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藏族传统婚俗文化及其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婚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民族的婚俗文化都与该民族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宗教信仰、婚姻制度息息相关,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藏族婚俗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新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的大潮中,传统的婚俗文化正发生着改变,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混融、多姿多彩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海南黎族"不落夫家"婚俗是黎族母系社会族外群婚的一种残留。这种婚俗在黎族地区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婚以后仍得以保留并长久地沿袭下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早婚传统、"放寮"习俗、传统的婚姻缔结形式以及当地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力量的压力等。这种婚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黎族地区一夫一妻制的实行,但这极具爱情色彩的黎族传统风俗,对民族文化的丰富和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吉祥物与传统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婚俗多以吉祥物为活动道具,它是婚俗内容的寄托物。传统婚俗的主要内容诸如祝子、辟邪、祝福新婚夫妇美满和谐、白头到老、生活富裕等,往往都是通过吉祥物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4.
侗族南部方言区的传统婚俗受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巨大冲击,发生了显著的变异:婚俗中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及原形态的道德择偶标准,或因商业需要而婚俗表演化,或因环境与身份的改变,一些淳风良俗的婚俗内涵渐渐淡化甚至消失。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虽然应当顺乎时代潮流,但优秀的婚俗不能市场化、商业化。只有让优秀民俗文化元素归原,才有实现文化与社会效益良性互动的可行性,才能使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得到长久的传续,使其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章通过门巴族传统体育化与门巴族传统化的传承研究认为,门巴族传统体育与门巴族的习俗化和藏民族历史化环境有着直接关系,有些门巴族传统体育活动是藏族先民生活方式的再现或对现实生活方式的反映,藏传佛教化的传入使具有宗教色彩的门巴族传统体育应运而生,门巴族传统体育展现着门巴族的民风、伦理道德观念和酒化的特色,习俗舞蹈与门巴族传统体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的婚俗文化呈现出东北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到了近代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和形态。特别是清末民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不同于旧礼的新式婚姻仪礼。试从特征、形态以及新旧婚姻仪礼等方面考察近代东北地区婚俗的变化和发展,并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龚丽霞 《科技信息》2011,(35):324-324
婚俗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西方婚俗有相似之处也有他们各自的独特性。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二者不断地相互渗透、融合,并呈现出某些共同的发展趋势。建立起文明和谐的婚俗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更是了解中西方文化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石冲岭是一个外来村,由于思想的束缚及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其婚俗发展至今具有十分浓郁的个性色彩。本文主要从一些特色上的细节分析石冲岭的婚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门巴族AB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门巴族人群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与其他17个族群间的遗传关系.采用玻片法检测并分析了西藏100名门巴族人群的ABO血型分布;应用网络生物信息资源,收集了西藏昌都、林芝、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藏族,青海贵南、黄南、西宁藏族,甘肃藏族,云南丽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宁夏回族,陕西、河南、山东汉族等17个族群的相应资料,计算了他们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门巴族ABO血型系统的表型频率为O>B>A>AB(-A=0.2128,-B=0.2523,-O=0.4681,AB=0.0638),基因频率r>q>p(r=0.6770,q=0.1742,p=0.1488),符合我国ABO血型系统分布规律;遗传距离分析显示,门巴族与珞巴族距离较近(0.0851),其次为云南丽江藏族(0.0943)和西藏、青海其他地区藏族,最后是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汉、回、蒙古族.聚类分析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门巴族在遗传上与藏族的关系近于其他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婚俗聘礼的独特性进行概述和分析归纳,揭示各少数民族特殊聘礼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对这些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心理的了解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依照婚前礼俗、嫁娶仪式、婚后礼俗三项指标将山西分为四个婚俗区。由于山西省南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加之山西各地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及行政区划的影响,导致其境内的婚俗在地域上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依照婚前礼俗、嫁娶仪式、婚后礼俗三项指标将山西分为四个婚俗区。由于山西省南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加之山西各地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及行政区划的影响,导致其境内的婚俗在地域上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 ,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 ,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 ,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右江农民运动开展后,提倡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号召妇女挣脱“男尊女卑”的精神枷锁;制定法令,保护妇女的合法权利和地位;倡导婚事新办,帮助妇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使根据地的嫁娶习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标志着少数民族聚居的右江地区婚姻制度大革命的开端,对以后的嫁娶习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桂西壮族入赘婚俗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招赘、入赘的动机和为何能够长期延续的角度分析入赘婚流行的原因是有价值的,可是不能从根本上揭示形成入赘婚俗的真正原因。其实桂西壮族流行入赘婚俗的主要原因有四:地旷人稀、人口密度小,血缘组织不严密,女多男少的性别比,男女关系的平等无嫌。其中的人口密度和血缘组织关系两个原因是桂西壮族入赘婚俗流行的最关键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罗城仫佬族婚姻习惯法民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仫佬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其在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习惯法也有一定的特色,例如实行并不严格的民族内婚和严格的血缘团体外婚制,青年男女可以通过"走坡"的方式自由恋爱,但婚姻以包办为主,一般是由父母在"赶圩"时吃米粉谈亲事,盛行"送嫁十姊妹"和"走媳妇路"(不落夫家)习俗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西藏民居的基本布局与住房分配、民居装饰、民居修建与礼仪以及民居的类型四个方面论述了西藏传统居住习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在论述过程中,借助西藏古今居住习俗的实例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对西藏传统的居住习俗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唐代政治法律制度重要构成的婚姻制度,在妇女地位、婚姻模式、“和亲”和禁婚政策以及婚姻道德方面与当时社会时尚存在着明显矛盾。这种矛盾现象折射:和映示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的新特点、新气象,表现了思想开明、民族融合以及妇女地位上升的时代景观,反映出唐代潜存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差异和中古中国礼教与社会风情尚未完全耦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