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杜威"经验"概念的动态特征及其课程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验"是杜威教育理论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它既有人们熟悉的静态属性,又包含一系列动态特征。而且,其动态特征更能彰显杜威理论的精髓,杜威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改造与超越其意义也正体现于此。"经验"概念的动态特征启示我们,在课程研究中要树立"关系存在"整体课程观;树立"经历、体验"课程观;树立"探究、反思、行动"课程观,还要关注生活本真世界。  相似文献   

2.
"译者风格"是文学翻译风格研究中比较年轻的一个名词,其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界定,同时它与"作者风格"的关系也亟待明确。文章借鉴其他领域的风格解释来探讨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各自的定义,并通过两者之间的关联提出"传译作者风格"这一概念,尝试通过这一途径来进行译者风格的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应以红色资源产生、发展与形成的特定历史时期为前提;以红色资源产生、发展与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为主要依据.应尊重广大民众习俗与心理需求,科学区分和正确处理红色资源"源"与"流"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红色资源"概念界定才能客观反映当时的历史事实,体现其固有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相通"是其重要内涵之一。汉代空前繁荣的咏物赋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汉代咏物赋的结构模式和内容上均有独特的体现,"天人合一"思想还造就了汉代咏物赋古朴天真的总体风貌以及恢宏壮阔、清新疏朗和郁结耿介的多元化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概念隐喻成为《红楼梦》诗词的思想脉络,它在指导《红楼梦》诗词理解方面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涵盖了西方近代概念隐喻的基本理念,使系统性、相似性、整体相合性这些概念隐喻的基本理念在认知理解中得以体现,形成《红楼梦》诗词的隐喻解读,这是除了从认知发展角度理解"《红楼梦》诗词"外的又一个理解"《红楼梦》诗词"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从诗学概念"清"的复义性看,李白诗亦有清美的风格。李白诗之清首先表现在写景的清新明净上。李白诗的写景色调明亮,给人以明净新鲜之感,体现出清新的风格。其次,李白诗的清美表现在抒情的真挚与脱俗上。其诗歌感情表达真挚感人,又以清新脱俗的笔法出之,是诗人率真人格的自然流露。其三,李白诗的清美也表现在意境的创造上。李白诗善于营造浑融含蓄的清空意境,也善于营造或高迈旷达,或凄清幽寂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音译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作用,不同时期的音译词的翻译原则都会体现出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传统的音译方式无论其在表现形式上有多大的差异,始终遵循"功能对等"这一基本原则.现代社会中,后现代主义的蔓延对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语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在音译词翻译原则中主要是音译词意义和概念的"模糊化".  相似文献   

8.
"共同基石"与"共同文化"是代表法国面向21世纪中学课程趋势的两个概念,其核心思想遵循了法国<课程宪章>的基本原则,应对了法国学校教学质量危机的不同方面,体现了布迪厄文化课程观的启示作用,凸显了课程改革对个性化教育的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9.
"白纻舞"起源吴国,盛兴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其舞蹈风格轻盈、飘逸,以翘袖折腰为基本动律.  相似文献   

10.
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快速发展的现代工业进程为曲靖的城市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针对曲靖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缺乏文化风格的状态,应该对曲靖城市文化风格进行定位,注意体现"城市美好生活"的基本原则,注意把握城市的功能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城市的民族特征。曲靖应该树立个性化城市文化建设的理念、主动塑造企业文化形象、创造文化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是目标概念域和始源概念域中两个意象相互映射的结果。在小说文本中,个体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体现在思维风格的差异之上。阐述从隐喻角度研究小说《飞越疯人院》方法,重点从概念隐喻表达,分析概念隐喻的变化与其叙述者的思维风格之间关系,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文本中传达出的深刻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12.
莎翁传奇剧是莎士比亚的晚期创作.这些剧作的主题与风格与其前期和中期之作都有明显不同,作者往往用离奇和意外的情节,使各种矛盾化解,呈现出"团圆"的结局,表现出宽恕、和解的思想.这一创作主题及风格的变化,既是时代与社会生活所使然,同时又是作者人文主义和基督教"仁爱"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徐兰兰 《科技信息》2010,(31):198-201
风格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译本研究中受到高度重视。在译者主体性理论关照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姚乃强《红字》译本的风格在词汇、句法、修辞和文化层面的传达。通过分析发现译本的风格与原文风格基本和谐一致,于是原文的风格得以在译文中重塑。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译者尽可能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也译文更好地体现了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刘广利 《科技资讯》2013,(6):239-239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应该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各自的地位应为:精神文化是灵魂和核心;物质文化是基本载体;活动文化体现独有的风格;制度文化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阐述"移动配合"进攻战术的理论概念、特点以及基本配合形式,对其战术的运用原则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上古时期"停止"概念场主导成员"止、已、息、休、罢"五个为研究对象,选取上古12部代表文献为语料,考察了五个成员在上古时期的共时基本状况,归纳了其概念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作家立场、创作风格等三个方面分析《她是一个弱女子》,认为:(1)主人公郑 秀岳是"柔弱"的女性,是属于"自叙传"小说中的零余者;(2)作品突出其"柔弱"及悲惨的结局,体现了作家鲜明 的政治倾向、态度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3)作家袭用"自叙传"的创作路数来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导致作品 中两种创作风格兼存。总之,《她是一个弱女子》的失败不在于叙写,而在于如何叙写柔弱。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9,(4):56-60
阿瑟·威利《论语》译本树立了中国典籍翻译风格的现代英美标准,多次被西方学者引用。在国内却因"承载西方意识形态"、误译、错译而屡遭诟病,本文结合威利《论语》翻译观,采取翻译文体学研究视角,借鉴威利译本文体风格的语料库定量分析研究,从词汇、句式、修辞等角度对威利和其他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就文体风格而言,威利译本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中心立场,更好地在英语语境中保留了原作的文体特征,体现出对原作风格和中国文化的尊重,为西方读者展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9.
苏轼词在风格上有多种多样的创新,但其主要风格是什么?本文就旷达的概念、苏轼的思想性格、词作的数量三方面论述了东坡词的主要风格应是旷达,并结合词作指出了旷达风格的具体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诡道",作为源于《孙子兵法》的中华文化关键词,其文化意向在中学西传、中外对接的概念转换中由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而招致误读。基于历史文化语义学之视角,西方译者英译之误读涵盖"诡道"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诡道"概念所反映的意向世界及"诡道"概念的基本文化内涵。其误读有三:不尊重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而导致的常识性误读;理解了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而英译用词之意向性却有悖于源概念文化意向之理解性误读;理解了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及源概念文化意向却基于实用主义的立场赋予其有意图的意义之功利性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