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外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护理预防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于民勤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20例观察组与12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感染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感染、重度感染、中度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116/1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10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患者术后采用感染预防护理能明显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将120只14日龄蛋公雏随机分为未感染对照组(I)、感染对照组(Ⅱ)和中药组(Ⅲ).除I组外,其余每只鸡口服感染8.0×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分别于感染0,3,6,9 d采血,用于血清LDH和ALP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Ⅱ组血清LDH活性在感染后3,6 d比Ⅰ组分别提高了48.35%(p<0.01)和53.47%(p<0.01),ALP活性在感染后6 d比Ⅰ组也显著提高了28.74%(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血清LDH活性在感染后3,6 d分别显著降低了30.77%(p<0.01)和23.36%(p<0.05),并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ALP活性虽然与Ⅱ组差异不显著,但在感染高峰期(6 d),比其降低了16.92%,且与Ⅰ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中药能抵抗球虫感染,有助于保持血清LDH和ALP的相对恒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等离子体改良微创悬雍垂腭咽成形术(CAUP)加舌根消融术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疗效.方法:42例重度OSAH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行CAUP手术,实验组22例行CAUP术加舌根消融术,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腭长度缩短、腭舌弓间距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舌后区气道前后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明显增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 P<0.01).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疗效同期分别比较,显效率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均P<0.01),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手术保留了咽部组织生理结构和功能,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远期疗效确切,重度OSAHS患者应立体解除上气道多平面阻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统计高校中青年教职人员血脂水平及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在江汉大学健康体检中,测定1564名中青年教职人员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糖水平,采用二维超声仪常规检查肝脏.结果:①高校中青年教职人员中高脂血症的总患病率为38.1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3.96%,女性患病率为31.39%;50岁之前男性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后性别之间差异消失.②脂肪肝的总患病率为16.6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3.10%,女性患病率为9.0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高脂血症组的脂肪肝、空腹血糖异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结论:高校中青年教职人员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高,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血脂异常可能是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甲亢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与其身体成分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33例女性甲亢患者和12例女性正常对照者血清瘦素水平,同时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全身的骨矿盐含量(简称骨量)、脂肪量和肌肉量.结果:女性甲亢组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全身骨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7,n=33,P<0.01),与全身脂肪量(r=0.501,n=33,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全身肌肉量无明显相关性(r=0.101,n=33,P>0.05).结论:女性甲亢患者身体骨量和脂肪量的变化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膳食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100人进行健康体检,以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并对诊断的脂肪肝100例、同期查体的条件相似的非脂肪肝100例(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教职工脂肪肝平均患病例率为10.2%,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两性之间有差异.血清甘油三酯、血糖及丙氨酸转氨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脂肪肝组饮酒、抽烟、零食、加餐、在外就餐、户外活动少等生活习惯及膳食因素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脂肪肝属多因素的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和性别不同存在差异,脂肪肝的发生与饮食、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心室肌局部长轴应变(LS)、圆周应变(CS)及径向应变(RS),分析2D-STE诊断局部心室肌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为60例,分为轻度及中重度冠脉狭窄组,冠脉狭窄50%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测量3组患者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1)中重度狭窄组LS,RS和CS均小于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2)L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心尖段及中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狭窄组前壁心尖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后间隔心尖段、前壁中间段及前壁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RS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前间隔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间隔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S中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前壁基底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中间段、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敏感评价心肌运动功能变化,从而评估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固区中医院接诊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3.33%(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EF、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支气管哮喘,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短期限食对肥胖人群及大鼠脂肪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动物实验:将谷氨酸钠肥胖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限食组,并分别观察两组体重、Lee指数、脂肪指数和甘油三酯的变化;人体实验:受试者为21名女性,年龄22~45岁.限食者均限食7天,第1天为缓冲日,第2~6天为禁食日,第7天为恢复日.观察限食前后体脂、体脂百分率、体重、BMI和腰围的变化.结果 谷氨酸钠肥胖大鼠限食组体重、Lee指数、脂肪指数和甘油三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1名受试者在限食前后体脂、体脂百分率和腰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和BMI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限食疗法对于肥胖症治疗及并发症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新生儿窒息对血清中NO、SOD、MDA和IL-6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选用新生儿窒息患儿54例(轻度窒息34例,重度窒息20例),分别于生后第1天和第7天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清NO、SOD、MDA和IL-6水平。12例无窒息史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新生儿窒息组血清NO、MDA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NO含量(P〈0.05)、SOD(P〈0.01)、MDA(P〈0.05)、IL-6(P〈0.01);且新生儿窒息组在住院治疗第7天时,血清NO、MDA和IL-6水平比住院第1天时明显降低,血清SOD活性明显回升,均P〈0.01。而轻度与重度窒息组之间血清NO、SOD、MDA和IL-6水平比较亦存在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此,新生儿窒息的发病机制与自由基和IL-6有关,检测血清NO、SOD、MDA和IL-6水平可作为判定新生儿窒息病情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围术期患者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合并室性早搏的围术期骨外科手术患者7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择期采用全麻插管进行骨外科手术,治疗组在全麻前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对照组术前口服美托洛尔,入室后则滴注果糖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后(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期(T2)、手术中(T3)、麻醉复苏拔管前(T4)血压、心率和室性早搏的的发作次数变化以及对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手术.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早搏发作次数在用药后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诱导期、插管期、手术中血压相对较稳定,波动较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各时间点血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心率变化波动较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20%,有效率为61%,总体有效率为81%.结论:全麻诱导前应用生脉注射液,可有效防治围术期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2015年5月1日~2016年5月31日进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值(155.09±10.12)μmol/L、体重(3.02±0.23) kg和胎便转黄时间(58.34±2.41)h与实验组血清胆红素值(108.54±10.84)μmol/L、体重(3.55±0.49) kg和胎便转黄时间(29.39±2.09)h,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同时对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减少护患纠纷有良好意义,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膳食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100人进行健康体检,以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并对诊断的脂肪肝100例、同期查体的条件相似的非脂肪肝100例(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教职工脂肪肝平均患病例率为10.2%,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两性之间有差异.血清甘油三酯、血糖及丙氨酸转氨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脂肪肝组饮酒、抽烟、零食、加餐、在外就餐、户外活动少等生活习惯及膳食因素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脂肪肝属多因素的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和性别不同存在差异,脂肪肝的发生与饮食、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side Rh2,G-Rh2)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血清NO、MDA含量、SOD活力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2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及Rh2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加维生素D3(总量7×105U/kg,分别于第1周和第6周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Rh2组大鼠高脂喂养同时1次/d Rh2200 mg/(kg.d)-1灌胃,每周称体质量1次,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给药量;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11周后颈动脉采血,检测血脂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1)Rh2对血脂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及AI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Rh2给药组TC,LDL-c和AI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分别P0.01,P0.01,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Rh2对血清NO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Rh2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Rh2对血清MDA含量与SOD活力的影响:模型组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Rh2对血清SOD活力有明显升高的作用(P0.05);同时,Rh2具有显著降低MDA水平的作用(P0.05).Rh2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2通过降低高脂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提升高脂大鼠血清NO水平、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强抗脂质过氧化功能和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保护内皮细胞而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运动、外源性补充CoQ10以及运动合并补充CoQ10为干预手段,观察大鼠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在运动训练中补充CoQ10的抗氧化作用.选36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安静对照组(NC)、安静状态补充CoQ10组(QC)、运动训练组(NE)和运动训练状态补充CoQ10组(QE),灌胃补充CoQ10及递增负荷运动训练7周,力竭运动后即刻断头取血,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①与NC组比较,QC组血清MDA含量增多(P<0.01),总SOD活力无显著性差异;NE组血清MDA含量下降,总SOD活力提高(P<0.01);QE组血清MDA含量减少,总SOD活力提高(P<0.01). ②与QC组相比,QE组血清MDA含量下降,总SOD活力提高(P<0.01). ③与NE组相比,QE组血清MDA含量及总SOD活力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肺泡-动脉压差A-aDO2的检测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对照组、106例患者(包括18例PE患者)体内DD、CRP、FIB含量与A-aDO2.结果:18例PE患者体内DD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PE患者体内CRP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PE患者体内FIB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PE患者A-aDO2与对照组、其他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DD、CRP、FIB与A-aDO2联合检测对PE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血清中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水平在AD患者和健康老年人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7例AD患者和214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p-tau-181蛋白的含量,并分析其与AD的关系。结果:AD组与健康对照组不同性别间血清中p-tau-181蛋白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A组、轻度AD、中度及以上AD血清中p-tau-181蛋白的水平依次升高,中度及以上AD组血清中p-tau-181蛋白的水平相对轻度AD组和健康对照A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轻度AD组血清中p-tau-181蛋白相对健康对照A组有显著差异(P0.05);以健康老年组血清中p-tau-181蛋白的含量建立参考区间,p-tau-181蛋白检测对AD诊断的特异性为89.7%,敏感性为67.5%。结论:血清中p-tau-181蛋白的浓度异常情况与阿尔茨海默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并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人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冠心病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另给予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1+5%葡萄糖500 ml,1次/d,和曲美他嗪20 mg;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应用曲美他嗪20 m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好转明显,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能够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和心电图疗效显著,效果理想,值得应用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耐力训练后再力竭运动对小鼠血液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小鼠(雄性)耐力训练后再力竭运动的模型,测定了其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与血红蛋白(Hb)含量的变化,探讨了耐力训练对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的可能机制.实验结果显示,非耐力组运动即刻SGPT活性、SOD活性、SGOT活性、POD与CAT活性发生显著变化(P<0.05~0.01),而MDA与Hb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耐力组运动即刻SGPT及CAT活性显著高于非耐力组(P<0.05~0.01),两组间SGOT活性、SOD与POD活性及MDA与Hb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24h恢复后,非耐力组SGPT活性、CAT与SGOT活性及MDA含量均较运动即刻具有显著变化(P<0.05~0.01),而SOD与POD活性及Hb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耐力组SGPT活性、SGOT活性、CAT与SOD活性均较运动即刻有显著差异(P<0.05~0.01),POD活性、MDA与Hb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恢复后两组间SGPT活性、SGOT与CAT活性及Hb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SOD及POD活性则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提示,耐力训练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的可能机制与耐力训练能提高部分抗氧化酶的活性、保护组织并显著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3例,运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抑郁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别比较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组的治疗依从性,以及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抑郁组的治疗依从性。结果:93例透析患者中,发生焦虑的患者共89例占95.7%,抑郁患者共83占89.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轻、中、重度焦虑、抑郁患者随着焦虑、抑郁程度加重,治疗依从性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明显降低治疗依从性,从而降低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