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西部干旱地区刺槐覆膜穴播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在干旱地区,运用穴播技术进行刺槐种子育苗的操作技术。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覆膜穴播技术可以促进刺槐种子发芽,提高出苗率和苗木成活率,减少损耗,可以缩短育苗周期,降低育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杨木、刺槐及异氰酸酯胶黏剂(EPI)制成胶合构件,进行了胶层剪切强度的测试及在宏观范围内胶合性能的压痕表征。结果表明:刺槐间、杨木间的胶层剪切强度分别为7.9、6.2 MPa,杨木与刺槐间胶层剪切强度为5.4~5.7 MPa。460 N荷载条件下,1.6 MPa和1.0 MPa胶合压力制备的杨木与刺槐间胶层部位压痕蠕变分别为21.31%和25.37%,杨木间和刺槐间的压痕蠕变差异不显著。杨木/刺槐间胶层部位的塑性变形功与压痕功比值介于杨木间和刺槐间的值,EPI胶层对杨木抗塑性变形有贡献但对刺槐的作用不明显。杨木与刺槐间胶层部位的名义硬度比杨木与杨木间大,比刺槐与刺槐间小。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刺槐香菇与传统栎木香菇的质量,比较分析了两者的多糖、蛋白质含量和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结果表明:刺槐香菇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传统栎木,与刺槐菌材的添加比例呈正相关;刺槐与传统栎木栽培的香菇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明显;栎树、刺槐栽培香菇乙醇提取物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很相似.故刺槐香菇与传统栎木香菇的质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晋西黄土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下植被及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10、15、20a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原生荒草地为对照,采用时空互代法,调查分析坡面刺槐人工林植被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演替和0~400cm土层土壤水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林下灌草植被物种丰富度变大,植被结构发育变好;不同林龄刺槐林地与荒草地土壤平均含水量由大到小顺序为荒草地(16.61%)、20a刺槐林地(10.08%)、15a刺槐林地(9.54%)、10a刺槐林地(8.52%);随着刺槐林龄的增加,土壤水分随坡位下降而增大的趋势有所改变,成熟刺槐林对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分配的调节作用明显;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沿垂直剖面变化方式与原生荒草地差异明显,15a以上刺槐林对100cm以下土壤水分的影响已基本稳定;人工刺槐林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林地土壤水分亏空,随着林龄的增长0~200cm土层土壤水分条件有所改善,但深层土壤(200~400cm)没有明显的恢复迹象.研究结果为黄土区植被恢复和刺槐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刺槐属(Robina)内5种植物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共选用22个10 bp随机引物扩增出212个DNA片段,进行种间遗传关系分析.片段大小在100~2 2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83条,多态率为86.3%;利用UPGMA进行遗传距离计算的结果表明,刺槐、毛刺槐和香花槐分属刺槐属的三个种,红花刺槐和龙槐是刺槐的变型.首次在DNA水平上证明香花槐为刺槐属的一个独立种,且与毛刺槐的亲缘关系较近.为刺槐属植物亲缘关系和系统分类建立了新的分子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冯小英 《甘肃科技》2013,29(14):150-151
在详细介绍了刺槐的各种特性以后,结合干旱区造林的立地条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刺槐造林技术要点,其中包括育苗、造林、注意事项以及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并全面介绍了刺槐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四倍体刺槐根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粗度、不同长度及不同埋根方式对四倍体刺槐埋根繁殖的影响,总结出四倍体刺槐埋根繁殖的最佳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8.
用热扩散式树干径流计(TDP)和环境自动检测系统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混交林、刺槐纯林中刺槐单株的树干液流速率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混交林中的刺槐单株树干液流日变化呈窄峰型曲线,纯林中的呈宽峰型曲线,二者峰值均出现在10:30左右,无明显启动时间,也没有明显的停止界限;混交林中刺槐单株的液流峰值高于纯林;混交林中刺槐单株的日平均液流速率为纯林中的145%。混交林土壤表层(0~60cm)含水量大于纯林,含盐量小于纯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混交林刺槐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太阳辐射强度、大气相对湿度,影响纯林刺槐液流速率的因子依次为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刺槐人工林无性更新特征,对沂山林场刺槐人工林皆伐迹地上萌芽和萌蘖两种更新方式的幼苗种群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刺槐萌芽和萌蘖幼苗分别以聚集分布、均匀分布的形式出现,两种更新方式对刺槐幼苗地径、高度影响不同,萌芽更新的幼苗比萌蘖更新的幼苗生长量大,但是萌蘖幼苗更新频率高于萌芽幼苗.  相似文献   

10.
对接种根瘤菌后的刺槐根部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培养于缺铁培养液中的接菌刺槐苗发生形态变化的根部,在不同时期(根毛密集形变、根部膨大、初期小瘤一直到成瘤)根外层细胞的外切向壁上可形成具壁内突的传递细胞;培养于含铁培养液中的未接菌刺槐苗根部的外层细胞,以及接菌但无形态变化的刺槐菌根部均未观察到传递细胞。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根瘤形成过程中,根瘤菌是刺槐根外层传递细胞的主要诱因,而缺铁仅是次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对紫穗槐和刺槐的木质部进行观察,通过紫穗槐和刺槐木质部中导管数量,分布,长度,直径,导管壁厚度,及木质部中纤维和射线的比较研究,发现紫穗槐的木质部中导管直径小于刺槐,刺槐中导管的密度较大,纤维的数量及直径紫穗槐明显小于刺槐,木质部中的木射线密集度紫穗槐较大.得出结论:刺槐较紫穗槐进化一些.  相似文献   

12.
植被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作为该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其发生、发展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土流失防治的效益与土壤水分的平衡.文章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刺槐生长模型方面所进行的一些研究,以期了解黄土高原刺槐生长模型的特点、进展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刺槐人工林在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明其乔木层碳密度变化规律,文章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3种刺槐人工林乔木层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其碳密度,结果显示:刺槐+油松林乔木层碳密度最高,年均增加1.849 t·hm-2,其次为刺槐+榆+臭椿林,年均增加0.773 t·hm-2,刺槐纯林碳密度最低,年均增加0.674t·hm2。刺槐人工林乔木层碳密度增加明显,但总体树高增长缓慢。这表明针阔混交模式最佳,阔叶混交林优于阔叶纯林模式,刺槐人工林已由中龄林阶段逐渐进入成熟林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二倍体刺槐和四倍体刺槐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细胞化学方法对H+~ATPase进行定位,电镜下观察的黑色铅沉淀量与H+~ATPase的活性成正相关,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地提高了两种刺槐质膜的H+~ATPase活性,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二倍体刺槐的质膜H+~ATPase活性呈现先上升再降低的趋势,而四倍体刺槐质膜H+~ATPase活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质膜H+~ATPase可能在四倍体刺槐的抗盐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书盛  李萍 《甘肃科技》2007,23(4):212-213
通过对甘肃通渭县秋季造林树种山毛桃、刺槐、沙棘、柠条造林成活率的统计分析表明:山毛桃成活率为76.7%;刺槐成活率为91.4%;沙棘成活率为84.8%;柠条成活率为87.2%,结果显示:刺槐和柠条混交的成活率最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煤矿复垦下不同树种的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情况,得出人工造林的最佳种植模式为刺槐和榆树混交、山桃和杏树混交,其次为杏树纯林、刺槐纯林和榆树纯林。建议采煤区土地复垦使用刺槐和榆树混交、山桃和杏树混交。  相似文献   

17.
苏北海堤基干林带杨树-刺槐混交林竞争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泥质海岸带海堤12年生杨树-刺槐混交林进行了种群竞争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样地中,杨树与刺槐混交较刺槐纯林最少能够提高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351 %。在杨树高优势度样地中,刺槐被压木比例高达641 %,刺槐单木平均胸径仅为杨树低优势度样地中的55 %。竞争分析显示,在杨树高优势度样地中,刺槐平均单木竞争强度高出杨树低优势度样地相应竞争强度的188 %。杨树高优势度样地中刺槐来自杨树种间竞争的强度占其总竞争强度的比例高达819 %,而在杨树低优势度样地中这一比例仅为355 %。此外,杨树重要值相近的两块样地出现较大的生长及竞争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刺槐林生长状况的准确分类制图,是刺槐林生长动态监测和枯梢退化原因分析的基础,对指导防护林建设、更新以及研究区其它树种的植被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刺槐林为对象,采用2013年6月9日IKONOS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决策树分类器对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定义一组规则提取出刺槐林地分布范围,制作刺槐林地掩膜,创建灰度共生矩阵来区分健康树冠和林下禾草。结合实地样方调查信息,选取感兴趣区进行监督分类。刺槐林的三个健康度由原位的5个树冠条件指标决定。分类结果表明,刺槐林健康状况分类结果与实地样方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混合矩阵进行精度评价,总精度达到84.315 9%,Kappa系数为0.765 2。  相似文献   

19.
对刺槐林生长状况的准确分类制图,是刺槐林生长动态监测和枯梢退化原因分析的基础,这对指导防护林建设、更新以及研究区其它树种的植被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刺槐林为对象,采用2013年6月9日IKONOS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决策树分类器对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定义一组规则提取出刺槐林地分布范围,制作刺槐林地掩膜,创建灰度共生矩阵来区分健康树冠和林下禾草,结合实地样方调查信息,选取感兴趣区进行监督分类。刺槐林的三个健康度由原位的5个树冠条件指标决定。分类结果表明,刺槐林健康状况分类结果与实地样方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混合矩阵进行精度评价,总精度达到84.3159% ,Kappa系数为0.7652 。  相似文献   

20.
苏北海堤防护林冠层截留降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苏北海堤主要防护林类型林冠层降水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冠层在降水分配格局方面有较大差异,柳杉林冠层截留率(29.4%)>水杉林(25.7%)>刺槐林(17.5)。透流率则是刺槐林(75.7%)>水杉林(68.2%)>柳杉林(66.0%)。刺槐林和水杉林树干径流率明显高于柳杉林,分别为6.35%、6.1%和4.65%。各林分冠层截留率随降雨量级增大而递减。水杉、刺槐林在落叶期截留率比柳杉林低20%,盛叶期柳杉林与水杉林相近,比刺槐林高10%~15%。另外,在逐步回归分析基础上,筛选出了影响林冠截留的主要降水特性因子,并给出了各林分冠层降水截留量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