基础上,设计英语职业能力训导的三个阶段:英语语言基础能力训导、基于工作过程英语交际能力训导、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并将训导过程中的课堂微观教学设计为情景导入、讲解与实践、能力评估等三个环节,以实现PEB模式的内涵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数量的增加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并且加强了教学中的实践实训环节。但是,按学科、以学生的单项技能为主线开展实训教学,与学生毕业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很大的距离,难以使学生切实具有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力;所以,本人认为需要岗位化实训模式,即根据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的要求,组织实训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在本论文中,阐述了市场营销专业岗位化实训模式的具体实施要求和条件,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岗位化实训模式对高职院校的营销专业建设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市场营销强调实用性,人们往往是以社会与工作中的客观需求为依据。因而,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上也显得较为功利,存在着许多弊端。如培养计划存在课程结构雷同、课程内容压缩、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调等特点;学生缺乏足够的实习、实践的时间和平台以及必要的指导;高教园区人为割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形成学校与社会的分离;校企脱节、信息不畅、学生缺乏危机意识。而在学生接受专业知识之前,以公司实体的实际业务运作为载体可以减少弊端的出现。一方面,能建立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增强职业岗位的宏观把握能力,尤其是对岗位的职业素…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与企业市场需求人才之间存在系统偏差。针对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定位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本文以网页设计课程为例,提出了在课程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定位"的教学模式,将企业人才岗位定位引入到课程职业定位中,并将企业工作过程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与企业、就业零距离。  相似文献   

5.
刘军  黄卫平 《科技信息》2012,(28):40+42-40,42
立足于会展服务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围绕着分析需求、明确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活动、测试手段等方面进行设计,本文探索了将职业学习与语言技能结合在一起、把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EOP教学模式设计,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基于DFDT(双融双轨制,Double Fusion Double Track)人才系统培养模式的设计过程。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DFDT人才系统培养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层次结构目标及规格的研究设计,确立在人才系统培养的高职阶段以"学业与职业融合,课程与岗位融通"的"双融型"人才系统培养为理念,实施"实践渗透型学院课程"与"实际工作型企业课程"并行开设的双轨制教学组织模式,通过该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进一步夯实学院质量工程建设基础,深化学院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同时也为相关专业人才系统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电工电路的分析与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内容、教学组织模式和学习成绩考核的设计,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素质以及电工电路的应用技能与相关职业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继光 《科技资讯》2011,(17):184-184
市场营销是一门重要的应用性管理学科。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有效地传递市场营销知识,开展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育有多种形式,可以采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也有很多,如案例分析、角色模拟教学、模拟实训、第二课堂专业实践、企业实习等。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必须围绕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坚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综合能力,特别是要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需要,培养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项目式教学为主,让学生在工作任务引领下,自主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同时,工作室还借鉴企业的管理和岗位素质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考核评价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等,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它引入企业员工的考核评价标准,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评价,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0.
高佳燕 《科技资讯》2010,(34):245-245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必然重视实践实训教学。本文通过对高职实训教学发展趋势及高职营销专业职业特点的分析,看出高职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掌握必备理论,熟悉营销实务,以沟通能力见长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适应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实训发展的趋势、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特点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教材、考核标准、课程内容设计及教师实践水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职业岗位需求缺乏有效协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与企业实践缺乏有效协同;“双师”型教师缺乏,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协同;尚未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保障机制等问题。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实训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及构建协同创新的机制等,全面系统化地保障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状况,提出适应产业发展的高职智能交通人才培养目标,加之对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深入分析,探讨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同时运用工学结合理念,在基于产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职《市场调研》课程实训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研究与实践,提出基于“模块-项目”的实训教学模式,对其内涵、特点、设计、实施方式、监控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4+0"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是一种新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CDIO工程教育模式致力于高校教育与工程实践之间关系的重构,在"4+0"联合培养项目中实施CDIO工程教育对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有积极意义。以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切入点,校企共同制定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相互关联、互为贯通的CDIO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教师CDIO工程教育能力,实现高职本科人才系统化培养过程管理,切实提升高职本科学生CDIO工程构思、设计、运行及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专业建设规划出发,分析了软件技术专业定位、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思路:探讨了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岗位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质量保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创建实训条件;完善教学管理和监控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围绕信息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目前汽车行业对汽车智能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探索和实践适合市场需求的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提出了技术型和管理型分类培养模式和多方位立体化培养举措,创新并实践了汽车智能技术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三种能力的培养要求,为本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格+"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核心岗位、核心能力、核心知识和核心课程"为主线,以"三阶段、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为抓手,政、用、产、学、研协同,重构实用技能型卓越园林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基于课程群建设和课程时序合理化的课程体系改革;从整体出发优化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施行了"基于园林行业标准或标准工作流程"的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分类推进;建立了"三化三结合"技能训练体系;进行了"专兼结合"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取得较好成效,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农林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需求,以辽东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载体,分析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探讨区域产业结构的产业分工、技术层次、生产组织过程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制订符合该区域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实现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高质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基于工程教育、面向行业需求的航空维修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理念,"本科教育+职业模块"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程教育的三层次航空维修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和模拟实际生产过程的航空维修工程训练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