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高岭土碳还原-氮化反应合成了β'-Sialon粉体。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失重率的测定来分析该粉体矿物组成与反应转化率。反应加热温度、保温时间、高岭土与炭黑的配比等反应条件对β'-Sialon粉体的形成影响很大。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粉体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β‘—Sialon陶瓷的抗热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无压和热压烧结两种β、-Sialon陶瓷的抗热震性能,计算了两者的抗热震参数,发现热压烧结β'-Sialon的抗热震断裂能力优于无压烧结β'-Sialon,而抗热震损伤能力却劣于后者,SEM分析和理论推导认为,除了力学性能的影响之外,显微结构中微裂纹数量及尺寸直接影响了材料的抗热震性,无村烧结β'-Sialon显微结构中微裂纹数量及尺寸均大于热压烧结β'-Sialon显微结构中微裂纹数量及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由福建省高岭土合成的赛龙粉体的烧结性能,实验表明:在常压和不加任何其它添加剂的条件下,烧结温度在1700℃获得了致密的烧结材料,β-sialon烧结体是由长柱状β-sialon晶体相互交织成网状骨架,并由石英,氮化硅,莫来石和少量β-sialon等轴晶粒填充到骨架空隙的复合型结构。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β-Sialon/SiC复合材料在冰晶石熔液中的腐蚀动力学规律、腐蚀机理及材料密度和碳化硅含量对其抗蚀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该复合材料中的β-Sialon相与冰晶石反应生成粘度较大的NaAlSiO_4熔体能有效地阻止基体材料与冰晶石间的继续反应,抑制了腐蚀过程,使得β-Sialon/SiC复合材料作为铝电解槽内衬侧壁的候选材料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无压和热压烧结两种β’-Sialon陶瓷的抗热震性能,计算了两者的抗热震参数,发现热压烧结β’-Sialon的抗热震断裂能力优于元压烧结β’-Sialon,而抗热震损伤能力却劣于后者。SEM分析和理论推导认为,除了力学性能的影响之外,显微结构中微裂纹数量及尺寸直接影响了材料的抗热震性。无压烧结β'-Sialon显微结构中微裂纹数量及尺寸均大于热压烧结β'-Sialon,这有利于无压烧结材料抗热震损伤能力的提高,但不利于其抗热震断裂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绘制Si-O-N三维立体参数状态图基础上,采用纯原料合成了O’-Sialon-ZrO2-SiC复合材料.对实验结果用XRD、TEM进行分析,验证热力学分析的可靠性.结果表明,O’-Sia-lon-ZrO2-SiC复合材料中,主晶相O’-Sialon彼此之间构成网络状结构,ZrO2和SiC颗粒弥散于编织状结构的孔隙中,起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绘制Si-O-N三维立体参数状态图基础上,采用纯原料合成了O‘-Sialon-ZrO2-SiC复合材料,对结果用XZRD、TEM进行分析,验证热力深 可靠性,结果表明:O’-Sialon-ZrO2-SiC复合材料中,主晶相O‘-Sialon彼此之间构成网络状态结构,ZrO2和SiC颗粒弥散于编织状结构的孔隙中,起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蒙脱石层间域活性,在特定条件下合成MOTN-PVA(蒙脱石-聚乙烯醇)夹层复合物并以此复合物为前驱体,在流动的N2中进行碳热还原反应,在高温过程中,层间的PVA原位碳化并充当反应的还原剂,伴随少量杂质晶相的形成,得到了β′-sialon,β′-sialon晶相的临界生成温度较低,产物纯度高,前驱体的纳米级的二维密度结构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工神经网络在o‘—Sialon—BN复合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神经网络和传统模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物理进行比较,根据已有烧结合成o‘-Sialon的实验数据,利用改进后的人工神经网络,构筑了材料相组成及性能的预测模块,并与模式识别技术处理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合成O’-Sialon-BN复合材料的工艺条件,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高炉渣合成Ca-α-Sialon-SiC粉的热力学分析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以高炉渣为原料,引入适当的添加剂,利用碳热还原-氮化的方法制备了Ca-α-Sialon-SiC粉,得到的Ca-α-Sialon含量最高可以达到81%;利用统计模式识别结合人工神经元网络优化了工艺.  相似文献   

11.
取代冠醚及其缩氨硫脲和缩氨脲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采用在多聚磷酸中将冠醚酰化的方法,合成了4'-苯甲酰基苯并-15-冠-5,以此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与氨基硫脲和氨基脲反应,合成了4'-苯甲酰缩氨基硫脲和缩氢基脲苯并-15-冠-5,并对合成的三种新物质由IR、MS、和元素分析鉴定了结构。  相似文献   

12.
高岭土-二甲亚砜夹层复合物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红外吸收光谱(IR)和X射线衍射图谱(XRD)等手段,研究高岭土-二甲亚砜(DMSO)夹层复合物的形成机理.IR谱初步确定DMSO分子与高岭土的外羟基之间形成氢键,XRD谱表明DMSO分子进入高岭土层间后,使层间距增加了4.1×10-10m.在DMSO中添加少量水可促进夹层反应的进行,增大夹入量。DMSO分子在高岭土层间以高度取向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3.
用DNA合成仪合成了分别带有PstI位点和SalI位点及终止密码子的2个用于扩增hIGF-1cDNA的PCR引物.利用合成的引物,700bp长的hIGF-1cDNA模板和Taq聚合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鉴定后克隆进M13mp18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CR产物含已发表的hIGF-1成熟蛋白的编码序列和5'端的PStI位点及3'端的SaiI位点及终止密码TAG.用加端PCR技术成功地扩增和改造了hIGF-1的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14.
2-氨基-4,5,6-三取代嘧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克莱森酯缩合和酮烯醇的烷基化反应合成了7个α-烷基取代的β-二酮和β-酮酸酯中间体,用这些α-取代-β-二羰基化合物与胍的缩合环化反应和嘧啶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13个2-氨基-4,5,6-三取代目标分子,其中6个为首次合成,产物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测试而确证.  相似文献   

15.
煤矸石与烟煤合成β—SiC的动力学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首次利用煤矸石和烟煤实现了β-SiC的合成.研究了影响βSiC合成的动力学条件,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原料粒度240目;合成温度1450~1500℃;保温时间3~4h,氮气流量1L/min.利用这些条件合成的β-SiC产率达85%.提纯后β-SiC质量分数可达99%,平均粒径6.29μm,比表面积为0.527m2/g.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用固相封闭包合法制备β-环糊精(β-CD)与联苯甲酰包合物的研究结果.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法、差热一热重分析法及紫外吸收光谱法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文中还讨论了合成条件对包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制备团体酸TiO_2-SiO_2-Er/SO~(2-)_4催化剂.用于柠檬酸三丁酯合成反应.用正交实验 的方法研究了反应因素对柠檬酸三丁酯酯化率的影响.借助XRD.IR,BET的表征手段研 究催化剂及合成反应.实验结果表明, SiO2和 Er的加入.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有偏估计量βk.s=(X’X+QKQ')-1QSQ'X'[1]中的参数K和S的选择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在CL准则下K和S的关系表达式;证明了CL准则与M(C)准则在某种意义下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19.
4,4'-二羟基二苯砜的改进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苯酚与硫酸反应合成4,4'-二烃基二苯砜的工艺。按硫酸与苯酚用量摩尔比为0.6:1加料,在160℃左右反应,并用共沸溶剂苯不断地除去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合成了4,4'-二径基二苯砚,产率由原来的55.5%提高到89.5%。  相似文献   

20.
4,4‘—联吡啶桥联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ESR谱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4,4'-联吡啶与β-二酮合铜(Ⅱ)配合物在乙醇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配合物Cu2(TTA)4(4,4'-bipy)TTA为噻吩甲酰三氟丙酮,4,4'-联吡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从电子自旋共振谱得到该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系数和键参数,变温磁化率的数值表明,配合物的磁性遵从居里定律,还讨论了4,4'-联吡啶传递磁交换的性能。4,4'-联吡啶作桥基难以有效地传递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