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的变异体(KD/APP var)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内诱导ANP模型,观察重组人KD/APPvar大鼠血清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影响及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重组人KD/APP var治疗组可明显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且使胰腺的病理变化减轻。结论重组人KD/APP var早期给药可显著减轻胰腺高分泌状态,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24例儿童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冠状动脉扩张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线索及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KD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心脏彩超测量冠状动脉内径。结果:KD发病以3岁以下的男性患儿居多,发热、唇及口腔黏膜改变、皮疹、球结膜充血(非化脓性)、手足硬肿和颈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高达100%、88%、83%、79%、21%、25%。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血沉增快,CRP升高,血小板计数,分别占87.5%、83.3%、82.6%、75%和83.3%。结论:发热患儿早期出现唇充血皲裂及口腔黏膜充血、皮疹、球结膜充血(无分泌物),同时伴有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血沉增快和CRP升高要高度怀疑KD的诊断,及早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有无冠状动脉扩张,以确定KD的诊断。3岁以下的男孩,ESR、CRP、肿计数明显升高是冠状动脉扩张(CA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机络合萃取的方法,对木醋液中的醋酸进行了萃取研究,考察了不同体积比组成的萃取剂对醋酸萃取平衡的影响,以及醋酸初始浓度C0与相平衡分配系数KD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V(三辛胺)∶V(正辛醇)=3∶7的萃取剂对较低C0(小于0.2mol/L)的醋酸萃取效果较好,并且对C0=0.1 mol/L的醋酸可得到最大的相平衡分配系数(KD=13.5);V(三辛胺)∶V(正辛醇)∶V(煤油)=3∶5∶2的萃取剂对较高C0(大于0.2mol/L)的醋酸萃取效果较好.同时,用红外光谱分析法表征了络合萃取剂负载醋酸的结构特征和历程.  相似文献   

4.
分析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效果。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26例脑血栓(收治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63)治疗方案为单一使用阿司匹林,研究组(n=63)治疗方案为联合使用阿司匹林与辛伐他汀。记录斑块面积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变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变小(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斑块面积与IMT较治疗前明显变小(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变大(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斑块面积与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使用阿司匹林与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斑块面积与IMT缩小明显,且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基因交互作用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为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经头部核磁共振(MRI)平扫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既往病史,所有患者均满足阿司匹林100 mg/d单抗治疗.应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检测基因分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尿液中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2)含量.依据11-DH-TXB2含量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spirin resistance,AR)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pirin sensitivity,AS).结果 一般资料中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PEAR1基因多态性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GS1基因型、GG基因型比例阿司匹林抵抗组高于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GS1基因多态性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GG基因型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概率是AG/AA基因型的24.489倍(95%CI 4.910~122.150).PEAR1与PTGS1两基因型交互作用分析显示:PTGS1基因型为GG且PEAR1基因型为AG/AA时,OR值增加,两基因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API=17.628%).结论 PEAR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无明显相关性;PTGS1基因GG型是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TGS1基因型为GG且PEAR1基因型为AG/AA时存在交互作用,可增加患者阿司匹林抵抗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11例川崎病(KD)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征。方法:参照第三届国际KD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分析11例KD患儿各种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指(趾)末端脱皮、双球结膜充血、唇红皲裂的发生率分别为100%、64%、91%、91%、55%、91%。指(趾)末端脱皮出现在病程第10~15 d,肛周皮肤潮红在病程第13d出现,阴囊皮肤潮红在起病第7 d出现,病程4~9 d内发生心脏冠状动脉病变达45%。本病主要用阿司匹林和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结论: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包括出现卡癜红)、唇和口腔粘膜改变是川崎病的早期主要临床表现。肛周潮红及其脱皮、阴囊脱皮、血小板(PLT)增高、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升高有早期诊断的价值。疑似病例应尽早行二维超声(2DE)检查,心脏冠状动脉的病变可为该病确诊提供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生产过程中树脂固化行为的温度曲线,我们设计并且研制出一个完整的在线测量和控制系统KD1411。本文重点介绍了KD1411的以下三个主要特点:(1)增益可编程控制的微弱信号放大器的设计;(2)固态继电器的可编程控制;(3)在线不褪色显示。  相似文献   

8.
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芽期经热激(38℃)处理后,与其在22℃条件下相比较,芽蛋白组分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大干97.4KD、小于14.4KD和66.2~42.7KD范围内分别新增2条、1条和3条蛋白质带,另有8条带加强(42.7~14.4KD)和2条带减弱(97.4~42.7KD)。与热激条件下的常规稻湘晚籼2号比较,培矮64S经热激(38℃)后新增了4条蛋白质带,另有2条带加强和1条带减弱。在热激后,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芽中蛋白质组分的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植株体内某些酶系统的改变,以致影响芽的正常生长发育,使芽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HPLC法同时测定阿司匹林片中阿司匹林与杂质水杨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HPLC法用于测定阿司匹林片中阿司匹林和杂质水杨酸的含量.以C18柱为固定相,以乙腈-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三乙胺溶液(5∶48∶47∶0.1,用磷酸调pH值至3.3~3.4)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 nm,在这一色谱条件下,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分离良好;阿司匹林在0.183~0.427 m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为0.24%(n=6);水杨酸在1~12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09%,RSD为0.77%(n=6).本法简单、灵敏、准确、精密,可作为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常规用药组(A组),阿司匹林加常规用药组(B组),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加常规用药(C组)同时应用相同脑细胞活化剂滴注。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三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患者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三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可降脂,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预防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均为入院前经常规抗心绞痛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阿司匹林,降脂药)治疗1周以上,仍有明显心绞痛症状者,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5 000 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所有患者仅1例发生急性心梗事件,无1例出现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在图G的一个正常点染色c中,对于图中任意一点v,如果每种颜色在点v的邻点中至多出现k-1次,这个染色就称为图G的一个k-frugal染色。关于无4-圈和5-圈的平面图的k-frugal列表染色问题,有以下两个结论:(1)对于一切不含4-圈和5-圈的平面图,如果其最大度满足Δ≥3k+8,其k-frugal列表色数小于等于「Δ/(k-1)+2;(2)一切不含4-圈和5-圈的平面图,则其k-frugal列表色数小于等于「Δ/(k-1)+5。  相似文献   

13.
生酮饮食(KD)是一种配方饮食,它主要通过消耗脂肪,降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比例。癫痫治疗是生酮饮食最早的临床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KD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应用于众多疾病的辅助治疗,例如用于肥胖、孤独症、糖尿病的相关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面就生酮饮食与其相关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临床观察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100例在48 h内急性脑梗塞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和对照组(只给肠溶阿司匹林,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行疗效对比观察4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P<0.05)有显著提高,副作用小,两组无差异.结论 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好,使用简便、安全、经济,可在临床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具有重要的抗肿瘤作用。阿司匹林的乙酰基可以乙酰化大量蛋白质,从而影响体内的乙酰化水平,但其乙酰化作用在抗肿瘤上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已用于肿瘤治疗或处于临床研究,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的去乙酰化酶活发挥抗癌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1, HDAC1)是Zn2+依赖的Ⅰ类HDAC家族成员,在多种癌症中表达上调,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HDACi)发挥抗癌作用最关键的靶点之一。在抗肿瘤的过程中,阿司匹林是否乙酰化调控HDAC1尚未见报道。在本文中,我们发现阿司匹林可以乙酰化HDAC1并抑制其去乙酰化酶活,赖氨酸(K)200位点是阿司匹林乙酰化HDAC1的关键位点。有趣的是,HDAC1可以对自身去乙酰化,但不能发生在K200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而不是HDAC1,可以对HDAC1的K200位点去乙酰化。进一步细胞学实验发现,在敲除H...  相似文献   

16.
以豇豆品种(早翠和矮虎)为材料,通过SDS-PAGE技术获得3个时期(干种子期、吸胀期、发芽期)和2个部位[胚(胚芽、胚根和胚轴)和子叶]的3种蛋白质组分(水溶、盐溶和碱溶)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品种间条带分布差异最大的时期是干种子期,部位是胚,组分为盐溶蛋白质.在萌发进程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0.4KD、55.4KD和49.7KD的3个条带没有时空变化,推测其是豇豆的保守性蛋白或结构蛋白.组分中以水溶蛋白所显条带数居多,但品种间多态性不丰富,早翠有两个特异带,而矮虎仅一个;盐溶蛋白组分所显品种间条带多态性丰富,早翠有107.8KD、18.3KD、15.7KD、14.0KD、12.8KD和11.4KD6个特异带,矮虎有41.0KD、27.3KD和14.4KD3个.故在豇豆种子萌发进程中,各蛋白质组分在品种内和品种间的时序和空间表达上,既显示出一致性又显示出差异性.由于对干种子期胚或子叶盐溶蛋白质组分的电泳分析,既显示品种遗传稳定性又能反映品种特异性,故均适宜于豇豆基因型判别,但基因型遗传关系分析宜以胚为材料,品种纯度检测宜用子叶为材料,不能两者混合取材,吸胀后的种子蛋白质组分分析不能反映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间接法建立四川自贡地区健康妊娠早期妇女不同年龄阶段甲状腺激素测定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建档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健康妊娠早期妇女的数据,共1 518例。根据孕妇年龄分为A组(<26岁)、B组(26~34岁)、C组(>34岁)3组,以2.5%至97.5%的百分位点数所在区域作为参考区间。对3个年龄阶段目标人群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这5项甲状腺激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妊娠早期妇女的TSH、FT3和FT4这3项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年龄合并的参考区间分别为TSH(0.12~3.81 mIU/L)、FT3(2.20~5.03 pmol/L)、FT4(4.79~16.13 pmol/L);不同年龄的TT3、TT4水平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年龄小于26岁的妊娠早期妇女的TT3、TT4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04~2.78 nmol/L和91.80~204.88 nmol/L,而年龄大于26岁...  相似文献   

18.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C反应蛋白及梗死面积影响。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第1、3、7天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MRI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的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均可降低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p0.05),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均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MRI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CRP水平并降低脑梗死面积和NIHSS评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9.
KD 系列电流传感器是一种新型霍尔检测式直流大电流传感器,系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中国发明专利《霍尔检测式直流传感器(8503142.0)》的改进型产品。该产品在抗杂散磁场干扰和温度补偿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地解决了这类传感器现场测量问题。具有高准确度,高稳定性和动念特性优良的技术特征。KDB 系列电流传感器的准确度达到0.05%FS。温度稳定性可达:±50ppm/℃。测量范围:0~600KA;功耗小于5VA;输出信号:0~1V 和0~5V;无任何附件;结构小巧,开口式,不产生过电压,安装、使用、维护、现场校验既安全又方便。有高可靠性系统设计,可做到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20.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长期(≥3个月)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发生再出血的影响。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确诊存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长期服药史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96例患者,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62例患者(阳性组),余34例患者为阴性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阳性组进一步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以14C呼气试验判定根除幽门螺杆菌情况。经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情况。观察组患者均获幽门螺杆菌根除。观察组的上消化道再出血率为6.5%(2/31),与对照组[29.0%(9/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1,P=0.028),而阴性组为14.7%(5/34),与观察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长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其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