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和CT对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例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MRI或和CT征象,其中MRI检查8例,CT检查3例,1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7例神经鞘瘤均表现为边缘光滑的肿块,T2加权上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多数信号不均,但号强度和分布取决于antoniA区和antoniB区的比例,2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弥漫性皮下软组织肿块,CT密度均匀1全恶性神经鞘瘤呈分叶状,密度明显不均。10例中与重要血管神经束相邻肿瘤6例,其中5例行MRI检查的良性神经鞘瘤均清楚显示相邻血管神经束,1例行CT检查的腹股沟恶性神经鞘瘤其血管神经束受累,显示不清。结论:MRI或CT对判断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来源及其定位有重要价值,术前MRI或CT检查可减少术中对重要神经或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其影像学征象。综合分析49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研究发现骨巨细胞瘤病好发于中青年患者,总体发病率女性略多,但恶性骨巨细胞瘤男性居多。CT图像上病灶起源于骨端关节面附近,近软骨下骨及骨突部,多呈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并且邻近骨皮质变薄,局部不连续,内可见骨嵴凸起,部分可见边缘硬化,边界清。MRI图像上病灶在T1WI序列上肿瘤呈不均匀中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若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则出现液-液平面。CT对病灶处骨皮质连续性、周围软组织情况及钙化显示清晰。MRI在毗邻关系、有无骨膜改变、关节腔有无积液、周围软组织有无水肿情况等方面显像清晰,对病灶侵蚀性的判断也有参考价值。CT及MRI对其诊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两者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在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时,MRI优于CT。临床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病理三者联合才能对骨巨细胞瘤做出更全面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MRI对膝关节骨挫伤及韧带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伟 《甘肃科技》2009,25(3):151-152
探讨MPd对膝关节骨挫伤及韧带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80例膝关节外伤病史的患者,经MRI检查单纯骨挫伤15例,合并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25例,韧带损伤20例,关节腔积液60例。韧带损伤65例;单纯骨挫伤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变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地图状,病变内部信号欠均匀,边缘模糊不清,未见骨皮质的断裂,骨轮廓未见改变。韧带损伤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肿胀,其中部分断端有移位。T1WI上信号轻度增加,呈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或局部肿胀增粗,信号增高,仍可见连续存在的纤维低信号。交叉韧带损伤在矢状位他研显示最佳;MPd对膝关节骨挫伤及韧带损伤的敏感性为100%,能全面评估膝关节的损伤,减少患者误诊及漏诊率,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及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肿瘤分期可行性。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处理1990至2000年间80例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术后生存时间和预后因素,分析国际抗癌联盟(Union International Centre le Cancer,UICC)所推荐的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的TNM分期方法的可行性,生存时间采用生命表法。结果:80例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术后生存时间为13.6个月(范围1~78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4.4%、28.7%和12.4%。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Ⅰ期、Ⅱ期以及Ⅲ Ⅳ期之间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6);同时,T1、T2以及T3 T4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9)。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中,左侧肿瘤(P=0.026)、没有胸痛(P=0.013)、上皮型肿瘤(P=0.029)和早期肿瘤(P=0.001)的预后较好。结论:UICC所推荐的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的TNM分期法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过量铁质沉积症的临床特点及CT和MRI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48岁男性肝过量铁质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27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进行探讨.结果:CT可见肝实质密度明显增高,CT值76-130HU;肝血管影呈相对低密度影.MRI见肝实质T1WI、T2WI信号明显降低,形成全肝低信号的“黑肝”,尤其T2值明显缩短.结论:肝过量铁质沉积症在CT、MRI表现上具有特征性,MRI对肝过量铁质沉积症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该病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眼眶部疾病的HR-MRI影像表现,主要明确其HR-MRI信号强度的改变在眼眶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以提高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对诊断明确的208例眼眶部疾病的位置及其磁共振信号的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扫描采用1.5T磁共振扫描机,用眶部表面线圈进行高分辨率扫描,SE及FSE系列常规轴位、冠状位及(或)矢状位扫描,72例行脂肪抑制扫描、16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眼眶部可以被分成8区,各区有其各自的好发疾病。眼眶部疾病的MRI信号征象大致可分为4种信号表现。骨膜下区的皮样囊肿及亚急性骨膜下出血、肌锥外区的淋巴管瘤在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眼部脉络膜黑色素瘤在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骨膜下区及视神经区的脑膜瘤在T1WI及T2WI均为等信号;大部分病变在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MRI信号对眶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结合病变的位置、发病年龄,根据MRI信号可以对大多数眼眶部肿瘤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脑脓肿病例的MRI影像,以提高诊断水平。采用方法是收集16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脓肿患者,对其MRI平扫和增强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MRI平扫脓壁信号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脓液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13例增强后脓肿壁呈显著环状强化,3例为不连续结节样强化,脓液不强化。结论是MRI增强和弥散加权对脑脓肿的诊断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分析其CT与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32个病灶,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病灶常位于大脑半球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数呈等或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25个较均匀,7个病灶有小囊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灶形态呈“握拳样”或“团块样”,水肿和占位效应程度不一。病理上均为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结论病理基础决定脑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病灶部位、分布、形态、数目、密度、信号及强化等情况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取宫颈癌患者共36例进行MRI表现和分期研究,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MRI检查的研究患者,观察其MR中肿瘤大小、位置、动态增强信号特点、侵犯程度等情况,并与完成手术病理确诊的2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1例IA期未被MRI表示外,其余患者均被显示,显示率达97.22%;T1WI信号呈现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信号呈现稍高信号,成像中患病部位信号与子宫内膜、宫旁脂肪以及宫颈基质存在较明显的对比,动态增强早期阶段病灶明显强化;MRI诊断宫颈癌其肿瘤定位准确率为100%,分期符合率为85.71%。结论 MR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地显示出患者宫颈癌变的肿瘤大小以及侵犯情况,且有助于较准确地于术前进行癌变分期,可作为首选的检验及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10.
15例踝关节疾病的MRI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踝关节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MRI T1WI、T2WI、T1WI增强及毁损梯度回波(SPGR)扫描对15例踝关节疾病患进行检查,分析各类疾病在不同腿扫描技术中的征象,重点观察跟骨、距骨、关节囊及滑膜等MRI征象。结果:在15例踝关节疾病的检查中,MRI诊断骨关节病3例,滑膜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结缔组织病1例,外伤改变2例,类风湿1例,滑膜增生1例,囊外软组织增厚1例,关节腔积液1例,正常1例。MRI多参数序列成像能显示骨髓腔、关节囊、滑膜的病理改变;MRI多层面扫描能清楚显示踝关节不规则骨及其解剖形态。结论:应用腿多参数、多层面扫描,对显示踝关节复杂的三维结构以及软组织的层次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的检出及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间皮素(MSLN)与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采用R 3.6.3对美国公共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非癌组织与癌组织中MSLN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构建Kaplan-Meier生存模型探究MSLN表达量对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c Bioportal进行MSLN基因相关性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MSLN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恶性胸膜间皮瘤组织中高表达;MSLN的表达水平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肿瘤类型及组织学诊断类型相关;在MPM患者中,MSLN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SLN低表达的患者。因此,间皮素有望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或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征象,其良恶性质的临别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本试验对36例恶性胸腔,3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分别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常规离心涂片法检测脱落肿瘤细胞,并对其中22例恶性胸液患者行胸膜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胸腔积液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和腺苷脱氨酶(ADA)在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恶性胸腔积液和15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胸腔积液和血清ADA、CE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组癌胚抗原(CEA)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组水平(P<0.01);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组腺苷脱氨酶(ADA)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组水平(P<0.01);CEA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2%和86.36%,特异性13.64%和94.78%,ADA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中分的阳性率分别为67.95%和6.25%,特异性93.75%和32.05%.结论 胸腔积液和血清ADA、CEA检测对恶性和结核胸腔积液均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颅底肿瘤的CT和MRI表现,总结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一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底肿瘤105例,全部病例行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05例中,颅底区肿瘤36例,其中脊索瘤10例,转移瘤11例,三叉神经瘤5例,骨软骨瘤5例,骨软骨肉瘤2例,淋巴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颅底上区肿瘤46例,其中脑膜瘤23例,垂体瘤18例,胆脂瘤5例;颅底下区肿瘤23例,其中鼻咽癌16例,蝶窦癌4例,筛窦癌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瘤1例.CT和MRI表现各异,可清楚显示颅底肿瘤的大小、部位、范围、内部结构及向周围的浸润程度,对颅底肿瘤能作出正确诊断.结论: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注入顺铂(DDP)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58例患者均病理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2例)在胸腔内注入DDP,白细胞介素-2,对照组(26例)在胸腔内注A.DDP,两组均在1周及2周后各重复注药1次,共3次,观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57.7%,差异有显著性(P〈0.015)。治疗组Kamofsky评分〉70分者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在毒性反应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白介素-2胸腔灌注能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毒副作用少,联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07月至2015 年7月间的 10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搜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在102例病例中,70例确诊为肺癌,32例为良性病变,男 46例,女56例,平均年龄(58.0±11.5)岁,结节标准化摄取值(3.70±3.54)(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SPN为肺癌结节中,年龄≥55较年龄<55 的明显多,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良恶性结节中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N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比值(T/NT)良恶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102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研究分析,表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对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8F-FDG PET/CT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后,治疗组胸腔内注入顺铂和香菇多糖,对照组胸膜腔注入顺铂,每周1次,连续2~3次,4周后评价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无差异。结论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效果好,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DW、T2W EPI序列在诊断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DW和T2W平面回波磁共振成像在诊断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以及区别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次激发三向同性DW/T2W FSE和常规T1W SE序列对36例病人进行MR扫描,其中有18例非出血性梗死的病人,18例出血性梗死的病人。测量感兴趣区(ROI)及对侧相应解剖部位的表面弥散系数(ADC)值及T2W信号强度值,由此计算相对ADC(rADC),T2W EPI和FSE T2W相对信号强度比(rSIR)。结果:(1)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病灶都表现出ADC的降低;(2)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在T2W EPI上呈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而急性非出血性脑梗死在T2W EPI和FSE T2W上表现正常或稍高信号;(3)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非出血性脑梗死都表现出DWI的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发病4h之内的出血性病灶表现为DWI的高信号,而发病6~48h之内的出血性病灶D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4)出血性脑梗死中病灶处ADC的降低会比非出血性脑梗死持续得更久。结论:结合三向同性DWI和T2W EPI MR成像能够比常规MRI更准确地检测和鉴别出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泛素样含PHD和环指结构域蛋白1(UHRF1)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基于TCGA数据库和GTEx数据库差异表达分析UHRF1 mRNA在MPM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R软件分析UHRF1 mRNA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构建Kaplan-Meier模型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UHRF1基因在MPM中的预后;利用TIMER2.0数据库分析UHRF1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 GSEA分析UHRF1基因发挥功能的主要富集通路。选取8例MPM组织及4例非MPM胸膜组织,通过RT-qPCR的方法验证UHRF1在MPM与非MPM胸膜组织的表达情况。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肺组织相比,UHRF1 mRNA在MPM组织中高表达; UHRF1高表达患者提示MPM患者预后不良;UHRF1基因表达量与CD4+辅助型T细胞2、CD4+效应记忆性T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 < 0.01),且显著影响MPM患者的预后。功能富集分析显示,UHRF1主要在DNA复制、蛋白酶体、同源重组等通路中起作用。在收集到的病例样本中,与非MPM胸膜组织相比,UHRF1 mRNA在MPM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 < 0.001)。UHRF1在MPM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和免疫细胞浸润来影响MPM患者预后,有望成为MPM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