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曾产生过积极效应,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秦九韶本着"数与道非二本"的观点,在"大衍求一术"中将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的互动体现得十分充分。在中国传统科学中,天文历法与数学的紧密结合本身也体现了这两个领域之间需要思想互动。二者的互动研究对于开辟从文化史研究数学和从科学史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新视角富有启迪。  相似文献   

2.
数学与关于生命的思索,两者相互锚定,具有深度的耦合性:数学是理性生命追问自己存在的重要方式。但历史上两者发生了形式上的疏离。20世纪“哥德尔革命”终结了数学对统一公理体系绝对确定性的追求,也深刻地重构了生物学。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基因组学体现了生物学与新的“元数学”的相容。基因组学由关于“相互作用”的“组学”思维、多元化离散性数学实体、“共享抽象”方法塑造,超越了传统生物学对特殊物质成分的依托、关于生命本源假设之结构、关于物种关系的类比思维。这令数学与“生命”的耦合重新显式化,即以非线性、递归、反馈投射等为旨趣的复杂性思想转向。  相似文献   

3.
“术数”与传统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数学在欧洲文艺复兴前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光辉成就,但是,在随后的几个世纪,这样的状态却逐步发生了变化,到近代已明显落后了。探讨数学史上这一重大问题时,不能不涉及到对传统数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术数”及其哲学思想背景。术数又称数术(数为命运、气数,术为方法),指用种种方术观察自然或社会的现象,来推测国家或个人的气数和命运。《四库全书》说:“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其要旨不出于阴阳五行、生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早期术数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后世术数泛指迷信,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命相、拆字、起  相似文献   

4.
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是13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名著,有多项成就领先于世界。秦九韶的成就与他的思想方法密切相关。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秦九韶的思想方法:①数学应用的普遍性;②数学与哲学的一致性;③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性;④“内算”与“外算”的统一性;⑤应用“数学建模”的综合方法;⑥不断虚心学习,方能有所创新;⑦“问答术草图”的思维模式。上述七条思想方法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数学方法论及中国宋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贯穿和算著作《缀术算经》始末的“缀术”方法的本质特征,以及书末“自质说”所反映的其作者建部贤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论。经分析认为,该书自序和“自质说”中所反映出来的建部贤弘的治学思想,与当时的主流哲学即朱子学、阳明学思想有一定的联系,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中国的宋元理学。  相似文献   

6.
自维特根斯坦的《关于数学基础的意见》于1956年问世以来,已有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在这一期间,数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数学哲学的研究而言,在经历了由1890年至1940年这五十年的“黄金时代”以后,却进入了一个停滞的时期:由于缺乏新的、具有吸引力的思想,数学家们仍然在传统观念之间徘徊、动摇。R.赫斯曾以十分生动的言词描述了数学家们在数学对象的实在性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动摇和犹豫不决:他们“只是在休息日才是形式主义者,在工作日,他们更象是柏拉图主义者。换言之,当他们搞数学时,  相似文献   

7.
清初中国古代数学重新兴盛起来。它是清代皇帝推动,数学考据法的出现和西方数学引入的刺激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剖析梅文鼎与焦循两个个案,可以较为深入地理解影响那时数学发展的社会因素。受之影响,数学教育在社会普及,部分与数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中国社会出现了某些思想启蒙,国人的理性精神亦得以孕育。  相似文献   

8.
该文探讨了张衡关于恒星数(微量之数)有11520颗粒一长期令人不解的问题,指出,11520这个数实际上是古人认为的万物之数,张衡所说的是星数与万物之数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指出,“微”字在古代描述日月星象时可作“食”解,此处“微星之数”的“微”字当是“微”字之误。  相似文献   

9.
戴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0):108-112
中国古代数的观念与治道传统关系极为紧密。受传统治道思想的影响,数的观念在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理性”受到“神性”的抑制;在理论形成阶段,人们注重对“公约”的遵守而采走上“公理化”的道路;而在对数的运用与研究过程中,则过于强调实用、功利,始终采能超越封建政治文化制度,仅以求得特定的方法、技巧为满足,从而陷入“数术”的框架,采能像近代西方那样创设独立的“数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通过逻辑建构模式并以模式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科学.这种数学模式观扬弃了数学本体论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极端主义哲学理解,充分肯定了数学的抽象性与客观性.在模式观的数学本体论视野下,数学兼具工具与文化两种品格.数学无形地渗透在科学的每个分支里,为其提供必要的工具;数学是理性精神的化身,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朱彤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8):21-24,37
20世纪,一些学者和科学家试图用已有的科学理论和哲学分析将西方占星术(astrology)①排除在科学之外,但真正让西方占星术目前仍没能走入主流科学里的,却是近30年来的几百个对占星术有效性的科学检验.今天从哲学上看,无论是证伪主义所表述的科学是理性的,还是历史主义所表述的科学是非理性的都一致地把占星术拒斥在科学之外.占星术之所以又会在大众中盛行起来,是缘于在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科学万能发生质疑,同时对主要是涉及精神领域的占星术,至今仍没有能很好替代它的科学学科,正如化学、核物理学可以很好地替代炼金术那样.  相似文献   

12.
中算家认为数学知识源于生产实践,由“圣人则之”,即庖牺画八卦;为合六爻,作九九;后又有黄帝、隶首等人继续推广和发展,其中刘徽指出“隶首作数,其祥未闻”。数学的功用具有三个分层递进式的认识:(1)用于解决生活和生产实践问题“算在六艺”,而且包括一贯的“观象授时”国家行为;(2)理解世界的途径和研究数学的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3)刘徽为数学而数学“以阐世术之美”观点。该阶段的数学思想更多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的占筮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因而《周易》的发展是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前提的。《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又有重大的影响:使中国古人形成独特的“万物皆数”的数学观,《周易》的以价值判断为中心的思维取向,促使中国古代数学成为一种应用数学;《周易》“命筮取数”的方法,促使计算成为中国古代数学的核心,从而使它成为一种计算数学;《周易》的以卦象为工具的“唯象思维”的特点又促使中国古代数学成为一种离散数学。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我国传统科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为了把数学史研究引向深入,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于5月15日至19日在重庆召开了以“传统数学与中国社会”为题的小型学术讨论会。在数学、数学史、自然辩证法以及哲学、经济、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各方面代表聚集一堂,本着寻求学科发展“生长点”和研究工作“结合点”的愿望,从不同角度认真探讨数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会议未安排宣读论文,而是分为四个单元,各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数学在大多数西方学者心目中是最客观、最少受社会环境影响的一门科学,因此,尽管传统的通史与传记中已积累了大量的工作,但对于数学发展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自觉探讨,却还是相当晚近的事情。追溯起来,西方学术界在这方面受到的一个强烈刺激,是来自对数学思想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苏联学者B.黑森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对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科学思想之社会经济根源的著名阐释,在西方学者中引起了持久的争论。之后便出现了D.J.斯特洛伊克、李约瑟等人的经典性著述。“数学的社会学,研究社会组织形式对数学概念、方法的起源与发展的影响,以及数学作为某一时代社会、经济结构的一部分所起  相似文献   

16.
《管子》与古代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与古代数学乐爱国一般认为,先秦的数学以《墨经》、《考工记》中的数学知识为代表。然而,先秦重要典籍《管子》中也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虽然《管子》中没有专门论述数学的篇章,但其中包含有丰富的重视计数的思想,有大量涉及数及数量关系的论述,在先秦诸子典籍...  相似文献   

17.
康德哲学的二律背反是将知性范畴引入理性所引起的矛盾,而理性具有无限的内涵;数学中悖论的重要根源是由于将无限引入数学而引起的。二律背反和悖论有着相同的根源——无限。排除二律背反和悖论,会增强人们对“无限”的认识;把握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还必须通过实践去实现。  相似文献   

18.
布加耶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是莫斯科大学哲学与数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数学研究中针对"分析学"中的连续函数思想,提出了一种"算术学"的间断函数思想,并形成他的"算术化"数学哲学和"进化单子论"哲学思想,为数学和力学后续发展中的稳定性理论、动力系统理论、分岔和突变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建部贤弘的数学认识论--论《大成算经》中的"三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象形”、“满干”和“数”,是日本江户时代数学家建部贤弘在《大成算经》中所讨论的三个范畴 ,也是该书的纲纪 ,谓之“三要”。这些范畴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术数 ,语言晦涩 ,一直为日本数学史界所忽视。文章从中国数学文化传统出发 ,重新解读这些文字 ,提出一些全新的观点。认为在汉字文化圈数学家中 ,建部贤弘在中国象数学文化背景下 ,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数学科学的本质 ,讨论了数学研究对象及其存在性问题 ,并已接触到数学变量的讨论 ,同时对实数系给出了一种分类。其“三要”数理观是汉字文化圈数学认识论的突出反映 ,具有数学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0月4~8日,全国数学史学会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了“数学思想的传播与变革: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到会者近100人,分别来自中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荷兰、意大利、丹麦、列支敦士登等12个国家与地区。此次大会主题为数学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