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音名与唱名的相互关系多年来一直定义不清甚至混淆,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应该认为,音名和唱名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它们的属性不同,功能不同,产生的时期不同,意义不同,作用不同,这两个概念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2.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是古汉语中不同的用字现象,它们的来源不同,它们的含义不同,它们的功能也不同,所以无论如何是不能混同一谈的。  相似文献   

3.
谈西方礼仪的基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其本质是文化,是一种文化的特殊形态,由于各个国家,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国家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发展状况不同,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不同,民族心理品质和思维方式不同,语言文字和价值观念不同,因此形成各具特色的礼仪文化。西方礼仪基本特色有4个方面:一是女士优先,二是尊重隐私,三是表露坦率,四是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同织物组织编织的毛衫,经洗涤后的保形问题,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相同原料、相同纵向密度、不同织物组织的针织毛衫的缩水率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同一件毛衫上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组织编织时,洗涤后对穿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织物组织,经过第一、第二、第三次洗涤后,其缩水率不同,所以,在同一件衣服上采用不同的织物组织,将影响洗涤后的穿着效果,需在生产过程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豆腐柴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恒 《科技资讯》2009,(22):131-131
通过用不同激素,同种激素的不同浓度,及处理时间,对不同年龄的插条进行处理,观察其在不同基质上的生根存活情况,总结豆腐柴最适宜的扦插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粘土矿物对干酪根热解产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三种粘土矿物按不同比例与干酪根混合,在CDS820GS分析系统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种粘土矿物对干酪根热解产物的化学组成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其中,蒙脱石的影响最大,这是由于结构不同,使之催化能力、吸附能力和焦化作用不同。化学反应过程不同,热解产物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甲胺磷合铜(Ⅱ)配合物抗菌活性的微量热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两种甲胺磷铜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代谢抑制,结果表明,不同化合物及同一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的代谢热谱不同,它们的抗菌活性不同。说明在不同情况下,细菌和药物的作用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老子与法贾的“无为”思想的异同。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第一,二者”无为”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不同,从而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第二,二者“无为”思想内容不同:一是理论基础的不同,二是理想社会目标的不同,三是“无为”与“有为”关系的不同,四是老子与陆贾对待其他诸子的态度不同。第三《老子》与《新语》产生的社会效应不同,在历史上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陶冶 《科技信息》2009,(13):100-100
人们不同个性倾向和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差异,这种差异会带来一定的沟通障碍。例如,需要、动机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异,都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气质、性格、能力的不同,也都会对沟通造成不良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0.
区块整体调剖效果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于不同的区块,实施整体调剖的效果不同,同一区块在不同开发阶段实施整体调剖的效果也不同,因此,在对区块实施调剖之前应该对其效果作出预测,以提高整体调剖的科学性。文中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研究了不同油藏类型在不同的非均质程度条件下及不同含水期进行整体调剖的无因次增产效果,为预测整体调剖的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硬头黄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硬头黄竹不同龄级、径级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建立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准确估算硬头黄竹的林分生物量.[方法]选取了硬头黄竹全径级(1.0~7.0 cm)分布的1、2、3年生硬头黄竹各50株,测定各器官和总生物量.采用11种常用生物量模型,分别对硬头黄竹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和各器官生物...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竹类植物秆形生长机制,研究利用激素调控竹材纤维生长质量,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20、40、60 mg/L)赤霉素(GA3)处理毛竹实生苗,观察并测定处理后新分蘖竹株数量、秆形及竹材纤维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3后,新分蘖竹株秆高、节间长和叶片数量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20、40和60 mg/L GA3处理实生苗新分蘖竹株秆高分别比对照(0 mg/L)增长0.56、1.19和1.21倍,平均节长度增加0.49、1.05和1.10倍,叶片数量增加35.61%、48.35%和38.68%; 新分蘖竹株数量、单株节数和地径在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伴随秆形变化,新分蘖竹株竹材纤维质量也有所改变。20、40和60 mg/L GA3处理,明显增加了新分蘖竹株竹材纤维细胞长度,分别比对照增加13.17%、20.68%和21.46%; 但各处理对竹材纤维细胞的宽度作用不显著,从而使得处理后竹株竹材纤维的长宽比增加,有利于竹材纤维质量提升。另外发现,不同浓度GA3处理对竹材纤维细胞的壁厚、腔径和纤维组织比量的影响不显著。分析认为,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改善毛竹实生苗新分蘖竹株的竹材纤维质量,但对提高竹材纤维产量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心狭叶方竹秆形特性及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的秆形结构研究对竹林资源产量测算和秆材的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实心狭叶方竹的秆形特性及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实心狭叶方竹平均秆高为116.9cm,最高可达257.0cm;地径一般在1cm以下,平均为0.495cm,最大可达1.58cm;节间长一般为5—18cm,平均为11.1cm,最长达20.2cm;枝下高一般小于70cm,平均为44.1cm.竹秆的地径与秆高、枝下高、竹秆重量、节间数等特征的相关性极为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0.971,0.921,0.886,三次方程最能反映地径与秆高、枝下高、秆重、节间数等特征的相关性,不同于其他竹种的研究结果.节间长度在竹秆中随着秆轴的升高表现出逐渐升高→基本稳定→逐渐下降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竹子其秆形各因子之间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其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卧龙五一棚大熊猫生态研究区85个产量样方中,冷箭竹单株茎高、基径、湿重和干重等数据,建立了冷箭竹单株湿重的经验公式和湿重与干重的折算公式,为研究冷箭竹地上部分的生物生产量和种群动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麦的个体发育与基本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随着基本苗的增加 ,小麦株高呈线性增加 ;单株的次生根数、分蘖数、结实小穗数和子粒重呈指数函数减少 ;单株成穗数、穗粒重呈幂函数减少 ;穗粒数呈倒数函数减少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省铜仁地区63块杨树固定标准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I-69杨(Populus deltoids Bartr.cv.‘Lux’)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大,I-69杨的胸径、树高和蓄积均减小,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到阴坡,其胸径、树高和蓄积依次减小,且在阳坡、阴坡间差异显著;I-69杨上坡和下坡地生长状况差异也显著,下坡的生长状况好于上坡。与生长最差的荒地相比,退耕地上的杨树生长最好。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I-69杨胸径、树高、蓄积均增大,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杨树胸径、树高和蓄积均减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揭示毛竹竹秆秆柄形态学与解剖学特征。方法 利用形态统计学、滑走切片与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秆柄形态与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毛竹成熟笋秆柄长约3.22 cm, 基部、中部与上部直径分别约为1.2、1.4与1.9 cm,平均具有约14个芽鳞片。解剖学分析显示,毛竹秆柄为实心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分布有表皮、下皮、皮层、维管组织与基本组织。其中,下皮约7层细胞,皮层约25层细胞,秆柄横切面维管束分布数量约672个。毛竹竹秆秆柄维管束从形态上可分为6种类型,以仅具有单个后生导管的纤维帽闭合式维管束为主,其形态显著不同于毛竹竹秆与竹鞭节间典型的开放式维管束。同时薄壁细胞纵向排列不规则,且无明显的长、短细胞之分。纵切显示,秆柄木质化程度、维管束密度均为底部最高,中部次之,上部最低。对不同初生增粗生长期笋芽秆柄形态与解剖学观察发现,发育后期笋芽秆柄芽鳞片数、长度与直径均与成熟笋秆柄接近;同时发育前期笋芽秆柄已具有与成熟笋秆柄相同的芽鳞片数;但秆柄长度变化从小到大依次为发育前期笋芽<发育中期笋芽<发育后期笋芽。结论 毛竹竹秆秆柄解剖学结构显著不同于竹秆;秆柄基本结构在笋芽的发育前期已分化完成;发育前期至发育后期笋芽秆柄具有一个明显的伸长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林上层木生物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了生态因了对云南松林上层木生物量的作用强度.共选择生态因子九个、即上类,土层厚度,坡向,坡位,坡形,海拔,林龄、林分密度和平均树高.结果表明,影响云南松树生物量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林龄,林分密度、坡位、坡向和平均树高.但生物因子的作用比生境因子更强烈.  相似文献   

19.
毛竹秆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 同一物种的各个器官之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是物种遗传特性的表现,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本文主要阐明毛竹秆形(包括直径、高度、壁厚、重量等)结构特点,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从而,为研究毛竹林产量和编制竹材用表提供依据。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原产我国,自然分布在北纬23°—33°、东径104°—122°、海拔1200米以下的一些地区,年平均气温12°—22℃,年降水量800—2200mm。1958至1980年期间,我们调查和收集了十三个竹区资料,其中我国原产区十二个,日本引种区一个,共计标准地224块,标准竹276l株(表1)。根据这些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竹子营养叶与秆箨之间的关系,揭示竹子不同功能叶器官的结构差异,为竹类植物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信息。【方法】以6种竹子即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慈竹(Bambusa emeiensis)、绵竹(Lingnania intermedia)、香竹(Chimonocalamus delicatus)、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和美竹(Phyllostachys mannii)的营养叶、秆箨和叶枝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的显微结构,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竹子营养叶解剖结构具有指状臂细胞或梅花状细胞的分化,并且具有薄壁维管鞘细胞;秆上部的箨片形态更接近于叶片,而下部的箨片具有较厚的角质层,无叶肉细胞的分化,与叶片形态差异明显。竹子营养叶的叶片、叶柄、叶鞘和叶枝维管束韧皮部的面积占比均高于木质部,与秆箨(笋箨)有显著差异。秆箨(笋箨)的箨鞘与箨片维管束木质部面积占比更高,虽然秆上部箨片形状和大小都与叶片接近,但与叶片相比,其维管束木质部面积占比更高。叶鞘和箨鞘的解剖结构与叶片和箨片的有区别,与叶柄的结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