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汪新 《甘肃科技》2007,23(6):11-13
文章根据对兰州市各类一般性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利用、处置、排放等情况的现状调查,对"十五"期间兰州市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利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兰州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分布情况也做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兰州市目前的固废管理现状及各工业渣场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分析法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兰州市的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1.979 65 hm2,生态承载力为0.286 77 hm2,人均本底生态赤字为1.692 88 hm2,叠加旅游生态足迹0.106 218 9 hm2,生态赤字达1.799 1 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的生态赤字"贡献"为5.904%,对兰州市生态赤字的"贡献"不大.但是,旅游者的跨区域流动引起旅游生态足迹的区际转移与交换,且兰州市游客的能源消费以及购物商品中,有一部分是从区外"进口",故兰州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中有一部分转移至区外.  相似文献   

3.
西北河谷型城市环境政策评价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河谷型城市的内涵及其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成因,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合有关计算,划分出兰州市近17年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演进阶段过程,为兰州市的环境政策评价提供数量依据,从环境政策成效、环境政策成本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对兰州市环境政策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由兰州市种子管理站、兰州市农技中心于1993年将"津春3号"黄瓜引入兰州市,经试验,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从1995年起在兰州市及全省示范,到1999年示范面积达2.5万亩,占同年全省黄瓜种值面积的65%.已成为兰州市及全省各地日光温室黄瓜主栽品种.除明显的社会效益外,可产生经济效益1.2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2000-2015年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变化,基于2000、2005、2013、2016年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利用核密度、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其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时空动态演变.研究表明:数量上,2005年因兰州市国企改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在县(区)上的分布呈现出"金字塔"形;空间密度上,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城密县疏"的分布特征,主城区分布密度明显大于周边县域;时空演变上,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空间分布主趋势为向东南方向移动,空间分布范围呈现明显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7年到2000年兰州市大气中TSP,SO2和NO的监测浓度,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特征.兰州市主体处于黄河河谷盆地,由于静风和逆温频率高,大气的稳定度较高,是大气污染的基础原因.根据污染物的年排放量,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了各种治理方案的环境效应,并根据天然气利用规划,用"箱"模式对兰州市的大气质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何明阳  翟金永 《甘肃科技》2013,29(16):28-29
兰州市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石油化工、机械、金融、商贸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大,污水量在不断增加。为此,兰州市城区实施了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改善了黄河兰州段的水体环境,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7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人才发展指导方针。2011年兰州市委、市政府又相继制定出台了《兰州市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等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虽然已经过去的"十一五"是兰州市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跃升期,但由于兰州市在全国尚处于西部贫困地区,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先天不足,形成兰州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并造成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鉴于此,我们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先后参阅了国家和省、市截止2009年以前的大量统计数据,力求对兰州市人才队伍在人员数量、结构分布、行业特征、流进流出,以及工作生活状况,和行业、企业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技术带头人才的需求等第一手资料有所了解,摸清家底,为兰州市今后的人才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简富缋  任艳红 《甘肃科技》2012,28(19):1-2,11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政府、村民、房地产开发商三方利益博弈的过程,涉及多个领域。针对兰州市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改造计划及实施办法,从兰州市"城中村"改造现状出发,揭示了兰州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主要存在改造资金筹集难、拆迁补偿利益均衡难、土地产权不清、政策执行难等难题,最后结合兰州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提出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当前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为着眼点,分析了兰州市中心区交通拥堵的现状,提出了停止中心城区住宅土地开发规划审批,着力减少城关区建筑容量是从根本上治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公共政策,疏散和引导市中心城区人口,以疏解交通拥堵;停止中心城区二次开发,宏观调控市中心城区交通等公共资源承载能力以缓解交通拥堵;建议把停车场建设和人防及地下空间合理利用纳入规划审批的强制性要求,以缓解停车难问题;分散城市功能、采取网状节点式多中心发展规划对交通拥堵具有"治本"的作用等具体措施。全文对当前解决兰州市"畅交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城市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兰州市从2006年5月开始进行的"城中村"改造,力争通过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解决"城中村"土地资源利用低下、社会治安问题突出、违法建筑大量存在、村民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通过对兰州市城中村现状及改造过程中应当遵循原则、采取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分析探讨,提出作者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兰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兰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兰州"率先跨越式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兰州市走生产稳定、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郭小宏 《甘肃科技》2014,(10):30-31,29
以兰州市2014年2月25日—3月10日时间段为例,结合兰州市的自然和社会状况,分析说明了典型时段内兰州市的空气污染特征,并对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有了较客观准确的了解。研究表明,兰州市大气环境污染因子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和PM2.5。在研究时段内,兰州市整体环境空气质量为良好。本研究为兰州市今后提出相应的空气污染防治对策提供了帮助,为提升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兰州市大气环境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污染物排放及能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新  安兴琴 《甘肃科技》2006,22(10):5-8
通过对兰州市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及能源结构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兰州市污染特点和导致兰州市污染严重的因素;并结合兰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资料,分析了近年来兰州市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大气污染的合理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经济发展较快,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加重,导致实现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形势严峻。在分析兰州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特征的基础上,以IPAT等式为理论基础,以兰州市城关区2010年的GDP增长数据和环境负荷数据为依据,分情景计算和讨论了"十二五"末环境负荷强度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城关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条件下控制环境负荷强度的建议。结果表明城关区"十二五"期间的水污染治理效果显著,而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仍然繁重,但是对于这些单一指标的分析很难说明总体环境压力的变化趋势,需要设计组合的环境负荷指标做进一步的研究。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对强减污染化的进程影响并不是很大,都需要付出几乎相同的努力才能进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下降段。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和人类发展指数的兰州市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兰州市2009年各方面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情况,以及兰州市的发展状况,应用生态足迹法并结合人类发展指数(HDI)法定量测度兰州市可持续发展。结果显示兰州市目前处于发展的中下等水平,且生态足迹需求总量大于生态足迹供给,2009年生态赤字为3.291 1 hm2,表明在现有发展和消费水平下区域发展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兰州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提出了兰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兰州市的区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兰州市出租车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兰州市出租车服务设施存在的不足,并且研究计算了该市合理的出租车数量,提出了今后兰州市出租车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雪亮工程"建设为背景,结合当前甘肃省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及兰州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下加速智慧城市发展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旨在加快兰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兰州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9.
《甘肃科技纵横》1999,28(3):12-13
1999年1月15日,省市送科技下乡服务队在榆中县连搭乡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科技下乡宣传、服务活动,拉开了今年兰州市"三下乡"活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是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固有属性满足乘客要求的程度,其评价包括对多个感知要素的评价。从乘客感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模型,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仅达到"一般水平",乘客个人基本特性是影响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