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计算智能的方法,即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和集成神经网络来预测小RNA。从小RNA前体序列中提取36维特征用于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分别对阳性和阴性小RNA数据集进行测试,预测平均精度达到90%以上,并且通过集成神经网络的方法取得了更高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集成神经网络建模进行小RNA的预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维模型的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三维模型识别方法。将点云数据通过占用网格规范化计算转化为二值3D体素矩阵,通过附加正则化项的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提取体素矩阵的特征,再通过共享权重的旋转增强对训练集进行数据增广并以此对模型标签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公开数据集ModelNet40及悉尼城市模型数据集上的识别精度均达到85%左右。与基于同类机器学习的三维模型识别算法相比,在相同训练数据集上该方法网络训练时间短,在相同测试数据集上模型识别准确率高,检索速度快。提出的体素占用网格模型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实现三维点云模型数据集及规范化体素模型数据集的识别和分类工作。  相似文献   

3.
传统梯度类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模型在面对高维度、大规模负荷数据集时,存在模型构建复杂、训练时间长等问题.为提高负荷曲线预测模型训练的时效性和预测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配置网络的短时电力负荷曲线预测方法.首先针对弱局部负荷波动对预测模型的影响,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负荷时序平滑进行处理,将时序滤波处理后的负荷序列、节假日、气象等数据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发挥随机配置网络模型的随机增量学习优势,完成负荷曲线预测模型的训练.利用某电厂采集的短时负荷数据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随机配置网络预测模型相较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模型训练的时间效率方面更具优势,预测的效果基本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接近.  相似文献   

4.
RNA二级结构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利用经典的随机上下文无关文法(SCFG)等模型对RNA(R ibonucle ic ac id)二级结构进行预测时,存在计算复杂性问题,该文给出了RNA二级结构的“新二级结构单元标签”(N SSEL)表示,相应提出了一种新的RNA二级结构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这种二级结构的N SSEL表示格式很容易转换成常用的CT格式。基于tRNA数据集的实验表明,在完全相同的训练与测试数据集下,该方法,较之性能最好的B JK与BK 2等SCFG模型,其预测精度与相关系数都有所提高,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由于神经网络启发式方法不存在计算时间复杂性问题,因此可望将此法用于预测SCFG等算法难以处理的大于1 000个碱基的长RNA序列的折叠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地形识别算法,主要建立在人工提取特征和训练分类器的前提上,其通用能力有限且准确度不高,或者需要大量的数据集训练基础,这种方法训练的网络模型参数较大且预测耗时较长,不利于移植到移动端。因此,运用迁移学习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迁移网络的地形识别算法。采用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MobileNetV3,在爬虫获取和自建适量数据集基础上,对神经网络进行迁移学习。首先,采用图像分类数据集ImageNet上的预训练成果,根据预训练模型权重对MobileNetV3网络进行初始化,实现对模型大规模共享参数的迁移;然后,通过在自建数据集GXU-Terrain6上进行新的训练,微调模型参数,进而得到新的分类模型;最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地形类别进行预测,从而完成识别任务。提出算法在GXU-Terrain6测试集上取得了93.00%的平均预测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迁移的地形识别算法运用较少数据,可获得较高的识别准确率,网络实时性好,适合向移动端移植。  相似文献   

6.
预测和补偿预行程误差,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在线检测系统中测量的精确度,基于这一原理,提出基于BP与正则化RBF神经网络的一种新的检测误差预测的方法,同时基于BP和正则化RBF神经网络,建立了一个能够在线检测系统并且预行程误差的模型,利用相关的实验数据,将已经训练好的网络运用到实际中,对加工零件的误差进行预测与补偿.  相似文献   

7.
手写数字识别中组合式神经网络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聚类技术和遗传算法相结合, 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传播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集成方法应用于手写数字识别问题. 先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对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 得到两类特征数据集, 再利用Bagging方法分别为这两类特征数据集训练简单的BP神经网络, 然后采用相似度传播算法对这些BP神经网络进行聚类, 找到作为类簇中心的网络(中心网络), 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对所有中心网络的权值进行训练, 将中心网络进行加权线性集成作为最终分类器. 在标准手写数字数据集MNIST上进行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的识别率优于单个神经网络的识别率, 并兼顾了分类效率.  相似文献   

8.
全连接神经网络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才能训练好一个分类网络,往往现实中没有提供大量的数据供给网络训练。针对全连接神经网络缺少数据训练会使网络分类效果不佳这个问题,研究粒计算理论,从不同角度增广数据并进行粒化,提出一种全连接粒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首先,该网络对所有样本进行单特征参照样本相似度粒化,形成参照样本粒子。同时引入邻域判别函数进行邻域粒化,形成邻域粒子。一个样本上的多个特征粒子构成一个粒向量,将构造的粒向量输入到该网络进行分类,进而提出了全连接粒神经网络。在多个UCI数据集上实验,用全连接粒神经网络和不同的分类算法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全连接粒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了围岩变形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围岩变形的实测数据对网络进行了训练,以此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对围岩变形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为预测围岩变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气象条件会影响太阳辐照度的有效利用,这制约了太阳能的应用和发展.为了基于不同站点不同采样时刻的气象属性预测中尺度站的太阳能辐照度,依据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的框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幵用于太阳能辐照度预测.为了缓解新型网络由超参数选取不当导致预测性能差的问题,利用融合算法对新型网络的超参数进行优化.为了提高融合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引入帐篷映射对粒子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进行混沌初始化.首先,导入训练集更新新型卷积神经网络框架,训练结束后导入验证集检验当前模型参数下新型卷积框架的性能.其次,混沌融合算法依据新型卷积神经框架在验证集上的预测性能更新模型的超参数.对更新模型的超参数多次检验,直至最优的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上的性能趋于收敛.最后,辒出模型的最优超参数,建立太阳能辐照度预测模型.基于气象实测数据建立太阳能辐照度预测实验,引入其他两种预测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研究,幵尽可能复现了Eustaquio and Titericz团队的预测方法(GBRT)作为太阳能辐照度预测性能的评估基准.实验数据表明:混沌融合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新型卷积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所提出预测方法的全年太阳能辐照度的均方误差较GBRT降低25.9%,绝对平均误差较GBRT降低了10.7%;全年太阳能辐照度平均误差率降低了18.4%,误差率小于0.1的样本量增加了21.1%.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光场成像的火焰三维温度场快速重建算法.该算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火焰光场图像进行深层特征提取,建立了光场图像与三维温度场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火焰三维温度场的快速重建;利用视在光线法构建了火焰光场图像和三维温度场数据集,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测试集对训练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评价,并将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与传统非负最小二乘(NNLS)算法的重建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 表明,基于深度学习和光场成像的火焰三维温度场重建算法可准确重建火焰温度场,同时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火焰的网格划分为10×8×15,NNLS算法的重建时间为4759 s,深度学习算法的重建时间为830 μs),平均相对误差为0.14%,且对于图像噪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数据来自吉林大学第二医院193位病人的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对咽喉反流疾病进行预测.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相关性检验,再将数据按7:3拆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两种方法对咽喉反流疾病进行预测.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9.39%,神经网络早停止法训练出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最高为98.61%.因此,Logistic回归模型对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预测更加准确,为咽喉反流疾病的高效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反演和解释领域显示出许多优势。以往的研究表明,深度学习与地震反演相结合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效。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有可能得到更高分辨率的结果,这对油藏开发至关重要。通过设计地质模型进行采样以获取不同大小数据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研究了不同训练数据集的地震反演应用效果,实验表明,该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在一定范围内随训练集的增加而增加,得到了对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的关键数据集大小占全数据集的比例。此外,通过对地震数据加入不同比例的噪声并对CNN进行训练,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CNN具有良好的抗噪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卷积神经网络凭借局部相关和权值共享等优良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领域,成为最受欢迎的神经网络架构之一.然而,对于基因组、语音和金融等非图像形式的数据,传统的卷积网络可能无法完全适用.为了摆脱这一困境,科研人员不断尝试研发诸如循环神经网络以及注意力机制网络等可用于解析非图像数据的网络结构,拓展神经网络的应用范围.新型网络架构的研发无疑是困难且耗费巨大的,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提出一种适用于卷积网络结构的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处理源数据,将其转换为特定的一维特征向量或二维图像矩阵,接着送入自定义卷积结构中观察其算法表现.实验采用UCI和Kaggle平台上的经典数据集进行测试并使用了SVM、决策树、随机森林等传统机器学习模型来对比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RNA二级结构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神经网络预测RNA二级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进化算法优化了神经网络结构和权值,改善了传统BP人工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一个最优结构和权值的神经网络,利用该网络去预测不带伪结的RNA二级结构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敏感性和相关系数都有所提升,证明了该改进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图像分类算法常被搭载在无人机系统中,以剔除无人机巡线过程中采集到的大量无用数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无用图像及有用图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输电线路智能图像筛选方法。收集无人机巡检捕捉到的航拍图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输电线路航拍数据集,基于ResNet优化并利用航拍图像数据集训练该网络,经过多次迭代训练保留最优权重,通过加载最优权重的神经网络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精确度达到99.00%。  相似文献   

17.
客运量分析预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针对传统分析预测方法的不足,采用BP神经网络对客运量进行分析及预测,通过对1990—2002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数据与客运量数据的处理,建立了客运量的神经网络预测分析模型,借助MATLAB7.0软件,进行网络学习与训练仿真实验,与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用BP神经网络对客运量的分析预测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光面爆破效果BP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基于Matlab工具箱建立了预测光面爆破效果神经网络模型,从岩石力学性质,周边爆破参数两个方面对光面爆破效果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了加快神经网络模型的收敛速度。增强其跳出局部极小点的能力,采用了附加动量法和自适应学习速率结合的方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利用该模型对光爆效果进行了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灾难场景图像进行快速分析和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和残差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odule)相结合的图像分类模型.首先,对灾难场景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在相同类型的条件下将其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提取训练集的图像特征.使用训练集图片的特征进行训练,并且在测试集图片上实现分类测试.选取DenseNet、Xception和MobileNetV2三种模型,以灾难场景数据集(Disaster_Data_Scenes)为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Xception和MobileNetV2网络在灾难场景数据集上进行的图像分类实验测试,比原网络精度分别提升了4.56%和3.04%.其中改进的DenseNet网络比原网络模型精度分别提升9.13%、17.88%和10.27%.可见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精度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常用方法在解决负荷预测问题时,结果往往难以达到工程要求精度的现状,利用过程神经网络输入为时间函数以及预测精度高的特点,建立了基于过程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给出了模型的结构,基于函数正交基展开的离散数据拟合方法以及模型的学习算法.针对东北某地区电网的日负荷数据,进行了模型训练和负荷预测正确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负荷的预测准确率高,优于BP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