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7月,一颗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一次人们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在南半球是2011年的洛夫乔伊彗星(C/2011 W3),在北半球是1997年的海尔-波普彗星(C/1995 O1)。随着这颗新彗星一天天接近太阳,它迅速增亮,7月3日掠过近日点时,视星等已在0等上下,亮度可与五车二(御夫座最亮的恒星)或是织女星(天琴座中最亮的恒星)相匹敌。这颗新彗星在整个7月都能被肉眼  相似文献   

2.
<正>题记每数万年重逢是一颗彗星与地球的约定上一次到访尚是旧石器时代散发着绿色翡翠光彩多幸运,人类如今观测到你请允许我们一睹你的风采C/2022 E3(ZTF)彗星散发绿光,彗核直径据估算约1.6千米,彗尾绵延数百万千米,可能来自距离太阳5万至10万天文单位的奥尔特云。它是一颗长周期彗星,大约每5万年绕太阳一圈。  相似文献   

3.
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彗星都有一个扁长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年。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一般彗尾只有几千公里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公里,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了。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巨帚,横扫遥遥之路。人类自发现彗星轨道以来,发现行近地球最近的一颗彗星  相似文献   

4.
彗星的观测研究,对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太阳风速度场的分布、太阳系空间磁场的结构以及彗星本身的结构及其物理化学特性等都有重大的意义.哈雷慧星是一颗非常典型的周期彗星,有着众所周知的七十六年回归周期,1985—1986年,它将再次回归太阳附近,这是国际天文界的一件大事,国际天文协会第十五委员会——“国际哈雷彗星监测”(Inter-national Halley Wetch,简称IHW.)将动员、组织和指导全世界的地面观测和宇宙飞船的空间近距离探测。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哈雷彗星哈雷彗里是所有彗星中最著名的一颗。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彗星并非象常规那样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而是以预言它能周期性回归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借助于牛顿的两体问题轨道理论,在比较了出现于1531、1607和1682年的三颗彗星的轨道特征后,哈雷认定这三颗彗星实系同一彗星,每隔76年左右回归一次。他预言在1758~1759年间哈雷彗星将再次回归。果然在1758年圣诞节,哈雷彗星如期出现。那时,哈雷本人已经谢世,但是正如他生前所说,“世界将会知道,这事是一个英国人预告过的”。  相似文献   

6.
ISON彗星的正式编号是C/2012 S1(ISON)。这颗彗星曾被许多媒体标榜为"世纪大彗星",甚至还有预测称,在最亮时,它的亮度甚至会超过满月,成为一颗惊人的、白昼可见的大彗星。然而在掠过近日点后不久,它就分解了,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7.
<正>NASA的天文学家于2019年10月28日宣布,在星际彗星2I/Borisov上发现了水存在的迹象,这是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水。实际上,这一发现并不令研究人员感到意外,因为大多数彗星(太阳系内)都含有大量的水,但在一颗星际彗星上发现水有助于我们了解水是如何在恒星之间旅行的。2I/Borisov是一位"天外来客",正从星际空间飞向太阳,自2019年8月30日被发现以来,天文学家就一直对其进行追踪。数据表明,2I/Borisov应该来  相似文献   

8.
从地球上观测到的彗尾一般是在彗核的背太阳一侧延展,但也观测到几颗彗星在某些特殊情况却呈现出从彗核朝向太阳一侧延展的扇形或长钉形的反常彗尾或向日彗尾.反常彗尾是彗核抛出的大尘粒组成的尘埃彗尾,由于受太阳辐射压斥力较小而成为其轨道面附近的太空垃圾,这些垃圾会危害空间环境和航天安全,因此,观测和研究反常彗尾对于预防这些大尘粒撞击飞船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反常彗尾的基本解释和事例,然后阐述了反常彗尾的尘埃彗尾动力学理论及其研究成果.最后简述了我国彗星猎人发现的新彗星C/2007 N3(Lulin),即鹿林彗星及其在2009年1-2月观测到的奇特反常尘埃彗尾情况,并给出了初步处理的一些形态图像和解释,初步测量和估算了反常彗尾长度.  相似文献   

9.
据科学家的计算,在1985年底至1986年5月的这段时间里,神秘的哈雷彗星将出现在地球上空。它是第一颗被人们预言回归的周期彗星,一个周期为76年左右。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它已经回归了31次。它沿着一个扁长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转,这次它准确的近日点时间为1986年2月9日。几乎所有的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都在忙碌而兴奋地准备迎接哈雷彗星难得的来访,人们争相翘望它壮丽的形象和踪迹。这颗彗星得名于十八世纪英国彗名科学家埃德蒙·哈雷,因为他首先预言了它的回归。哈雷彗星的每一次回归都是不平凡的,它那庞大光亮的彗头和漫长的火一样的尾  相似文献   

10.
1958年5月15日,当暮色沉沉,西方太阳开始下降的时候,天边,随着第一颗星辰的出现,划过了一道淡黄色的光芒。一颗新的巨大的星出现了——苏联第三个人造卫星升上天空。这时候,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一间实验室里,发射先锋号卫星的负责人约翰·哈根博士正和他的助手在追踪系统的无线电网旁边忙碌着。收音机发出了清晰的“滴滴—搭搭”的讯号。在窗外,肉眼分明就可以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体,在高空中缓缓而行,仿佛巨大的彗星。外面人声十分嘈杂,许多人在院子里观看这颗红月亮。  相似文献   

11.
1745年,法国博物学家布丰曾提出一个有趣的假说:包括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是由一颗特大彗星与太阳相撞后溅出的碎块形成的。在当时的天文学家看来,这种“碰撞灾变说”是异想天开的无稽之谈。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资料显示,这种天体碰撞造成的灾变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也是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又一大天灾。  相似文献   

12.
视觉     
正新智彗星(NEOWISE),是一颗具有接近抛物线轨道的逆行长周期彗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天文卫星"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在执行"近地天体宽视场红外巡天"于2020年3月27日发现的,编号为C/2020 F3,表示是2020年3月下半月发现的第三颗彗星。2020年7月,新智彗星现身多国天宇,是北半球继1997年的海尔-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宇航局的杰瑞德教授表示塞丁泉彗星很可能带走了火星的上层大气,就像一场强烈的太阳风暴那般。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颗近距离飞掠火星的彗星对其造成了严重破坏,科学家认为这颗小彗星磁场极强,甚至临时和火星的磁场相互作用了几个小时,很可能还吹走了火星部分高层大气层,这也是火星大气丢失的一个可能性原因,科学家发现  相似文献   

14.
地球每年绕着太阳转一圈,在11月中旬时会遇到坦普尔—特塔尔彗星的轨道。彗星在接近太阳时,会分离出一些物体,它们散落在整个彗星轨道上,所以每年11月中旬地球经过坦普尔—特塔尔彗星轨道时,这些散落在彗星轨道上的物体有可能落到地球上来。它们与地球大气摩擦发热,而且气化发光形成流星。而这时彗星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方向正对着天空上的狮子座,所以每年11月中旬会出现狮子座流星雨。坦普尔—特塔尔彗星的轨道周期是3325年。所以每隔33年左右,地球有可能遇到散落在彗星轨道上的密集的物体。这样,出现的流星就会增…  相似文献   

15.
研究过“星尘”号太空探测器传回的有关Wild-2彗星照片之后,天文学家作出如下结论:Wild-2彗星是一颗非常奇特的天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福州、漠河两地用目视方法以及望远镜摄影方法对海尔-波普彗星进行观测比较,说明不同区域观测同一颗彗星,它的结果受观测条件的影响,观测彗星应在世界范围内合作进行.观测所得到的数据和有关结果可为其它彗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假如下一秒钟地球将被宇宙工程队强拆,而你还没来得及抢夺一艘加满燃料的太空船,那么你就要悲剧了!近乎真空的宇宙传递不出你的声音,卖萌搞怪也不会有超人注意到你。如果你能幸运地抓住一颗彗星,不仅能逃离灾难,而且还能顺便获得一次免费的星际旅行的机会。彗星牌顺风车在古代,彗星一直是灾祸的"代言星",大家部不喜欢。其实彗星只是一颗由岩石与碎冰组成的脏雪球,所以哪有那么多特异功能呀!它只是不停地飞行,就像是宇宙  相似文献   

18.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11-11至2014-11-20)1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13日,欧航局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分离的菲莱着陆器,于北京时间00:05确认成功登陆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这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罗塞塔计划始于1993年,耗资约13亿欧元,2004年3月发射升空,旨在分析和观察距离地球5亿km远的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科学家认为对彗星发散出的气体、尘埃以及彗星  相似文献   

19.
彗星的空间探测是当代前沿课题.本文首先概述彗星的主要研究结果.彗星的本体是不大的‘脏雪球’彗核;随着接近太阳,其表面冰升华并带出尘埃而形成彗发,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太阳辐射压和太阳风推斥彗发的尘埃和离子而形成彗尾;彗星尘散失在轨道附近而成为流星群.虽然地面观测到彗发和彗尾的丰富资料,但对彗核却了解甚少,需要发射飞船进行空间探测;接着,从探测彗核的真实性质、采集彗星样品分析成分、探索彗星活动和机制、彗星的有机物与生命起源、彗星-地球关系、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线索几方面阐述彗星的空间探测的科学意义;然后,综述彗星空间探测的一些计划进展情况,总结彗星空间探测的重要成果;最后,讨论未来的彗星空间探测的科学目标,包括高轨卫星采集彗星尘、搜寻近地小彗星、搜寻未知彗星、发射更优秀飞船探测不同彗星.  相似文献   

20.
八月:罗塞塔号着陆彗星、知识产权法院、“意念控制”机械手、互联网大会、海洋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 观察一:罗塞塔号着陆彗星 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 二、主要内容 在10年间超过40亿公里的漫漫太空之旅过后,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于北京时间8月6日17时,按计划完成持续6分26秒的点火制动,顺利进入“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轨道.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时期.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是欧洲空间局“视野2000”-奠基石(ESA Horizon 2000 cornerstone)计划旗下的探测任务,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围绕一颗彗星运行并在其表面着陆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