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打嘴巴     
今天美国人民所最关心的问题无过于越来越严重的经济衰退了。经济衰退是从美国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产生出来的,也就不能不使拒经承认这个客观规律的艾森豪威尔总统特别感到头痛。他是美国资本主义最忠实的辩护人,他曾经给共和党制造了“繁荣与和平”这一个竞选标语。上台以后,他不断地宜扬美国资本主义的功德,向美国人民许下了“繁荣与和平”的诺言。然而,艾森豪威尔所执行的邢一套资产阶级政策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美国人民看不到“和平”,也看不到“繁荣”。于是在美国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2.
8月14日,在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最高限额三十三亿六千七百零八万三千美元的援外计划法案(比艾森豪威尔原来要求的数字差不多减少五亿美元光景)之后,艾森豪威尔在临时召集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这个数目是不够花的,既然通过了,姑且将就着办吧,但是希望在国会考虑拨款的时候,无论如何这数目再不能削减了。他为了要说服国会议员们,在发言中间,竭力揣摹资产阶级的心理,选择一些耐人寻味的字句,表现出他那颠倒是非的奇怪的“逻辑”来。这一个特点引起了“纽约时报”的称赏。它在8月16日的一篇社论中指出:艾森豪威尔这一次使用了戏剧性的语言。他举出朝鲜问题为例,来给他所坚持的共同安全计划决不能再进一步削减的论点辩护。他说:“我们在朝鲜已经投下了十三万五千名美国阵亡将士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丘吉尔请战     
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计划前夕,时年69岁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前去拜访盟军总指挥艾森豪威尔,要求随英国“贝尔法斯特”号军舰参战。艾森豪威尔答复说,由于丘吉尔对盟国的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参战要求不能答应。丘吉尔说:“虽然参战各部队均归您指挥,但是参战人员并不由您确定。”艾森豪威尔点头  相似文献   

4.
随手写来     
“自由世界的良心”匈牙利反革命罪魁纳吉及其伙伴八人,已经由匈牙利政府分别判处死刑和徒刑。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都说是应该的,实在大快人心。但资产阶级分子和帝国主义国家政府却皱眉、叹息而至于狂吠了。这也可见是非之间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而美国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却说:这件事震动了“自由世界的良心”。什么是“自由世界的良心”呢?用艾森豪威尔自已的话来说,能颠复别人国家的政权的,就是自由世界的“良心”。据美联社电,有人问艾森豪威尔:鉴于纳吉的处死,他是否仍然认为应当向“铁幕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他回答  相似文献   

5.
肯尼廸上台半年来在对外政策上的所作所为,已经表明他比艾森豪威尔更具有冒险性。人们如果注意到半年来美国国内的情况,就可以看到肯尼迪政府在对内政策方面,比起它的前任来,也是更具有反动性。肯尼廸在上台的时候,就抱着“扭转历史潮流方向”的“雄心大志”,叫嚣要“遏制共产主义”和“促进自由的事业”(扩充美国侵略地盘之谓也)。因此,他在对于整顿美国国内方面也想“励精图治”,而主要是打算缓和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加强国内的统治,借以重振美国的实力,巩固美国推行侵略和战争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956年年底,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交给艾森豪威尔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担心英法侵埃战争失败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加强,会形成“对西方的主要威胁”。因此他建议,美国的“主要任务”是要“克服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加强”,否则,美国就无法在中东“填补真空”。“艾森豪威尔主义”就是根据这个“蓝图”设计出来的。人们看到,美国的侵略矛头不是针对某一个阿拉伯国家,而是指向全体阿拉伯民族,目的是要打开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缺口,从阿拉伯人内部来击溃阿拉伯民族主义。但是,美国的这种企图是肯定地不会成功的。杜勒斯的悲哀正在于:他既不懂得历史,也不懂得时代。去年叙利亚局势的发展再一次表明,阿拉伯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7.
我手头有这样两条消息:其一是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最近畅游巴黎之后,打算到大洋彼岸去访问。听说伦敦方面对于艾森豪威尔是否会亲赴机场迎接,觉得把握不大,因此英国外交部正在试探华盛顿的态度。其二是说,法国总统戈蒂虽然在几个月前已经决定访问华盛顿,但是一直迟迟没有成行,原因是法国政府坚持要艾森豪威尔到机场去欢迎他,否则,就要取消这次访问。结果,美国政府只得同意,据说这样一来,“就在典礼方面创立了一种新的政策”。美国总统的“典礼政策”如何,我没有研究过,但是对于一国元首访问另一国,在礼仪上国际间是有一些惯例的。那末英法元首对于访问美国,为什么要顾虑重重呢? 有人说,伦敦和巴黎的这些顾虑是有理由的。因为这几年访问过  相似文献   

8.
美国“纽约邮报”自4月29日到5月9日分十次发表了该报记者罗伯特·斯皮瓦克和欧文·李伯曼所写的题为“石油帝国”的文章。这些文章的观点虽然是反动的,但是说明了一个事实:在美国,石油垄断资本集团神通广大,它要什么,就有什么。美国政府中的首要人物如艾森豪威尔、杜勒斯都和石油垄断资本家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文章的内存摘译。  相似文献   

9.
在汹涌澎湃的日本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岸信介的怒潮的冲击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终于被迫无限期推迟访问日本。艾森豪威尔本来预定的6月19日访问日本,是对日本人民的挑衅,是对中苏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挑衅,是美帝国主义加剧亚洲紧张局势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艾森豪威尔预定的访日引起日本全国人民愤怒的抗议,是很自然的。尽管岸信介集团艾森豪威尔涂脂抹粉,把他预定的日本之行,说成是“为了纪念日美建交一百周年而进行的亲善访问”,但这除了进一步证实岸信介集团是美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以外,是蒙蔽不了任何人的。  相似文献   

10.
东非事变后,英国的《经济学家》周刊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开明的新殖民主义”。大概因为“新殖民主义”这个牌号虽然推销不久,却已经发霉发臭,所以要用“开明”二字,加以装璜吧。大家知道,所谓“新殖民主义”,最初是指美国式的殖民主义特别是指“艾森豪威尔主义”而言的。艾森豪威尔于1957年初,正当英法老殖民主义者武装侵略埃及失败之后,提出了一个填补中东“真空”、取代英法地位的侵略扩张纲领。这就是臭名昭彰的“艾森豪威尔主义”。它以反共为幌子,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以军事干涉为手段,以政治控制为目的。艾森豪威尔政府、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都积极推行这个  相似文献   

11.
艾森豪威尔从他的经济保守主义和国际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新面貌”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际集体安全主义原则。研究艾森豪威尔的外交思想,对深入理解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外交战略及今天美国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总是惯于自己揭露自己,而成为斗争中的世界人民最好的反面教员。希特勒、东条英机如此。杜魯门、艾森豪威尔、杜勒斯如此。被美国记者描绘为“更富有灵活性”的肯尼迪看来也毫不例外。肯尼迪上台以后,曾经刻意把自己打扮成爱好“和平”的人,把“和平”的嗓门提得比艾森豪威尔还高,仿佛他真是願意通过谈判而不是诉诸武力解决重大国际争端似的。但与此同时,他在扩军备战、肆行侵略方面,也作得比他的前  相似文献   

13.
艾森豪威尔经济、外交思想与他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森豪威尔从他的经济保守主义和国际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新面貌”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际集体安全主义原则。研究艾森豪威尔的外交思想,对深入理解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外交战略及今天美国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特使埃利克·约翰斯顿最近又到中东进行了一系列的阴谋活动,先后到埃及、以色列、约且、叙利亚、黎巴嫩的首都,同这些国家的政府举行会谈。约翰斯顿虽然是美国影片制造商协会的主席,他对于中东人民并不是陌生的人物。在一九五三年十月间和去年六月间,他曾两度以艾森豪威尔的特使的名义到中东活动过。这一次,同前两次一样,他的公事皮包里藏着  相似文献   

15.
美国援外事条管理署署长史塔生7月1日在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的卸任报告中,大肆吹嘘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所谓“经济援助”。他还竭力强调美国今后要把大部分的“经济援助”给予从日本到阿富汗的亚洲国家。但是,史塔生的这种谎言在亚洲各国中间、甚至连在美国直接控制下的地区也越来越得不到市场了。只要看一看美国最近以来“援助”亚洲国家的一些事实,就可知道,美国的“经济援助”是怎么一回事了。最近以来,日本当局要求美国给予直接的“经济援助”,以支持由於重新武装而日益发生困难的日本经济。美国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要日本同意接受更多的美国私人投资后,才给予直接的“经济援助”。但是,美国的这种要挟手段,遭到了十分害怕美国垄断资本竞争的日本工商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因此,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回响     
马科斯的黯然出走,在大洋彼岸引起种种议论。中心话题不是马科斯和阿基诺夫人孰优孰劣,而是华盛顿今后对“独裁政权”应取何种韬略。美国应该如何对待“非民主的盟国”,历来是个棘手的难题。五十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同古巴的独裁统治者巴蒂斯塔“拴得太紧”,导致古巴人民奋起斗争,取得了革命胜利。艾森豪威尔因此在美国统治阶层中屡遭非议。七十年代卡特总统标榜“人权外交”。保守派女将柯克帕特里克指责说,这种政策导致在伊朗和  相似文献   

17.
随手写来     
艾森豪威尔主义就是战争有人说,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现在,应该说,“艾森豪威尔主义”就是战争了。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斯大林警告过法西斯国家,说苏维埃园地,是决不允许猪鼻子伸进篱笆里来的。这些年来,万恶的美国帝国主义这个猪鼻子一伸进别人家的园地,不是带来白色恐怖,就是带来战争。稍远的如伊朗,虽然那时这个美国猪鼻子还未标上“艾森豪威尔主义”;可是它一伸进伊朗菜园:内战爆发了,民族主义的势力被打下去了,继着而来的是封建恐怖统治。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访问西欧、南亚和北非十一国以前,曾向人们解释了据说是他长久以来“一直在思考和谈论”的问题。他郑重其事地说道:“许多人,其中包括我们的朋友、盟国和其他朋友的心里对美国在谋求和平方面的真正诚意仍然有许多怀疑。”“我的确感到我一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在美国,每当白宫更换主人的时候,总会在政界引起很大的人事变动。约翰逊继肯尼迪为美国总统还不过两个来月,美国报刊对于华盛顿和白宫的人事变迁,已经在传说纷纭了。当然,从表面上看,目前美国的内阁班底和白宫幕僚人员尚无多大变化,但由于每一个美国总统都代表着一定的财团背景、地区范围和政治势力,都有自己的亲信知交,他就必然要起用、安插和倚重自己的人员。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是如此,肯尼迪是如此,约翰逊当然也不会例外。约翰逊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起家的一个老政客,代表得克萨斯财团和美国南部垄断资本寡头势力,在民主党内属于“保守派”。他才学疏浅,平庸无能,在政治上只有实际经验而少独创见解,跟政  相似文献   

20.
1月底巴格达条约集团在安卡拉举行了四天的会议。事前,美国宣传机构竭力吹嘘这个第一次由杜勒斯亲自出席的会议具有“特别重大”的作用。但是,从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含糊而又空泛的公报看来,正象不久前艾森豪威尔没有能在巴黎会议上阻止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的离心倾向一样,杜勒斯在这次会议上也没有能把已经陷于瘫痪的巴格达条约集团重新打起气来,牢牢地按在美国的战车上。这次会议的过程不仅充分说明了巴格达条约集因内部的严重矛盾,而且由于美国企图把中东变成原子战争基地的阴谋彻底暴露,更进一步加强了中东人民加强团结、反对美国侵略政策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