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规模、密度、聚散及空间关联性等方面分析兰州市流动人口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市区流动人口规模相对较大且增长趋势明显,分区数量相差悬殊,街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密度变动差异显著,流动人口密度出现中心城区流动人口密度稀疏的内部异质特征,空间格局由单中心集聚向多中心集聚转变;流动人口分布具有近郊扩散的态势,分布重心向主城区西部和北部移动;空间关联较明显,集聚现象逐渐减弱,但整体上流动人口的西疏东密格局未打破.  相似文献   

2.
易海杰  张丽  王瑶 《河南科学》2019,37(3):462-469
选取2000—2016年山西省规模以上焦化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SPSS与Excel等软件,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法、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算与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山西省焦化企业的数量、产量等时空分布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焦化企业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多数规模较大的焦化企业集中分布于中南部的孝义市、介休市、洪洞县等县区,形成了明显的焦化工业集聚区;山西省焦化企业总体上呈非均衡分布的空间格局,扩散趋势为东北-西南向;相对平缓的地势、丰富的焦煤资源、便利的交通与政府的发展政策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5、2009和2013年京津冀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区县尺度上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时空演变特征,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解高新技术产业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由以...  相似文献   

4.
借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兰白西城市群41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工业总产值对兰白西城市群2005-2015年县域工业经济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研究表明:兰白西城市群工业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县域工业经济差异先缩小后增大;兰白西城市群工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县域工业经济热点区时空演变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兰州市、西宁市省会的核心地位与辐射功能仍然有限,在缩小兰白西城市群工业经济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生态基础设施等分析工具,基于规模-密度-形态的三维韧性分析框架,分析了1990-2017年兰州市的城市韧性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间段内,兰州市的规模韧性和密度韧性呈下降趋势,发展面临强烈的规模安全和密度安全约束,而形态韧性变幅较小,总体稳定,略有上升. 3种韧性水平在区县间差异明显,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红古区的规模、密度韧性远低于永登县、皋兰县和榆中县,空间上极不平衡.近30 a兰州市韧性组合特征变化相对稳定,永登县组合最优,而"五区"的规模-密度-形态韧性低的状况亟需引起重视.规模韧性和密度韧性与兰州市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而形态韧性与平均水平的差距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采用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不均衡指数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2007—2016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向集中,具有明显的边缘-核心结构,市域差异显著;与产业转移集聚格局不同,河南省环境污染集中度时空格局变化较明显,由"西北高东南低"演变为"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整体来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环境污染集聚超前于产业转移集聚为主,而产业转移集聚相对超前的市域主要分布在豫东地区,产业转移集聚与环境污染集聚基本一致的地区由2个增加到7个,二者一致性越来越显著,且在空间分布上有向南推进的趋势;河南省2007—2016年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均为正数,且呈波动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0.029 5下降到2016年的0.024 0,二者集聚格局有趋同态势,相关性日益显著;对环境污染影响最大且是正向影响的因素为能源消费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数、专利数的回归系数都为负值,表明加快河南省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类型转型.加大人才资本、技术的引进力度,着力改善各行业生产技术是促进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状况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以欠发达平原县——兰考县为研究区域,在域内自然因素近乎无差别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兰考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兰考县农村聚落的空间演变特征;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欠发达平原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农村居民点的相关性及耦合关系,以期揭示欠发达区域农村聚落演化的特殊规律.研究发现:(1)2000-2020年兰考县农村居民点数量减少了9.24%,而用地规模增加了12.54%,居民点数量减少和规模扩张在2000-2010年阶段更为显著;(2)兰考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集聚性加强,但斑块间形状差异增大;(3)受城区影响,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具体表现为“近城规模大数量少且集中、远城规模小数量多且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3)兰考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受交通、城镇辐射、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模型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揭示甘肃省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演变特征,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程度,通过地理探测器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北高南低"空间格局明显,形成以兰州市和嘉峪关市为主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广州市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乡镇、街道为基本统计单元,对2000~2010年间广州市就业劳动力的时空分布及变动特征进行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2000~2010年广州市就业劳动力数量和密度不断增长,并呈现从老城区向远郊区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2各行业就业劳动力整体由集聚趋向扩散,行业专业化水平差异较大,行业间变化趋势不同;3从空间格局来看,2000~2010年广州市就业劳动力密度分布重心北移,就业劳动力具有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川县的乡村聚落进行研究,基于DEM数据和2007年、2017年谷歌影像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2007年和2017年北川县乡村聚落在震前震后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演变。研究表明:北川县聚落密度整体较为稀疏,但存在"中心聚集"和"线型条带"分布特征;北川县乡村聚落各镇分异明显,东南密西北疏。海拔、坡度、水系、交通、经济、政策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北川县乡村聚落规模随着坡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减小;(2)乡村聚落随着距河流和道路距离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3)与2007年相比,2017年聚落规模在空间上不仅有数量的增加也有面积的外延,并且聚落空间聚集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规模研究忽视企业数量且企业分布研究集中在空间分布的问题,将企业数量纳入城市规模指标,提出从空间分布及规模分布研究企业分布及演变的方法.结果表明:1)中国企业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企业数约占95%且比例仍在增大;企业数增长率整体符合东南高、西北低的规律,但黑龙江、新疆等地城市与规律相悖.2)城市首位度远低于理想值,首位城市优势不明显;企业数整体服从Zipf分布,集中于中间位序城市且在趋近理想分布;使用分层研究划分为3个无标度区,无标度区之间断层明显,第一无标度区内城市约占90%,企业集中于中间位序城市,第二、三无标度区城市企业集中于高位序城市.该方法有助于立体描述企业分布的现状及趋势,为合理布局生产力、科学确定城市规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8—2018年大连市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 Ripley's K函数分析方法,对2008年大连市制造业分布特征及2009—2018年新建立制造业企业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8年大连市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不均衡,郊区化现象显著;制造业企业集聚区以点状分散分布为主,主要分布在金州区城区、大连开发区、甘井子区城区、普兰店市城区、庄河市城区、瓦房店市城区;不同要素型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特征存在一定差异;2009—2018年新增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通用设备制造业数量占比最大;新增企业空间分布特征与2008年基本一致,说明大连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对全国160个站点收集的1951年~2000年降雨量数据进行时空自相关分析,探讨了降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降雨量呈现时空聚集特征,具有明显的时空相关性;在时间维度上,全局时空Moran's I指数所反映的趋势,与全国5~9月降雨量上升趋势一致,对于相邻的月份,上个月的降雨量对下个月的降雨量有直接影响,即上个月降雨高聚集的区域也很有可能是下个月降雨高聚集的区域,随着两个月之间相隔的时间越长,这种相关性逐渐减小;空间维度上,局部时空Moran's I指数所反映的全国降雨量聚集模式,与5~9月实际降雨空间分布相符.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人口密度、空间自相关、人口分布结构指数和人口重心等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和GeoDa软件分析了清远市2005年—2015年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清远市人口密度地域差异明显,北低南高;人口向清远市区集聚,但多地空间相关性较弱;人口分布不均衡但态势逐渐减弱;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英德市黄花镇境内,偏离几何中心,呈西北向东南移动.清远市人口时空演变主要受自然环境和区位、城市规划和政策、轨道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结合ArcGIS软件的核密度、反距离加权等方法,揭示了兰州市主城区酒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整体上,兰州市主城区酒店分布极不均衡,城关区最多(占68.3%),西固区最少(占6.4%);空间上呈"东密西疏"和"多中心组团"的分布特征;类型上四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差异最大,二星级以下及经济型最小.具体而言,五星级酒店呈点状分布、四星级酒店则以簇状分布为主、三星级酒店呈串珠状分布、二星级以下及经济型酒店具有明显的片状分布特征;城市形态、交通网络、土地价格、功能分区是影响酒店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2000年~2011年山西省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山西省入境游客的年际变化、时间分布、空间集聚性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0年~2011年大部分地级市入境游客到访率的年际变化较大,入境游客数量随时间变化较大;入境游客空间分布由2000年的集中趋于分散、均匀,地级市之间相对差异有缩小的趋势.这主要是受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及高级别景点数量、空间距离及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1995-2015中国耕地及变化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期间中国耕地面积2000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分布空间不断扩张;(2)1995-2005年耕地空间变化较为剧烈,期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林地、草地,同期减少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在2005-2015年耕地活跃度变小,期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未利用地,减少耕地主要是建设用地的占用;(3)1995-2005期间新增耕地及减少耕地均呈"东北-西南"格局,新增耕地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减少耕地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新增耕地重心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2005-2015年期间新增耕地呈现出"正东-正西"格局,而减少耕地呈现"东北-西南"格局,期间新增耕地空间上主要位于我国北部地区,而减少耕地空间上主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江南市镇分布演变的驱动力并展现其时空演变过程,分别以1736—1850年和1851—1949年的市镇数量为因变量,以其所对应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河流密度和海拔中位数为自变量,建立了江南市镇数量演变的时空模型(GWR模型);再将市镇核密度图和产业区图进行叠加,以观察产业因素对市镇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736—1850年,江南地区市镇分布存在空间集聚性;1851—1949年,集聚性有所降低. (2)江南人口增长较为稳定地驱动全局市镇数量增长. (3)1736—1850年,河流密度显著地驱动了江南东部地区的市镇增长. (4)1851—1949年, 江南东部部分地区河流密度与本地市镇数量增长之间转为负相关关系. (5)1851—1949年,环太湖地区及江南西北地区的河流密度显著地驱动市镇数量增长. (6)未能纳入GWR模型分析的区域中所出现的市镇数量爆发性增长现象与当地植棉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政府开放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双变量Moran's I指数、多中心性评估模型(MCA)等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城市多业态商业空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总体上,2000—2014年间五种类型商服设施年度增量遵循"倒U型"曲线变化过程,空间上遵循由"分散"向"多核集聚"转变的空间分布模式,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加,但是设施数量的年度增速趋势及业态间集聚特征变化、集聚强度上存在明显业态差异;影响因素方面,人口密度、基准地价水平以及交通网络中心性对商业空间布局影响显著,但不同业态商业受不同区位选择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批发零售业的分布与人口密度间的相关性最强,金融保险业受人口密度的影响最小,同时多分布在基准地价高的区域,文体娱乐业多分布在基准地价低的区域,交通网络中心性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比对金融保险业和文体娱乐业更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自上而下"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入境旅游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使用变异系数衡量入境旅游碳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借助莫兰指数对入境旅游碳生产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入境旅游碳生产率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年增长8.63%;东、中、西部增长趋势未见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增幅略高于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碳生产率西低东高,存在明显空间集聚现象;低、高入境旅游碳生产率省区分别与低、高省区为邻,空间集聚性大于异质性,且以低入境旅游碳生产率省区彼此为邻现象为主;入境旅游碳生产率在局域空间分布上较为稳定,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对入境旅游碳生产率时空演变特征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旅游碳排放研究的内涵,还有利于中国各省区分享发展低碳旅游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