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新鲜红花罂粟花粉为试材,比较研究了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及硼酸和Ca^2+、赤霉素浓度对红花罂粟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高过低的蔗糖、硼酸浓度抑制红花罂粟花粉萌发。低浓度Ca^2+和赤霉素促进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高浓度Ca、赤霉素抑制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红花罂粟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是琼脂20g+蔗糖110g+硼酸110mg/L+200mg/LCa^2++80mg/LGA3。  相似文献   

2.
尿素和硼及生长调节剂对荔枝花粉萌发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25度条件下,在荔枝花粉萌发培养基上添加0.1%-0.4%的尿素,0.1-1.5%的硼酸及0.1-1.0mg.L^-1的萘乙酸均不同程度地促进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5-50mg.L^-1乙烯对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生长则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在1-5mg.L^-1的BA下,花粉萌发率下降,但花粉管生长受促,25mg.L^-1BA可显著抑制花粉的萌花与生长,三个荔枝品种花粉萌发对温度较敏感,18度时不萌发。  相似文献   

3.
沙田柚离体花粉管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沙田柚花粉离体(invitro)萌发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合沙田柚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组分为:15%蔗糖,0.02%硫酸镁,0.01%硝酸钾,0.03%硝酸钙,0.01%硼酸,20%PEG-6000,pH5.6.  相似文献   

4.
应用植物离体快繁培养技术研究凤尾鸡冠瓶苗开花技术,结果表明:凤尾鸡冠的种子用0.1%的HgCl2灭菌8min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90%;最佳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NAA0.1mg·L^-1+6-BA1.0mg·L^-1+蔗糖20g·L^-1+琼脂10g·L^-1;经过壮苗后的植株在MS+PP3330.5mg·L^-1+NAA0.01mg·L^-1+蔗糖20g·L^-1+琼脂10g·L^-1·培养基上培养,开花率最高,为81%;适当减少MS培养基中氮含量,能提高凤尾鸡冠瓶苗开花率;光照强度为3000Lx时,瓶苗开花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一品红7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培养基组分、pH值、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对一品红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品红花粉较适宜离体萌发培养基为ME3+15% PEG 4000+10%蔗糖(pH=6.0);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PEG 4000、蔗糖、ME3均可显著促进一品红花粉萌发,其中以添加PEG 4000萌发率最高,蔗糖次之;ME3还可提高花粉管质量,花粉管长度适中、较直且粗.花粉萌发适宜温度为20℃-25℃,固体和液体培养以及黑暗和光照条件对一品红花粉萌发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7个一品红品种花粉离体萌发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白蜡(Fraxinus sp.)花粉最适离体培养基,能够为后续的授粉受精和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绒毛白蜡‘金箭’(F.velutina‘Jinjian’)和美国红梣‘鲁蜡5号’(F.pennsylvanica‘Lula 5’)的花粉,比较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花粉的萌发情况,选用适宜的离体培养法观察培养时间对花粉萌发情况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离体萌发培养基。【结果】(1)固体培养基上‘金箭’的花粉萌发率均显著高于液体培养基,02和03号固体培养基上‘鲁蜡5号’的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液体培养基。(2)培养2.5 h左右的花粉适宜进行生活力的观测。(3)正交试验表明:‘金箭’花粉的最适萌发培养基为150 g/L蔗糖+20 mg/L硼酸+30 mg/L氯化钙,‘鲁蜡5号’花粉的最适萌发培养基为150 g/L蔗糖+40 mg/L硼酸+30 mg/L氯化钙。【结论】采用150 g/L蔗糖+20 mg/L硼酸+30 mg/L氯化钙的固体培养基培养2.5 h后适宜统计两种白蜡花粉的萌发情况,但不同种的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的相关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哈密瓜花粉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对哈密瓜品种金皇后的离体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硼酸的不同浓度对哈密瓜花粉离体萌发具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硼酸浓度为20mg/L;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哈密瓜花粉的萌发率不同,25℃时哈密瓜花粉的萌发率达到了最大值,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随着温度的升高,花粉管的长度也相应的增加;另外,不同的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对哈密瓜花粉的萌发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花粉,可以较长时间保持花粉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8.
以茎尖为外植体,对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virginica)再生体系的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尖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IAA0.3mg·L^-1+ZT0.3mg·L^-1,萌发率为91.11%;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IAA0.1mg·L^-1+KT0.5mg·L^-1,增殖系数为4.67;生根培养基为MS(蔗糖3%、琼脂0.6%、pH值5.8),生根率为90%。炼苗移栽后,成活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9.
香石竹花粉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萌发法和TTC染色法对香石竹多头类型品种粉恋、迷恋、皇族,单头品种兰贵人的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0.15%硼酸+10%蔗糖+1%琼脂培养基上,花粉萌发率最高;4个品种中,迷恋的花粉萌发率最高,粉恋和皇族其次,兰贵人最低;TTC染色法测定的花粉生活力比萌发法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离体环境下,蔗糖、硼酸、2,4-D、钙离子分别对紫叶小檗花粉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质量分数为10%时,紫叶小檗花粉管长度达到最长,为1 500μm;硼酸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花粉管长度达到最长,为640μm;2,4-D质量浓度为3 mg.L-1时,花粉管长度达到最长,为340μm;CaC l2.2H2O质量浓度为200 mg.L-1时,花粉管长度达到最长,为655μm。  相似文献   

11.
蔗糖和硼酸对栀子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花粉人工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中蔗糖和硼酸不同浓度组合对栀子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硼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花粉萌发,但超过一定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栀子花粉萌发的最适蔗糖和硼酸组合为30 mg.L-1蔗糖和15 mg.L-1硼酸。  相似文献   

12.
白芨种子的高效萌发及其无性繁殖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白芨的快速繁殖,以白芨的成熟蒴果为材料,在MS、1/2MS、KC、VW添加6-BA及椰汁乳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播种.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原球茎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扩增繁殖,建立白芨无性繁殖体系.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1/2MS+6-BA 1.0 mg·L-1,添加10%的椰汁乳能有效提高萌发率,促进原球茎的生长;无性繁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1+NAA 0.2 mg·L-1.此无性繁殖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白芨的相关研究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以光滑风梨腋芽为外植体,研究观果凤梨组培快繁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1.0mg·L^-1+NAA0.2mg·L^-1ρ(蔗糖)30g·L^-1有利于诱导出芽,可用于初代培养;MS+6-BA2.0mg·L^-1+NAA0.2mg·L^-1+φ(CW)10%+ρ(蔗糖)40g·L^-1有利于形成丛生芽,可用于增殖培养,月增殖系数可达5.3倍;1/2MS+IBA0.5mg·L^-1+NAA0.5mg·L^-1ρ(蔗糖)40g·L^-1适宜诱导生根,生根率达96.7%;试管苗经晾苗4d后,移栽在椰糠与表土(V:V=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高达95.0%.  相似文献   

14.
小根蒜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根蒜嫩茎的鳞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试管苗生根、试管苗移栽和移植的研究,建立了小根蒜嫩茎无性系。结果证明:MS+6-BA0.3mg·L^-1+2,4-D1.0mg·L^-1+NAA0.5-1.0mg·L^-1是小根蒜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1.2mg·L^-1+BA0.5mg·L^-1+NAA0.1mg·L^-1是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理想培养基;1/3MS+NAA0.3-0.6mg·L^-1是变异小根蒜不定芽生根的理想培养基;炉灰渣是试管苗移栽的理想基质。  相似文献   

15.
以长春市栽培的油松为研究对象,以两种条件处理的花粉为试验材料,观测培养基中蔗糖和硼酸不同质量浓度对其生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只含琼脂的培养基上,贮藏2a(-18益)和新鲜花粉的生命力分别为52.6%和89.2%;当蔗糖质量浓度为10%时,生命力分别为60.9%和94.3%,高于其它浓度;当硼酸质量浓度为0.01%时,生命力分别为78.9%和95.9%,高于其它浓度;在蔗糖质量浓度为10%+硼酸0.01%的组合培养基上,生命力最高,分别达到81.2%和98.6%,两者组合使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贮藏花粉和新鲜花粉对培养基不同成分、不同质量浓度的反应趋向是一致的,但新鲜花粉的生命力高于贮藏花粉,且对蔗糖、硼酸含量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e)是尾矿及酸性边坡修复的优良植物。优化芒萁组培技术,提高组培效率,可为困难立地修复提供大量芒萁孢子体。【方法】以芒萁孢子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收集时间、消毒时间与孢子萌发率的关系;通过改变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蔗糖浓度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研究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孢子体生成3个过程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春季2—4月采集的芒萁孢子萌发活性最强;孢子诱导萌发最佳处理为DKW+5%(质量分数) NaClO消毒15 s,萌发率97.15%,20 d原叶体可见;原叶体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 MS+蔗糖5 g/L+6-BA 0.5 mg/L+KT 0.5 mg/L,30 d质量增殖倍数为7.28;孢子体诱导生成最佳培养基为1/2 MS+蔗糖30 g/L+NAA 1.0 mg/L,第8天孢子体即可产生,生成率53.33%。【结论】芒萁孢子活性与生长区域、生成月份存在关联性,广州地区3月的孢子活性最强;在幼孢子体的瓶苗生成率较低的情况下,研发原叶体绿色球状体(prothallus green globular body, PGGB)高效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