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外周血CIM+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C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6例CITP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Treg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C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ITP患者血清TGF—β1的含量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与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都呈正相关(P〈0.05)。CITP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的减少及TGF-β1含量的降低可能与CITP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肺癌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变化。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变化与病理分期和是否有转移有关(P〈0.05),而和性别、家族史、病理类型和肿瘤体积等无关。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和促进肺癌的发生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测AL患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探讨AL患者血清VEGF含量变化与治疗疗效的关系。使用ELISA法检测42例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其中,对25例初治AL患者治疗前后、10例复发AL患者复发前后、7例难治AL患者及AL患者各亚型VEGF水平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对VEGF水平与骨髓涂片有核细胞中原始幼稚细胞数及其它临床化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1)初治AL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109.60±36.8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45±20.2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患者完全缓解CR组VEGF水平(78.87±17.66)pg/m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AL患者CR组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101.09±32.44)pg/mL,未完全缓解NR组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131.48±40.76)pg/mL,NR组高于CR组,但差异不显著(t=1.96,P〉0.05);2)复发AL患者完全缓解及复发后VEGF水平分别为(98.84±24.47)pg/mL和(133.48±60.96)pg/mL,差异不显著(t=1.82,P〉0.05);3)难治AL组VEGF水平(125.16±54.4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初治组CR期AL患者(P〈0.01);4)VEGF水平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数正相关(r=0.52,P〈0.01),与患者的年龄、FAB分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均无相关。初治AL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后恢复至接近正常,复发时再次升高,难治者VEGF水平比初治者明显增高。外周血VEGF水平与白血病治疗疗效相关,检测VEGF对AL患者判断病情、预测复发、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肠癌患者血清中IL-8和VEGF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水平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选择结肠癌住院患者64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用ELISA法测定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与健康者血清中IL-8和VEGF含量,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清IL-8和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ukesC,D期结肠癌患者血清IL-8和VEGF含量明显高于A,B期(P〈0.05);肿瘤根治术后血清IL-8和VEGF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IL-8和VEGF含量对于结肠癌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及肺癌组织P53表达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P53表达情况.结果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17.84±8.73)ng/L水平比正常对照组(5.43±1.90)ng/L显著升高(P〈0.001),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有关.肺癌患者癌组织P53表达的阳性率为61.5%(168/273),肺癌患者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有关.结论血清P53抗体水平与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着良好的平行关系,测定血清P53抗体水平或检查肺癌患者癌组织P53的表达可对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染虫藏马鸡血液指标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光光度计法对西宁市动物园饲养的5只藏马鸡进行了血液生化分析,研究了藏马鸡在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后15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BC显著降低(P〈0.01),而PCV和WBC较正常值也下降;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降低,球蛋白含量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钙离子浓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氯离子浓度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了探讨鼻咽癌(NPC)细胞凋亡及瘤内血管生成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鼻咽粘膜组织及73例NPC组织的细胞凋亡率(Apoptosis Rate AR)、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其中,NPC复发转移组24例,未复发组49例。结果表明,正常鼻咽粘膜AR显著高于NPC(P〈0.01),NPC复发转移组的MVD及VEGF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而AR则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MVD与VEGF、MVD与AR呈正相关(P〈0.05)。在NPC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VEGF是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并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影响患者的预后,说明细胞凋亡与NPC患者的预后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分期早,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仍出现转移及复发.这表明患者在术前已存在着通过常规手段无法检测的微转移病灶.国内外学者就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诊断做了大量研究,以期寻找到检测微转移的理想标志物及方法,更准确的分析,合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9.
香菇多糖口服液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功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香菇多糖口服液是否有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功能.方法:通过热水抽提、乙醇沉淀等方法制备香菇多糖,用18%橙汁、4%砂糖、0.2%柠檬酸、0.15%稳定剂CMC溶剂配制不同计量口服液,给小鼠灌胃,对照组为生理盐水.30d后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血乳酸浓度及肝糖原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25r,/kgBW剂量组香菇多糖口服液能显著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P〈0.01),增加肝糖原的储备量(P〈0.01),降低血乳酸水平(P〈0.01),降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的增量(P〈0.05),1.13g/kgBW剂量组香菇多糖口服液能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P〈0.05),降低血乳酸水平(P〈0.05),降低运动后血尿素氮的增量(P〈0.05),结论:香菇多糖口服液具有抗疲劳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LAA组)7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36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血清CRP含量,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LAA组CRP含量高于LCI组,LCI组高于对照组(P〈0.05);IAA组中,CRP异常率高于LCI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alst growth factor-23,FGF23)、Ⅰ互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rosslaps)与25-(OH)D代谢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择骨质疏松女性患者32名,年龄48~90岁(OP组),与21名健康人年龄31~50岁(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FGF23,Crosslaps及25-(OH)D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清无机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水平,并对OP患者25-(OH)D与FGF23、Crosslaps、血钙、血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53名受试者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及医学影像学检测.采集OP患者及健康人股骨骨样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并观察,采用病理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P组患者血清中FGF23、Crosslaps水平显著升高(P0.05);OP患者血清中25-(OH)D水平与FGF23相关系数为-0.012 2,与Crosslaps相关系数为-0.231 7;通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OP患者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OP组骨小梁间距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OP患者左侧股骨颈(Femeralneck,FN),Ward's三角(Ward's)骨密度值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减少(P0.05).通过影像学检测发现OP组X光片透光度有所增加,骨小梁变细,骨皮质变薄.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FGF23,Crosslaps因子水平与25-(OH)D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其在骨代谢所引起的血清水平变化,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择8例哮喘患者雾化吸入人重组IL-5,分别吸入前、吸入后2 h、24 h和48 h进行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及总IgE水平.结果,吸入IL-5后嗜酸性粒细胞(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绝对细胞数以及ECP水平均随时间而明显升高,至24 h达最高值,48 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IL-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血清总IgE水平无明显影响.表明,吸入IL-5不仅可以促使循环中EOS数明显增多,且还能招致其活化从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miRNA表达特征及其作用,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7例对照的外周血有核细胞mi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对照的外周血有核细胞miRNA表达特征,分析两者miRNA表达水平差异情况,共鉴定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对照的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有显著表达差异的miRNA 209种,其中肺癌样本miRNA表达上调的有138种,表达下调的有71种.研究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对照样本的外周血有核细胞中miRNA表达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部分已被证实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  相似文献   

14.
Elf-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Elf-1基因表达水平的方法,了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Elf-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3例AML患者:M2型17例、M3型6例、M5型10例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的Elf-1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公式2~(-△Ct)×100%计算Elf-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AML组Elf-1表达水平(13.518±19.19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44±1.321)%(P<0.01),不同AML亚型之间Elf-1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52),但各亚型AML的Elf-1的表达水平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外周血Elf-1表达水平的方法,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Elf-1基因高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146例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3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73例患者进行全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动脉血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2%,相比对照组(8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有较大幅度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3天,两组患者的PaO_2水平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aCO_2和pH水平变化不明显,不同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较传统开胸手术损伤轻微、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动脉血气影响也相对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血管供应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按门诊编号随机分为保留子宫血管的STHMUV组(研究组,n=50)及传统次全子宫切除SROU术组(对照组,n=5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发热及残端息肉情况,同时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 a,2 a抽血化验检查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变化,并进行围绝经期症状观察.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及残端息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症状几乎不出现;对照组术后FSH,LH明显升高(P0.05),E2降低(P0.05),围绝经期症状出现较多.结论 STHMUV术组在卵巢激素分泌方面的影响不如传统SROU术组明显,该术式对保留卵巢功能、延缓卵巢早衰的出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周血管内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对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治疗效果的影响,并研究其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方法检测65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VEGF含量(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根据含量高低分为低VEGF组和高VEGF组,并对应检测放化疗后外周血中VEGF含量,分析起始VEGF含量以及变化对放化疗后1 a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影响.结果放化疗后食管癌患者VEGF含量呈下降的趋势,由(105.7±11.0)ng/L降到(96.9±12.9)ng/L.低VEGF组与高VEGF组之间的1 a总生存率和1 a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VEGF含量升高或降低的不同变化中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外周血中VEGF含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检测外周血中VEGF的含量变化能够为预后提供预测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DENA为诱变剂,建立不同时期SD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系统的观察肝癌癌前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Cu,Zn,Fe,Ca,Mg含量的变化.方法:DENA连续灌胃至11周,分别在14 d、28 d、56 d、77 d采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Cu,Zn,Fe,Ca,Mg 5种元素含量,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在诱癌第14 d,实验组血清F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8 d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Zn含量在第28 d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元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无差异.第56 d和第77 d实验组血清Fe、Zn含量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56 d之后实验组血清Cu、Ca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诱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Mg含量结果无差异.结论:从14 d到77 d,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Cu,Ca含量逐渐升高,而Zn含量逐渐降低,Fe含量先升高后降低,Mg含量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及胆囊结石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37例,分为早期手术组(发病48h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6例,延迟手术组(胰腺炎治愈后3~5周)21例,记录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和手术情况.收集术中切取的胆囊组织(胆固醇结石17例,胆色素结石13例,胆囊息肉7例),RT-PCR检测不同胆囊组织中Cacna1c 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患者总住院时间短于延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淀粉酶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早期手术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淀粉酶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延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色素结石和胆囊息肉组织中Cacna1c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胆固醇结石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色素结石组织与胆囊息肉组织Cacna1c mRNA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48 h内行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且疗效理想;Cacna1c基因为钙离子通道在不同胆囊结石组织中分布差异的分子基础,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