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讨论了EMC效应对束缚核子内夸克横向动量分布的影响.通过EMC效应所显示的深度非弹结构函数的重标度公式,用Gluck等人新近提出的自由核子夸克分布函数,计算了铁核与自由核子内夸克的横向动量分布之比,结果显示EMC效应对核内夸克横向动量分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SEM、EDS、EAS、XRD和电阻率测量技术,研究了工艺参数和加入(Co,Fe2O3)对PTC(V1-x,Crx)2O3陶瓷的显微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为了制造优良性能、高可靠的热敏电阻器,必须精确控制陶瓷组份和工艺。引人象C。这样的添加物是重要的,它主要以金属形式分布在基体中,同时发现添加物对试样致密度和电性能的影响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水平悬浮电磁铸造悬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和建立了水平交流悬浮电磁铸造装置,实验研究了金属在交变电磁场中悬浮的特点.测定了磁场分布和悬浮力,考察了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除电流外,屏蔽宽度、金属所处位置和屏蔽-金属液回路的电阻值也对悬浮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统计模型和重标度方案选取核内参数,使其符合小X和中X区域的实验参数,研究了EMC效应对大P_T实光子产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EMC效应的影响是小的.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热顶铸造过程中施加低频电磁场,使用热电偶测量了稳定铸造阶段从铸锭中心到边部不同位置的冷却过程,得到了铸锭内部的温度分布,分析了低频电磁场对传统热顶铸造6063铝合金凝固过程、宏观组织和表面偏析层厚度的影响.实验表明:低频电磁场使铝熔体产生的强制对流使熔池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促进了铝熔体过热的散失,使熔池内的温度低于6063铝合金的液相线温度,提高了熔池内部形核质点的数量,在没有添加细化剂条件下使铸锭宏观组织均匀细小,降低了液穴深度.铝熔体流动速度的加快能增强石墨环与铝熔体之间的换热,使结晶器内铸锭表面初始凝壳点位置上移,减小了铝熔体与结晶器的有效接触高度,提高了铸锭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
用二次热压工艺改善了MoSi2/SiC复合材料致密度,热压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可达到理论密度的92%,用SEM和SRD对热压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的研究表明,热压复合组织为MoSi2基体上弥散分布着SiC颗粒。  相似文献   

7.
有效介质理论与金属—陶瓷复合材料PTC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效介质理论对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PTC效应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将GEM方程应用于金属-陶瓷二相复合系统的电导率分析,发现所得到的方程与实验结果及有关工作基本相符。从而探明了提高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PTC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电磁铸造中的磁场分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依据磁场和电磁压力的测量与计算结果,分析感应器结构、电流和屏蔽位置等对电磁场分布的影响;以半悬浮金属液柱的成型与稳定为准则,优化感应器结构,确定最佳控制参数,并分析了感应器内磁感应强度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斜边感应器以倾角45°为最佳;最佳感应器电流为4400~4800A;最佳屏蔽位置上△h=12.5~18.5mm;感应器内磁感应强度呈指数规律衰减.  相似文献   

9.
粗网节块内功率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网节块程序如NGFM、SIMULATE等只能给出平均功率。而反应堆设计中更关心的是堆芯内燃料元件的功率分布。本文讨论了获得堆内元件功率分布的重构方法。双二次多项式用于快群中子通量展开,与双曲函数项结合的双二次多项式用于热群中子通量密度展开。研究了21项和13项展开法,并与CITATION细网格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中研制的21项方法程序RECON比SIMULATE-3NEMO程序中所用的13项方法精确得多,在外围区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CR/ CEVA/ MMA 三元接枝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一系列不同CEVA含量的CR/CEVA-MMA接枝共聚物,研究CEVA对CR/MMA接枝共聚合的影响,以及CEVA加入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差热等现代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接枝体系中引入CEVA,不仅能提高胶粘剂对PVC人造革的剥离强度,且由于CEVA的分子量低,制得的胶液粘度低,可用于涂操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电源功率和频率,不同的成形材质和尺寸等工艺条件下,应用控制容积方法对逐步熔融凝固初始加工阶段的感应电流面密度及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任意位置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成形化和模具初始加热过程中的等温线图及固液分界线,所需电源功率和完全熔化时间。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磁流体力学和电磁感应现象,对喷流式感应体熔沟内金属熔体的电磁场和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熔沟旋转磁场作用下,金属熔体存在沿熔沟轴线的流动及熔沟进出口处二次环流;金属熔体表面磁感应强度与电流频率成反比,与输入电压成正比;金属熔体所受到电磁力最大值与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与频率成反比;金属熔体沿熔沟轴线流动的平均流速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与金属熔体密度平方根成反比.  相似文献   

13.
铝合金空心管坯电磁铸造中磁场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铝合金空心管坯电磁铸造中磁场的分布规律·建立了包括水冷芯、外结晶器、铸锭及内/外两个线圈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通过求解磁矢势微分方程,确定了磁感应强度在空间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铸造过程中内外线圈相互作用,外线圈电流约为内线圈的一半时,磁感应强度分布比较均匀;线圈电流频率和相位是空心管坯电磁铸造中重要的工艺参数,适当增加频率,管的内表面侧磁感应强度明显增强;相位影响磁感应强度梯度的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铝薄板电磁铸造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逆流导热距离、冷却水量、浇注温度和液柱高度等对铸造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浇注温度和液柱高度影响不大;(2)本工艺条件下,逆流导热距离每增加5mm,稳态铸速降低0.5mm/s;(3)冷却水量增加一倍,稳态铸速提高0.2mm/s。计算所得的铸速曲线适合于电磁铸造的实时控制,为进一步优化铸造工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研究了三维圆坯连铸结晶器内磁场分布,分别考察了结晶器切缝长度、切缝宽度、切缝数和结晶器壁厚等结构参数,钢液液面高度、电流强度等操作参数对结晶器内磁场分布的影响.切缝长度从130mm增加到220 mm,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从0.056 T增加到0.071 T;切缝宽度从0.3 mm增加到1.1 mm,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从0.058 T增加到0.089 T;切缝数从8增加到32,磁感应强度增加明显,32后不再明显;结晶器壁厚从10 mm增加到19 mm,磁感应强度最大值降低近50%;钢液液面应该位于线圈中心位置从而获得最大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最大值随电流强度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交流电电磁感应浮力演示装置实验,定性地测试出电磁感应浮力演示装置的磁场分布。运用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从电磁学知识角度对电磁感应浮力实验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运用力学知识,对电磁感应环进行受力分析、速度分析、位移分析、影像记录比较分析和材料特性比较分析等。比较全面地探索了电磁感应浮力的规律,明确地提出了优化"磁悬浮"效果的设想。研究的成果可供教学、科研及技术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电磁软接触连铸圆坯结晶器传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电磁软接触连铸过程,建立了结晶器三维电磁场及温度场模型,研究了电流、电源频率、铸坯与结晶器间热流密度以及绝缘材料导热性能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结晶器壁温度相比传统连铸结晶器有所提高.当前计算条件下,频率和电流增大,结晶器壁峰值温度随之升高.热流密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结晶器壁的温度分布,热流越大,温度沿高度方向的不均匀性越明显,沿结晶器周向,由于材料不连续引起的温度梯度也越大.绝缘填缝材料的导热性能对结晶器壁温度分布有较大影响,导热性能差的绝缘材料使温度沿高度方向出现两个峰值,分别对应于切缝的两端,加大了铜壁的温度梯度.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新的中间包感应加热方式,建立了三种线圈模型,模拟研究了三种线圈模型的电磁力分布及其对中间包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并结合RTD曲线评估了最佳线圈模型和加热功率.结果表明:感应线圈向端部移动有利于改善浇注区远端钢液流动形态及温度分布;相同加热功率条件下,U形感应加热线圈优于E形感应加热线圈,且相较于双侧对称分布U形线圈,单侧U形线圈的热效率更佳,冶金效果更好;提高感应加热功率有利于改善钢液的流动和提高铸坯的质量;对于四流中间包,加热功率为800~1 000 kW时,可达到均温补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液体感应加热和金属体感应加热原理的相似性,推导液体感应加热磁场、涡流和温度场分布方程,建立感应式热水器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设定磁场和温度场的边界条件、模拟材料随温度变化特性并建立系统供电电路模型,重点利用分步迭代法进行磁热耦合计算.得出加热体的磁场分布、温度场分布、涡流功率密度,以及发生集肤效应区域提供系统主要能量和控制磁力线逸散能提高加热效率的结论.最后,根据仿真模型预测加热效率,提出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电渣炉夹具感应加热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和ANSYS软件,引入复矢量磁位,推导了感应加热有限元模拟的数学模型.讨论了感应加热有限元分析中温度场与电磁场耦合、工件材料物理参数的温度依赖性等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分析了电渣炉夹具的感应加热过程,得到了夹具的温度分布状况以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的最大值主要集中在夹具的表层,且心部几乎未加热,其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应用工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