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2006—2008年对内蒙古白银库伦湿地夏季大型土壤动物作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动物类群隶属于2门4纲7目15科.虽然群落构成以鞘翅目昆虫为主,但优势类群因生境不同而异.沼泽草甸生境中正蚓科和蚁科为优势类群,在此生境中发现了牙甲科,属内蒙古草原首次发现;而芨芨草草甸生境的优势类群为步甲科、象甲科和蚁科.沼泽草甸和芨芨草草甸的大型土壤动物密度分别为232.4头/m2和162.3头/m2,生物量分别为5.36 g/m2和5.74 g/m2,2类生境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类生境中土壤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主要集中于0~10 cm土层,10 cm以下土层土壤动物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2.
调查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植草区生态系统中的昆虫类群.2010—2011年的调查共记录主要昆虫种类6目63种,其中直翅目3种、鞘翅目16种、鳞翅目31种、半翅目6种、双翅目4种、膜翅目3种;区系构成上,广布种36种、东洋种27种.生境关联分析显示,该机场7种不同植草区生境类型中昆虫种类差异显著,其中蒲公英群落中昆虫物种数量最多,达50种,其次为白花三叶草群落,为47种.季节变动分析显示,昆虫类群构成及比例随季节更替有明显变化,夏季昆虫种类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据此提出加强机场草种管理、定期全面修剪植草区、定期施药等方法以控制机场昆虫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减少机场鸟类活动,预防鸟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土壤昆虫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昆虫进行了研究.在10个生境中共获得土壤昆虫60类,隶属1纲11目43科.研究区土壤昆虫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节跳虫科、球角跳虫科、鳞跳虫科和棘跳虫科;常见类群为双翅目成虫、双翅目幼虫、蚁科、隐翅虫科、摇蚊科幼虫、绫跳虫科和鞘翅目幼虫,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11类构成了研究区土壤昆虫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发现,赤杨林群落生境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人工云冷杉林生境和人工红松林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研究区的云冷杉林、云冷杉红松林、阔叶红松林、人工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赤杨林生境相似性程度最高,而草甸生境和其他的生境相似性最差,其余生境之间相似程度为中等.在水平方向上土壤昆虫多分布在赤杨林、阔叶红松林和兴安落叶松林生境中,而在人工林和草甸生境中分布较少;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琅琊山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数量和群落组成,2012年3-4月对该地区大型土壤动物进行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775只,隶属3门8纲12目.调查表明:节肢动物最多,有585只,占75.51%;环节动物170只,占21.94%;软体动物20只,占2.58%.寡毛纲,倍足纲、昆虫纲为优势类群.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受游憩活动的影响明显,游憩活动量越强的区域大型土壤动物分布越少,由近游道向远离游道的水平方向上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递增.在垂直分布上土壤深处向表层聚集明显.  相似文献   

5.
2007年8-10月对张掖市清水灌溉区和污水灌溉区两种生境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土壤动物1398个,隶属4门9纲18目.其中清灌区有474个,污灌区有924个.在污灌区土壤动物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常见类群有双翅目幼虫、鞘翅目成虫、真蟎目、等翅目、缨翅目、涡虫、盲蛛目、鳞翅目、虫齿目、蜘蛛目、鞘翅目幼虫,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本文旨在对张掖市污水灌溉区土壤动物群落及其结构进行研究,阐明土壤动物的组成、结构和数量与污水灌溉的关系,揭示污灌区与清灌区大型土壤动物的分布的不同及污水灌溉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7种生境的土壤动物数量和群落组成,共获得土壤动物538只,隶属于3门7纲11目.分析表明:优势类群为蚁科和线虫,常见及较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蚯蚓、鞘翅目、马陆、鳞翅目(蛹)、蛴螬、蜘蛛目、鼠妇,其余5类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及类群数以城市道路绿地最多,废弃荒地最少,说明人为干扰较小的生境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数较多.多样性以河边人工灌丛沙地最高,菜地最低,这与河边人工灌丛沙地营养丰富,菜地施用化肥、农药有关.菜地与废弃荒地的相似性极高,说明其群落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方框法调查了山西长治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油松林、侧柏林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内的土壤动物种类共计16类、381只,隶属3门10纲12目.其中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原尾目和弹尾目为稀有类群,直翅目幼虫、蜘蛛目、鞘翅目成虫及幼虫、双翅目成虫及幼虫、马陆目、等足目、石蜈蚣目、地蜈蚣目、后孔目、柄眼目和蜱螨目为常见类群.各种样地内常见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和占群落总体数量的比例呈现一定差异.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表聚性.  相似文献   

8.
2011年4—9月对新疆尼勒克县苏布台乡黑土、黑钙土、风沙土及盐碱土等4种类型农田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4 340只,隶属于3门9纲16目(18类),其中真螨目、膜翅目、弹尾目、寄螨目和鞘翅目幼虫等5类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69.55%.直翅目幼虫、等足目、双尾目、正蚓目、垫刃目、鞘翅目成虫、半翅目、蜘蛛目及直翅目成虫9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的27.30%.倍足目、革翅目、蜈蚣目、盲蛛目4类为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的3.13%.4种土壤类型农田中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个体数在秋季最多、夏季次之、春季最小.土壤类型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组成影响很大,4种农田土壤类型的土壤动物数量依次为黑土、黑钙土、风沙土、盐碱土.土壤含水率、pH值及地温对农田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及群落组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鲤鱼山公园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2007年4月至5月期间对乌鲁木齐鲤鱼山公园(山顶87°34′759″E,40°50′566″N,山中坡87°34′716″E,43°50′577″N,山下坡87°34′488 ″E,43°50′993″N)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动物进行取样调查.本次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动物共3171只,经初步分类鉴定隶属于4门、10纲、19目,调查表明不同生境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也不同,在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顺序为t山下坡(1493)>山中破(941)>1山顶(737).类群数量顺序为:山中坡(20)>山顶(18)>山下坡(16).调查发现真螨目为优势类群,弹尾目、综合目、正蚓目、膜翅目、鳞翅目、等足目、柄眼目、双翅且、地蜈蚣目、鞘翅目、革翅目等11类为常见类群,其余的为稀有类群.同时对其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动物个体敷、类群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等群落结构指标进行分析并讨论,在不同高度和不同生境土壤动物各类群之间存在差异,并垂直分布调查发现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即从地表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庐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庐山6种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定位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33类,分别隶属于4门11纲23目,其中线虫类和弹尾类等属于优势类群。土壤动物在土体中的表聚性强,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A层(0—5cm)。对Ⅰ、Ⅱ、Ⅴ、Ⅵ4种不同生境间土壤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以及相似性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生境条件越优越,土壤动物的种类越丰富(如混交林和黄山松林);土壤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个体数量分布越均匀,群落多样性越高(表现为H指数和DIC指数均是林下(阳坡)灌木草本发达、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生境异质性高的黄山松林和混交林高于灌草丛和柳杉林)生境条件较差的灌草丛与柳杉林最相似,相似性最低的是混交林与灌草丛。  相似文献   

11.
宁夏草原昆虫区系分析及生态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草原昆虫已知21目207科1374种,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金龟类(Scarabaeoidea)、蝗虫类(Othoptera)、蝶类(Rhopalocera)、夜蛾科(Noctuidae)和蝽科(Pentatomidae)5个类群,结合宁夏生态地理实际分析其区系组成特点,并对草原昆虫的一般地域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基本分析,据此提出宁夏昆虫生态地理区划的初步意见,即3个区:六盘山森林草原昆虫区;黄土高原干草原昆虫区;荒漠半荒漠草原昆虫区。荒漠半荒漠草原昆虫区又分3个亚区:贺兰山、罗山草原昆虫亚区;河套绿洲草原昆虫亚区;荒漠半荒漠草原昆虫亚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近三十年来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的进展,概述了我国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地理分布。通过分析我国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从森林、草地、沙漠到湿地、农田乃至城市等诸多生态系统,总结了土壤动物群落对环境的响应及其指示意义研究的相关进展。从土壤动物对环境的营造、净化及其在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土壤动物的功能,介绍了土壤动物与其他生物的互作、地上地下的生态学联系、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等热点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在机场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候鸟迁徙、栖息等活动造成的生态损失更为明显。目前有关此类研究多为在机场运营时如何驱赶鸟类,较少考虑在机场建设选址初期如何规避对鸟类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候鸟的迁徙规律,通过对大连现有机场及迁建机场周边候鸟的调查,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机场建设选址的不同方案对候鸟迁徒影响的评价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大连扩建机场选址对候鸟种群影响的评价分值为11.33,海上机场选址为8.87,相对减少了21%,说明海上机场方案对候鸟迁徙的影响小于扩建现有机场方案,因而从减少对鸟类影响角度出发应为首选。本文思路和评价方法可为机场选址论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峰值出现在夏季,轻度退化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各个季节均高于重度退化样地,表明草地退化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新疆草地植被的地上生物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年对新疆地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据此估算了新疆6种主要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总量,并探讨了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类型中,荒漠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最小 (34.9 g C·m-2),草甸草原最大 (87.3 g C·m-2),而典型草原 (53.2 g C·m-2)和高寒草原 (47.7 g C·m-2)介于两者之间;草甸类型中,山地草甸 (117.4 g C·m-2)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显著高于高寒草甸 (58.1 g C·m-2)。6种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总量为14.65 Tg C,约占全国的10%。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两者占总量的41.7%;其次是典型草原、山地草甸和荒漠草原,分别占19.0%、18.3%和14.6%;草甸草原因分布面积小而使得其地上生物量最小,仅占总量的6.4%。草原和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控制因子存在差异:草原地上生物量主要受降水控制,而草甸地上生物量则与温度相关。除受气候影响外,草原地上生物量还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总氮含量正相关,而草甸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总氮含量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作者对锡盟退化草场综合治理各试验区的主要建群种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证明:在退化羊草草场进行围栏封育、翻耕或耙地补播牧草等人工措施均可提高牧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而且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植物地上生物量、根际土壤酶活性和根际土含水量等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在退化羊草草地中采取围栏封育等人工措施,对它的恢复和治理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海南草地的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收割样方法,测定了海南草地的现存量.矮草草地地上现存量(干重)0.18~0.42公斤/米~2,地下现存量约0.24公斤/米~2;中草草地地上现存量0.46~0.90公斤/米~2,地下现存量约0.49公斤/米~2;高草草地地上现存量0.81~1.40公斤/米~2,地下现存量约0.49公斤/米~2.草地现存量和土壤、气候及生物因子有密切关系.P C A及回归分析表明,在生物因子影响相近的情况下,现存量主要由土壤肥力决定,尤以速效钾、氮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地下生物量实测数据的缺乏严重影响草地地下碳库的精确估计,本文以苏尼特右旗小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选取6个样地,采集2160份根系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获得小针茅荒漠草原生长季5—9月地下生物量数据,分析了小针茅草原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小针茅草原植被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表现为“N”型变化规律,最高值出现在7月下旬,最低值出现在8月下旬,狭叶锦鸡儿-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草地各月的地下生物量均高于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草地类型.(2)小针茅草原不同层次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不同,0~10cm的地下生物量表现出很大的波动性,与总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0cm以下的变化曲线逐渐平缓.(3)5—9月生长季小针茅草原0~60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相关性,0~10cm土层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4)小针茅草原每月地下生物量和月降水量与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都不明显.(5)小针茅草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与地下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总地下生物量受0~10cm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典型草原不同生态分布类型的土壤微生物量大小有显著不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与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相关联.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在96.4~422.6mg/kg干土之间,占土壤有机碳的1.62%~4.82%.除沙地稀树草原土壤表层外,微生物垂直分布有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趋势.过度放牧将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下降.通过测定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对微生物的通量和周转进行了分析,一个牧草生长季内微生物生物量碳的通量为52.69g/m2a,周转时间约为1.25年.  相似文献   

20.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地、松林、草地坡地小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草本生物量分布特征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与草本生物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水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以及草本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均有重要影响,其中草地坡面小区的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和草本生物量均高于荒地和松林小区;定量关系研究表明,影响荒地、松林和草地草本生物量的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别为DOC,ROC,DOC和MBC,其中荒地坡面DOC主要通过土壤有机碳(SOC)对草本生物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