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鲜木薯和干木薯片制取淀粉的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用干木薯片或鲜木薯两种不同的原料生产木薯淀粉。本文研究由这两种原料生产木薯淀粉的性质,包括颗粒形貌、X-光衍射形式、糊化温度、糊的凝沉性、透明度、粘度曲线和受酸碱影响糊粘度的稳定性等。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木薯淀粉性质,便于进行更适当的应用和深加工。  相似文献   

2.
荸荠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荸荠淀粉的性质,包括颗粒的形貌、X-光衍射图样、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糊粘度曲线、抗剪切力稳定性、冻融稳定性,以及淀粉乳浓度、pH、蔗糖对糊粘度的影响。并用玉米和木薯淀粉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糊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不同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糊化温度,糊的冻融稳定性、透明度、抗霉生长能力及温度、浓度、回旋速度、pH值和介质对羧甲基淀粉糊粘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羧甲基淀粉具有低温易糊化,糊凝沉性弱,冻融稳定性好,抗霉能力强和透明度高的优良性质.氯化钠及钙离子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粘度性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酸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木薯、玉米淀粉及其10~90流度的酸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探讨淀粉酸变性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70流度左右的酸变性淀粉具有特殊的热力学性质,淀粉颗粒内结晶形态对糊化性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湿热处理对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普通玉米淀粉和高链玉米淀粉(Hylon Ⅴ和Hylon Ⅶ)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湿热处理前后其抗性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热力学性能、膨胀度及消化性等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后3种玉米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有所提高;湿热处理提高了3种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使糊化变得困难;湿热处理后偏光十字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米制松糕贮存过程的热特性和结晶特性的研究,探讨松糕的老化机理。从样品的粘度特性分析可知,松糕的峰值粘度、低谷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和回复值随贮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峰值时间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糊化温度降低;松糕淀粉主要的红外光谱说明淀粉颗粒中无定形分子迅速减少,有序分子逐渐增多,即淀粉的结晶度增加。通过热力学性质的分析表明,支链淀粉重结晶含量,即回生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醋酸酐制备低取代度木薯淀粉醋酸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乙酰化试剂,NaOH为催化剂,Na2SO4为膨胀抑制荆,制备了低取代度木薯淀粉醋酸酯.方法 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木薯淀粉浓度等因素对醋酸酯淀粉乙酰基含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均匀设计实验得到了合成低取代度醋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21℃,反应时间120 min,木薯淀粉浓度45%,Na2SO4用量2%,醋酸酐用量6%(以淀粉干基质量计),得到的产物乙酰基含量1.68%,取代度(DS)O.064 3.结论 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产品的凝沉性、透明度和粘度等理化性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4种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利用Brabender黏度仪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淀粉糊性质与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糊化及糊化后4℃条件下保藏24h两种处理方式对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直链淀粉含量与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的峰值黏度、消减值、DSC糊化温度影响显著;在in-vitro消化模型中,4种玉米淀粉经两种方式处理后产生的消化产物总量以及消化速度均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而降低;4℃条件下保藏24h处理后,凝沉淀粉消化产物总量与消化速度均低于糊化淀粉,且降低程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水分、糊化温度、粘度、取代度、pH值、透明度、氯化钠、析水率及色度的测定,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光谱对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分子结构给以表征。结果表明,马铃薯羧甲基淀粉具有低温易糊化,冻融稳定性好、粘度高及透明度高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4种主粮化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及其淀粉的糊化性质、膨胀度、溶解度、冻融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膨胀度和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经一次冻融后析水率也有差异,析水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预糊化淀粉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喷雾干燥工艺制各预糊化淀粉的方法。通过对产品的粘度、水份含量、粒径、视比重、膨松度以及复水性等指标的检测,探讨淀粉浆浓度和pH值、糊化pH值、添加抗老化剂、膨松剂以及充N2喷雾等对制备预糊化淀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氮硫肥对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及主要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为材料,采用不同氮硫肥水平进行处理,系统分析了小麦A、B淀粉的粒度分布、淀粉组成、膨胀势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结果表明,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的淀粉粒度分布基本一致。A淀粉粒体积分布占总淀粉的74.95%~75.43%,但淀粉粒数量远少于B淀粉粒。A淀粉的直链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以及回生值高于B淀粉,而B淀粉有更高的支链淀粉、膨胀势和糊化温度。不同氮硫肥处理改变了小麦淀粉的粒度分布,进而影响淀粉的组成和糊化特性。在施氮(230kg.hm-2)条件下,强筋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的A、B淀粉分别在硫肥施用量为46和56kg.hm-2时有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膨胀势及较好的糊化特性。陕农138淀粉的粒度分布、组成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比西农9718更敏感。适当的氮、硫肥配施有利于改善小麦的淀粉品质。  相似文献   

13.
对黑小麦淀粉的颗粒性状、透明度、膨胀势、直链淀粉含量、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小麦淀粉颗粒较大,多呈圆球形或卵圆形,尺寸为5~25μm;总淀粉含量与对照小偃6号相当;直链淀粉和破损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小偃6号.黑小麦淀粉具有较好的膨胀特性,但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较差.黑小麦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较高,峰值黏度为0.340~0.483Pa.s,其热糊和冷糊稳定性均比对照品种差,但加入NaCl和蔗糖均能提高黑小麦淀粉糊的热糊稳定性,减缓冷却过程中淀粉的老化,其中起始糊化温度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峰值黏度、回生值、破损值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起始糊化温度、峰值黏度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破损值和回生值却随蔗糖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另外,随着pH值的升高,黑小麦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逐渐降低,峰值黏度、破损值和回生值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14.
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理化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水分含量下对普通玉米淀粉进行了湿热处理,研究了湿热处理对玉米淀粉颗粒形貌、黏度、热力学性质、结晶性和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玉米淀粉的颗粒外形仍保持完整,但颗粒表面出现破损,偏光十字仍存在,高水分含量下处理时部分偏光十字消失;经湿热处理后,淀粉起糊温度提高,峰值黏度、终止黏度和崩解值下降,淀粉糊化过程吸热焓变减小;结晶度随湿热处理水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在高水分含量下处理的淀粉中出现A+V型结晶峰,表明形成了淀粉脂质复合物;抗性和慢消化淀粉含量随湿热处理水分含量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运用SV-10正弦波粘度计对两步法合成的两性淀粉的粘度曲线进行测定,考察其离子化顺序、不同阴阳离子取代度、pH值、糊化时间及搅拌对两性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并与原淀粉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羧基型两性淀粉比原淀粉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羧基型两性淀粉有一定的抗酸解能力,碱使糊液的稳定性有所提高,pH值对两性淀粉凝沉性的影响与原淀粉有所不同;随着糊化时间的增长,原淀粉和两性淀粉的粘度都减小,两性淀粉的粘度变化大于原淀粉的;随着搅拌速率和搅拌时间的增加,原淀粉和两性淀粉的粘度都减小,两性淀粉的粘度变化小于原淀粉的.  相似文献   

16.
将瓜尔胶加入玉米淀粉中共同煮浆,使用快速粘度仪(RVA)测定瓜尔胶/玉米淀粉体系糊化过程中粘度变化.研究发现,瓜尔胶会大大增加玉米淀粉糊化的峰值粘度和浆液低温粘度,并且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但是有利于降低淀粉浆液的低温回生速率.  相似文献   

17.
脚板薯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脚板薯淀粉颗粒的形态大小、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淀粉的粘度和糊化温度等方面研究了脚板薯淀粉的理化性质,从而得到一系列脚板薯淀粉性质的参数:脚板薯淀粉颗粒纵径范围42.67~79.69μm,平均值为61.66μm,横径范围为33.43-44.58μm,平均横径为39.22μm,其直链淀粉含量为总淀粉的27.18%.其初始糊化温度为65~67℃.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CuSO4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制备木薯氧化淀粉。通过产品中羧基含量和峰值粘度,评价木薯氧化淀粉抗凝沉性的变化情况。探索了CuSO4和H2O2用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控制一定的pH和温度,添加一定量的双氧水,可制备抗凝沉性木薯氧化淀粉。  相似文献   

19.
运用Brabender粘度计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粘度曲线进行了测定,研究考察了不同阴、阳离子取代度不同pH值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并同原淀粉及阳离子淀粉的糊化性质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磷酸型两性淀粉经阳离子淀粉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冷粘稳定性;阳离子取代度及阴阳离子比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糊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磷酸型两性淀粉还具有一定的抗酸降解能力,在pH值为9.0的稀碱溶液中,碱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糊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辐射下蜡质玉米淀粉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对含水量为30%的蜡质玉米淀粉进行处理,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布拉本德粘度仪等对微波辐射前后淀粉的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微波辐射的淀粉颗粒表面会出现小孔和凹坑;微波辐射增强了对应的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降低了玉米淀粉的膨胀度、溶解度、冻溶稳定性以及焓值,提高了糊化转变温度及其范围;蜡质玉米淀粉经处理后,其糊化起始温度升高,粘度降低,但粘度曲线不改变.以上结果表明,在淀粉颗粒内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直链淀粉与直链淀粉之间、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之间会发生交互作用,产生新的不同稳定性的结晶体,从而使淀粉内部出现更加有序的结晶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