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的3D打印光敏树脂,在同一3D打印机下进行光固化,其固化性能有所差异。采用临界曝光量和固化深度2个特性参数来表征光固化树脂的光敏性,探讨了临界曝光量和固化深度之间的数学关系,研究了临界曝光量和固化深度的测定方法,测定了光强和树脂的颜色对树脂固化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固化深度通常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临界曝光量也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浅色比深色树脂固化深度高,且所需临界曝光量更高。同时,固化深度随着光引发剂的浓度增加而降低;临界曝光量随着光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2.
新型光聚合体系的全息记录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一种新型光聚合体系的全息记录材料。这种材料综合了卤化银与重铬酸盐明胶的优点,可以用氦氖激光器记录,曝光量为15mJ/cm~2时,透射光栅的衍射效率为80%,分辨能力为4000cyc/mm以上,在乾燥条件下貯存寿命为半年以上,利用红色的激光,采用适当的曝光量和处理条件,可作成红色,橙色和绿色的李普曼全息图。  相似文献   

3.
立体光造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快速成型技术,光敏树脂是光固化快速成型中制造各类形状零件的重要光致凝固材料。通过实验优化了合成立体光造型用树脂聚合物工艺参数,并用DSC、TGA和FTIR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增强使样品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同时讨论了光固化过程中收缩与工艺参数之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丙烯酸聚氨酯光敏预聚体的粘度、数均分子量、自动氧化反应以及光固化后树脂的平衡溶胀比和力学性能的测定 ,探讨了这类丙烯酸聚氨酯光敏树脂的链结构与微相分离、光固化性能以及力学性能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齐聚物二元醇以及加入的小分子二元醇是影响光敏预聚体及光固化后树脂结构与性能的重要因素 ,其中加入α AGE不仅可有效地消除光固化过程中氧阻聚 ,而且对光敏预聚体粘度、光固化后树脂微相分离也有显著影响 ,平衡溶胀法较好地表征了此类丙烯酸聚氨酯光固化树脂的相分离聚集态结构  相似文献   

5.
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作为数字光处理技术(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的核心,可通过控制其反射微镜的偏转实现全数字化成像。基于DMD的数字光刻系统采用动态数字掩模的曝光方式,分辨率高、速度快、加工面积大,可用于制作复杂三维结构和表面浮雕结构。本文阐述了DMD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其灰度调理机制和投影成像特性,介绍了基于DMD的数字光刻技术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灰度光刻技术和微立体光刻技术,具体探讨了DMD在两种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立体光刻技术的组织支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基于微立体光刻技术制造的三维支架初步模型.由微立体光刻设备制备出了μm级的圆柱阵列式支架和三角孔式支架,整体结构很微小,结构上端为原生代细胞附着区域,下端是细胞培养液的贮液池.支架结构精度较高,可以达到传统快速成型技术不能具备的等级,其微孔之间的孔隙结构达到200μm左右,同时,微孔的数量、大小、分布及形状可人工影响或控制.姜姜  相似文献   

7.
金属板材腐蚀坑最大深度的简易X射线斜透射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X射线透射造影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简易的X射线斜透射测量技术,用以测量金属(铝/钢)板材上腐蚀坑的最大深度.经三维光学显微镜技术的比对,本技术对典型的汽车用铝/钢板材上腐蚀坑深度的绝对灵敏度和测量误差分别为100μm和±10μm.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硅树脂,并与C60/甲苯溶液复合,制备了C60/有机硅树脂复合材料.借助热重、紫外-可见、红外、光限幅测试(连续输出YAG激光光源,λ=1.319 μm)等手段,研究了C60/有机硅树脂复合材料热稳定性、透射率、结构和光限幅特性.结果表明C60/有机硅树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良好,室温到800 ℃总失重仅10%,透射率较高,1 100~1 000cm-1是Si-O-Si的特征吸收峰,光限幅能量密度仅80 J/cm2,损伤能量密度阈值达1.8×103 J/cm2.  相似文献   

9.
金属离子掺杂TiO2纳米晶簇室温光透射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金属离子掺杂TiO2纳米晶簇室温光透射谱实验测量结果。金属掺杂使TiO2纳米晶簇室温光透射值明显减小。而且,金属掺杂引起TiO2纳米晶簇室温光透射值变化谱线是非线性变化曲线。在变化曲线上存在位置不等的极大值。  相似文献   

10.
微机械及微细加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光固化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结合光刻技术、牺牲层技术以及化学镀膜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微细加工方法,提出了非导电极板(光敏树脂固化物)镀膜的新方案,设计了一种有较大驱动位移的微型电容式激励器,并介绍了其加工制作的工艺流程。实验结果表明此微细加工方法是可行的,从而开辟了微细加工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快速立体激光光造型树脂感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能在Ar离子可见光激光下快速固化的感光树脂体系的组成对其感光性能的影响。感光树脂体系包含丙烯酸环氧树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由紫外引发剂,染料及叔胺组成的协同引发剂,还研究了激光能量,引发剂组成,树脂组成对树脂粘度,固化转化率,固化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的核心是质量单元的有序排列,光固化快速成型机中的质量单元就是光敏树脂,在成型过程中光敏树脂逐渐被消耗,为保证光固化快速成型机正常工作,需不断补充光敏树脂体积的收缩量。针对光固化快速成型机的工作液槽容积有限、微量的补偿过程及光敏树脂自身的粘度对成型工件质量的影响,改造了光敏树脂动态补偿系统,较方便地实现了光敏树脂的连续微量补偿,提高了光固化产品的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制备适合感光性银浆的载体树脂,采用溶液聚合法,选用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作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丁酮作为溶剂,合成丙烯酸树脂.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反映因素对树脂重均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分子量的主次工艺参数依次为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温度和反应时间.浆料的显影实验表明,分子量在20 000~26 000之间的树脂适用于感光性银浆.  相似文献   

14.
萘酞菁镍化合物的合成、 非线性及光限幅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DBU)为催化剂采用液相法合成了四叔丁基-2,3-萘酞菁镍(TBNPcNi). 应用调Q倍频(ns/ps)Nd ∶[KG-*3]YAG脉冲激光系统, 在532 nm波长下, 研究了化合物的非线性和光限幅特性. 在高斯单位制(esu)下测得化合物的非线性折射率n2和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分别为2.07×10-11和7.57×10-12, 分子极化率γ′为2.96×10-29, 显著高于金属酞菁分子. 化合物具有优异的非线性光限幅特性, 当线性透过率为72%时, 限幅阈值为1 722 mJ/cm2, 箝位值为700 mJ/cm2, 有效激发态与基态吸收截面比为4.48.  相似文献   

15.
碱溶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大豆油、丙烯酸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碱溶性光敏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马来酸酐的用量对碱溶性齐聚物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酸酐配比等于0.6:1时,产物具有较好的碱溶性;产物的光敏性、碱溶性和粘度随着酸酐配比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对充分导入间苯二酚的桐油间苯二酚树脂和双叠氮化合物所组成的感光体系的光发色交联机理进行了研究.证明树脂中间苯二酚基残留的反应活性点是易与氮烯(氮宾)反应导致交联的主要因素.其发色过程是由于生成氮-氧醌式结构所致.树脂中残留双键与叠氮化合物的光交联作用无疑是存在的,但实验证实它不是发色交联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合成预聚体,筛选光敏引发剂、单体稀释剂,合成了一种高活性UV(紫外线)固化树脂。其固化时间达到10s左右。以安息香二甲醚为光敏剂的UV固化树脂,60℃贮存期达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8.
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卡那霉素A、B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吸附色层分离原理 ,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卡那霉素A、B组分 ,研究了不同树脂类型、不同树脂粒径及不同洗脱条件 (洗脱液NH4 OH浓度、洗脱流速、上柱量 )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以含卡那霉素B 2 0 %的结晶母液为原料 ,通过试验确定了分离提取高纯度的卡那霉素B组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洗脱剂NH4 OH体积分数为 0 .6 % ,洗脱流速 0 .5mL/min ,树脂粒径为 0 .2 0mm ,上柱量为 1.0 5 μg/mL(树脂 ) .  相似文献   

19.
By means of ultra-violet(UV)irradiation with photoini-tiator and multifunctional crosslinking agent,thecrosslinking modification of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polyethylene(UHMWPE)fibers prepared by gel-spin-ning was carried out.Thermal properties of fiber sampleswere examin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TMA)apparatusand a manual devic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irradiation energy is 250-400 mJ/cm~2,heat-andcreep-resistant behaviors of modified fibers have beenim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