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合成了4,4'-双酚芴二炔丙基醚(DPO-BPF)和4,4'-二苯醚二炔丙基醚(DPO-BPE),将两种芳基二炔丙基醚与含硅芳炔(PSA)树脂通过溶液和熔融法制得改性的PSA。对改性PSA树脂的固化反应、树脂浇铸体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PSA树脂,加入两种芳基二炔丙基醚改性的PSA树脂的固化反应起始温度变化小,固化反应峰值温度升高。改性PSA树脂在氮气中的热稳定性随加入芳基二炔丙基醚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30%(质量分数)的DPO-BPF改性PSA树脂固化物在氮气中5%热失重温度(T_(d5))为559℃,800℃残留率为87%。DPO-BPE和DPO-BPF改性PSA树脂浇铸体的力学性能高于纯PSA树脂浇铸体的力学性能,20%(质量分数)DPO-BPE改性PSA树脂浇铸体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可达51.6 MPa和5.2 kJ/m~2,分别比纯PSA树脂浇铸体的相应值增加了137%和136%;动态热力学分析可知改性后PSA树脂浇铸体在500℃内未发现玻璃化转变。改性PSA树脂力学性能显著提高,耐热性能优异,可用作耐热、结构一体化轻质材料。  相似文献   

2.
室温固化DAIP树脂体系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室温固化DAIP树脂体系的加工性能,树脂浇铸体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耐热性能以耐水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混入不同着色剂的液态光敏树脂在激光扫描照射下树脂单层固化厚度的变化规律,比较了不同着色剂对树脂固化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经表面改性的着色剂加入液态树脂后对树脂固化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色剂种类和加入量的变化,树脂固化程度发生明显变化.使用表面改性的方法,可以改善着色剂在液态树脂中的分散性以及着色树脂的固化程度.使用MTS Nano Indenter XP型纳米硬度计对固化树脂进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显示混入改性着色剂的固化树脂的表面可承受的压力和弹性模量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T-800碳纤维湿法缠绕用环氧树脂基体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的要求,以TDE-85树脂为主体树脂、AG-80树脂为添加树脂,选用混合芳香胺固化剂,研究了一种适合于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成型的树脂基体。结果表明,该树脂的黏度和适用期可满足湿法缠绕成型工艺要求,其浇铸体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与机械性能,而其制备的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粘接好,缠绕强力环层间剪切强度达到81MPa、拉伸强度高于2500MPa,适合T-800碳纤维的湿法缠绕成型。  相似文献   

5.
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证实一缩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DADC)与乙酸乙烯酯(VAc)发生了共聚合反应,测定了共聚物组成对树脂浇铸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ADC/VAc树脂浇铸体加工性能良好,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比DADC均聚物高,共聚物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93.8kJ/mo1。  相似文献   

6.
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了以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作为聚合物基体的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分别介绍了不同固化体系的制备情况 ,如胺类固化剂 ,低分子量聚酰胺及酸酐固化剂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1,2-环氧环己烷4,5-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TDE-85)、对氨基苯酚环氧树脂(AFG-90)及其混合树脂,以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固化剂,添加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NH2)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应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红外光谱(FT-IR)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添加MWCNTs-NH2前后,树脂体系固化反应、醚化反应与压缩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与固化反应后期羟基和环氧基团之间的醚化作用有密切关系。MWCNTs-NH2的加入阻碍了TDE-85/DDS体系固化反应后期的醚化作用,与纯树脂体系相比反应热降低了50 J/g,红外光谱中脂肪族醚键与苯环吸收峰面积比值降低了7.7%,复合材料压缩强度降低了3.2%。与之相反的是,MWCNTs-NH2的加入促进了AFG-90/DDS体系固化反应后期的醚化作用,与纯树脂体系相比,反应热提高了80J/g,红外光谱中脂肪族醚键与苯环的吸收峰面积比值提高了13.8%,复合材料压缩强度提高了17.4%。  相似文献   

8.
苎麻纤维布增强UP树脂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不饱和聚酯树脂(UP树脂)为基体,以苎麻纤维布作增强材料,采用接触成型法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苎麻布增强UP树脂复合材料的密度、线收缩率、吸水膨胀率等物理性能及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并利用STA、TG等技术对复合材料及纯UP树脂浇注体进行热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复合材料的断裂界面.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比UP树脂浇注体更大的密度和吸水膨胀率,更强的力学性能,以及更好的耐热性,而其收缩率却比UP树脂浇注体的值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四种方法合成新型固化剂砜醚二胺(SED),用酸碱中和的方法进行产物的纯化,用DSC,元素分析,IR,′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选择出一种最佳的合成路线,同时,用热熔法制备Ag—80(四官能环氧树脂)/SED浇铸体,测定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和耐湿性,结果表明,Ag-80/SED体系的韧性和耐湿性较Ag-80/二氨基二苯基砜(DDS)体系有了较大的提高,该体系可以更好地用作航天航空技术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  相似文献   

10.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直接处理钙基蒙脱土(MMT),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E-51/MMT/DDM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并用Kissinger方法求得其表观活化能(ΔE)为49.66kJ/mol,根据Crane理论计算得到反应级数为0.88,确定了使用DDM作为固化剂的固化反应条件,并且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后又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1.
耐温型碳纤维拉挤复合材料连续抽油杆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石油开采的抽油杆长期耐温使用的需要,研究了4种不同树脂基体的碳纤维拉挤复合材料的抽油杆样品,采用DSC分析了4种树脂基体的固化特征,通过力学性能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了所得的4种碳纤维抽油杆样品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并初步进行了碳纤维抽油杆的动态服役和实验室模拟的介质腐蚀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种具有不同耐热等级的碳纤维抽油杆,可满足国内深井和超深井石油开采的抽油杆的耐温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和耐温性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三水合氧化铝(ATH)含量对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UM)树脂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饱和聚酯(UP)树脂、乙烯基(VE)树脂和UM树脂的固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MMA和ATH含量对UM树脂的粘度、固化反应活性、力学性能、硬度和阻燃性能均有显著影响;用DTA法测得UM树脂、UP树脂、VE树脂的表观固化反应活化能分别为45.5kJ/mol、56.7kJ/mol和75.8J/mol。证实UM树脂比UP和VE树脂具有更高的固化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双酚A型氰酸酯(BADCy)/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体系的共固化机理,通过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断面形态,并测试了材料的冲击强度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E-51的加入对BADCy/E-51体系固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冲击性能。当E-51含量为30%(质量分数)时,材料的冲击强度可达14.38 kJ/m2,且复合材料仍能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3种不同的制备工艺,成功制备了相同玄武岩纤维布含量但5种不同树脂基体的玄武岩纤维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5种树脂基体包括热固性的环氧树脂、乙烯基酯、热塑性尼龙6、聚碳酸酯及ABS树脂.所制备的5种复合材料组织均匀致密,玄武岩纤维布分布特征相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准静态拉伸和3点弯曲力学性能,探讨了树脂基体种类的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微观分析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准静态拉伸和3点弯曲加载条件下的破坏机制,并揭示了树脂基体种类的变化对力学性能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对乙烯基酯树脂(VERs)进行共固化改性,采用FT-IR和XPS分析了固化物结构及表面性能,并采用交流阻抗(EIS)分析了不同氟含量的树脂涂层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交流阻抗谱,进行了等效电路、孔隙率及吸水率分析。结果表明,含氟乙烯基酯树脂固化后,氟元素在树脂表面富集;树脂涂层的阻抗值随氟含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当DFHMA质量分数为7% 时阻抗值达到最高,且其孔隙率和吸水率均较未改性树脂涂层低;经DFHMA改性的VERs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16.
1Introduction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s are well known a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olymeric materials with numerousapplications . They are usedin a wide range of products ,for example coating materials ,structural parts of au-tomobiles ,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materials etc[1]. Unfortunately, these resins contain estergroupsintheir chain,which have highsensitivityto hydrolysis .In order toi 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UP,in our work,the modification o…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4种由油脂合成的C22DGE、C22TGE、C21DGE、C36DGE可挠性环氧树脂的性能,通过TG-DSC分析,对可挠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热焓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固化产物的耐热性及机械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碳链环氧树脂固化反应为一相当复杂的放热反应,C22TGE/THPA、C22DGE/THPA、C21DGE/THPA、C36DGE/THPA热焓分别为173.35、131.83、155.671、02.46 J/g,体系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9.4、56.99、91.30、70.90 kJ/mol。长碳链环氧树脂/酸酐固化产物的耐热性均不如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但耐冲击性及柔韧性均优于E-51;长碳链环氧树脂适合于对柔韧性及粘度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使用,但不适合应用于对温度要求特别高的设施。  相似文献   

18.
以4-氨基苯氧邻苯二甲腈(BZN)、间氨基苯乙炔(APA)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制备了含氰基和乙炔基的苯并噁嗪树脂(BZ-BPA)。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 T-IR)、热重分析法(TGA)分析了BZ-BPA的固化行为,得到:BZ-BPA在固化反应过程中存在两个放热峰(225℃和274℃);在氮气氛围下,BZ-BPA固化物热失重5%的温度(T d5)为502.6℃,800℃时质量残留率为79.8%;在空气氛围下,T d5为506.0℃,800℃时质量残留率为29.6%。采用Kissinger法计算得到两个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E1=228.31 kJ/mol,E2=87.97 kJ/mol;由Ozawa法计算得到:E1=225.98 kJ/mol,E2=92.26 kJ/mol;固化反应接近一级反应。考察了石英纤维增强的BZ-BPA复合材料(QF/BZ-BPA)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结果显示:QF/BZ-BP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476℃;在常温下其弯曲强度为764.2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57.3 MPa;在400℃热处理2 h后,其弯曲强度为614.5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38.1 MPa;400℃热处理10 h后,其质量损失仅为2.4%。以上结果表明BZ-BPA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4-氨基苯氧邻苯二甲腈(BZN)、间氨基苯乙炔(APA)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制备了含氰基和乙炔基的苯并噁嗪树脂(BZ-BPA)。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 T-IR)、热重分析法(TGA)分析了BZ-BPA的固化行为,得到:BZ-BPA在固化反应过程中存在两个放热峰(225℃和274℃);在氮气氛围下,BZ-BPA固化物热失重5%的温度(T d5)为502.6℃,800℃时质量残留率为79.8%;在空气氛围下,T d5为506.0℃,800℃时质量残留率为29.6%。采用Kissinger法计算得到两个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E1=228.31 kJ/mol,E2=87.97 kJ/mol;由Ozawa法计算得到:E1=225.98 kJ/mol,E2=92.26 kJ/mol;固化反应接近一级反应。考察了石英纤维增强的BZ-BPA复合材料(QF/BZ-BPA)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结果显示:QF/BZ-BP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476℃;在常温下其弯曲强度为764.2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57.3 MPa;在400℃热处理2 h后,其弯曲强度为614.5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38.1 MPa;400℃热处理10 h后,其质量损失仅为2.4%。以上结果表明BZ-BPA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