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窥,本文从“狗”、“牛”、“马”等表示动物的常用词阐述了汉英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当前,这股文化热正在从历史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生活,从虚走向实。它已经开始走出专家学者的书斋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几年来的“群众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校园文化”等不同向度和层面的文化研究,正说明了这种趋势。然而,文化热中也有文化冷。就拿企业文化的研讨来说,它一方面引起了许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的注目,并正在身体力行;另一方面,也还有些人对它抱着冷淡的态度。甚至有些厂长、经理心里也嘀咕:“文化,文化,只不过是文化人大而化之、于事无补的空论。我们是搞经济工作的,不要去赶什么企业  相似文献   

3.
从“凤凰”的文化特征入手,探讨“凤凰”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关系,将“凤凰”文化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精神”、“绿色奥运”推广的一个重要内容,探讨“凤凰”文化在2008年奥运会上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试析秦汉以来浙东文化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秦汉以来浙东文化的特色,认为“博纳兼容、兼综整合”是浙东文化的主体品格;“经世致用、注重实功”是浙东文化的学术精髓;“主体自觉、民主启蒙”是浙东文化开启近代理性的灵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浙东文化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5.
谈谈武术教学的科学性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哲学、文化的高度论述武术从生产活动、阶级斗争的长规动态行为发展成为一门较为纯粹的体育运动的历史过程,从“对立统一规律”、“传统文化影响的双重性”、“爱国主义教育”三个方面,较为深入地分析“武术教学的科学性原理”。  相似文献   

6.
试从“文化蕴含”的广角,对京味儿文学予以观照,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京味儿文学的历史成因和三个文化层次。其中论述了“一种地方特色的‘味儿’,实际上是一种地方文化特征的体现”,在构成“味儿”的诸因素中,“人是文化的结晶”。高层次、高品位的京味儿文学必须将注意力放在塑造既具有地方性格特征又具有深层次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人物形象上。指出了老舍的创作即是京味儿文学“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并从老舍特殊的文学地位中进行了多向性的文化思考,得出了老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量级的京味儿文学作家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内”、“外”文化是日本显著的文化特征。“不明确表达”、“简略表达”、“非合理性表达”以及“为对方着想”、“敬语表达”等构成了日语显著的语言特性。本文从日语语言特性的角度分析日本“内”、“外”文化特征,并对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壮族是一个农耕稻作民族。“稻作文化”中,最重要的事象之一就是“牛耕文明”民俗,即“牛崇拜”与“牛图腾”文化。从考古学、民俗学的角度,对云南壮族“牛崇拜”、“牛图腾”等进行整体的考察,可以看出壮族的“牛图腾”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9.
从“体育是人类优化自身生命存在的一种意识和活动”、“体育是人类交往的文化”、“体育的肢体语言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文化”等角度讨论体育文化,进一步拓宽了体育文化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土地神崇拜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农历二月初二“土地诞”,通过举行土地神祭拜仪式来祈求农业丰收和地方平安。2004年农历二月初一,笔者以“参与观察”的方法,对南宁市平西村的平话人“土地诞”仪式进行了田野调查,对“土地诞”的过程予以整理、研究,并以“整体观”和“文化比较”的方法对其进行观照,进行人类学的解读。试从祈福仪式的角度,分析“土地诞”的特点;从文化功能角度,分析“土地诞”的功能;从文化融合角度阐述当地多元文化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谈论中国的文化传统,常常使人陷入一个悖论环境。但是若对这个问题加以变焦处理,可以看出不同侧面:从虚实分,西方文化其用在“实”,中国文化其用在“虚”;在某个历史阶段,西方文化其优在“先”,中国文化其优在“后”;从“段位”看,西方文化段位在“中端”,中国文化段位在“高低两端”。在中国国力日渐强大的今天,物质进步与我们的精神气质显得有些不相称,这是我们追讨传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已成为历史,人们对“后奥运效应”忧心忡忡。本文尝试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入手来探讨“人文奥运”的丰厚遗产,力图使“后奥运效应”的积极因素发挥出来。从坚守文化自尊、以民众为本、创建文化教育的“场”三个方面阐述了人文奥动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原型、谐音、语义三个角度对模式数字“九”进行文化阐释,挖掘它的文化意蕴。最后以此说明“九”是本身蕴涵的文化意味使其具有神秘性,而并非因为它是“三”的倍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文学界“文化热”方兴未艾 ,解读这一文学现象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有很好的学术价值。从“文化热”兴起的原因、“文化热”存在的多元化状态以及发展的趋势来解析这一现象所孕含的文化意蕴 ,可以使文化追求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5.
从来没有哪家企业敢于站出来承认自己没有企业文化,承认此等于人承认自己没有文化一样令人难堪,直销企业也是如此。从安利的“永续事业”文化到雅芳的“卓越品质”文化,从玫琳凯的“快乐文化”到如新的“善之力”文化,这些企业的文化无一不独具特色而且优秀,令人不能不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6.
最具文化多样性的云南,在“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中,3年里,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的文艺全面丰收与繁荣,被国内文艺界和舆论界称之为“云南现象”与“云南模式”。本文着力从文化发展独特性和超前性的立论高度,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成为文化发达区的现实,努力解读、阐释“现象”、“模式”所产生的理性必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从“四个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教育”相结合、“文化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结合)入手,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部分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分析“玛尼堆”和“敖包”的起源。笔者认为有关这两种不同文“化象征”的起源涉及远古的中原文化、印度文化、蒙族文化以及藏族文化。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兴起标志“着血祭敖包”的结束,也标志“着敖包”“和玛尼堆”的另外一种相互包容关系的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敖包”和“玛尼堆”是千古传诵蒙藏民族深深友谊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相似文献   

19.
“新高地”的现代性、开放性,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也应具有现代性、开放性的特征。从“新高地”建设的角度来看,文山州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都存在一些问题,与“新高地”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应按照“一区、两带、三园”的布局,以城镇带动农村,促进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把文化事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加强”。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这一“悲秋”文学主题从《诗经》、《楚辞》到“建安文学”,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诗,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嬗变和积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最终形成特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悲秋”文学意识。“悲秋”文学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同时也可窥见中国传统士人悲剧性命运之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