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该文主要通过对如何创设宽松环境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丰富情感、增强人文素养、不断积累素材的论述,找到让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银英  刘玉华 《科技信息》2009,(31):I0268-I0268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做。""‘做’,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探寻出路。"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做"的能力呢?作文应该是能最全面,最直接的反映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内容。写出一篇创新作文,能大幅度的提高中考语文成绩,那么,什么是创新作文呢?就是完全出自我们内心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3.
李斌  种即飞 《科技信息》2009,(30):320-320
课改30年,作文教学流派纷呈,但这些流派的思想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要么唯各种写作技巧是瞻,缺乏真情实感 要么急功近利,缺乏"无为"思想。而欲培植学生的灵感,激发其创作水平,首先要少预设、多灵动,让作文教学评价体现人性美 其次,要轻操作、重体验,让作文教学消除模式化 第三要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让学生行成独立探索的性格 第四要灵心慧眼、明辨是非,让病态的情绪走向正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师生要进行充分而有效的互动,使课堂各种因子达到圆融与互摄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且能“表达真情实感”呢?本人进行了体验作文的实践与尝试。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以来,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出现了诸多模式:有基于"语言.思维"的作文教学模式,如观察作文、思维作文、分格作文;有基于"文体.过程"的作文教学模式,如文体作文、过程作文、快速作文;有基于"动力.兴趣"的作文教学模式,如情境作文、话题作文、活动作文;有基于"做人.作文"的作文教学模式,如绿色作文、生活作文、新概念作文,等等。我们既要按不同模式指导学生,又要突破模式"程式化"的套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且能"表达真情实感"呢?本人进行了体验作文的实践与尝试.  相似文献   

7.
陈全 《科技知识动漫》2009,(17):138-139
当前,作文教学成了教师的心头之痛:中学生对于作文普遍都存在着厌烦、恐惧心理,写起作文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写出的作文大都是假、大、空,没有生活气息,没有真情实感,胡编乱造,千篇一律,干巴无味。该讲的技巧讲了,该训练的也练了,学生作文水平不见提高。一句话,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教。学生作文难写,究其缘由:有缺乏写作技巧的,更多的是写作素材贫乏、写作视野狭窄、写作兴趣低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领域。新的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倡导自由表达,真情写作的教学理念。然而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具综合性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学生作文的假空套现象积弊难除,是少儿期刊作文栏目取得突破的障碍。作文编辑要创新作文栏目,吸引读者,必须引领读者走个性化的作文之路,给读者提供抒写情感的园地,鼓励表现情感体验,加强编读互动,张扬个性,凸现人性,表现真情。  相似文献   

10.
谢宝珠 《奇闻怪事》2005,(3):29-29,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的习作,应当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表达真实动人的内心体验。然而,不少学生作文时,所选取的素材枯燥,内容单调,层面狭窄,根源就在于没有从生活入手,忽视了身边的信息资源。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宝藏。教师应引导学生睁亮“发现”的眼睛,开掘生活信息之源,撷取有意义的、生动的、鲜活的作文素材,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1.
谢腾海 《科技信息》2012,(10):313-3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说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要重视个性化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要落实此精神,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从以下诸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12.
作文训练不联系生活,就无法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作文训练缺乏具体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无法提高。初中作文训练必须联系生活,让学生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当前,部分学生作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假、空、套,文中无“我”,缺乏真情实感,内容苍白,没有自己的见解。写出来的文章雷同的多,有新意的少。原因何在?我认为: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与激情,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方法欠妥。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呢?  相似文献   

14.
代宁 《科技信息》2009,(22):233-233
作文,长久以来就是为学生、家长、甚至是教师所“头疼”的事情,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呢?首先,我们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知道作文不难,它是真情的抒发,重新燃起信心。其次要让孩子在积累中掌握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让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在积累中增添文采,在想象中放飞思想,在展示中体验成功。最终孩子会喜欢,甚至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15.
四年级下学期的一次习作题目是《“我想对您说》,这次作文学生写的富有真情实感,把自己心灵深处最想说的话倾吐了出来。在众多《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中,有一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我。文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6.
皮艳华 《科技信息》2010,(12):I0166-I0167
自然界中存在着"生物链",同样作文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生物链",即作文正常的逻辑顺序: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这个前提下,笔者认为作文就是习惯,本文就将从作文教学"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和学生构建作文教学"生物链"的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7.
李小君 《科技资讯》2006,(16):108-109
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我认为从感受生活、自由作文、开拓题源三方面入手,能使学生的写作真正成为表达内心、展示成长、舒张性灵的益智活动。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作实际对初中生如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谈一些感受: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多读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学会观察生活,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张先英 《科技信息》2010,(27):265-265
教师只要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害怕情绪,帮助学生寻找素材,培养学生敏感、多情的性格,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老师慎重写好作文评语,上好作文评讲课,就一定会使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明确地说出了学生兴趣在于求学、获知的智力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乐学”,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乐学”即“兴趣而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时,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写,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真情实感,写作技能也就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