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市民视角的广州市居住郊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广州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居住郊区化,经过起始期、发展期,目前正处于加速期,空间分布表现出沿交通干道扩散、板块集聚、近郊化的特点.影响广州居住郊区化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是政府、开发商、市民三方主体.在起始期及发展期市民主要处于被动地位,在政府及开发商作用下不得不选择在郊区居住,进入加速期后居住郊区化迅速发展,大部分市民开始逐渐接受居住郊区化,其角色的转变有利于居住郊区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郊区化概念的理解,分析了我国城市郊区化产生的机制——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家制度的改革和新区开发,阐述了我国郊区化的特点——经济基础薄弱、郊区化程度低、被动郊迁比例大、郊区化与中心区繁荣并进和郊区化速度快,最后提出了我国郊区化发展的新趋势,即我国郊区化将更加普遍,郊区扩展向多种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城市居住郊区化快速发展,郊区居住区成为社会阶层相对混杂、居住流动性较大、日常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地区。以北京市天通苑地区为例,借助GIS可视化技术描述并分析了郊区化过程中职住关系的人群差异性,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揭示搬迁时间、住房来源、就业机会、居住与就业调整等反映住房市场化进程与住房政策变迁的因素对郊区居民职住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居住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共同作用下,郊区居民中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之间在职住关系的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外来人口的职住关系受市场化力量的影响更多,而本地居民的职住关系同时受到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市场化的影响,并且政策性因素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大都市圈中的小城镇发展研究——以哈尔滨大都市圈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市化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正向着大都市圈和大都市带的形式发展,城市和区域的发展都要求区域中的城市与周边地域协调互动。小城镇作为联结城市与乡村地域的桥梁和纽带,在大都市圈的城市化进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结合实例分析了大都市圈中小城镇的现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大都市圈小城镇在未来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研究大都市边缘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以及大都市对其的影响。方法以1988—2004年5个时间段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来源,运用Er-das和Arcgi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番禺由一个小城镇向大都市新城区的发展过程,是区域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快速发展和适当地行政区划调整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结论大都市边缘地区的城市化是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大都市对边缘地区城镇产生多方面影响,行政区划与调整束缚和强化了广州市对番禺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代郊区化现象在北京等大城市出现.近年来,关于人口、工业、商业等的郊区化问题研究很多,但对于办公业郊区化现象研究尚不多见.对北京市写字楼空间分布展开调查研究,以亦庄开发区为例,分析郊区办公活动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以微观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个体选择郊区办公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研究表明北京郊区已出现办公活动,周边环境条件、区位租金成本、安全性、居住条件、交通便捷度、政策因素是影响郊区办公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加工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区域“块状经济”,是内陆地区有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增长方式,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小城镇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作用机制。以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为例,探讨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建设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促进黄羊镇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与小城镇发展良性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郊区型新农村建设是当代新农村建设模式中的一个重点部分。以上海为例,改革开放以来,郊区农村与城区之间的差距一直呈扩大之势,因此,上海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探索出符合大都市郊区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改革现有发展格局,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机制,积极利用大都市带给郊区型农村的有利条件,把握重点,构建好制度基础,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广西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的动力机制与小城镇所处的工农业经济基础、经济运行环境、国家对小城镇政策的重视程度、区域位置有关;随着全球信息化发展,知识经济对小城镇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日益显现.改革开放后,广西小城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当前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广西小城镇发展动力系统由传统经济驱动、国家政策驱动和知识经济驱动等三部分组成,它们共同作用于小城镇的发展,与全国其他地区对比,有其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深入分析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充分发挥各种动力机制的作用,扬长避短,是促使广西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西安城市郊区化的判断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西安市人口的空间分布及人口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目前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的良性发展提出相应措施。方法运用人口集中指数及城市人口密度发展模型,分析西安市近12年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及人口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根据城市郊区化相关理论对目前郊区化的发展阶段做出判断。结果西安目前还处于城市郊区化的前兆阶段,初步表现为中心区人口向近郊区扩散、远郊区人口向近郊区集聚的基本态势。结论西安城市郊区化的后续阶段将会很快到来,为做好充分准备来迎接它,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拟采取确定合理的用地发展方向;规划绿化隔离带,防止城市“摊大饼”式蔓延;中心区实施保护性旧城改造与理性适度开发相结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模式。方法 用系统观、区域观将小城镇放到一定的区域中.对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发展特征及发展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周边小城镇处在一定的经济区域中,受到大城市的辐射、扩散和周围农村腹地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特殊的经济、空间发展特征和动力机制。结论 在由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农村腹地共同构成的大的经济区域中,周边小城镇具有更强的发展优势,能够依托中心城市,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运用SSA理论和方法,计算分析2000~2010年期间,上海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主要部门中的份额-结构比较优势及区县差异.结果表明:上海旅游产业结构优势、竞争优势突出,高于同时期的金融、房地产行业;各区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心城区产业总值高,业态丰富,都市旅游特色鲜明;对全市旅游经济贡献比重依然高于周边区县,但增速放缓.周边区县旅游业增加值较低,但增速较快,旅游产业收入主要来自旅游景区.各区县均面临自身转型发展问题,需要加强协调合作,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城市化概念中的“大城化”“入城化”“能城化”等误区的梳理,提出城市化就是农村与城市在功能上逐渐一致的过程,农村与城市只是“空间区域”的代名词。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可通过小城镇建设、都市圈发展、城市群带动以及区域功能均衡化等模式来加以推进;要保证这些模式的实施,还需要对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人口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面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14.
受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状况的影响,广西小城镇发展极不平衡,分布总体上东密西疏,且有明显的沿河流和交通干线及平原分布的特征,并形成四大城镇空间发展区,构成了广西小城镇的网络结构系统;针对小城镇发展腹地特点,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发展重点也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城乡规划的策略层面反思其对小城镇空间集约利用的阻碍,并提出改进的思路,以期能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改革.  相似文献   

16.
湖北小城镇发展模式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金林  颜弘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5):79-81,85
从农村小城镇发展模式的两层含义入手,分析了它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它对“中部崛起”的影响,提出了培育和创新湖北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山区村镇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地质灾害的成因,总结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中主要关心的指标。结合村镇防灾的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的要求,应用CASE工具,建立了应对于山区村镇防灾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了应用开发,实现了数据查询、浏览等功能。为山区村镇地质灾害实时评价系统的开发做出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8.
发展小城镇经济,加速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加快小城镇的发展,要有全局和统筹观念。如何确定小城镇的发展目标,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是关键所在,其中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编制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对小城镇产业健康和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锦州、锦西地区城镇体系内城镇布局的不平衡性、规模等级的不健全、部分城镇间性质的不协调等特点及区域条件,应加强城镇甚为稀疏地区的新城镇建设,促使兴城,黑山等城镇发展为中小城市,重新确定一些城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河池市石山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建广西典型石山区河池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河池各县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持续发展协调度区分其可持续发展类型。结果在小城发展的评价系统中,宜州、河池的综合能力得分最高,分别为66.47和65.28,凤山、巴马、东兰位居后三位,其中河池市的中心城区金城江区已发展为中心城市,宜州的庆远镇也已发展为次中心城市。河池市石山区小城镇发展总体上十分落后,但是河池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小城镇发展比较协调。河池市的小城镇发展要加大力度发展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沿交通干线、围绕地方优势资源或产业加快发展小城镇,对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城镇要重点建设、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