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对闽金二地50余个市、县、区300余个村庄的调研发现,福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古村空巢,开发资源资本产权主体不明,保护修缮资金综合监理不到位,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元素缺失等问题。建立健全古村落文化资源保护验收监理机制,强化古村落村民即为文化遗产资源资本产权主体的意识,转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资金投入方式,发展农业休闲文化产业和村属小学教育,可有效促进古村落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现代生活中,节庆习俗是全台湾历史民俗文化遗产民间行为传承保护得比较完好的文化事象。但近十余年,台湾少数民族节俗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参与下,经过商业开发,许多节俗原真性的文化内涵逐步消失或正在消失。相反,自古至今一直由民间行为传承的台湾汉人民俗节日,却一直红红火火进行,且有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走势。作者带领“闽台历史民俗文化资源调查”课题组两年中多次赴台考察获得田野资料,据此对台湾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民俗节庆进行对比研究,将台湾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最盛大的丰年祭与包括客家人、闽南人、光复后入台的汉族在内的汉人节庆习俗进行比较,分析台湾政府在民间民俗节庆中的定位与责任问题,探讨海峡两岸在历史民俗节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共同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侗族南部方言区的传统婚俗受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巨大冲击,发生了显著的变异:婚俗中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及原形态的道德择偶标准,或因商业需要而婚俗表演化,或因环境与身份的改变,一些淳风良俗的婚俗内涵渐渐淡化甚至消失。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虽然应当顺乎时代潮流,但优秀的婚俗不能市场化、商业化。只有让优秀民俗文化元素归原,才有实现文化与社会效益良性互动的可行性,才能使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得到长久的传续,使其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探索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模式的新探索,提升观展人的沉浸式体验感,以泉州捕蟹船、宁德丹阳船、漳州海澄商船等福建民间木帆船的造船工艺为内容,通过文案设计、三维模型及动画设计、虚拟展示交互程序制作三个环节构建出福建民间造船工艺的三维虚拟展览。实践表明,集成三维数据模型、动画展示视频和交互式感知界面的三维虚拟展览,可完整保存造船的历史数据,清晰再现制作工艺流程,并可通过交互式沉浸体验,使观展人更深刻地了解福建海洋文化和传统民俗。  相似文献   
6.
以田野调查所得资料为案例,对比分析历史民俗活动过程中民间行为与政府行为在传统文化底蕴与历史样貌、活动方式、行为效应上的差异,以此探讨历史民俗保护中政府行为的科学性。认为在历史民俗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应以指导和引导为主,更好地利用民间自发的力量,使传统民俗呈现其原生的文化内涵及吸引力;要充分发挥民俗专家的作用,让年轻人在参与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濡化”,使民俗活动的传承摆脱纯粹展演式的尴尬境地,真正发挥其强大生命力对现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