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肉为原料,采用酸/碱溶解-等电点沉淀法回收罗非鱼肌肉蛋白,主要探讨溶解p H值、料液比和溶解时间对可溶性蛋白得率以及沉淀p H值对可溶性蛋白沉淀得率及蛋白亚基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碱溶解回收罗非鱼肉可溶性蛋白的最佳p H值为p H2.0、3.0、11.0和12.0,料液比1∶9(ω/v),溶解时间10 min,可溶性蛋白种类齐全,包含了典型的鱼蛋白电泳条带;酸/碱可溶性蛋白的最佳沉淀条件为p H 5.5,在此条件下,溶解-沉淀过程的蛋白得率分别为61.59%-64.95%.与鱼肉蛋白相比,四种分离蛋白中盐溶性蛋白的比例均升高,水溶性蛋白的比例均降低(p0.05).比较而言,碱溶-等电点沉淀过程中鱼蛋白的变性程度较小,其水溶性组分和盐溶性组分所占的比例均较高,组成相对比较齐全,而酸提蛋白中肌球蛋白重链部分降解,少量肌浆蛋白损失.因此,碱溶-等电点沉淀法更有利于回收鱼肉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2.
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分离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利用造纸黑液,分别采用H2SO4溶液和H3PO4溶液从黑液中沉淀粗木质素,并分别用苯-乙醇溶液和丙酮溶液对其抽提纯化.考察了采用不同酸沉淀及溶剂抽提对木质素得率的影响,并对黑液木质素进行了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13C NMR以及1H NMR等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酸沉淀及溶剂抽提得到的木质素结构相差不大,采用H2SO4沉淀及苯-乙醇抽提方法制备的苯-乙醇木质素得率最高;黑液木质素含有较多的愈创木酚-紫丁香酚单元结构,呈现明显的硬木木质素特征;在苯-乙醇木质素与丙酮木质素中,苯丙烷结构单元经验式分别为C9H12.61O1.1(OCH3)1.43和C9H13.33O2.10(OCH3)1.38,每个C9单元中的β—O—4键仅为0.28和0.27个,β—β键仅为0.15和0.11个;黑液木质素中羟基和羧基数量较磨木木质素丰富.黑液木质素具备多种活性官能团,表现出与磨木木质素不同的结构特征,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法提取甜玉米芯多糖,分别选取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研究三种酶同时添加和分步添加对甜玉米芯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步添加法比同步添加法对甜玉米芯多糖提取的效果显著,即先加木瓜蛋白酶(添加量2.0%,p H=7,提取温度50℃,时间1.5 h);然后加果胶酶(添加量1.0%,p H=6,提取温度50℃,时间1.5 h);最后加纤维素酶(添加量1.5%,p H=7,提取温度50℃,时间1.5 h),该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2.37%.  相似文献   

4.
利用玉米芯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芯为材料,分别从压强、温度、酸浓度以及水解时间几个方面对玉米芯的水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低压、120℃、水解时间为2 h作为玉米芯半纤维素的水解条件;同时研究了利用玉米芯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的条件,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5,装液量70%,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利用玉米芯为原料制备D-木糖的试验条件.经过详细的实验条件考察,得知玉米芯中木聚糖水解为D-木糖的最佳水解条件:硫酸质量分数为2.5%,反应温度为110℃,玉米芯质量(g)和硫酸体积(mL)的比值即固液比为1∶8,反应时间为3 h.木聚糖的水解率达到97.89%.水解液经过石灰水中和、活性炭脱色、乙醇洗涤等过程的脱毒处理,纯度可以达到97.8%,木糖的提纯率为57.6%.  相似文献   

6.
用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菌种选育及发酵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硫酸常温酸解玉米秸秆粉,以正交试验优选发酵菌株、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实验表明,采用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3.2774,(NH4)2SO425 g/L,酸解秸秆200 g/L,温度30℃,250 mL摇瓶装液量30 mL,搅拌转速200 r/min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以绿色木霉3.277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糖化实验、稳定性实验等选育出绿色木霉NUA-051菌株,传代8次,发酵糖化率为40.7%~45.3%,具有遗传稳定性.以蛋白质得率为目标,通过5 L发酵罐正交试验确立了以酸解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工艺,即酸解玉米秸秆150 g/L,木霉发酵48 h,接种酵母量2%,(NH4)2SO415 g/L,KH2PO46 g/L,MgSO4.7H2O0.4 g/L,通风量4 L/(L.min),搅拌转速500 r/min,pH值5,温度35℃.木霉发酵时间40 h,酵母发酵时间24 h,发酵总周期64 h.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戊糖发酵制备乙醇的产率,利用经驯化后的嗜单宁管囊酵母发酵玉米芯水解液,研究了嗜单宁管囊酵母的驯化工艺和发酵条件对乙醇产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驯化后的嗜单宁管囊酵母发酵玉米芯水解液的糖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了41.23%,乙醇得率提高了118.83%,戊糖和己糖利用率分别为89.55%和85.23%。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初始糖浓度60~90g/L,初始pH5.5~6.0,接种量(体积分数)8%,发酵周期96h。在该发酵条件下,酒精得率可达0.346g/g。  相似文献   

8.
采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先氢氧化钠进行预处理后,再加入纤维素酶与酵母进行乙醇发酵。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酵母菌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p H四因素对乙醇的最佳影响程度。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发酵的最佳组合条件。结果表明,乙醇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6环、发酵时间36 h、温度38℃、p H=4.8,此时乙醇浓度值为12.5432 mg/m L。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从纤维原料和硫酸盐浆中高效分离木素的新方法——酶解后的酸处理法(Enzymatic/Acidolysis),得到的木素称为EMAL(Enzymatic/Acidolysis Lignin),对分离过程中酶降解及酸水解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做了详细的阐述.EMAL木素的得率是传统的磨木木素(MWL)的2~3倍,纯度也略高于MWL.分析表明,以木材为原料的EMAL与相应的MWL相比,两者之间在结构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同时,针对非木材类纤维原料的实验结果表明,EMAL的得率远高于相应的MWL,两者纯度相当.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从水煮笋漂洗液中分离的一株植物乳杆菌对水煮笋漂洗液进行发酵酸化处理,试验探讨了补充碳源和氮源对植物乳杆菌生酸的影响.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于20 ℃温度条件下对水煮笋漂洗液接种酸化的适宜条件为:m(竹笋)∶m(水)=1∶1.5,w(植物水解蛋白)=0.1%,w(蔗糖)=2%,w(接种量)=2%.酸化18 h,漂洗液pH降至4.18,比自然发酵酸化大大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酸预处理过程对木质纤维生物质的影响,对杨木枝桠材进行不同程度的酸预处理.结果表明:在稀酸预处理过程中,木聚糖的降解最多,葡聚糖和Klason木素的降解较少,这些化学组分的溶出均随着预处理强度的增加而增多.在稀酸预处理的不同因素中,预处理温度对木聚糖和木素的溶出影响最大,而酸的浓度对乙酰基的溶出影响最大.同时,稀酸预处理后,木片表面会出现木素颗粒,随着预处理强度的增加而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了多花蔷薇根中的熊果酸,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确定了最优提取及分离纯化条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熊果酸的提取工艺,经脱脂、脱色、酸碱沉淀、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得到了分离纯化熊果酸的最佳条件,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对产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50 W,微波功率310 W,提取时间2.4 min,液固比20:1 mL/g,微波浸提时间15 min,浸提温度55℃的提取条件下,熊果酸的得率可达2.64%.当石油醚用量为提取液体积的0.2倍,脱脂2次,活性炭用量0.04 g/mL,脱色3次,碱沉淀p H值为12,酸沉淀p H值为4,熊果酸粗品用葡聚糖凝胶LH-20分离洗脱2次时,重结晶后的熊果酸纯度在97%以上,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酸析法从黑液中分离粗木素,采用甲酚硫酸法、液–液抽提法及弱酸法对所得粗木素进行纯化,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热重(TGA)分析对木素纯化前后的结构变化、表面形态变化、无机盐杂质去除率及热稳定性的变化进行表征,对比3种不同方法对粗木素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所用纯化方法基本没有破坏木素的结构,纯化后木素的无机盐含量降低,热稳定性提高,其中弱酸法是3种纯化方法中无机盐去除率最高的方法,甲酚硫酸法所得纯化木素的热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补骨脂蛋白质,以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的蛋白质溶出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补骨脂蛋白质的碱提工艺条件,考察浸提p H、料液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补骨脂蛋白质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提取因素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浸提p H料液比温度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p H 10.0、料液比(g/m L)1∶20、温度45℃、浸提时间150 min,此条件下补骨脂蛋白质溶出率为23.69%.以BCA法测定酸沉蛋白质浓度,确定补骨脂蛋白质的最大沉淀量p H为4.5,蛋白质的最大沉淀率为55.16%.对比发现理论提取率与实际提取率基本相同,证明BCA法测定补骨脂蛋白质的方法准确、可靠,为补骨质蛋白质的进一步研究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搜索和正交实验对以 Candida boid inii No2201 之诱变株 Y- 108 利用玉米芯水解液生产 S C P 的酸水解工艺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了玉米芯原料酸水解工艺中,预处理方式、料液比、水解温度、时间、酸浓度等对水解还原糖得率和细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酸水解条件为 1∶8 的料水比、15% 的硫酸、在 120℃的温度下直接水解 3h,其还原糖得率高达 43% 左右,菌体产量平均在23g/ L。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在木聚糖酶定向酶解纯木聚糖及木聚糖碱抽提液制备功能性低聚木糖时,酸和缓冲溶液调控底物的初始pH对低聚木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在pH5.0左右的活力最高;酸调控纯木聚糖底物的低聚木糖得率低于缓冲溶液调控的低聚木糖得率,但两者相关不大;而当底物为木聚糖碱抽提液是,由于木素的存在,两种调控方式的低聚木糖得率相差较大,酶解液出现浑浊状态;酸调控纯木聚糖,木聚糖碱抽提液时,低聚木糖得率最高的初始p  相似文献   

17.
优化了黑曲霉A.niger 6640发酵制备蔗果低聚糖的发酵条件,研究了A.niger6640中β-呋喃果糖苷转移酶(β-Ffase)的性质,用阴离子柱DEAE Sepharose CL-6B对β-Ffase进行了分离纯化,用SDS-PAGE电泳初步分析了β-Ffase的分子质量.结果表明:A.niger 6640发酵制备FOS的最佳p H值为7.6、最佳发酵时间为40 h、最佳发酵温度为33℃、最佳蔗糖质量分数为40%;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中,采用真空干燥工艺从A.niger 6640中制得的β-Ffase的催化反应的最佳p H值为6.5、最佳反应时间为16 h、最适酶用量为0.19 g;分离纯化得到的β-Ffase的分子质量约为75 ku.  相似文献   

18.
将生物质水解转化成可发酵糖是生物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玉米芯为原料,在传统单酸催化剂水解的基础上,研究了H2SO4/Fe2(SO4)3催化剂对玉米芯水解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独采用H2SO4或Fe2(SO4)3催化玉米芯水解时,总糖产率均低于40%;而将H2SO4、Fe2(SO4)3混合后催化水解时,总糖产率高于使用2种单催化剂所得总糖产率之和。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H2SO4/Fe2(SO4)3催化玉米芯水解的工艺条件,通过验证实验得到:当H2SO4浓度为0.7 mol/L,Fe2(SO4)3浓度为2.0 mol/L,反应温度为150℃,时间为47 min时,玉米芯水解所得的总糖产率最高,为79.98%。本研究通过对玉米芯水解条件的优化,提高了玉米芯水解制糖的产率,为玉米芯的高值化利用奠定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用一步反应合成了聚乙醇酸,并系统地研究了聚乙醇酸在蒸馏水中的熔融水解规律。利用红外光谱对聚乙醇酸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测定了聚乙醇酸的质量损失率、特性黏数、结晶度和介质的p H值。结果表明,在熔融水解过程中,聚乙醇酸的化学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质量损失逐渐增大、特性黏数和介质的p H值逐渐降低。熔融降解过程中,聚乙醇酸的结晶度前期上升,后期下降。质量损失率和介质的pH值与时间均呈线性动力学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 2,0.953 1,速率常数分别为4.395 h-1,0.06 h~(-1);特性黏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符合动力学方程ln([η]0/[η])=kt,相关系数为0.939 7,降解速率常数为0.031 8h~(-1)。聚乙醇酸熔融水解降解程度比在磷酸盐缓冲溶液水解大得多。  相似文献   

20.
采用猪软骨为原料,以硫酸软骨素得率为指标,对有机溶剂纯化硫酸软骨素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乙醇为溶剂,选择硫酸软骨素提取液和乙醇体积比,乙醇体积分数,氯化钠质量浓度,p H值,醇沉次数为影响因素纯化硫酸软骨素,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硫酸软骨素最佳纯化条件为:提取液和乙醇体积比为1∶25,乙醇体积分数为80%,Na Cl质量浓度为30 g/L,p H值为6.4,醇沉次数为3次,硫酸软骨素得率为56.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