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旅游非优区开发策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讨论了旅游非优区的概念和开发非优区旅游资源的意义 ,从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客源区位、交通区位、文化区位、认知区位等角度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区位特征 ;从驱动机制的角度提出了旅游非优区开发的驱动方式可分为资源突变驱动、经济增长驱动、交通发展驱动、消费市场驱动、观念更新驱动、政策改革驱动 ;并就非优区旅游开发战略定位、空间开发战略、时间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服务设施战略和创新战略诸方面提出了决策思路 ,强调旅游非优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确定科学可行的发展战略 ,不能因为开发其“非优”的旅游资源而一哄而上 ,搞“政绩工程” ,从而干扰甚至影响其主导产业的发展 .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的一般特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三大突破性战略:空间战略、形象战略和产品战略.并在此理论指导下,分析了台州海滨旅游资源的优劣势,进而提出了其作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旅游非优区制约性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存在诸多制约性因素.针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地域特点,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景观文脉整合、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开发理论问题,并以宝鸡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旅游非优区不是资源贫乏,就是经济落后、区位不理想,旅游发展条件较差.非优区的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局部优势资源打品牌塑形象,实现差异定位,特色发展.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环境、旅游产业要素发展业绩三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了旅游非优区测评体系.通过对山东省17地市进行测评分析,判定了山东省旅游非优区的范围与非优因素,并以滨州市为例探讨了经济欠发达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开发策略,即适度开发、滚动开发、产品创新、形象制胜.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开发研究——以全椒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国内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单综述,以全椒县为实证研究对象,从类型效应、集聚效应和强度效应三方面分析了全椒县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表现,从资源潜力、交通区位和市场区位三方面进行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旅游开发策略:优化大环境,培育旅游吸引因素、开发专题研究、定位旅游形象、开发“龙头”景区、加强区域旅游协作.  相似文献   

6.
利用旅游非优区理论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旅游进行界定,并探索该区域开发的一般模式,以期对蓝色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贡献,也希望能为其他非优区的开发提供借鉴。利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各地市旅游资源丰富性和旅游接待能力后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确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旅游非优区为滨州、东营;提出二地旅游业资源优势互补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培军 《科技信息》2010,(24):I0328-I0328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还是资源欠佳地区都掀起了旅游开发的热潮,旅游产品开发的盲目性、随意性屡见不鲜,产生了诸多问题。文章就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影响因素、开发原则、优化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旅游非优区理论,探讨了旅游非优区研究进展、优化路径,以陕西省翠峰山森林公园为例,分析了翠峰山的非优表现,总结出由"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六环节构成的公园旅游优化发展模式.森林公园非优区的旅游发展应突破传统的资源导向模式,结合市场需求与特点,以休闲经济和度假旅游为导向,合理定位、重新组合,开发休闲旅游资源,打造差异化的特色旅游产品;营造独树一帜的休闲度假环境;走出特色化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塑造品牌化的旅游文化与形象,走不仅仅依靠资源的多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基本特征和界定方法。选择湖南省益阳市作为研究的本底区域,将省内其他13个市州作为研究的比较单元。确定世界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A级景区、4A级景区6个具有综合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的比较因子,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益阳市是湖南省典型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结论。在旅游产业转型大背景下,针对益阳的实际情况提出突出城市规划的旅游职能、精品项目带动、区域旅游合作、开展全域旅游、塑造鲜明形象等旅游业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介绍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几种学术概念,并提出笔者对非优区概念的理解,从非优区理论角度分析发展旅游业对老工业城市犬同的要求,进而引申出老工业城市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方文化特色与浙南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南物产丰富,水秀山奇,是天然的氧吧。加之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古民居、古廊桥独具特色,畲族民俗风情散发特异光彩,是极具旅游潜力的地区。如何对这一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走文化特色之路,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做好生态文化的文章,让文化融汇旅游之中,并带动地方经济的腾飞,实现全面奔小康,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客源市场结构的相关理论,结合对大连市旅顺口区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资料,从游客基本特征、游客行为特征以及游客满意度等方面,探讨了本区客源市场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客源市场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徽州古民居旅游发展路径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民居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徽州文化区域内存在着数量庞大、特色显著、分布广泛的古民居,已构成区域旅游重要的吸引物,目前徽州古民居的破坏严重,旅游开发处于粗放型的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结合徽州古民居保存和旅游开发的具体现状,对开展古民居旅游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措施,实施有效保护,充分发挥古民居的旅游价值和功能,推动区域旅游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市场的研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间、空间和消费结构及平均亲景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目标市场及其开拓对策。  相似文献   

15.
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色旅游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类型,相对于其他的旅游活动,具有较大政治相关性、吸引力的限定性、独特的旅游季节性等特点。借助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高品位的红色旅游资源,加强红色旅游区域的合作,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今后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以1990~2001年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统计数据为依据,从纵横两方面对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展开比较和分析。通过对近十年北京市海外客源市场构成、格局、旅游者消费等相关数据的分析,并将北京与上海、广州、深圳三个沿海入境口岸城市入境旅游发展态势的比较,阐明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的构成特点,以及旅游者消费结构的变化,为开拓入境客源市场,调整旅游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指出北京市旅游业发展应积极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提高餐饮、住宿和娱乐的消费水平;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丰富完善系列旅游产品;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树立世界级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大都市品牌形象,为北京建成“国际大都市”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的发散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体验经济的崛起使得体验式旅游大行其道。本文围绕体验型产品的设计,从三个方面进行由表及里的理论思考:我们必须从经历和感悟相统一的向度中去理解旅游“体验”的本质;从资源和市场的二极对应中,把握“旅游体验”中的互动发生机制;按照标准化和个性化彼此协调的思路,筹划体验型产品的营销运作。  相似文献   

18.
依据区划的基本理论和西安市旅游资源特征、旅游业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状况等,提出了3级分类系统,即把西安市分为3个区域、15个区和72个旅游小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通过网络搜索旅游信息,预定旅游产品.目前,网络旅游信息搜索行为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运用描述性统计研究了黄山国内旅游者的日常网络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特征,并对搜寻信息内容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发现:网络已经成为旅游者的首要信息渠道;旅游者对网络旅游信息信任度一般;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是旅游者较偏好的信息表现形式;旅游者最为关注的是功能性旅游信息,其次是附属性信息和网络口碑信息;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旅游者所搜寻的信息内容也存在一定差异.最后,得出了四点结论,并对旅游网站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概念性旅游规划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逐渐由微观向宏观方向过渡.在此形势下,概念性旅游规划应运而生,且更具有战略性、创新性、灵活性、框架性和概括性.但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概念性旅游规划又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想使其在旅游业中具有质的飞跃,必须综合分析概念性旅游规划发展的现状.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献,从概念性旅游规划的历史与现状、性质、功能、研究内容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评述的基础上,笔者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深度与广度、研究的技术路线上进行了分析,并预测概念性旅游规划最终会朝着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战略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