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利用声发射信号对往复空压机气阀进行了故障诊断,并以某往复空压机的排气阀为例,结合有效电压和能量对气阀漏气、阀片裂纹、阀片断裂及阀片变形等故障进行了测量,从而获得了故障特征信号.研究结果表明:随转角变化的声发射信号包络波形能体现排气阀启、闭的特征位置,气阀漏气、阀片变形及断裂等会导致气阀启、闭特征位置发生变化;根据启、闭特征位置偏离度及相应的有效电压和能量,可以判断气阀故障的严重程度;声发射包络波形平均幅值及相应的有效电压和能量,可以体现气阀漏气、阀片变形及断裂等故障.通过试验结果还发现,阀片裂纹不能通过声发射信号来识别.  相似文献   

2.
李建桥  朱玉峰 《科技信息》2013,(20):141-142
本文对气阀寿命短等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技术改进。降低了一级气阀的阀片升程,二级气阀改为网状组合阀,提高了气阀寿命。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小型旋转式压缩机气阀的运动规律,着重研究阀片振动的机理,建立相应的振动力学模型,指出了在阀片以旋转转子频率为基频的各阶谐频成分和阀片卷绕升程限制器自由振动成分上可以发掘出阀片的故障信息,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为振动诊断压缩机气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4M12—75/32压缩机三段气阀损坏的原因,计算了阀簧的安全系数、阀片对升程限制器的撞击速度,测量了阀片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调整了气阀的结构参数,采用了油淬火铜丝卷簧,使气阀寿命提高了8倍。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和计算往复式压缩机气阀阀片所受动态气体力的方法,首次在运转的往复式压缩机上测得了阀片所受动态气体力。还介绍了实验用气阀的设计、实验装置和有关的实验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6.
阀片在运动时,不仅有垂直于升程限制器平面的平行运动,而且有倾侧运动,后者对气阀的性能有重要影响[1],但迄今未见到有计算环状阀倾侧运动的文献报导.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计算倾侧运动的数学模型,并以一台空压机二级吸气阀为例,作了计算.计算与实测结果相符.通过计算和实测,还发现了在一个阀片上,有可能同时存在阀片颤抖和阀片延迟关闭这两种性质不同的运动,也就是说,当阀片的一部分延迟关闭时,另一部分却发生了颤抖.研究这个现象,将为今后改进气阀性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为了确定加氢等装置用压缩机开工试运和生产运转时压缩不同介质的压缩机功率,对某些压缩机的气阀作静态阻力试验,以确定这些气阀(双环片阀、三环片阀和网状阀)的阻力系数和临界雷诺数,供气阀阻力计算用。同时对压缩不同介质(氢气、氮气、氮氢混合气等)的压缩机操作条件进行核算,得出压缩不同介质时气阀相对压力损失的比值,对现有的  相似文献   

8.
韩春霖 《甘肃科技》2009,25(6):48-49
气阀是往复式空气压缩机最重要和最易损坏的部件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压缩机的排气量、功率消耗及运转的可靠性。对气阀的常见故障——阀片故障、弹簧故障和气阀漏气故障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建立往复式压缩机工作过程数学模型,编程求解并绘制出热力过程P-V示功图;研究了气阀动力特征参数对压力曲线的影响,并给出特定工作条件下气阀参数的最优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吸气阶段,阀片质量越小,气缸最小压力升高,阀片开启时间越短,不易出现滞后启闭现象;弹簧刚度系数与最小压力及阀片启闭关系不显著,系数越大,曲轴转速越低,越易引发"颤振"现象;弹簧预压缩量越小,弹簧个数越少,愈易引起阀片滞后关闭,此外,弹簧刚度越大时,这种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计及阀片变形、气体力与非线性动态边界条件三者之间复杂耦合关系的前提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首次建立了压缩机及气阀的结构参数与舌簧阀动力性能之间的解析关系.利用这一解析关系,能够简便地对舌簧阀的动力性能作定量分析,可以解决诸如阀片在任一时刻的运动形态、动态应力、阀片对升程限制器的冲击速度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实验验证,本文结果基本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压缩机舌簧阀启闭运动失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阀片运动的单质点模型和悬臂梁模型,在单质点模型中,综合考虑了阀片的有效工作长度、弹力、质量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在Matlab环境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计算程序对2种模型进行了求解。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建立了舌簧排气阀位移测量实验系统,并将测量结果与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质点模型相比悬臂梁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舌簧排气阀的运动规律。利用单质点模型分析了气阀升程、阀片厚度以及阀孔直径对舌簧阀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阀片升程增加,舌簧排气阀的初始关闭角减小,最大冲击速度增大;阀片厚度增大,对初始开启角影响不大,但初始关闭角提前;排气阀口直径减小,阀片开启、关闭时间延迟,压缩机能效比降低。该研究可为舌簧阀组结构参数选择、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往复式压缩机吸气阀组工作过程存在明显的流固耦合现象,现有的固定阀片开度的数值仿真模型大多没有考虑流固耦合现象,而考虑流固耦合现象的数值仿真模型由于忽略了活塞和阀板的作用难以获取足够的声源信息。文章建立考虑活塞和阀板作用的流固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并与其他模型获得的运动、流场和声场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固耦合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吸气阀组的工作过程,获得更丰富的声源信息;基于该流固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开展通流截面参数对吸气阀组气动噪声的影响分析,并优化设计了截面参数。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往复式压缩机气阀故障诊断问题,对气阀盖上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的故障诊断模型。首先,将原始一维振动信号经傅里叶变换从时域转换为频域;然后,将频域信号作为1D-CNN的输入,利用卷积层实现自适应提取特征;最后,网络输出层利用Softmax函数实现多种故障的模式识别。在往复式压缩机故障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了气阀正常、阀片裂纹、阀片断裂、弹簧失效4种工作状况下气阀盖振动信号的测量并对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气阀盖上的振动信号能够明显反映气阀的工作状态,而且信号易提取、十分适合用于气阀的故障诊断;将振动信号从时域转换成频域作为1D-CNN的输入明显地提高了故障分类的准确率;与采用原始一维振动信号作为1D-CNN输入的模型相比,采用频域信号作为输入的故障诊断模型具有更优越的表现,准确率更高,可达100%,而且模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端到端的快速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4.
环状阀升程     
在阀簧和阀片上的撞击速度,是影响其寿命的重要原因。按此观点导出了参数ωh和(ρf.pd)/(mω),提出了计算升程的经验公式:h=h'-Δh, 将此公式用于某些压缩机气阀的改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就温度对 气阀耐 磨性影响 进行了 试验研究 ,特别是 对气阀在 高温下的 蠕变 - 疲 劳破 坏机制进行 了探讨 ,分析表明 :气阀的 破坏过程 是蠕变 - 疲劳交 互作 用的 结果, 且随 着气 阀工 作温 度的升高, 蠕变对气 阀破坏的 影响越 大图5 ,表1 ,参5  相似文献   

16.
前言由沈阳气体压缩机研究所、西安压缩机厂和西安交通大学压缩机教研室组成“三结合”气阀研究小组,于1973年11月在西安交大压缩机实验室开始研究工作,查阅了有关资料,对阀片运动规律的各种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根据可能,决定把光学纤维用到气阀的测试工作中。工作分成两步进行:即首先进行光电位移传感器的静态试验;然后对实际压缩机气阀运动规律进行测定。并将实测曲线与电子计算机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动态气体力对往复式压缩机气阀运动规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往复式压缩机气阀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的分析,比较了动态气体力和静态气体力的不同之处,得出了动态气体力和静态气体力分别与阀片位移的关系,并考虑了动态气体力的影响对往复式压缩机数学模型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斜盘式汽车空调压缩机因进、排气阀片断裂导致失效的问题,建立了汽车空调压缩机工作过程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压缩机内部工作过程和气阀的运动规律,并采用汽车空调压缩机性能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气压力为0.18MPa、排气压力为1.5MPa、转速为2 000r/min时,压缩机的平均进气压力损失为0.046 MPa、平均排气压力损失为0.11 MPa、压缩机的容积效率为64.98%;以进气阀片是否延迟为选择原则,阀片厚度存在一个最佳值0.281mm,若大于该厚度,则进气阀会关闭延迟,该结果与增加舌簧阀的阀片厚度可以缩短延迟关闭的结果相反。该结果对小型制冷压缩机舌簧阀的设计与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目前计算气阀弹簧力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若干不同类型压缩机气阀运动规律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气阀弹簧力计算准则μ值的范围,并提出了同一环状阀各环弹簧力分配比j值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到往复式压缩机振动具有振源丰富、信息干扰大的特点,利用包络解调法分离出系统固有频率成分的振动信号。该包络信号每一峰值对应阀片的每一个冲击。对气阀半个周期内(包含气阀开启到关闭一次的过程)的时域信号进行包络解调处理,提取气阀开启、关闭、颤震等几处故障的时频特征信息来诊断弹簧失效故障,同时给出了弹簧失效系数的计算公式。以塔里木油田16SGT/MH 66注气压缩机为例进行了试验,故障诊断准确率大于85%,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