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骼透明标本因其独特的制作方法,能在生物外形完整的情况下显现其内部骨骼结构,展示骨骼和肌肉的位置关系,因此极具科普价值、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传统骨骼透明标本制作方法使用浓度为2%的氢氧化钾溶液作为透明剂,该方法耗时长、染色脱色过程复杂。高浓度氢氧化钾虽可以减少制作时间,但也使标本更容易离散,骨骼脱落。本文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用10%氢氧化钠溶液代替2%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标本透明,制作周期短、染色简单、不需脱色、试剂简单易得、标本形态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脊椎动物骨骼研究不仅是动物运动生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其中标本的制作非常关键,标本的优劣直接影响研究的可靠性。通过使用阿利辛蓝(Alcian Blue8GS)和茜素红(Alizarin Red S)分别对软骨和硬骨进行染色,再经甘油透明,使灰鼠蛇的全部骨骼在不受任何损伤的情况下清楚地展示出来,不经过解剖,就可了解动物的骨骼构造。目前,国内对灰鼠蛇透明骨骼标本的制作尚未见过报道,故该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骨骼标本制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老龄非传染病死亡后掩埋、自然腐败分解的母猪骨,通过常规清洁、碳酸钠浸泡脱脂、双氧水漂白处理后,采用以铁丝穿制骨块,并辅以石膏铸型、钢筋支撑和固定的方法,制作出一件完整的猪骨骼标本.整个制作时间周期漫长,制作工序复杂,其中以石膏铸型方法填充软骨和部分损坏骨骼,为骨骼标本制作中首次采用,它将为今后动物骨骼标本,特别是珍稀动物缺损骨骼标本的制作填补空白.  相似文献   

4.
骨骼标本在动物学教学中是作为教具使用,在动物学研究中是很重要的实物材料,要求骨块完整、洁白、不缺失。在制作骨骼尤其是头骨标本时,药剂浓度使用不当,就制不出符合要求的标本。为了解使用不同浓度药剂的效果,以便能制出好的标本,特设置使用不同浓度的NaOH和H2O2制作兔头骨骼标本的试验。结果表明,NaOH溶液浓度超过5.0%时,易使骨块破碎;低于1.2%时,腐蚀效果差且耗时;在其浓度为1.8~2.0%时,骨面筋膜易分离,处理较干净,整体效果最好。H2O2在浓度为3.0~5.0%的范围内漂白效果最好,超过10%,骨块易分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整视觉传导路标本的制作方法,为视觉传导及对光反射通路的研究提供标本制作思路;制作出完整视觉传导通路的标本,为解剖学实验教学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具。方法:在参考和综合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使用逐层剥离法从颅底显露完整视觉传导通路。结果:制作出2个完整视觉传导通路标本,标本直观地显示了眼球、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及视觉中枢等结构。结论:视觉传导通路标本制作较为困难,从上面很难完整显示整个视觉传导通路,从颅底入路是显示完整视觉传导通路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透明时间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透明时间。【方法】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草鱼腹腔脂肪组织和背部肌肉组织进行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通过显微摄影来观察每类组织在不同透明时间的切片完整率和细胞完整性。【结果】草鱼腹腔脂肪组织在连续两次透明时间分别为3,1min的条件下,切片完整率为88.33%,脂肪细胞形态完整且细胞膜无破碎;背部肌肉组织在连续两次透明时间分别为10,8min的条件下,切片完整率为93.33%,肌细胞形态完整无破损,且肌间脂肪细胞界限明显。【结论】石蜡切片的制作效果取决于组织特性,草鱼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石蜡切片连续两次的最佳透明时间分别为3,1min和10,8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3种方法制成红罗非鱼整体和分离的骨骼标本,并详细叙述了骨骼系统的结构.红罗非鱼鼻骨发达,无后耳骨和基蝶骨,眶后骨短管状,脑颅背面有由额骨、颅顶骨和上枕骨共同形成的3列骨嵴以及第三椎体上有强大腹突等是红罗非鱼骨骼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3种方法制成红罗非鱼整体和分离的骨骼标本,并详细叙述了骨骼系统的结构.红罗非鱼鼻骨发达,无后耳骨和基蝶骨,眶后骨短管状,脑颅背面有由额骨、颅顶骨和上枕骨共同形成的3列骨嵴以及第三椎体上有强大腹突等是红罗非鱼骨骼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用环氧树脂灌注于兔肺脏的气管中,待定型后,经过浓度为30%的盐酸腐蚀,自来水冲洗及人工修整等过程,制作出兔肺脏铸型标本.在腐蚀过程中,肺组织部分被腐蚀掉,灌注的环氧树脂以支气管及肺泡的原形状显露出来,从而制作出既保持肺脏原有的形态,又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肺的呼吸道系统的肺脏气管铸型标本,为教学、科研及临床实践提供了直观的解剖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海发现的伪虎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详细报道伪虎鲸的外部特征、骨骼、习性和分布。本文是以1988年和1982年在北部湾捕获的两头雄性标本为依据,体长分别为3.70和4.63米,各重500和700公斤,身体黑色,它们的外形和骨骼的特征在图版Ⅰ—Ⅱ和表1—4中有简要的说明。北海82323号标本的椎式是C_7+T_(10)+L_(11)+Ca_(22)=50,七个颈椎愈合,鳍肢五指,指式为Ⅰ:1,Ⅱ:6,Ⅲ:5,Ⅳ:2,Ⅴ:1。腰痕骨见图。  相似文献   

11.
对产自贵州省关岭县晚三叠世卡尼期瓦窑组的一件新铺龙头骨标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和新铺龙属另外两种的标本进行了对比,认为该标本以下特征与其他新铺龙类似:上下颌咬合时头骨侧视呈直角三角形;齿骨前部由于弯曲形成一个平台;前颌骨末端形成明显的凹缘;鼻骨向后延伸至离外鼻孔较远处;前颌骨内侧突向后延伸至外鼻孔之后。因此将其归入新铺龙属。但其与其他两种存在以下明显区别:成年个体明显较大;前颌骨末端的牙齿倒伏方向向后;前颌骨参与了外鼻孔的形成;没有翼骨齿;前额骨与鼻骨接触;齿骨后端和上颌骨没有牙齿。由于标本保存不完整,重要的颅区骨骼和头后骨骼特征无法鉴定,因此暂将其归入一未定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检测刃口产品硬度的新方法,称为H60。该种检测方法与现今采用的各种硬度检测法的负荷大小及金刚石压头均有所不同。该种检测法,可以籍助洛氏硬度计直接检测出刃口部位淬硬钢的硬度,从而在不破坏刃口产品(菜刀等)外形完整的情况下,能方便准确地检测出刃口钢的硬度值。  相似文献   

13.
吕慧玲 《科技资讯》2011,(7):247-247,249
钙是人体含量最丰富的无机元素,体内钙约99%以骨盐形式沉积于骨骼与牙齿,1%存在于血液和软组织细胞,正常情况下骨盐与血钙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当某些原因使血钙浓度下降,骨盐溶解增加,出现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等骨质疏松的症状。骨质疏松重在防治,预防基础是补钙,通过对钙剂合理、正确的选择,实施有效补钙,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从而提高我国中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初始巢湖裂齿鱼(Chaohuperleidus primus)产自安徽省巢湖市马家山采石场南陵湖组上段地层(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斯帕斯亚期), 由于模式材料保存很差, 其骨骼学特征未被完整地记述。依据模式材料及同一层位发现的 3 件保存完整的新材料, 补充描述初始巢湖裂齿鱼的骨骼解剖信息, 修正其属征, 复原其头骨的骨骼模式。修正后的巢湖裂齿鱼属征支持以往的分类学结论, “顶骨与膜质翼耳骨愈合形成的骨块具有发育的前、中、后凹线, 鳃盖骨与下鳃盖骨高度近等, 下鳃盖骨具大的圆形前背突”是该属可能的近裔性状。巢湖裂齿鱼属与裂齿鱼属(Perleidus)的形态特征最相似, 除可能的近裔性状外, 与后者不同之处是次眶骨、鳃条骨和轴上鳍条的数量更多。依据巢湖裂齿鱼属头骨的骨骼特征, 与以往错误地归入裂齿鱼目的早三叠世类群及裂齿鱼目内最相近的类群进行解剖学比较和讨论, 为新鳍鱼类干群的谱系分析提供新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给定荷载下的骨骼重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活性生物器官 ,骨骼不同部分的密度在给定荷载下要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骨重建。定量的研究骨重建现象是骨生物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Cater所做的骨材料的实验基础上 ,骨骼的不同微小部分被简化当作一种各向同性材料。再以有限元分析和迭代计算为手段 ,可以获得一种定量计算骨量的方法。与实验结果对照可以发现 ,此方法可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在不破坏物体结构的情况下,用图象的方法反映其内部的组织情况,在军事用途、工业生产以及医学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例如机械设备中的某些受力部件,往往在运转时内部应力很大,倘若因含杂质或有气泡而形成局部应力集中,就可能发生意外的断裂现象。又如在对病人施行外科手术前,医生必须清楚掌握患者的病变或肿瘤的发展情况。这些实际需要,要求人们采取科学手段显示出物体的内部结构图形。  相似文献   

17.
普通刺猬的解剖学研究(二) 骨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8只(♀16,♂12)成年普通刺猬(Erinaceuseuropaeus)的骨骼标本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刺猬全身骨骼有352~353枚,其中头骨48枚,脊椎骨43~44枚,椎式为C7T15L6S3Cy12-13,肋骨15对,胸骨5枚,前肢骨每侧47枚,后肢骨每侧48枚,牙齿36枚,齿式为2(I32,C11,P32,M33)=36,无阴茎骨。普通刺猬骨骼存在有性别差异并表现出与刺猬生活习性相适应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骨骼系统在石斑鱼类的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传统的骨骼系统比较法分析南海北部近海的尾纹九棘鲈(Cephalopholis urodeta)、鸢鮨(Triso dermopterus)、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拟青石斑鱼(E.fasciatomaculosus)和断带石斑鱼(E.craigi)等3属5种石斑鱼类的骨骼特征。结果显示,在分析的15种骨片中,中筛骨、额骨、翼耳骨、上枕骨、前鳃盖骨、上匙骨、尾舌骨等7种骨片显示出明显的属特征。尾纹九棘鲈的骨片形态结构总体较简单,而鸢鮨和石斑鱼属(Epinephelus)石斑鱼的骨片形态结构更为分化且复杂,并且二者具有相似类型的骨片数最多(8种)。有10种骨片可将断带石斑鱼与青石斑鱼、拟青石斑鱼有效区分,其中翼蝶骨、蝶耳骨、翼耳骨、上枕骨和前鳃盖骨等5种骨片在断带石斑鱼中显示出显著的种类特性。青石斑鱼和拟青石斑鱼的主要骨骼差异在于额骨、前鳃盖骨、上匙骨。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鸢鮨属(Triso)与石斑鱼属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以及九棘鲈属(Cephalopholis)是较石斑鱼属更为原始的一个独...  相似文献   

19.
鱼类骨骼遗传性状稳定,是鱼类重要的形态学结构,而形态结构对功能的适应是鉴定物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方法之一.淇河鲫作为河南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优质鱼种,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淇河鲫头部骨骼具体组成情况却无系统性的描述和比较研究.本文是将引进自原种场,饲养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养殖基地的纯种淇河鲫进行了比较解剖,采用冷浸法制备了淇河鲫头部骨骼标本,观察并系统地描述了淇河鲫头部表层的头骨构造,结果为淇河鲫品质种鉴定、发育方式、生活史变迁和遗传多样性以及其食性与功能适应性、种质资源和生活环境的保护等多方面的研究补充了研究资料,也为今后研究其他水生动物骨骼发育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由于标本少和保存情况不好等原因, 对巢湖龙(Chaohusaurus)解剖学特征缺少详细描述, 安徽地区巢湖龙的种级分异尚存争议。经过对比研究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馆藏的采自安徽巢湖的鱼龙标本与相关模式标本, 基于骨骼形态及腕骨骨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将标本分为两类。将研究标本及相关模式标本等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存在两个类群。将前肢骨骼数据作图, 显示存在两条生长序列, 该结果推翻了之前的巢县陈氏龙和小巧陈氏龙均为龟山巢湖龙后出同物异名的结论。据此推断, 巢湖马家山地区的巢湖龙可能存在两个物种。厘清巢湖龙的种间关系有助于全球早三叠世原始鱼龙类的对比研究, 并对探讨鱼龙的早期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