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652份有效调查问卷,详细分析了兰州市区居民购物出行的频度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以及个人收入不同居民购物出行的特点.结果表明,居民购物出行的时间特征是,蔬菜食品类习惯早晨购买,其中早晨8:00以前购买的比例占25.7%,日常用品类、家用电器类和高档服装类下午购买的频率比较高;居民购物出行不一定遵循距离最短原则,其空间结构表现为椭圆状的圈层结构,不同收入居民出行的空间等级特征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村居民出行特征规律缺乏的现状,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不同经济条件为切入点,对中国9个省份的129个自然村,3 400余户农民,共计12 118人实施问卷调查。从出行目的、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和出行空间等方面对农村居民出行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居民的出行中,以购物、探亲访友及其他出行目的为主要的出行目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出行次数多,出行距离短,且出行时耗短;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是出行次数少,但出行距离长,且平均出行时耗较长;高峰时段持续时间为3~4h,早、晚2个高峰时段出行所占的比例超过60%;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产业结构条件下,居民的出行时间也会随着自身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居民出行的时间分布还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居民出行碳排放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核算、影响因素和模拟三方面系统归纳了居民出行碳排放的研究内容及相关研究方法.可以认为:使用自下而上方法核算居民出行直接碳排放能明晰社区-家庭层级上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变化特征,由于数据获取困难,使用复杂方法核算居民出行间接碳排放的可操作性差;区域-城市环境特征和社区-家庭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变化,单方面分析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会出现研究结果的偏差,将二者结合使用复杂的数理统计方法量化各因子是揭示居民出行碳排放驱动机制的关键;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和GIS空间技术模拟居民出行时空轨迹可以较为直观地分析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且为居民出行碳排放驱动机制分析提供支持.虽然考虑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和居民个体行为的综合模型的时间和空间精度较低,却是未来模拟和调控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作为城市中心市区人口、经济与市交通的扩展区,边缘区的规划对于当地居民特别是育儿期女性居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连市甘井子区137个育儿期女性的工作日和休息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地理学的观点与相关方法,探讨育儿期女性日常活动的时间分配及移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育儿期女性居民在不同时间(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空间行为有着显著性差异;②在时间利用上,育儿期女性日常生活具有规律性与细碎性的特点,其在工作日时夜间活动的类型相较于白天要更加丰富、紧凑,而在休息日时育儿期女性的活动则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③在活动空间上,育儿期女性的出行行为目的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是研究交通需求和探寻交通拥堵症结的基础手段.为研究居民出行特征,基于企事业单位人群出行特征调研数据,改进经典DBSCAN聚类算法,识别出居民出行停留点,进而结合关联规则提取出居民出行轨迹数据;根据出行轨迹数据的时空特征,分别从时空角度和功能区划分角度,挖掘出企事业人群出行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功能区企事...  相似文献   

6.
从出行链的角度,构建了不同职住空间下,通勤出行链与家庭环境、个体活动时空间约束以及多样性约束的结构方程模型. 以昆明市为例分析了不同职住空间下居民通勤出行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共性与差异. 共性方面,不论职住区域交通环境如何,居民在考虑通勤出行决策时,更关注出行时间而非出行距离,而家庭环境和活动多样性的影响则趋于稳定;差异方面,相比较职住市区的居民,职住跨区受活动时空约束的影响更为强烈,这是由职住两端可达性不平衡所引起. 居民必须同时考虑职住空间可达性与通勤活动时空制约,才能做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出行.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石家庄北国超市北国商城店、谈固店、长江店3家超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统计了相关的信息,并分析超市的客流量分布情况。然后按年龄段、性别、出行方式进行分类,分析各家超市顾客的购物行为特征;再将3家大型超市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段超市顾客购物行为的异同点;最后总结不同分类下石家庄居民大型超市购物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乡居民出行的不均质特征,以苍南县为例,基于区域经济、交通和城镇化3个方面的指标,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中心城区、重点乡镇和一般乡镇3个聚类区,并将苍南县的城乡出行活动划分为3个聚类区间的出行,从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分布和出行时耗5个方面分析每一类居民出行活动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的城乡居民出行特征存在明显差异,Ⅰ类城乡出行以上班为主,具有频率高、距离短的特点;Ⅱ类城乡出行中上班和生活购物出行的比例较一类有所下降,但以上学、公务和看病为目的的出行比例有所上升,且私家车仍然是出行的主流选择;Ⅲ类城乡出行中非机动化方式基本消失不见,选择摩托车和城乡公交出行比例较高.分类别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更符合城乡交通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城乡交通规划,可以为城乡交通的规划建设提供有效的导向数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居民出行调查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调查区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的居民一日内,因工作、学习、文化活动、购物等出行方式,通过研究掌握居民出行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解决西宁市的交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居民的休闲行为成为现代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基于时空行为研究范式来创新现有的休闲理论体系,结合中国实际总结休闲时空行为,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人本城镇建设面临的迫切现实需求.围绕休闲时空行为研究的最新发展与创新以及前沿问题展开系统梳理,面向数字经济时代居民休闲时空行为的变化,提出休闲时空行为研究的若干前沿命题,为中国休闲时空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思路.数字经济时代下休闲时空行为研究的核心依旧是研究主题的确立,尤其是理论层面的问题.通过多学科的协同、不同类型数据的融合,实现理论和方法突破,为中国数字化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根据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特征,研究节假日停车选择的影响因素.以2013年清明节期间香山地区的居民出行调查和停车调查为基础,利用节假日交通特征,挖掘峰值出行需求条件下居民的活动特征和出行规律,并对居民出行和停车选择进行数据分析,建立节假日停车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节假日停车问题的诱因.研究表明,到达时间和逗留时间是影响停车选择的主要因素.同时,出行者对道路环境越熟悉,对停车情况越了解,出行方式越复杂,停车选择行为越多样.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超市购物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问题,以上海私家车车主为研究对象,以意向调查为行为数据的获取手段,研究包括自驾和出租车2种交通方式的大型超市购物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利用SPSS19.0软件,根据广义估计方程(GEE)对意向数据进行建模,建立了多种不同工作相关矩阵的候选模型,并从中选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月收入、职业、停车时间、超市距离和停车费用等因素对居民的超市购物出行方式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高收入的人选择出租车的意愿较低;在职人员(公务员、机关职员、事业单位和企业员工)相较于其他非在职人员更愿意选择出租车;停车时间较长的人更愿意选择出租车,停车收费的提高会导致自驾购物出行比例减少;超市距离的增加导致自驾购物出行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兴建,有效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对研究城市空间演变也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地面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的出行时间以及交通路网为基础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最小阻抗的可达性分析模型研究轨道交通对城市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兰州市轨道交通相比地面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效率提高了2.64倍,有效缩短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市区外围轨道交通站的辐射范围大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的建设更有利于市区外围居民.轨道交通影响下兰州城市空间结构由扁椭圆状变为近似圆状特征,城市的时空压缩效应明显;城市的空间可达性得到明显提高且分布更加均衡,有效增强了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之间的城市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参与式制图法,探讨了传统村落景观价值居民感知的类型差异与空间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张谷英村景观价值分为风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等4个层次;2)张谷英村居民感知类型可分为原著居民、常住居民、通勤居民和临时居民等4个类型,不同感知类型居民对张谷英村景观价值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3)从价值点的空间分布来看,4种景观价值大部分落于村域范围内,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针对居民景观价值感知特征,提出了若干对策,试图从实践层面建立居民意见表达平台,从理论层面为后续的旅游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购物狂欢节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统计、假设检验等方法分析居民对狂欢节优惠力度评价以及支出对购物行为的影响,发现居民经历活动后对优惠力度并不满意,且收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支出选超过预算的消费者会节制购物行为通过建立树形图以及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参加购物狂欢节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购物频率、年龄、性别是居民参加购物狂欢节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居民购物体验满意度情况,发现消费者对购物狂欢节的购物体验综合评价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说明购物狂欢节存在问题,有待改进.由此,分别针对商家、消费者、快递公司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网络购物的研究缺乏对人们如何在实体店和网购之间做选择的定量解答和未来两种方式演替结果的预测方法, 利用上海市居民的4 608次叙述性购物选择,解析影响人们选择实体店或网购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并模拟不同情景下两种方式的吸引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商品的价格、质量、选购商品时间、交通时间以及实体商业类型对居民选择购物方式有显著影响;现状不同等级商圈中,地区级中心对网络购物的抵抗力最强;网店与实体店三种情景下的发展趋势预测表明,网络购物很可能会近期继续经历一段时期的高涨,继而经过一定幅度的回落,最后达到平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上海手机信令数据,设定空气非污染天与污染天对照组,借助方差分析、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测度空气污染对居民出行的总体影响,并揭示其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1)与非污染天相比,在污染天,上海居民通勤和非通勤出行率、人均出行频次、平均出行距离、日人均出行总距离和出行范围均明显减小,人均出行时长也有所下降.非通勤出行更具有弹性,下降幅度最大.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当空气质量从“良”变为“轻度污染”,即空气质量指数(AQI)从50变为150时,手机信令数据所反映的出行频次减少4.6%.(2)空气污染对上海居民出行的影响以出行频次减少为核心因素,单次出行距离减少为次要因素,进而传导到其他出行指标.(3)空气污染对上海居民不同时间段各类出行的影响存在差异.从通勤出行来看,12:00之前上班通勤出行频次有所减少,14:00—18:00返家通勤出行有所增加.从非通勤出行来看,上午10:00之后从居住地到休闲地、从工作地到休闲地的非通勤出行均大幅下降.(4)不同区域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市级商圈、郊区公园等地非通勤出行频次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基于Circos弦图的居民出行模式可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城市中出租车OD(Origin-Destination:起始点-终止点)流时空模式的研究,能为城市路网规划、出租车营运方案制定以及居民出行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而时空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分析是从时空轨迹大数据中感知城市动态、分析OD时空模式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Circos软件,以一种全新的可视化方式对出租车轨迹数据中的OD流进行时空多尺度可视分析.这种方式能在不同时空尺度下表征出租车轨迹OD流的流量、流向及OD流属性特征,能够展示多时空尺度下轨迹OD流数据的时空模式,能更好地理解居民在城市内部区域之间的流动模式,进而揭示居民的出行模式.通过对北京出租车历史轨迹GPS数据进行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可视化技术能在多时空尺度下表征轨迹OD流数据的时空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运用SPSS17.0对厦门市岛内居民休闲态度、休闲目的、休闲择伴特征、休闲行为时间特征、休闲行为空间特征、休闲消费特征及休闲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厦门市岛内居民休闲态度积极,放松身心是居民最主要的休闲目的,居民经常与朋友一起休闲,工作日与节假日居民休闲行为的时空选择有很大差异,90%的受访居民每月平均休闲花费在1000元以下,62%的受访居民对岛内现有的休闲场所感觉满意.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归纳、总结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阶段和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分别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3个层面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区时空分布总体呈现3个特征:东部地区数量多,西部地区数量少;西部地区实验区发展加快;建制镇型实验区发展趋缓,中小城市、大城市城区及县域型实验区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