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品种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李杂3号×晋2148)×(豫麦1号×Alondvas)、京花1号、晋2148、豫麦18号、陕农7859、冀麦5418、豫麦13号、Alondvas和花培28九种不同品种的小麦幼穗在N6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发现山不同的小麦幼穗脱分化所形成的愈伤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其再分化出根和苗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其中以(李杂3号×晋2148)×(豫麦1号×Alondvas)、晋2148、京花1号、豫麦18号和陕农7859五个品种小麦幼穗所形成的愈伤组织生长状况较佳,冀麦5418和豫麦13号次之,Alondvas和花培28愈伤组织长势较弱。再分化的能力与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呈相对应之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该试验条件下 ,豫麦 47号的湿面筋含量平均为 2 8.3%,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分别为 6 3.2 %、3.9分钟和 4.2分钟 ,与豫麦 47号适生区栽培条件下均有较大差异。氮肥可有效提高豫麦 47号的冬前分蘖、亩有效穗数和湿面筋含量 ,钾肥可提高亩穗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3.
6个藜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与藜麦产量相关的表型性状,进而为高产藜麦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HX1,HX2,NKY-S4,青藜2号、陇藜1号和青藜1号6个藜麦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每个品种(系)挑选100个单株进行农艺性状考察,并运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株高、茎秆长、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有正相关关系,与主穗直径、穗色、杆色和穗型有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可反映原变量信息82.793%的2个主成分,并据此给6个藜麦品种(系)做了综合评价。本研究筛选出青藜2号在参与分析的7个农艺性状上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黑龙港地区超晚播节水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的适宜品种,采用大穗型(潍麦8号)、小穗型(衡水4399)和中间穗型(济麦22)3种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穗型品种的花后光合特性和籽粒灌浆特征。结果表明,在超晚播栽培下,不同品种产量的差异主要是千粒重的差异;3个品种中济麦22千粒重和产量均最高,主要是由于灌浆持续期特别是活跃灌浆期较长、灌浆后期的灌浆速率较高所致。与潍麦8号和衡水4399比较,济麦22在灌浆后期不仅具有较高的光截获率,还具有较高的叶片光合活性,这是其灌浆期较长、后期灌浆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中间穗型品种济麦22是黑龙港地区超晚播节水高产栽培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5.
豫教5号是以郑91138为母本,豫麦4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884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2.71%.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257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6.4%,产量居小组第1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高肥力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云南省1999-2001年田麦良种区域试验资料,对临麦6号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麦6号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数>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7.
4个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病品种郑315、CP87-26-12和91138-16-2-13-12,与感病品种豫麦49号杂交的F1代表现抗病,F2代抗、感单株的分离比例为31,表明这3个品种均携带1对显性抗病基因.N97189-2和豫麦18号的杂交F1代对白粉病表现高感,F2代抗、感单株的分离比例为13,由此推断N97189-2对白粉病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22个小麦K-CMS保持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品种株高、穗长、小穗数、穗下节长、穗粒草重、穗粒数、穗粒重、旗叶长等农艺性状为依据,计算22个品种间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分析法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1个品种共划分为5个类群,Ⅰ类为金源6号,秦豫麦1号,宝亮1号,财源1号,光泰68,粮源26;Ⅱ类为郑大121,金科1号,南04-59,华育129;Ⅲ类为驻麦168,科林7371,宇丰1号,红满天1号;Ⅳ类为凭心2号,河科大527,鑫麦68,科森05-1;Ⅴ类为洛麦30,珍麦1号,百农419,建华0165。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小麦K-CMS保持系品种形态学形状检测是研究保持系品种间遗传差异的一种方法,可为小麦"三系"选育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冀中北地区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科研基地选用9个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植株不同部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最高的品种是农优3号,其次是中麦629和济麦229;农优3号和济麦229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5.0和5.7,经济系数分别为0.49和0.45,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衡发展;济麦229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高达161.6 g·kg~(-1),籽粒氮素积累量位居第2,仅次于农优3号。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表现,在冀中北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为济麦229和农优3号。  相似文献   

10.
倒春寒后不同措施对不同类型冬小麦冻害减灾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冬小麦遭受晚霜冻害,选择遭受严重霜冻的大穗型冬小麦淄麦12号进行刈割对比试验,同时在冬小麦遭受倒春寒冻害地块以临麦2号为材料进行追施肥、水、化控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刈割后基部腋芽再次萌发虽可形成一定产量,但与对照相比,单株性状变差,产量明显降低。因此,霜冻后不应刈割,应积极采取科学的补救措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而受冻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并浇水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天达2116减灾效果较好,比未采取任何减灾措施穗数增加63×104hm2,穗粒数增加3.4粒,千料重增加2.5g,增产1536.0 kg/hm2,增产幅度达3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