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建海岸带灌草丛灌木地理成分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对福建全海岸带8个地区共含36处样地、480m2面积的灌草丛调查数据,作地区间灌木属地理成分相似性指数的地区聚类和排序分析.获得闽东南部和闽东北部两个地区组合,且它们依地区温度、日照等变化作有规律的分布格局,其划分结果同福建省植被区划和福建省气候区划均基本吻合,这表明福建海岸带灌草丛灌木地理成分具较明显对应于温度和热量的区域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森林植被样地中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为指标,采用纸条排队法、群落相似系数分类法、最近邻体法、组平均法对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样地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①4种分类结果基本相似,所调查的15个样地分为4个植被型8个群系;②区内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的顶极阶段,仅有少数样地受到人为干扰,群落表现出次生性质,如加强管理,群落将会恢复其原生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广西植被类型及其分类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植被是地球上最为敏感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减缓气候变化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广西植被类型及其分类系统,为植被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对已发表记载有广西植被类型以及作者近60年来对广西植被的调查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按照《中国植被》一书的植被类型的划分原则、单位和系统,编制成广西天然植被类型分类系统和广西人工植被类型分类系统。【结果】广西天然植被可分为4个植被型纲,26个植被型组,722个群系;广西人工植被分为5个植被型,20个植被亚型,298个群系(组合)。在722个天然植被类型中,森林植被类型占63%,竹林4%,灌丛10%,草丛6%,水生植被17%;在298个人工植被类型中,用材林占28%,经济果木林20%,城市园林植被29%,农作物植被17%,人工沼泽和水生植被6%。【结论】广西植被共有1020个类型(群系),是我国植被类型最丰富的省区,在全国植被保护、研究和利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风沙敏感区海岛公园植物资源及外来物种入侵情况,使用代表性样地选择方法,对福建风沙敏感区2个最大的有居民海岛,海坛岛和东山岛中的共12座海岛公园进行调查,整理了公园植物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及外来入侵植物状况.结果表明:两岛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93科250属326种,其中蕨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9种,被子植物310种,种数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8科,公园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公园种子植物区系分布类型在科水平上共有9个类型5个变型,其中除世界广布类型外,以热带性质分布类型为主,占总科数的50.56%;属水平上共有13个类型11个变型,同样除世界广布类型外以热带性质分布类型为主,占总属数的70.61%.调查中发现外来入侵植物共53种,隶属21科45属,其中入侵等级为1级的有11种,占总数的20.75%,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5.
广西是我国植被类型较丰富的省区之一,开展《广西植被志》研编意义重大。本文在全面总结广西植被调查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将植被调查研究的进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80年,第二阶段为1981-1999年,第三阶段为2000年至今。对《广西森林》《广西植被志要》和《广西植被(第一卷)》中的植被分类原则、等级、分类结果及各分类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在遵循《中国植被志》的研编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上,提出《广西植被志》的研编方案,建议以植被型组独立成卷,即可分为6卷:森林卷、灌丛卷、草丛卷、沼泽与水生植被卷、农林植被卷、城市植被卷。其中,森林卷可分为6册,即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分册、落叶阔叶林分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册、常绿阔叶林分册、季雨林和雨林分册、竹林分册;灌丛植被、草丛植被和沼泽与水生植被各独立成卷;农林植被卷分为两册,分别是农业植被分册和林业植被分册;城市植被独立成卷。此外,加上第一卷总论,《广西植被志》可由7卷13册组成。对建立10个植被信息数据库及广西数字植被大数据平台提出初步方案。《广西植被志》的研编及出版必将推动广西植被生态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别—桐柏山区植被分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波  高增义 《河南科学》1990,8(1):62-68
本文提出大别—桐柏山区自然植被分类的依据、原则和分类系统的单位及命名方法。根据野外考察资料分析,初步拟定了大别—桐柏山区自然植被分类系统方案,将其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植被、草丛植被、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7个植被型,在植被型下再分17个群系组和124个群系。  相似文献   

7.
以90个以上样地植被调查和野外填图资料为基础,以群落的优势成分为单元,编制厦门市9个主要海岛(火烧屿、鼓浪屿、鸡屿、鳄鱼屿、大士屿、大屿、大嶝岛、小嶝岛和角屿)的现状植被图,共正编图例13个,补充符号13个,较确切地反映厦门市海岛的植被分布现状,为特区的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作为开发区边际环境的综合指示。  相似文献   

8.
王洁清  高彬  高依敏  余斌  吴问国 《江西科学》2009,27(4):552-554,579
植被是草食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为了解植被状况对梅花鹿分布的影响,笔者在2008年梅花鹿发情期对桃红岭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内的18个点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植被状况直接决定梅花鹿的分布,草丛和灌草丛的植被类型适合梅花鹿生存,乔木和乔灌木不适合梅花鹿活动。保护区应制定合理的植被规划,为梅花鹿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群落调查,分析了吕梁山南段紫荆山东麓植物群落主要类型、组成和垂直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荆山东麓森林植被覆盖度高,植被类型丰富,根据山西植被的分类系统可分为8个植被型、16个植物群系;植被垂直带谱较为明显,沿海拔梯度变化自上而下分别为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灌丛和灌草丛带。提出应本着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发展旅游业,以达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据福建中亚热带的南平等12个县市的常绿阔叶林和福建海岸带的厦门海沧等8个地区的灌草丛调查数据,分别作其壳斗科树种间和灌木属间的关联分析,所分划的地区组合都和相应采用地区间该树种重要值或灌木地理成分两相似性指数所作的地区聚类分析结果相类似,也和福建植被区划的地区划分基本吻合,表明关联分析法对植被区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沿海砂生植被是由一些砂生植物和耐水和抗干旱的植物组成,主要特点是种类组成简单、群落类型较少,植物的生活型为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主要群落可划分10个群落。构成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的植物群落的关键种的分布格局,反应了群落的时空分布格局与群落对砂生栖息地的适应,并在一定程度揭示了生物群落在时间尺度上的演替过程。砂生植物群落是构成沿海特殊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沙和海岸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该类植被和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Surface pollen and stomata of 61 samples collected in a study area ranging from tropical seasonal rainforest to oak forest(Quercus spinosa) in the Yulong Snow Mountain region in Yunnan,China,are used to distinguish vegetation communit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ropical seasonal rainforest(and mountain rainforest),south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and Quercus shrub are distinguished effectively from other vegetation types by analysis of surface pollen.The south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Pinus kesiya forest and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are distinguished effectively from other types of vegetation by pollen analysis.However,P.yunnanensis forest is not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vegetation types,and P.armandii,P.densata forest and temperate deciduous conifer mixed forest are not distinguished.The over-representation of Pinus pollen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thes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are not 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Conifer stomata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identifying and 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types of coniferous forest,and this method performs well even with a small number of sampling points.  相似文献   

13.
广西滨海红鳞蒲桃资源现状与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聪  李蕾鲜  范航清 《广西科学》2011,18(3):283-288
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Merr.et Perry)季雨林是广西海岸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但是本区该类季雨林资源已非常有限。至2009年,广西滨海仅保留19.1hm2,在防城港市以村边"风水林"残存,其他地段已消失,偶见单株。在红鳞蒲桃群落1200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97种,隶属40科75属。群落乔木层结构简单,无分层或分为2层,红鳞蒲桃占绝对优势。因受人畜影响大,红鳞蒲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种群林下无幼苗和幼树,以中树和大树占优势,属衰退类型。各群落以低高度级和小胸径级的个体数占优势,但是红鳞蒲桃基本分布在最后2个级别里,随着演替的发展,它将逐渐从群落中衰退,被其他优势种取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常州市近30年热岛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且分析城市热岛强度与植被、水体以及其他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整个常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Artis&Camahan 的辐射校正温度反演法进行了地表温度反演,分析了常州市1988—2014年的城市热岛效应及空间变化。【结果】常州市在近30年来城市热岛范围,城区主要热岛区域与建成区保持一致,大量的人工下垫面、高密度建筑等扩张,造成高温区逐渐增多,热岛效应也越来越明显。【结论】常州市的热岛分布特征与常州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较好的一致性。低温区主要集中在植被和水体的区域,植被能够有效地起到降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蒙古地区草原植物群落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AP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影响其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73个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8个群系级草原类型,各自代表并反映出该地区草原群落的特点;2)DCA排序结果间接地反映出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展示了各群落类型中优势物种的生境特征,并进一步展示了该地区草原类型、主要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3)DCA、MRT及CCA结果均表明,气候因素对于该地区草原植被的地域分异影响作用较大,其中水分因子的影响十分突出,特别是最湿月、最暖季节与最冷季节降水,是构成内蒙草原植被类型区域分异的决定性因素;4)MRT与CCA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挖掘出更多的环境信息,为群落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环境解释.  相似文献   

16.
对琼海市博鳌东屿岛北部地区的农村植被资源开展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 ,该岛植被类型多样 ,可分为 7个群系 ,13个群丛 ;在不足 0 .5km2 的面积里 ,植物种类达 4 0 3种 ,隶属 85科2 6 7属 ;在同一气候等条件下 ,农村植被的发展和保存与当地土壤性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植被类型从草地→灌丛草地或半红树林→海岛丛林发展的过程中 ,土壤类型亦从流动沙土→半流动沙土→固定沙土→粉质粘土或粘土的方向发展 ,土壤有机质增加明显 ,土壤从碱性向中性变化明显 .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北岸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对青海湖北岸植物群落的踏查和对鸟岛、大通山,以及海晏湾3个地区的野外取样调查,比较讨论了重要值的各类计算公式.认为,在草地植物群落中用重要值=(相对盖度+相对频度)/2×100比较科学,并用组平均法(GAM)对该地区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划分为24个群落,分别属于沙生植被、沼泽草甸、草甸、温性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及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等7个植被型.  相似文献   

18.
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为揭示滨海湿地不同植物群落下沉积物中温室气体的释放规律,以崇明东滩为原型区域,采集光滩(无明显植物覆被)、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芦苇共生及芦苇等4个采样带沉积物样品,观测CO2和N2O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芦苇、芦苇群落的沉积物中CO2累积释放量(1 066~1 105 mg/kg)显著高于光滩((846±22)mg/kg),但3种植物群落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CO2累积释放量与沉积物中全氮含量(ω(TN))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可以认为,湿地沉积物全氮含量对CO2释放的影响可能比植物群落大。相比较而言,芦苇群落下沉积物中N2O累积释放量为(0.41±0.01)mg/kg,明显高于互花米草-芦苇群落的(0.32±0.01)mg/kg、互花米草群落的(0.23±0.01)mg/kg和光滩的(0.21±0.00)mg/kg。这表明,芦苇群落有利于沉积物中N2O的产生或释放。未来对滨海湿地N2O排放进行调控与评估过程中,芦苇及其生境的作用应当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不同植被类型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集、统计了1993—2011年所发表的98篇涉及我国不同植被NPP数据(模型模拟估算值和实测值)的代表性论文.分析了我国不同植被类型NPP研究结果及其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模型模拟和实测NPP值都较高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2)模型模拟的植被NPP值空间分布规律基本表现为从东南沿海地区依次向西北内陆递减;3)在模型模拟与实测NPP值所共有的9种植被类型中,除耕地、灌丛和草地的模型模拟NPP值略大于实测值,其余6种植被类型均小于实测值;4)不同模型对同一种植被类型的模拟结果之间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5)模型模拟平均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采用已提出的模型模拟平均值来估算我国不同植被的NPP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