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维新是清代广西文学大家,诗、赋、文、词、曲、乐律、志书均有专集流传于世。尤其是词,创作数量之多,在当时屈指可数,而他对词论,也独有见解。他反对“词为诗余”说,认为词要“发泄脑意”,语言形式上应讲协律。他的理论主要散落在序、跋中。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我国古代少有的全才作家之一,他生活在十一世纪后半期的北宋社会,在王安石变法的新旧党争和北宋论文革新运动中登上仕途,跨入文坛.在他生活的时代,他以非凡的文学才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取规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诗、词、散文方面,被后世举为北宋文坛巨擘.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兼豪健旷达,婉曲缠绵的风格于一身,并在题材上开拓极深;其文明白晓畅,韵味深厚.苏轼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有其多方面的原因的,除个人的才气,时代的风气等原因外,最主要的是与其作品风格相联系的复杂的思想内涵,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  相似文献   

3.
周济以词论为后世所知,众多学者对其精辟的词论已做深入的研究,但他的词却甚少有人论及.理论的发明一般都不可能脱离创作实践,周济的词就是其词论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杨花是周济词作中常吟咏的对象,在杨花的意象中,词人寄托了春恨闺怨情愁、身世飘零之感、及时代盛衰之叹.在主题内容上更进前人一步,而艺术特色上能摆脱传统杨花词缠绵悱恻的写法,做到豪宕不羁.周济一生钻研词学,后期更是心有所得,从这几首咏杨花词的比较中,能看出其创作前后的变化以及与理论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
论朱敦儒的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人汪莘有一段独具见识的词评:“唐宋以来词人多矣,其词主乎淫,谓不淫非词也。余谓词何必淫,顾所寓何如耳!余于词所爱者三人焉。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陶渊明。此词之三变也”。(《方壶诗余》自序)。他在这里,把苏拭、朱敦儒(希真)、辛弃疾三家词看作为宋词的三次变革。由于这是宋代人评宋词的话,——这表明,至少在宋代一部分人心目中,朱敦儒是一位重要的词人,他在当时的词坛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以其才开一代之风气,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意味,少女时代词风清新活泼;婚后不久词益成熟,更显细腻委婉;丈夫死后又经历国破家亡,词风苦涩悲凉,伤世忧时。本文旨在结合作者的身世浮沉来赏析其词社会价值及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舜钦与梅尧臣在北宋诗坛上齐名,人称"苏梅"。二人诗作常反映北宋当时的政治、社会问题。"苏梅"以诗人敏锐的感受写出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以此来表现自己的良心道德,借以感悟上层统治者。二人虽有相同的创作旨趣与内容取舍,却在语言特色、抒情方式及诗歌体式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总体来说,苏诗"豪以气轹",大胆直露,奔放豪健;梅诗"文词精新",细腻含蓄,深沉精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对大家皆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所作词的探讨。因为他的词另辟蹊径,以诗为 词,扭转了在他之前的"温柔香软之态"与"婉约绸缪之情"的词风,而取词的躯壳并赋以诗的神韵,首创豪放词 风。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和诗的淳朴,刚健与柔婉并存,对词的发展不只是理论上的倡导,更突出表 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上。  相似文献   

8.
<正> 晚明剧作家孟称舜在论及戏剧创作与诗词创作的不同特点时,以其亲身的创作体会指出:“吾尝为诗与词者,率吾意之所到而言之,言之尽吾意而止矣。至于曲,则忽为之男女焉,忽为之苦乐焉,忽为之君主、仆妾、佥夫、端士矣………学戏者不置于场上,则不能为戏;而撰曲者不化其身为曲中之人,则不能为曲,此曲之所以难于诗与词也”。可见,与抒情诗词不  相似文献   

9.
陈铎是明代中叶散曲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家,他现存的大量风情闺怨类曲作,长期以来都是众矢之的。其实,这些曲作并非都是“既多蹈袭,亦浅才情”的艳曲一流,而是以另一种委婉细腻之笔墨,绘出了深闺女子及青楼女子柔肠百结的相思与哀怨。通过缠绵相思、心理透析和青楼风景三个层面,对陈铎风情闺怨类曲作分别加以细微探析,可纠正人们对于其曲作的片面误解。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被称为豪放词人,他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壮志未酬的情感,风格以豪放雄杰见长,然而作为宋代词坛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作内容又是多方面的,在抒发报国之志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吟咏山水之作。他的山水词或带有比兴寄托,余味无穷,或讴歌祖国山河,壮丽秀美。这些词作凝聚了稼轩特有的感受,是构成稼轩词多种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况周颐癖词五十余载,词论、词作成就卓著。其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为其成就更高的词论所掩,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可与《蕙风词话》正续编及其他词学文献相互发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霆是明代词史上著词较多的词家之一,而其隐逸词尤甚。这些隐逸词描写了闲雅的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他对功名的厌弃,其中一些词还表现了他对神仙的追求及向往。同时,陈霆的隐逸词既有豪放派之激越,又有婉约派的柔媚,形成了他词中别具一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文学具有承接性,在明清易代之际,沈谦在吸收明代词论的基础上对明代词论进行重构,有对明词的肯定与接受,亦对清初的词风沾溉颇多。特别是他推重词体的词论,对词文体的自觉与合理的定位,为清代词人推尊词体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沈谦的词学思想中,又有杂糅的成分,譬如他有时阐发词的正变观,但又可看到他对词之正变观的消解。  相似文献   

14.
《诗经》和柳词在性质上具有巨大的差异,同时柳词中又存在着化用《诗经》的现象,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用俗于俗、用雅于雅、用雅于俗,对柳词化用《诗经》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探讨柳词对《诗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南唐后主李煜词向来被归为纯情一娄,盖因其为人为词纯情任纵。李煜归宋以前,为词内容奢华,多写宫廷豪华生活或男女恋情,虽是亡国之音,但笔法自然,俊逸神飞,驳不掩玉,更多地体现出其纯真任纵的本质。围城及亡国归宋后词的内涵蕴藉、沧桑,更多地体现出失国之痛、人生之悲凉,但仍不失赤子真诚之心。综观其词,感情的真挚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有自成一家建树的王船山,他的词学思想,虽因所编《词选》的散佚而无法窥测,然而艺术的相通及船山部分词前的序言,皆为我们了解船山的词学态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元代江西泰和词人曾允元一直是文学研究史上缺乏关注的对象,千百年来,除了史籍偶尔见载一下,基本无人问津,以至于事迹湮灭,生平难考,有关曾允元的名字和个别词作在历史的流传变迁中较为不一,有必要对其做一些梳理和辨析,以补文人生平研究之空白。文章认为,曾允元与曾舜卿并非一人,而怀可才是曾允元之字,新元之际曾以儒学教授为职。  相似文献   

18.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俞平伯的词史观主要集中反映在《〈唐宋词选〉前言》一文中,他认为词发端于民间,是诗进化的结果;词有两条发展道路,分别是以《花间》为代表的“获深”和以苏、辛为代表的“广深”,后者更接近词的本色,为词之正宗。他接受并扩充了黄侃、胡适及王国维的词史观,同时在俞樾、俞陛云的影响下幔取了传统词学理论的精华。他的三本词体鉴赏专著是其词史观的重要实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