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为指导,结合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脆弱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谱系的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各县市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在全省各县市脆弱等级划分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法,划分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构类型并进行规律和模式的挖掘.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聚类分析对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结构类型进行划分是可行的;(2)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较低,生态环境较优越;(3)采用图谱分析的方法能直观有效地把握脆弱生态环境的时空规律.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时空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行脆弱生态环境研究,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为例,在G IS支持下,通过构建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生态环境脆弱度,利用重心迁移模型计算脆弱度等级的重心迁移方向和距离。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0年,该省生态环境总体上有了极大改善,2000年轻度脆弱等级面积122 649.29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73.5%,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增加919 26.80 km2,增加259.91%;轻度脆弱等级重心迁移结果表明,赣南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好于赣北部。  相似文献   

3.
德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脆弱生态环境的阻碍.本文分析了脆弱生态环境的成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判定脆弱度,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贵州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分析影响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喀斯特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脆弱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生态环境时空特征为研究对象,综合各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因素,选取17个指标建立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的67个县市为单位进行脆弱性定量评价,把全省分成五种脆弱类型。根据评价结果,分析福建省各个县市的生态环境脆弱类型、空间分布、区域分异状况及成因驱动等,掌握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演化机理以及其区域特点,为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改造和建设各种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福建省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赵军  刘喆  赵媛 《甘肃科技》2011,27(4):8-10
生态脆弱区具有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非常敏感、生态环境恢复能力很弱的特点.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程度日益加剧,尤其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其明显.因此,不适当的生态旅游将加剧脆弱区生态环境的退化,破坏生态环境的完整和健康.为此,在分析我国当前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典型流域天然草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流域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其中塔河下游地区为严重脆弱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危机带.塔河下游地区广大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绿洲-荒漠过渡带.依据有关生态脆弱带评价方法,结合塔河下游天然草地分布的实际状况,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垂直于塔河河道不同距离上的草地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出:(1)地下水位水质与河道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2)距离河道350 m是深根植物和浅根植物的分界线;(3)距离河道500 m以上地带的草地生态环境表现为中度生态脆弱,<350 m的草地生态环境表现为一般脆弱等.  相似文献   

8.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区及其开发治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贵州碳酸盐分布广,喀斯特强烈发育,人类赖以生存的喀斯特环境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本文根据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人地矛盾分析原则和区域完整性原则,从组成生态环境系统的因素入手,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通过指标筛选及权重的确定,求得以县(市)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脆弱度。经综合评判,将全省划分为强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等三大类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区。最后,针对各类型区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今后开发治理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AHP法在江西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区域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结合本区脆弱性的特点,建立了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得到了4个层次的层次单排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层次各因子相对的权重,用于评价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结果表明,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目标要素B以人为干扰脆弱(B2)为主,占73%;指标层(D)中20个指标相对应总目标A的权重值排序结果显示,森林覆盖率所占的权重最大,达0.2044,水土流失强度的权重次之,为0.1825,二者占20个指标的比例达39%之多,平均各占19.5%;其他18项指标之和只占61%,平均各占约39%,且单项权重值均小于0.1,足以反映影响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程度的主导因子是人为干扰脆弱为主,即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流失强度。  相似文献   

10.
岩溶生态环境演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山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岩溶区多属于地质-生态环境脆弱带,而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严重阻碍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揭示岩溶系统及其演化动力机制 ,以及分析控制和影响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形成和演化的因素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长江流域岩溶景观系统演化和脆弱岩溶生态环境区域特征,探讨岩溶山区人地系统的演化特征和退化原因,并简要地提出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安徽省生态环境的脆弱特征,对其进行了水土流失、盐渍化、酸雨、水污染和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地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3.7%和31.2%。其中,沿淮及淮北平原对水污染和盐渍化比较敏感,水土流失与酸雨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江淮分水岭以南的丘陵山地。在敏感性评价基础上,结合GIS技术,初步提出了安徽省脆弱生态环境区划方案,把全省划分为2个脆弱生态区、8个脆弱生态亚区和26个脆弱生态地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建立反映人类活动对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方法 和理论,计算出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正、负面影响度及总影响度,再通过自然划分法,把福建省67个县市分成5种影响度类型.最后,将人类影响度指数与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其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可持续发展时代,生态脆弱区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在我国广大的生态脆弱区,强烈的区域文化作用在潜在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的退化起到显著的作用.因此,在分析生态脆弱区域文化的内涵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总结出我国生态脆弱区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陇南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认为其是以干旱河谷为基带的较为特殊的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和敏感性.选取自然、社会和经济等人文因素建立了陇南脆弱地域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域生态脆弱程度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陇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度为0.18,属轻度脆弱区.14年来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以前为重度脆弱性,脆弱指数大于0.30;1992年以后,为轻度脆弱性,脆弱指数小于0.30,且逐年下降.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正在向良性方向转化.其中农民收入的增加、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环保政策的有力支持,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近年来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着重论述了脆弱生态环境的含义、生态脆弱性的成因及其评价方法,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根据山东省农业脆弱生态环境的特点,以人均水资源、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干燥指数、农药使用量、化肥使用量、人均GDP、农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口密度、文盲率、高等教育率等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分配各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运算和隶属度分析,将山东省农业脆弱生态环境分为较严重脆弱、中等脆弱、一般脆弱、无脆弱4个等级.评判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生态环境属于中等脆弱等级,如不加以改善,必将严重影响山东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出现的问题,本文相应提出了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引领山东省农业生态环境继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现有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脆弱生态环境研究的定量化方法、指标量化的标准,以及研究结果的差异,并探讨了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力图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 ,根据生态环境的差异性 ,将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脆弱带划为 3种类型 :道孚类型、翁达类型、炉霍类型。通过论述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环境脆弱带环境质量退化的现状 ,说明保护、发展这一地段的森林资源对于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并对目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也正以3倍的速度加速变暖,使原本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环境问题日趋恶劣。南水西调(1995)战略计划其调水源地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工程实施后不但可以解决新疆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缺水问题,更重要是治理新疆塔里木生态环境问题,进而保护青藏高原及全球气候、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杨龙 《贵州科学》2000,18(2):144-148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强烈发育的地区。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3%.由于众多的人口,较低的耕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使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越趋恶化.本文着重讨论了喀斯特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生态重建对策,其目的是为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振兴地方经济寻找一条科学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