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蚁群算法是一种新型的模拟进化算法。是继GA、SA、TS等算法之后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人工蚁群算法通过模拟蚁群搜索食物的行为,采用正反馈结构、分布式计算与某种启发式算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很快地发现较好解。本文给出一种基于MATLAB的改进型基本蚁群算法,有效地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缩短了搜索时间,具有较强发现最好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结合粒子群算法、蚁群算法、重力搜索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算法——TSP-GPAA.该算法将粒子群算法和重力搜索算法加入到蚁群算法中,利用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解决了蚁群算法的初始信息素匮乏的问题,并且重力搜索算法将粒子群算法和蚁群算法参数进行优化,明显提高了蚁群算法的优化性能.实验表明新算法对于解决TSP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多态蚁群算法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在分析现有蚁群算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含多种蚁群、多种信息激素的多态蚁群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不同种类的蚁群,每一蚁群有不同的信息素调控机制,将局域搜索与全局搜索相结合,使搜索、收敛速度大幅度提高.针对TSP问题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田晓辉 《科技信息》2012,(33):487+518-I0015,I0046
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昆虫王国中蚂蚁群体觅食行为的仿生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了正反馈并行自催化机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优良的分布式计算机制、易与其它方法结合等优点,在解决许多复杂优化问题方面已经展现出其优异的性能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介绍了基本蚁群算法的原理、数学模型,总结近年来蚁群算法在一些新领域中的发展应用,分析了蚁群算法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聚类分析作为数据挖掘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在潜在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数据分布和数据模式。在研究基本蚁群聚类模型、信息熵以及LF算法和K-means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蚁群聚类组合算法策略。  相似文献   

6.
群智能是一种基于对分散的、自组织的集群行为的模拟而得到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粒子群算法和蚁群算法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分析两种算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粒子群算法和蚁群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 扩大了搜索空间,降低了搜索陷入局部极小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蚁群算法是近些年来启发式算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求解复杂组合优化问题上具有强大的优势.作为一种全局搜索的方法,它具有正反馈性、并行性、分布性、自组织性等特点.但是,蚁群算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算法需要较长的搜索时间、容易出现早熟、停滞现象.针对上述不足,在深入研究蚁群算法的同时,又对免疫算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后,针对蚁群算法中的个体蚂蚁缺乏识别问题特征信息的能力,将免疫算法中疫苗的思想引入到蚁群算法中,提出了蚁群算法与免疫算法的混合算法.将问题的特征信息作为疫苗注射给蚂蚁,使蚂蚁具有"免疫"的能力,旨在借鉴其他仿生算法的长处,利用其优点弥补蚁群算法的不足,从而提高蚁群算法的求解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方法不能够有效的求解GIS最优路径问题,在文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际路况求解两地之间最优距离的蚁群优化算法.引入了表示天气、路况、驾驶员个人偏好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并将改进的蚁群算法融入到文化算法当中,使蚁群算法具有群体空间和信仰空间并行进化的机制.群体空间采用改进的最大最小蚁群算法,从而有效的提高算法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容量受限条件下的工厂选址问题.针对现有模型对覆盖问题、经济效益问题和发展状况问题考虑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由于容量受限的工厂选址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较难得到满意解和最优解,提出一种新的改进蚁群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改进蚁群算法在传统蚁群算法的基础上结合了贪婪算法.仿真结果一方面说明了新的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证明了改进蚁群算法改善了传统蚁群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提高了寻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混合蚁群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蚁群算法在解决旅行商等著名问题时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应用,但解决大规模问题时,其收敛速度较慢且耗时较长;同样,郭涛算法在解决复杂优化问题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会产生大量无为的冗余迭代,求解效率低;文章汲取蚁群算法和郭涛算法的优点,提出混合蚁群算法,建立混合蚁群算法数学模型,得到时间效率和求解效率都比较好的一种新的启发式算法.  相似文献   

11.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将壳聚糖-碳纳米管(CS-MWNT)复合物修饰于电极表面,然后利用氯金酸电沉积纳米金(nano-Au),最后吸附过氧化物酶(HRP),从而制备出性能良好的HRP/nano-Au/CS-MWNT/GCE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该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的还原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7.0×10^-6mol/L-1.29×10^-2mol/L范围内对H2O2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线性相关系数R=0.9989,检测下限为2.3×10^-6mol/L(S/N=3).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较快的响应速率、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在HAc—NaAc缓冲介质中,Cr(Ⅵ)能显著催化高碘酸钾氧化罗丹明B进行褪色,同时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增敏剂,灵敏度大大提高,建立了测定工业废水中Cr(Ⅵ)的新方法.研究了影响催化褪色反应速度的条件,在最优化条件下,Cr(Ⅵ)浓度在0.004~0.2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10^-5μg/mL,对浓度为0.012μg/mL Cr(Ⅵ)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该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已用于工业废水中Cr(Ⅵ)的测定,回收率为90%~102%,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以碳纳米管、聚氨酯发泡剂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新型高效吸附剂,研究了其对天然水中腐植酸的吸附特性.试验中考察了腐植酸溶液pH值与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与吸附时间对吸附过程与效果的影响.试验发现,碳纳米管泡沫体对腐植酸吸附平衡时间约为5 h;在酸性(pH为3.5)及偏酸性条件下(pH为5.5),1%CNT泡沫体对腐植酸吸附率高;在腐植酸初始浓度低于20 mg/L与在20~40 mg/L时,其吸附率分别为100%和大于80%.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泡沫体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吸附剂,在酸性与偏酸性条件下对天然水中腐植酸有很好的吸附效果,碳纳米管泡沫体吸附腐植酸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14.
高光谱图像解混是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利用非负矩阵分解(NMF)进行高光谱图像解混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这种解混方法假设光谱具有稳定的光谱特性;但实际上光谱经常是多变的,这个现象影响着解混的精度.为了减小这一影响,首先利用Fisher判别分析(FDA)对高光谱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而后利用变换后的高光谱数据提出了一种FDA与NMF相结合的高光谱数据解混方法.实验表明新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解混精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空时编码协作通信系统中,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用于对抗各个中继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时延干扰.中继到目标节点的信道可以被看作多径信道,当循环前缀长度小于时延长度时,符号间干扰无法完全消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循环前缀不足的空时编码协作OFDM系统中引入判决反馈均衡器,设计了基于迫零准则和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两种判决反馈均衡器.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均衡器都能很好地改善系统性能,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判决反馈均衡器(MMSE-DFE)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6.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存在条件下,基于KI和Hg(Ⅱ)形成[HgI4]2-络阴离子后与四丙基溴化铵(TPAB)结合形成离子缔合物使共振光散射(RLS)信号强度明显增强,建立了运用共振光散射技术测定水样中汞含量的新方法。研究了四丙基溴化铵-碘化钾-汞体系的共振光谱特征,在393nm处体系的散射光强度最大.在最佳实验条...  相似文献   

17.
三氯化铁混凝作用提高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可滤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投加三氯化铁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污染减缓的影响,比较了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和传统膜生物反应器(CMBR)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结果表明:当Fe(Ⅲ)的投加量为1.2mmol/L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稳定阶段的HMBR膜污染速率大约是CMBR的40%;Fe(Ⅲ)强化去除了上清液中分子质量(MW)〉10kDa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上清液中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有助于提高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污泥絮体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元素分析表明,Fe(Ⅲ)与EPS中的负电官能团相互结合,增大了污泥颗粒.  相似文献   

18.
《尔雅》中“法”与“律”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法”的内涵远远大于“律”,它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所指,而“律”则侧重的是刑法。它们不仅单用,也经常连用,因此逐渐凝固为“法律”一词。但是直到1815年它才正式出现在工具书中,可见现代的法律观念是在明清之后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网络热词“控”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词性已经虚化,正在逐渐演变为一个新词缀。“控”的词缀化主要是内部机制与外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控”的迅速走红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避讳心理。以“控”为代表的新词新语的流行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亦对语言规范化工作构成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说菜"一节存在两个版本异文群,分别以庚辰本"茄鲞"和戚序本"茄胙"为代表。茄胙之名,缺乏旁证,但因"胙"与"鲊"同源,可作茄鲊解。从鲞与鲊的发展源流来看,二者虽源头不同,但都引申出腌腊食品这一义项,从而产生词义交集;而鲞的异体字"鯗"与鲊的异体字"鲝"在字形上相近,这两种条件使得鲞与鲊可能混用,而红楼抄手们或受各自方言和饮食习俗影响,对鲞与鲊存在不同的认识,故而产生"说菜"一节的异文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