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五因素正念问卷、Heartland宽恕量表、认知灵活性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741名中学生进行匿名施测,探讨中学生特质正念与人际宽恕倾向的关系以及认知灵活性与共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中学生特质正念、认知灵活性、共情、人际宽恕倾向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中学生特质正念对人际宽恕倾向的直接效应显著,共情以及认知灵活性-共情在特质正念与人际宽恕倾向之间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均显著。中学生特质正念既可以直接影响人际宽恕倾向,又可以通过共情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认知灵活性-共情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人际宽恕倾向。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学生感恩、宽恕、抑郁间的动态关系,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Hearland宽恕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1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4个月的追踪调查,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感恩、宽恕与抑郁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前测感恩、宽恕、抑郁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各自后测水平;无论在前测还是后测,宽恕在感恩与抑郁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前测抑郁对后测宽恕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可见,大学生感恩、宽恕与抑郁间存在较复杂的动态关系,通过感恩教育及宽恕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抑郁情绪,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从而为通过运动干预改善中考应试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对188名中考应试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孤独感量表(ULS-8)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中考应试学生抑郁、焦虑、孤独感因子均值均大于4.5分,抑郁阳性检出率为52.6%,焦虑阳性检出率为42.5%,孤独感阳性检出率为57.9%,显示出轻微症状水平;性别、生源地差异与运动干预心理健康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运动干预后,抑郁、焦虑、孤独感因子的均值下降,与实验前测试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抑郁、焦虑、孤独感因子的均值提升,心理问题加重.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对改善中考应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家庭功能与其情绪及人格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大学生的家庭功能与其情绪和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运用家庭功能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状态焦虑问卷、抑郁体验问卷、白尊量表、人脸量表等对134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家庭功能某些方面(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与性别、城乡、父母文化等社会指标显著相关,家庭功能某些方面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内外倾、神经质)、特质-状态焦虑、抑郁、自尊、主观幸福感等情绪和人格指标显著相关.家庭的总功能、角色功能、问题解决等是预测其情绪和人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中职生神经质与攻击情绪认知的内部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实证支持,采用神经质、特质愤怒量表和攻击情绪认知问卷,随机抽取658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职生的神经质、攻击情绪认知(愤怒、敌意)、以及特质愤怒(气质型特质愤怒、反应型特质愤怒)均存在正相关;2中职生的愤怒情绪和气质型愤怒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女生得分高于男生;3气质型特质愤怒是神经质预测愤怒情绪的中介变量,而反应型特质愤怒是神经质预测敌意认知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3):118-121
使用体格焦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就动机量表对河南某高校217名肥胖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肥胖女大学生与体重正常女生的成就动机分数差异不显著,但体格焦虑因子分数、心理症状因子分数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女生。肥胖女大学生的体格焦虑在体质量指数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肥胖女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在体格焦虑和心理健康之间起调节作用。建议肥胖女大学生通过科学减肥、完善价值观、端正审美观、增强成就动机等途径缓解体格焦虑,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以38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隐性自恋问卷、羞怯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进行测试,探讨隐性自恋、羞怯、焦虑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隐性自恋、羞怯、焦虑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相关;(2)羞怯与焦虑在隐性自恋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由此得出结论:羞怯与焦虑在隐性自恋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我接纳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间的调节和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验自我接纳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关系的调节和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完美主义量表(CFMPS)、自我接纳问卷(SAQ)、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15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接纳对行为的迟疑-抑郁具有显著缓冲作用.自我接纳是"担心错误"、"行为的迟疑"、"条理组织度"、"个人标准"、"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是"父母期望"与抑郁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结论: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接纳水平,将有利于降低青少年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指标的相关。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综合幸福感问卷》(MHQ)测量了107名大学生。结果:(1)幸福指数及各维度与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恐怖和强迫可解释幸福指数的20%变异,强迫因子解释生活满意的22%变异,抑郁分别解释正性情感12%变异,负性情感11%变异。结论:心理健康指标评估应包括正负两个指标系统,抑郁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0.
探讨幽默风格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采用幽默风格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试,对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情绪调节在大学生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其中自贬型、自强型和嘲讽型幽默通过表达抑制这一中介变量,对心理健康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团体依恋问卷(GAS)、人际问题量表(IIP-32)对2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一新生个体依恋、团体依恋与人际问题的关系.结果表明:1)个体依恋焦虑、回避分别与团体依恋焦虑、回避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问题呈显著正相关;2)分层回归分析发现,在同时考虑团体依恋时,个体依恋焦虑对人际问题的正向预测作用虽显著但已减弱.说明团体依恋在个体依恋对人际问题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方便取样抽取285名中国女大学生同时施测女性对女性客体化量表(WOWS)中文版、外观焦虑量表简版(AAS-BV)、进食障碍量表(EDI)和抑郁量表(SDS)。结果表明:女性对女性客体化与外观焦虑、进食障碍和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r=0.522,r=0.472,r=0.350;P0.001),外观焦虑与进食障碍、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8,r=0.484;P0.001);外观焦虑在女性对女性客体化与进食障碍、抑郁关系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6.4%和51.3%。结论:女性对女性客体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进食障碍、抑郁,又可以通过外观焦虑间接影响进食障碍和抑郁。  相似文献   

13.
使用元担忧量表、自我妨碍量表(SHS)和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DASS-21)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探讨元担忧、自我妨碍、应激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与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大学生元担忧是抑郁的风险因素(β=0.33,t=5.05,p0.001);2)自我妨碍对元担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有风险增强的调节效应(β=0.13,t=2.31,p0.05);3)这种调节效应(β=0.02,t=0.48,p0.05)以应激(β=0.54,t=9.27,p0.001)为中介变量.由此得出:元担忧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受到自我妨碍的调节,而这一调节效应又通过应激中介实现.此发现为治疗元担忧所诱发的抑郁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ASLEC)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5 946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试,探析大学新生生活事件和防御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和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551(p0.01),0.462(p0.01);心理健康的前3个影响因素是人际关系、不成熟防御和学习压力,分别解释总变异的26.6%,12.2%和3.4%;生活事件、不成熟防御、中间型防御和掩饰因子对心理健康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9.297,244.978,57.052,64.501,p0.001;防御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23.4%.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状况,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对广州市1 2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家庭经济中等和良好的学生,并较多地采用消极方式应对,也体验到更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反刍思维量表(RRS)、孤独感量表(UCLA)、社交焦虑量表(IA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504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反刍思维与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述情障碍均呈正相关;述情障碍与孤独感、社交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的直接路径效应显著,孤独感在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之间中介效应显著;社交焦虑在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之间中介效应显著,其Bootstrap 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34, 0.89)、(0.14, 0.46)、(0.04, 0.22);多重中介模型存在性别间的跨组等值性(Δeffect=0.17,Z=1.05,P0.05)。结论:大学生反刍思维既可以直接预测述情障碍,也可以通过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述情障碍,且多重中介模型在性别间具有测量等值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大学生学业拖延、生命意义和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量表、生命意义量表、状态抑郁量表对49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学业拖延、生命意义及抑郁的关系之间呈现显著性两两相关;(2)拥有意义在学业拖延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追寻意义不起中介作用;(3)性别对生命意义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拥有意义在女生学业拖延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男生中则不起作用。结论拥有意义在大学生学业拖延与抑郁中起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手机依赖、感知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该文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手机依赖问卷、感知社会支持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2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生活满意度能显著预测手机依赖,且手机依赖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即手机依赖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生活满意度与感知社会支持的交互项对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是显著的,即生活满意度→手机依赖→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路径的前一阶段受到感知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时间性快感体验量表(TEPS)、儿童创伤问卷(CT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45名抑郁症患者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童年虐待、抑郁症与快感缺失为正相关;快感缺失水平能显著预测个体的抑郁程度,童年虐待在快感缺失影响抑郁症状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结论:快感缺失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个体的抑郁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童年虐待间接影响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手机问题使用量表》和《正负性情绪量表》对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情绪与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精神质、外倾、负性情绪与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相关,负性情绪与精神质和外倾呈显著相关;(2)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精神质、外倾和负性情绪对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有直接影响,负性情绪在精神质、外倾与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当中介变量负性情绪出现时,精神质对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的变异解释量由原来的39%下降到25%,外倾对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的变异解释量由原来的25%下降到9%.因此,负性情绪在人格特质的精神质与外倾与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精神质与外倾既可以直接影响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也可以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影响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因此,通过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并通过管理情绪等减少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