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和分析了蜗杆式振动珩齿时,被珩齿轮齿面上的珩磨啮合轨迹,以及在不同珩磨运动参数下,齿面上珩磨啮合纹路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就渐开面包络环面蜗杆砂轮磨(珩)齿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了不同参数下磨(珩)齿的啮合特性及接触分布。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用于外啮合齿轮珩齿加工的一种CBN径向珩齿刀,其基体的设计理论及其渐开线拟合是关键技术。通过应用空间啮合原理,推导出了斜齿珩齿刀与直齿齿轮的啮合方程,得到了这种珩齿刀的端面理论廓形,分析表明,此类刀具的端面理论廓形并不是渐开线;对其廓形进行了渐开线拟合,采用最优化方法计算了不同轴交角的渐开线参数,计算表明,把砂轮轴向廓形整修成具有一定压力角的直边,就可以磨出所拟合的全部渐开线刀齿面。加工珩齿刀基体时,根据修正后的压力角调整机床安装角,即可磨出符合要求的珩齿刀的基体。本研究为珩齿加工刀具提供了新的设计制造方法,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中指状磨头磨削的滚珠弧面蜗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啮合情况,推导出啮合方程、一类、二类界限函数及滚珠与蜗杆齿面接触点处蜗杆齿面的主曲率公式,为滚珠弧面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在硬齿面齿轮加工中,为了降低成本并促进珩齿工艺的发展,把超声振动应用于珩齿工艺中,即硬齿面平行轴超声振动珩齿。研究了超声振动珩齿新工艺,分析探讨了超声振动珩齿材料的去除机理。  相似文献   

6.
普通蜗杆机构磨损后产生的齿侧间隙难以调整,要求调整齿侧间隙则必然使机构的结构复杂化。采用双导程蜗杆机构,可以通过改变双导程蜗杆的轴向位置来达到调整蜗杆机构齿侧间隙的目的。本文指出双导程机构不是两个不同模数的蜗杆机构的简单组合,其实质是一种复合的相对变位蜗杆机构。这种传动的问题应当用蜗杆传动的变位理论去解决。本文指出了传动中啮合区的偏移和计算啮合区的方法。分析了两种齿形角的设计方法以及应用的范围,不同的齿形角会得到不同的啮合特性,这是生产中希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建立了内齿珩轮强力珩齿珩削力的预测模型。首先推导珩齿加工啮合过程中接触线和切削厚度数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将珩磨轮的磨削刃离散为微元磨削刃;然后由平面磨削模型构建珩磨轮的微元磨削刃模型,建立珩齿珩削力预测模型,并分析珩削力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Fassler HMX-400数控内齿珩轮强力珩齿机及其内置的Kistler力传感器进行珩齿珩削力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预测的珩削力的数值和变化趋势与实验测量结果相符,该珩削力预测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8.
边界条件和螺旋角对TI蜗杆传动啮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准确地描述TI蜗杆副齿面的接触状况及确定齿面接触区域的大小,将边界问题引入接触线分析中、选用蜗杆副螺旋角口作为参数,推导了TI蜗杆副蜗轮齿面上啮合界限线存在的判定条件、分析表明,蜗轮齿面上啮合界限线的分布情况有4种:不存在啮合界限线,有一条啮合界限线,有两条啮合界限线,以及两条啮合界限线完全重合.采用使两条啮合界限线重合的螺旋角度,或略小于此值,均可获得较好的啮合质量、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南开大学齿轮啮合理论研究组提出的“齿轮啮合的数学理论”,系统地研究了蜗杆轴截面为圆弧齿廓的圆柱蜗杆传动啮合原理。用矢量解析法推导出了这种蜗杆传动啮合原理的下列计算公式:1)、蜗杆齿面方程式;2)、啮合方程式;3)、接触线方程式,4)、啮合区方程式;5)、一类界限曲线方程式;6)、二类界限曲线方程式;7)、诱导法曲率计算公式;8)、接触线方向与相对速度方向夹角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可用于分析蜗杆轴截面为圆弧齿廓的圆柱蜗杆传动的啮合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内啮合强力珩齿工艺中,工件被珩磨轮加工后会在工件表面产生残余应力,由于残余应力形成的因素较复杂,很难用解析法给出精确的计算.文章利用Matlab﹑SolidWorks和ANSYS/LS-DYNA软件对内啮合珩齿加工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通过对分析结果的提取,得到了齿面上各特殊位置的残余应力值数据表.分析数据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基于交错轴传动的珩齿原理,导出珩磨轮与被珩齿轮在啮合点处的相对滑动速度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数学模型可以判定珩磨轮的节锥面是由珩磨轮齿数、公法线和与珩磨轮轴线平行的平面夹角所确定.在建立的珩磨轮齿面准均布网格点上,采用法线投影法计算各点的极限拨模导程,并通过比较凸齿面上最小拔模导程的最大值和凹齿面上最大拔模导程的最小值来判定是否存在拔模干涉.针对出现的拨模干涉,提出了拨模导程的优化方法,以及干涉的修正方案和齿面光顺过程.给出的珩磨轮设计的部分计算实例表明,珩齿技术可以在工业精加工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用于珩磨螺旋锥齿轮的非正交珩磨轮节锥面的设计方法,通过调整节锥面切点到珩磨轮轴线的距离,保证了节锥面之间的相对速度恰好沿着齿长方向,通过对诱导法曲率和珩磨轮上与齿面有效工作区对应点到珩磨轮面锥的距离的计算,保证了齿面上的有效工作区域全部落在啮合界限以内.构造了珩磨轮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提出了基于珩磨轮齿数以及节锥面公法线和与珩磨轮及被珩磨齿轮的轴线平行的平面的夹角的珩磨轮双参数优化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计算实例表明,本文给出的珩磨轮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满足工业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和研究插齿时齿面挤伤及插齿刀非正常磨损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从切则厚度分析入手,提出一套切则厚度计算公式,并以实例计算,得出切则厚度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功率超声珩磨谐振系统阻抗匹配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在超声珩磨谐振系统中接入由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构成的匹配电路。采用Matlab仿真平台得到了不同参数匹配系统阻抗特性曲线,分析了串联电感、并联电容对系统阻抗、谐振频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PV70A阻抗分析仪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匹配元件参数的合适选择使超声珩磨谐振系统获得了最大效率、最小输出阻抗,接入匹配电路后的超声珩磨谐振系统基本避免了因匹配差引起的加工不稳定甚至无法加工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汽车变速器齿轮敲击动力学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论述了汽车变速器齿轮敲击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汽车变速器齿轮敲击问题,从敲击的产生机理、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敲击客观评价方法、齿轮敲击试验研究、齿轮敲击解决途径五个方面论述了变速箱齿轮敲击动力学问题研究内容和方法.在分析总结前人主要研究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重点从仿真模型优化、试验方案有效性和客观评价方法合理化等角度提出今后在汽车变速箱齿轮敲击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非圆齿轮的时变速比特性,采用多段函数构造法实现了非圆齿轮副预设速比函数的再现设计;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非圆齿轮无级调速机构,推导了非圆齿轮无级调速机构的基本参数与输出速比的影响规律。根据机械原理、齿轮啮合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采用SolidWorks和Adams等软件,建立了非圆齿轮无级调速机构的仿真模型,对非圆齿轮无级调速机构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变非圆齿轮副间的相位差,该无级调速机构可以得到变化的输出速比,获得了该无级调速机构的输出速比与相位差的影响规律;搭建了非圆齿轮实验台,得到非圆齿轮副的实验速比与理论速比变化趋势一致,最大实验误差6.8%,验证了无级调速机构和非圆齿轮理论分析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慢扫描控制可控电解珩齿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慢扫描控制可控电解珩齿新工艺;与以往的可控电解珩齿方法相比,它可保证在整个珩齿过程中都在最大电流下工作,从而获得高的生产率,整个加工过程可在微机管理控制下自动完成,研究了阴极极掌扫描位置、逗留时间和阴极运动规律,介绍了该工艺系统及全齿面扫描阴极,探索了慢扫描控制的去除规律,建立了加工参数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初步加工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