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垂直分布等方面进行了首次生态定量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蜱螨(螨类)亚纲和弹尾(跳虫)目是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的主要优势类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土壤动物具有表聚性,但是在不同季节,由于受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上海临港新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上海临港新城地区不同干扰强度下土壤动物群落的时空动态特征,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对临港新城土壤动物按不同季节进行了调查,分为人工林、荒地、草地、次生林和农田5种生境.共获得土壤动物1 663只,隶属于2门7纲25个大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h),分别占总数的4...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泰山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发现,螨类是该地区的主要优势类群,占动物总数量的76.30%;另一优势类群--跳虫仅占13.63%.土壤动物的季节消长与土壤温度呈负相关,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土壤动物具有表聚性,但不同生境、不同季节有很大变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平均不足最大多样性指数的1/3.两种百分比相似系数(相似性系数和百分比相似性系数)的聚类结果差异明显,优势类群的数量对聚类的结果影响很大,影响群落数量分布的因素均可影响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4.
太原武宿机场春季草丛昆虫和土壤动物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3月~5月份对太原武宿机场草丛昆虫和土壤动物种群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场生态系统中草丛昆虫种群和土壤动物种群的综合指标偏低.本次调查共获标本778只,属2门3纲,共10类群.其中蜱螨目、弹尾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类群;蜘蛛目、鞘翅目、蚯蚓、多足纲、直翅目和等足目为常见类群.草地生境及草丛动物的分布是吸引鸟类在机场栖息和摄食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该生境下的昆虫、土壤动物的种类及生物量对于机场鸟类的控制有直接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详细了解黑龙江省苔藓土壤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分别于2009年6月、8月和2010年7月,通过简单培养从黑龙江省的帽儿山、威虎山、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大兴安岭地区的塔河等地采集的苔藓材料400份,共收集苔藓土壤动物2932只,隶属于17类物种。结果表明,中、小型的螨类和弹尾类构成了苔藓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其中,螨类占总捕量的56.17%,弹尾类占总捕量的28.39%。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塔河和帽儿山地区的苔藓土壤动物物种比较丰富,相似度较高;而威虎山和七星河地区物种丰富度较差,相似度较高。由此可知,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与苔藓中物种的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苔藓动物可以作为环境监测和环境修复的指示物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法对龙湾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动物多样性和功能类群进行了研究.获大型土壤动物41类,优势类群有蚁科和线蚓科,占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的62.50%;获中小型土壤动物44类,优势类群为节跳虫科、甲螨亚目、辐螨亚目,占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的74.87%.不同生境土壤动物多样性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无论是大型土壤动物还是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均为杂木林最高;不同生境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研究区内有植食性、捕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土壤动物4类,且以腐食性土壤动物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2011年4—9月对新疆尼勒克县苏布台乡黑土、黑钙土、风沙土及盐碱土等4种类型农田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4 340只,隶属于3门9纲16目(18类),其中真螨目、膜翅目、弹尾目、寄螨目和鞘翅目幼虫等5类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69.55%.直翅目幼虫、等足目、双尾目、正蚓目、垫刃目、鞘翅目成虫、半翅目、蜘蛛目及直翅目成虫9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的27.30%.倍足目、革翅目、蜈蚣目、盲蛛目4类为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的3.13%.4种土壤类型农田中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个体数在秋季最多、夏季次之、春季最小.土壤类型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组成影响很大,4种农田土壤类型的土壤动物数量依次为黑土、黑钙土、风沙土、盐碱土.土壤含水率、pH值及地温对农田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及群落组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对苏北沿海地区4、9和20年生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共捕获土壤动物113 994只,隶属3门9纲23目。共有优势类群为甲螨亚目和前气门亚目,共有常见类群为等翅目。(2)各林龄杨树林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差异显著(p<0.05),但土壤动物类群数无显著差异(p>0.05); 各林龄中土壤动物总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4年生林、9年生林、20年生林,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有显著不同。(3)各林龄杨树林土壤层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高于凋落物层的(p<0.05)。(4)不同林龄林地以及不同季节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林龄杨树林土壤动物群落相似度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其中9年生与20年生杨树林的相似度较高。研究表明,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不同,即不同林龄杨树林改变了土壤动物的多度以及类群结构,但对动物类群数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对其两侧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动态,笔者于2013年5月、8月和10月对京哈高速公路德惠段两侧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7 596只,隶属5纲10目11科。正蚓科和东京弓背蚁均是公路两侧的优势类群。高速公路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研究表明: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大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并不随着与高速公路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特征在季节之间的差异大于样点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与区域尺度及气候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山楂叶螨与二斑叶螨种群数量动态及内禀增长力进行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山楂叶螨单种种群在试验环境条件下具有更好的存活率、平均生育力、发育速率,二斑叶螨再此环境条件下,不能维持种群的延续;山楂叶螨混合种群的内禀增长力大于二斑叶螨,山楂叶螨在竞争中生殖繁衍取得优势,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Leslie种群增长矩阵模型预测结果表明,Leslie矩阵模型对山楂叶螨单种种群和混合种群的预测结果拟和优度均较高,可以短期内预测其种群数量,而Leslie种群增长矩阵模型仅对二斑叶螨混合种群的预测结果精度很高,可以用作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深入研究枣林土壤动物对土壤质量变化的指示作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在陕北枣林研究区域内,以土壤动物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定点动态观测与室内实验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陕北枣林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因子的相关程度不如密度明显。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及其和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与土壤营养要素相关程度较为密切,而且pH值无论对土壤动物类群数还是密度影响都最明显;土壤含水量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有显著影响;陕北枣林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要素特征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结论生境差异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均具极显著影响,而季节变化仅对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近三十年来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的进展,概述了我国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地理分布。通过分析我国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从森林、草地、沙漠到湿地、农田乃至城市等诸多生态系统,总结了土壤动物群落对环境的响应及其指示意义研究的相关进展。从土壤动物对环境的营造、净化及其在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土壤动物的功能,介绍了土壤动物与其他生物的互作、地上地下的生态学联系、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等热点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境属性和典型调查法,开展了定南稀土矿区苔藓植物分布的特征与下覆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定南稀土矿区有苔藓植物9科15属15种。其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生境为稀土尾矿堆场区长有五节芒植物群落的地块。苔藓植物的优势科有4科,为曲尾藓科(Dicranaceae)、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丛藓科(Pottiaceae)、葫芦藓科(Funariaceae),占总科数的40.0%,含有9属10种,占定南稀土矿区苔藓植物总属数的60.0%,占总种数的 66.7%。苔藓植物的优势属为拟金发藓属,包含2种,占总种数的百分比为 13.3%。相似性指数最大为路边五节芒样地和沟渠石壁样地。对苔藓植物群落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对苔藓植物的分布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掌握赣南稀土矿区苔藓分布特征、苔藓结皮改良土壤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维持土壤肥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研究施肥对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便深入理解施肥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过程与机制。采用数据整合方法,综合分析了施肥(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加无机肥和无机肥加秸秆)对土壤动物(蚯蚓、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认为:①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生态系统,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研究很少; ②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动物(蚯蚓、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的密度和多样性有正向、负向或无作用。施用无机肥对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增加了蚯蚓、弹尾目密度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s index),施用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或者秸秆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施肥作为农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措施,与单纯施用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但是,施肥对土壤动物,特别是在森林土壤动物的影响机制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拉萨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拉萨河流域下游6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节跳虫科、辐螨亚目、革螨亚目和甲螨亚目在6个群落中均为优势类群或常见类群,这些类群不仅数量大,分布也较为均匀,是该地区的广布类群;稀有类群在各群落中分布各异,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具明显的表聚性,个体数表聚性更为突出,2个草场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主要聚集在表层,4个农田垂直分布递减的较为缓慢,这与生境中的食物来源有关.割草场和青稞田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较高;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程度亦不同,其中小麦田与青稞田、割草场与放牧场生境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藓类植物区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浙江省藓类植物研究的历史。目前已知浙江省有藓类植物52科214属700种,其中曲尾藓科(Diera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灰藓科(Hyp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蔓藓科(Meteoriaceae)、锦藓科(Sematophyllaceae)、真藓科(Bry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和平藓科(Neckeraceae)是10个最大的科,包含了123属422种;青藓属(Brachythecium)、凤尾藓属(Fissidens)、曲尾藓属(Dicranum)、真藓属(Bryum)、曲柄藓属(CampyLopus)、绢藓属(Entodon)、匍灯藓属(Plagiomnium)、泽藓属(Philonotis)和羽藓属(Thuidium)是10个主要的属。列出了有关浙江省藓类植物区系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7.
对长白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的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探讨了人工植被恢复后公路边坡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区内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2类,4 807只.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量的多样性特征存在差异,阳坡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大于阴坡,而个体数量小于阴坡;土壤动物群落个体和类群主要集中分布在0~5 cm土壤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苏北沿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系统研究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手拣法和干漏斗法,对苏北沿海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林、农田)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土壤动物群落在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林、农田中均以蜱螨目(Acarina)、弹尾目(Collembola)动物为优势类群,占全部捕获量的82.48%,是组成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 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随季节呈现一定规律性,即夏>秋>春>冬; 土壤动物垂直分布上,表聚性明显; 在群落多样性方面,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Margalef指数)最高,而农田土壤动物的Simpson优势度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最低。【结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影响了土壤动物的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复合经营和适度干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但是人为干扰强度较大时,会降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