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主组成及少量外加物对Y_xBa_(1-x)CuO_3系超导陶瓷导电性与超导电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配料组成Y∶Ba≈1∶2时最容易制取稳定的、零电阻为88K以上的高临界温度T_c的超导材料;采用Bi、Pb、Na、Co等对阳离子进行部分替位更换,仍能获得超导特性,但对T_c值没有改进;少量外加物对YBa_2Cu_3O_(7-δ)系超导陶瓷的T_c值有明显的影响,微量钴离子的掺入可使T_c提高到110K,但掺入量较多时反使T_c降低.  相似文献   

2.
<正> 引言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 T_c 越高,其效益越大,因此,寻找高 T_c 的超导材抖是人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事,经过约七十年的努力,在1973年才制备出铌三锗(Nb_3Ge),其T_c为23.2K,此后十几年几无进展.1986年瑞士科学家 Bednorz 和 Miiller 报导了 La-Ba-Cu-O 系列中可能存在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T_c 终于突破30K.中、美、日等国科学家也在 La-Ba-Cu-O 体系超导体上获得 T_c为52K.最近各国又相继报导了 Y-Ba-Cu-O 体系超导材料,T_c 在90K 以上.本文将简要报导我们制备的 Y-Ba-Cu-O 超导材料的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高T_c超导材料的实用化和超导电子学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超导薄膜技术的突破,因此国内外正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薄膜生长方法、薄膜结构和特性的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光学系薄膜实验室和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射频溅射技术、电子束蒸发技术和激光蒸发技术分别在ZrO_2和SrTiO_3等衬底上制备Y-Ba-Cu-O薄膜获初步成果。 测试数据表明:利用三种方法制备的薄膜其零电阻温度均在85K以上,其中最好的结果是用射频溅射法在ZrO_2衬底上制得的,开始转变温度为99K,零电阻温度90K,宽度为2K,电流密度在78K下测量为10~3—10~4A/cm~2。经X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  相似文献   

4.
将Tl2Ba2CaCu2O8(TBCCO)高温超导薄膜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沉积到LaAlO3(LAO)衬底上,SEM和XRD的测量结果显示该超导薄膜具有很高的成膜品质.通过标准四引线方法对TBCCO/LAO高温超导薄膜在不同磁场下的电阻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磁场下TBCCO/LAO超导薄膜具有很强的电阻转变展宽现象,并且当磁场垂直于超导薄膜表面时该超导薄膜显示出更强的电阻转变展宽现象.用热激活辅助磁通流动理论对该超导薄膜的电阻转变展宽现象进行了解释,同时通过分析超导薄膜的电阻转变对该超导薄膜的各向异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高T_c氧化物超导材料的性质及其能带计算结果,提出了高T_c超导电性的声子-激子联合机制,在Eliashberg强耦合超导理论的框架下推出了声子-激子联合机制的超导转变温度T_c公式,并解释了同位素效应和相干长度的新特性。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实现MgB2薄膜制备的实验工作。通过蒸镀B膜和Mg/B多层膜两种前驱体,分别经高温区(~900℃)和中温区(~700℃)退火处理后成功获得了高质量的MgB2薄膜样品。对样品的超导性能、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表征,并对两类样品性质上所表现出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报道了在薄膜制备基础上利用微加工技术实现的超导微波谐振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高温超导材料BiSrCaCu_2O_x中加入20%铅代替铋后,使超导材料的零电阻温度从82 K提高到102 K,起始超导转变温度约为112 K,晶界对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起始转变温度T_c随外加磁场的变化率在低场范围内约为0.0005 Km/A。  相似文献   

8.
高T_c超导材料的实用化和超导电子学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超导薄膜技术的突破,因此国内外正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薄膜生长方法、薄膜结构和特性的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光学系薄膜实验室和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射频溅射技术、电子束蒸发技术和激光蒸发技术分别在ZrO_2和SrTiO_3等衬底上制备Y-Ba-Cu-O薄膜获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测量稀土系YBaCu_xO_y在T_c附近的正电子寿命谱,同时测量了成分相同非超导样品,实验结果证实超导寿命谱在T_c附近有跃变发生,伴随无规则振荡现象,至于非超导样品,τ-T曲线形式则无跃变发生.还测量了非稀土系高T_c超导体BiSrCaCu_xO_y在相变温区的正电子寿命谱,也发现在T_c附近有跃变、无规则振荡,但振荡区域比稀土系样品要宽.样品YBaCuO中,Y,Ba,Cu的氧化物按1:2:3配比,以不同的氧含量,得到T_c=90 K的超导样品Ⅰ和非超导样品Ⅱ.样品BiSrCaCu_xO_y中,按配比Bi:Sr:Ca:Cu=1:1:1:2,以适量氧含量,得到T_c=83 K的超导体Ⅲ,所有样品均为圆片,直径约为15mm,厚为1.5mm.放射源为强度8×10~5Bq的~(20)Na正电子源,衬底为Mylar膜.两片相同的样品夹住正电子源,置于样品架中.测量在空气中进行,测量所用的寿命谱仪为标准的块一块符合系统,对~(60)Co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Eliashberg超导理论,分析了高T_c氧化物超导体的LO耦合机制,给出了此类超导体e-LO耦合参数λ、库仑赝势μ~n、临界温度T_c和0K能隙△_0与T_c比值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国产超导量子干涉仪,即SQUID,对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建造的零磁空间实验室(零磁室)内的环境磁场噪声进行了探测.室内磁场噪声约为(Hz)~(1/(0.89×10~(-12)T/).该结果表明:这样的零磁室可用来测量人体器官组织的弱磁信号,也是进行生物磁医学、高温超导材料学以及地震学等研究的理想测试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新研制成功的、工作于液氮温度下的高临界转变温度超导量子干涉器(以下简写成为高Tc RF—SQUID),加上磁聚焦器之后,测量磁场的灵敏度已达10~(-12)T(10~(-(?)G).在国家地震局的零磁实验室中,我们用这样的RF—SQUID,初步地测得了与心脏跳动及手指动脉血流有关的人体磁信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不同条件下计算超导磁体电流引线漏热、最高温度与过载电流之间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同时给出了制作电流引线的选材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超导铌微桥结构,利用简单的工艺作出了桥区小于1μ的超短铌微桥、在4.2K下观测到极好的超短桥电特性。  相似文献   

15.
Y-Ba-Cu-O超导相结构己用单晶四园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晶体属正交晶系。Pmmm空间群,晶格参数是a=3.855(2),b=3.857(2),c=11.653(3)。超导相的实验式为YBa_2Cu_2.84O_6.85.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double coupling planar structure (a single microstrip line coupled with two resonators coincidental) is presented for the first time. Based on this structure, a six-pole parallel-coupled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band-pass filter with both linear phase response and quasi-elliptic function response is designed. The filter has a 40 MHz pass-band with a center frequency of 2,000 MHz. Its dimension is 18.67 mm × 25.96 mm. At 77 K, minimum insertion loss is 0.26 dB in passband. The group delay variation is 〈3 ns over 70 % of the filter bandwidth.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热涨落作用下的双结超导量子干涉器件(DCSQUID)系统,以二维的FokkerPlanck方程为基础,从理论上首次得到了DC SQUID系统的精确的定态概率分布函数,进而导出系统的各种物理量的统计表达式,利用数值计算讨论了在热涨落作用下,各种参数对DC SQUID系统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Faraday磁天平研究了77K附近YBCO超导体的磁学性质,表明实验制得的样品类似于第Ⅱ类超导体,并且在转变温度以上遵循Curie-Weiss定律。该样品的T_c为87.4K,转变宽度为3.1K。样品的组成、烧结和冷却条件等对超导特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超导电机的基本方程,稳态参数及瞬态电流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了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端部电磁力的计算公式;论述了用状态方程确定瞬态电流,用瞬态电流计算场,由瞬态电流和端部场确定力的过程,并对超导电机作了实例计算。文中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对常规电机与超导磁体亦适用,从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超可视下无痛人流护理模式的构建和效果评价。方法:收集近两年我院妇科门诊丙泊酚静脉麻醉下B超可视无痛人流患者600例,根据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全程连续性教育,术前评估-术前指导-术中干预-术后指导-门诊随访指导,对2组患者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满意度、复诊时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复诊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健康教育满意度、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复诊率提高(p<0.05)。结论 实施全程教育模式对提高超导可视无痛人流的护理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