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湖南常德澧阳平原城头山古城的设计源于母性为本源的生殖文化,它把中国的龙易文化和祭祀、太阳崇拜的宗教文化推向远古时代的高峰。鲜明的个性气质、深厚的人文精神、浓郁的太阳文化魅力形成城头山古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祭祀探源     
祭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追本溯源,各类祭祀活动源于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而原始宗教又与原始神秘思维有着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祭祀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追本溯源,各类祭祀活动源于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而原始宗教又与原始神秘思维有着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城头山遗址从大溪文化到石家河文化,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根据城头山遗址的最新考古资料,从墓葬习俗和生产工具等方面加以分析判断,初步证明了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住民,经历了从母系氏族繁荣末期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并在大溪文化后期率先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这对大溪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的传统观点是个冲击。  相似文献   

5.
将我国北方、南方母系氏族文化遗址房屋建筑的特征与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遗址房屋建筑的特征相比。后者在房屋的面积、形状、墙面、地面、基槽、柱洞、建筑构件以及灰沟等方面,与前者均有明显不同,而且生产力水平高于前者,父系氏族特征显著。由此表明:大溪文化一期时城头山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末期,二期时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三期时开始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地区,已经早于我国史前任何文化遗址率先进入父系氏族公社。  相似文献   

6.
略述藏传佛教寺院体育及藏族民间体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不仅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与宗教的联系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随着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在原始人们进行的生产、竞技和狩猎等活动中,都有明显的宗教成分,而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体育活动又成为歌颂、纪念祖先和神灵的一种主要形式。进入古代社会,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祭祀中的体育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如古希腊为祭祀主神宙斯举行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怎样科学发展,怎样与环境和谐相处,这是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也可从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吸取营养。作为我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古城在选址筑城、水利建设、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堪称是与环境协调的典范。城头山古城在因地制宜、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多个方面能为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人类只能顺应和主动地适应其周边环境,力求与环境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6,(6):48-50
日照是我国古代太阳崇拜的发源地。基于神话传说和地理古籍的地望考证,日照是神话传说中"太阳之母"羲和的"浴日之国";根据考古资料最晚自大汶口文化时期起太阳崇拜在日照地区就已出现;龙山文化时期的原始太阳文化通过"尧王城"遗址和"两城"遗址被保留至今。据实分析,太阳文化在日照产生的渊源已久,其中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祭祀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尞祭”考     
镣祭是源于原始宗教的古老祭祀方法,我国历代沿袭不绝,汉、蒙、满、藏等各族皆习用之,且鲜有损益.今泰山东麓民间宗教亦盛行镣祭之法,可为泰山宗教饱含原始宗教成份之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10.
常德澧县在六千年前已形成了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城头山古城,至少在春秋后期常德的中心城市已移向沅水流域,前523年楚平王在西郊白马湖畔所筑的采菱城是常德最早的古城,并在实际上起着楚国陪都的作用。隋代樊子盖因善卷改枉山为德山,决定了德山、常德的名称内涵。发展至明清的砖城,常德城又在改革开放的德治中获得了飞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古多 《青年科学》2010,(3):39-39
《词源》:“傩,古时腊月驱除疫鬼的仪式”,具有驱鬼逐疫、假面装扮、岁时节气、祭祀典礼的特征,是原始狩猎、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和原始宗教祭祀的产物。而事实上,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的背后融汇着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12.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历史悠久、仪式复杂,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反映出浓厚的原始宗教文化色彩,同时也透射出凉山彝族的鬼神观、生活禁忌、性别意识,以及通过祭祀圈反映出社区内部的交往情况,是研究彝族民俗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活素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出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城址。温江鱼凫古城是其中一座。经对鱼凫古城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石家河古城资料比较分析后,发现鱼凫古城的建筑特点与石家河古城的建筑特点相似,不仅如此,在鱼凫古城遗址中出土了不少陶器,形态、制作风格、镂孔纹饰等都与石家河古城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相似。不过从时代上来讲,江汉平原石家河古城的时代稍早。此外,在长江三峡地区发现的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多有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特征的典型陶器。据这些考古发现的材料,我们认为:当时成都平原原始居民们在筑城时曾受到三峡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筑城的影响,或许是石家河文化时期,生活在江汉平原的部分居民迁徙到成都平原,向他们传授筑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藏族先民的原始信仰--略谈藏族苯教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教是藏族本土宗教,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尽管佛教在青藏高原的传入给苯教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还是凭借极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续至今。研究苯教文化对藏族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民风民俗的研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文章对藏族先民的原始信仰及特征、拥仲苯教的形成及教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藏族原始苯教属自然宗教类“,万物有灵”及“以人为中心”思想是原始苯教的两大特点;拥仲苯教是由顿巴辛绕在藏族原始苯教的思想基础上,对其祭祀内容、祭祀方式、祭品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并加以理论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礼乐文化影响下的先秦儒家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与乐的起源与原始巫术和图腾崇拜有直接关系,与原始宗教密切相连,后经上古三代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西周时代的强化,礼乐逐渐脱离了宗教神秘色彩,但源于原始社会祭祀活动的文化精神,仍以礼乐的理想准则而延续。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先秦儒家将礼乐与伦理紧密结合,用"仁"来解释礼乐,表达其美学主张,认为凡是美的,就必须体现"仁",符合"礼",注重美与善的关系,强调艺术与伦理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梅葛”是楚雄彝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性史诗,与民族同生共长,并与原始宗教祭祀、节日庆典、礼仪民俗融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特点,如充满浓厚、神秘的原始宗教观念,展示了楚雄彝族家庭婚姻和传统伦理道德的演变过程,同时还揭示了彝族社会生产力从低到高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了彝族从游牧到旱稻兼作或稻作的农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甘南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渊源流长,它反映着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风俗、文化、宗教、种族繁衍及审美取向,成为藏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萌生于人类生存的物质生产过程、形成发展于古代军事活动、在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保存与流传、在传统的民族习俗中衍传完善.研究和探析甘南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弘扬藏族民族文化,丰富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建设和谐藏区社会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图腾是原始人类区别于其他部落的根本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宗教起源。土家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经了蛇图腾崇拜和虎图腾崇拜两个时期。蛇图腾向虎图腾崇拜的转换,演绎出许多神化传说、巫术、祭祀、诗歌舞蹈、工艺美术等等,并由此而形成了独具土家族民族特色的原始艺术,图腾崇拜所表现的灵魂观念、思维方式、宗教意识、民族心理趋向等,却体现出了土家族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对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等地部分重要疑似具有天文观测与天象崇拜功能的考古遗址进了天文考古考察。遗址年代跨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1700年前的魏晋时代。这是在中国境内第一次大范围的考古天文调查。首先提出对史前文明中心遗址的"天文环境"进行测量和探讨,包括考察遗址周围有无适合观测某些特定季节日出的山峰轮廓,考察遗址在建筑朝向或布局上有无特定的天文意义。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子山遗址的结构表明当时已经用天文方法正南北。其石板上的北斗星象,反映了北斗星崇拜的悠久传统。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和东山嘴遗址发现的石块堆砌的圆丘,很可能具有宇宙图景的意义。东山嘴遗址地势高出,东面山廓明显,是理想的"地平历"观测系统。大汶口文化可能有春秋分日出天象崇拜,宗教图腾意义重大。大朱家村遗址的豆家岭,有可能就是大朱家村遗址的太阳观测祭祀台。山东龙山文化两城镇遗址和王湾三期文化(旧称河南龙山文化)王城岗遗址似乎都没有明显的"地平历"观测环境。我们的研究表明,陶寺文化兼有"地平历"和圭表测影系统。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早于陶寺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晚期和王湾三期文化大致与陶寺文化同时,这意味着中国史前天文观测技术经历了从观测日出方位向圭表测影的演变。中国考古天文学研究,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源流、中国远古文明的起源以及中国古代敬天崇拜的内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梅山神——过山瑶的狩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山瑶是一个山地民族,在远古时代“万物有灵”原始宗教的神灵谱系里,梅山神是他们狩猎生活中的信仰主神,也是他们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从事狩猎生产的保护神和精神偶像.本文拟通过对瑶人在狩猎过程中围绕着梅山神所演示的一系列繁杂的梅山信仰礼仪与祭祀程式,分析梅山神与森林动物及其瑶族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