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有无表面活性剂CTAB辅助下,利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八面体和片状γ-Bi2MoO6.通过XRD、SEM、PL等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由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光谱发现产物在可见光域具有明显的光学吸收.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产物,研究了γ-Bi2MoO6的光催化活性.结果显示:八面体γ-Bi2MoO6在太阳光下表现出高的光催化活性,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95.7%,其主要归因于样品具有较低的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率.该方法为合成具有潜在光学应用的纳米多组分金属氧化物提供了一个温和、低廉的路线.  相似文献   

2.
在有无表面活性剂CTAB辅助下,利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八面体和片状γ-Bi2MoO6.通过XRD、SEM、PL等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由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光谱发现产物在可见光域具有明显的光学吸收.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产物,研究了γ-Bi2MoO6的光催化活性.结果显示:八面体γ-Bi2MoO6在太阳光下表现出高的光催化活性,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95.7%,其主要归因于样品具有较低的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率.该方法为合成具有潜在光学应用的纳米多组分金属氧化物提供了一个温和、低廉的路线.  相似文献   

3.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法合成了系列γ-Bi2 MoO6微纳米晶粉。考察了 pH 值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物相及形貌的影响。以可见光降解罗丹明 B 作为探针反应,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效果,对γ-Bi2 MoO6的催化活性做出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物 Bi 与 Mo 物质的量比为2∶1及 pH 为3~9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并不影响正交晶系γ-Bi2 MoO6的形成;pH 值为9时所得产物的催化活性最高,可见光照射3 h 的降解率可达79.6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辅助所得纳米片状γ-Bi2 MoO6具有高达98.81%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法合成了系列γ-Bi2Mo O6微纳米晶粉。考察了p H值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物相及形貌的影响。以可见光降解罗丹明B作为探针反应,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效果,对γ-Bi2Mo O6的催化活性做出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物Bi与Mo物质的量比为2∶1及p H为3~9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并不影响正交晶系γ-Bi2Mo O6的形成;p H值为9时所得产物的催化活性最高,可见光照射3 h的降解率可达79.6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辅助所得纳米片状γ-Bi2Mo O6具有高达98.81%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5.
以没食子酸和硝酸铋为原料,通过常压回流法制得了片状没食子酸铋前躯体,再于一定温度下煅烧后得到类片状α-Bi2O3纳米材料.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以制备的纳米α-Bi2O3作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对罗丹明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类片状纳米α-Bi2O3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6h内对罗丹明B的脱色率达到67.73%;而紫外光照射下所制备的纳米α-Bi2O3对罗丹明B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10min内对罗丹明的脱色率高达95.74%.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辅助加热回流的方法合成了甘氨酸离子液体([Gly]Cl),探讨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超声波功率对离子液体收率的影响及超声波对合成反应的强化效应,并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傅利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Gly]Cl较优的合成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25W、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盐酸与甘氨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值1.8,此时离子液体的收率约为89.97%.  相似文献   

7.
以NaOH与Bi(NO3)3.5H2O为原料,在乙醇溶剂中分别采用恒温搅拌、超声和溶剂热法合成了不同形貌和尺寸的α-Bi2O3微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α-Bi2O3微晶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作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不同方法制备的α-Bi2O3微晶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方法对α-Bi2O3微晶的形貌尺寸、光吸收性质及光催化性能均有影响.其中溶剂热法制备的α-Bi2O3微晶带隙最窄,可以吸收更大光谱范围内的可见光,加上它的粒子尺寸较小,因此它在模拟太阳光下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光催化活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8.
氯化胆碱和尿素形成的低共融溶剂是一类新型的离子液体.这类离子液体具有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及合成简便等优势.本文合成了氯化胆碱-尿素(Ch Cl-Urea)离子液体,使用红外光谱(FTIR)对得到的透明澄清的液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液体是目标离子液体.并对不同温度下离子液体的密度、粘度以及表面张力进行了分析.利用离子液体良好的溶解性能,用自制离子液体对鸡骨中的羟基磷灰石成分进行了提取,FTIR检测提取物为羟基磷灰石.对其基础性质分析得出:提取的羟基磷灰石的堆密度与合成的羟基磷灰石数值相差不大;提取的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6种SO3H-功能化的季铵盐离子液体,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表征表明,离子液体的结构符合其理论特点.热稳定性分析表明,所合成的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良好,分解温度都在200℃以上.将6种SO3H-功能化的季铵盐离子液体用于三油酸甘油酯与甲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中,比较不同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并以[n-But3N(C...  相似文献   

10.
以溴代烷烃、N甲基咪唑和六氟磷酸铵为原料,采用水浴微波法合成了3种疏水性咪唑类离子液体:[bmim]PF6、[hmim]PF6和[omim]PF6.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水浴微波法产率较高,且反应时间由传统的36 h缩短至50 min.通过正交试验对离子液体[bmim]PF6的水浴微波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适宜的合成条件:反应时间50 min,n (1溴正丁烷)∶n (N甲基咪唑)∶n (六氟磷酸铵)为1.1∶1.0∶1.0,微波功率385 W,产率可达到94.54%.结合反应机理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验证了3种疏水性离子液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片状、花状和八面体状的四方相NaSm(MoO4)2微晶,考察初始溶液pH、合成温度、反应物浓度与合成时间对产物晶相、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利用X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初始溶液pH对产物的形貌影响显著,pH为2.0和3.0时,180℃微波加热1h,可分别合成出片状和花状的NaSm(MoO4)2微晶。pH为1.5时,150℃微波加热1h,可合成出形貌规整、尺寸均一的八面体状NaSm(MoO4)2微晶。在pH为1.5的条件下进一步升高合成温度或增加反应物浓度,八面体晶粒尺寸呈下降趋势。随着合成时间的延长,八面体颗粒逐渐分解并团聚成不规则多面体,提出了八面体状NaSm(MoO4)2微晶的形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步水热法合成了α-Bi2O3/TiO_2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光谱(DRS)对其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Rh B)为模型污染物评价了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模拟可见光源的照射下,α-Bi2O3/TiO_2比α-Bi2O3、TiO_2单体具有更好地光催化活性,当α-Bi_2O_3与TiO_2的摩尔比为1︰5时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光照150 min降解率为98.5%.经过3次循环利用,α-Bi2O3/TiO_2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离子液体辅助合成花状氢氧化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镍和尿素为原料,加离子液体辅助,在180℃水热条件下合成花状Ni(OH)2.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量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考察了尿素与离子液体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梯形(phen)Zn-O-MoO2晶体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利用水热方法合成梯形(phen)Zn—O—MoO2晶体,并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en)Zn—O—MoO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m;a=0.881 64(17)nm,b=0.643 96(14)nm,c=1.065 9(6)nm,α=γ=90°,β=100.79(3)°,V=0.594 4(4)nm3,Z=2.Zn原子为三角双锥构型,Mo原子为四面体构型,(phen)Zn—O—MoO2为折叠梯形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新型离子液体载体1-(6-氯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的简便、高产率的合成方法。先以氯取代醇和氮杂环化合物(N-甲基咪唑、吡啶)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羟基的功能化离子液体中间体,然后选择其中在室温下呈液态且对于空气和水稳定的1-(6-羟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与氯化亚砜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新型离子液体载体1-(6-氯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合成的4种中间体及目标产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1H 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以离子液体[bmim]BF4为溶剂,以咪唑和氯乙酸酯为原料微波辅助合成了6种2-(1-咪唑基)乙酸酯类物质.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收率高、普适性好等特点.产物经1H NMR、13C 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烷基链的长短和对称性影响着四烷基季铵离子液体的理化性质,影响着其应用前景.本实验室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丁基三乙基季铵型功能化离子液体,该类离子液体与之前报道的相应离子液体相比,具有相对较低的熔点,同时也具有更低的粘度.合成的离子液体中阴离子分别是三氟甲基磺酰根((CF3SO2)2N-)、六氟磷酸根(PF6-)、四氟硼酸根(BF4-)、硫酸氢根(HSO4-)、硫氰酸根(SCN-)和对甲苯磺酸根(PTSA-);利用核磁共振仪、密度仪、热分析仪、黏度仪、元素分析仪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其与常规溶剂的相溶性,并对其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乙二醇为溶剂,成功合成了耦合系统Cu2O/Bi2MoO6,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表征.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结晶紫来获得.结果表明,当Cu与Mo摩尔比为0.08,Cu2 O/Bi2MoO6展示出最高的光催化性能,仅在100 min结晶紫的降解率达到95.6%.同时,研究了耦合系统中Cu2O的量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1-甲基咪唑和2-溴乙醇为原料合成了羟基功能化离子液体1-(2-羟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OH-C_2im]Br),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将合成产物用于催化二氧化碳(CO_2)和环氧丙烷(PO)合成环状碳酸丙烯酯(PC),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压力为2.0 MPa,温度为115℃,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催化效果最好。通过用波函数Multiwfn 3.4.1和VMD 1.9分析离子液体分子表面静电势(ESP)和平均局部离子化能(ALIE),在B3LYP/6-31+G(d,p)理论水平下计算反应路径的能量变化,进行了合成产物催化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当离子液体参与反应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乙二醇为溶剂,成功合成了耦合系统Cu2O/Bi2MoO6,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表征.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结晶紫来获得.结果表明,当Cu与Mo摩尔比为0.08,Cu2O/Bi2MoO6展示出最高的光催化性能,仅在100min结晶紫的降解率达到95.6%.同时,研究了耦合系统中Cu2O的量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