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城市白皮书》等文本中,围绕"母亲"话题,李佩甫将叙事视角的转换与文本叙事肌理感的强化、文本结构的听觉化和人物显隐的调度结合起来,着重对视角转换的叙事修辞效应进行了个性探索,彰显出李佩甫浓厚的"垕土"情结。  相似文献   

2.
复调艺术是米兰·昆德拉小说艺术形式与技巧上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表现在:打破文体界限,在小说中大胆融入论文、随笔;放弃传统小说"单线构成"的结构方式,提倡由若干享有同等地位的线索结构作品;突破人物的主次之分,让人物处于平等地位,彼此互相照射;挣脱小说叙事对线性时间的依赖,将不同历史时间杂糅并置,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错综交融.  相似文献   

3.
《伊坦·弗洛美》在不同的叙述者和叙述视角下构建出双层叙事结构。在第一层叙事结构中,通过"我",哈蒙,赫尔太太共同视角,伊坦被塑造成饱受生活磨难的英雄,但在第二层叙事中,通过人物的有限视角,读者却感知到伊坦懦弱、轻浮和惰性,而故事中的两位女性才是父权制文化中真正的牺牲品。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通过第二层叙事框架颠覆和瓦解了第一层叙事结构中塑造的人物特征,并且借助此反讽的叙事构架揭示出19世纪末期新英格兰妇女悲惨的社会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都是描写的以战争为时代背景身为弱女子的不幸命运。丁玲与莫泊桑的战争经历使他们能够以个人独特视角穿透"战争与女人"小说的一般模式,拒绝正面描写战争而使其创作表现出对战争文化心理的疏离,更着眼于对人类本身的关照,但是两者在人物形象设计、叙事方式和情节安排方面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5.
作为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鼻祖,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孙漂流记》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之一。本文试从第一人称视角、人物塑造、小说时间和空间感的构建等方面的叙事手法对其艺术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评析了美国犹太作家多克托罗的《但以理书》运用多重叙述视角所构建的一个过去和现在交相呼应的叙事结构。并认为小说中叙述视角的运用以及叙述视角之间的转换对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在政治重压下的疯癫倾向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孩童视角和"视角越界""侵入话语"等叙述手法的运用为小说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7.
黄妍妮 《海峡科学》2006,(9):86-87,89
"心理性"人物观认为小说里的人物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从这点看,高阳的历史小说的价值就是对人物的尊重.具体表现在在塑造人物的原则上,高阳讲究塑造浑圆人物,将隐匿于人内心深处最活生生的人性揭示出来.在处理次要人物时,即使是次要人物也有自己的地位,组成了立体的人物群像.最后,还常采用变换小说写作视角,使人物跳出作者的束缚,成为真正富有生命的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凌叔华的《花之寺》人物关系纠葛为基础,勾勒出她人物关系的叙事模式:虚构的三角关系和圆形关系,并对其人物关系叙事模式的定型化探讨了内在的原因:女性作家的心理机制和凌叔华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9.
<铁皮鼓>和<尘埃落定>通过运用怪诞人物侏儒奥斯卡和傻子的回顾性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把作者对世界独特的理解贯注到宏大的历史题材中,使历史在当下的时代重新焕发出灵气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是多重矛盾的复合体,文本中的多重矛盾主要体现在:儒家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矛盾冲突,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保守落后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可谓举步维艰;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文本通过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使人物富有立体感和圆润感;叙事方式上的矛盾性,文本砸碎了传统现实主义直线式的叙事时间和作者万能的手段,使时间走向循环和作者退出叙事,文本还采用了民间理想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当代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奇迹唱片行》从叙事视角的多层次转换展现记忆,构建了独特的记忆认知叙事模式.小说通过记忆叙事视角的切换,由浅入深引导读者意识与叙事者和人物在创伤体验层面的交融,在达成认知叙事化的过程中强化对自我的深层认知.叙事者凸显"我"的消失制造不可靠的疑点,同时勾勒"他"的回避型自我表征,显现记忆者创伤体验的前因后果."你"呼唤读者的零距离体验,揭示了读者最终走向自我反思的可能路径.在乔伊斯笔下,记忆叙事视角的切换过程实则是一次深入探索潜藏在创伤苦痛之下的人性种种可能性的自我认知旅程.  相似文献   

12.
<玩笑>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小说.独特而高超的叙事技巧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而其精湛的叙事技巧主要体现在"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交替、多角度第一人称内视角以及叙述视角的越界现象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之一。他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更使他获得了英国小说开山鼻祖的美誉。本文试从《鲁滨孙漂流记》的叙事手法,诸如小说的人物塑造、叙述视角的视角、小说的时间和空间感的构建等方面来探讨这部小说的艺术性,及在深化主题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的代表作《城堡》,以惊人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梦幻与现实边缘上的"城堡世界"。小说在叙事结构上,主要是利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进行叙述,回避主观声音,充分发挥人物聚焦作用,突出了城堡世界的梦幻色彩以及存在的不确定性,在叙事效果上获得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叙事场所,叙事内容及叙事人物探讨了《波斯人信札》的边缘叙事,从而得出整部作品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以及边缘化人物向中心地位进发的一种焦虑心态。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中期后,王安忆小说叙事观念逐渐明晰,“讲”故事的意识突出。其小说叙事以“第一人称视角”、“人物有限视角”和“视角越界”的应用为独特,并产生陌生化效果,完成了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贝拉罗莎暗道》的叙事技巧,分析了叙事视角、人称转换、视角越界对深化主题和加强审美效果的作用,提出第一人称经验视角叙事使读者洞察"我"的内心世界,"你""你们""我们"的人称转换赋予读者极大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第一人称有限视角转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视角越界及"我"的评论敦促读者思索如何"记住"大屠杀和如何应对犹太移民"美国化",指出《贝拉罗莎暗道》的叙事技巧表明了索尔·贝娄的犹太民族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三角恋爱模式除了文化和类型学上的意义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其在叙事方面的功能。从三角恋爱模式中人物的功能类型、在叙事结构中的功能以及对叙事视角的影响和制约方面,张资平三角恋爱小说模式都有所开拓。  相似文献   

19.
叙事引语对于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刻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说的叙述者通过变换叙事引语调整叙事方式,达到变换感情色彩及语气的目的。在小说翻译批评领域,叙事引语能评判译者是否从形式和内容上真实再现原文主旨和艺术效果。尽管大陆、台湾同根同源,但由于各种历史、文学和文化因素的差异,两岸译者对小说 River Town 原文中人物话语的不同处理方式给大陆、台湾的译本带来不同的文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小说创作的"封笔"之作,也是他所有作品引起最大争议的一部。哈代一反大多数作家惯于采用的单一视角,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相融合,在十九世纪就大胆地运用了会使作品产生复调效果的多重视角展开叙事,本文作者从三个角度---以作者为叙述者的零聚焦视角,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外部聚焦视角,以故事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内聚焦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