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控制血糖、血脂及降血压等方法预防DN发生与发展,由于DN病因复杂,目前的治疗方法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亟需新的干预手段或治疗方法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动物模型在剖析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检验新疗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理想的动物模型能够探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并能确定药物靶点和检测新的治疗策略。然而,目前DN研究领域尚缺乏能够真实模拟人类DN主要特征的动物模型。本文讨论了当前DN动物模型的进展、局限性以及改进方式,以期未来能复制出与人类DN主要临床和分子表型相似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李雅请 《甘肃科技》2006,22(12):202-202,22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指糖尿病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与死亡的重要原因。如何延缓或阻止DN的肾脏损害是目前治疗的难点。本文报道甘肃中医学院2001年1月至2005年4月住院收治的33例DN,以期提醒临床医生早期防治DN。  相似文献   

3.
纤维蛋白肽A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纤维蛋白肽A(FPA)的变化,探讨FPA的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DN)30例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患者(DM)3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患者尿液FPA值,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DN组与DM组、DN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FPA水平测定中,DN组为(55.839±16.623)mg/gCr,经统计学处理,DN组与其他2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 FPA指标检测变化非常明显,是凝血因子活化指标,能敏感的直接反映凝血过程中凝血与纤溶阶段的活化,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Ⅱ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肾病肾脏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与非糖尿病肾病脏病变(NDRD)的临床特点,对30例行肾活检明确诊断为NDRD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肾功能及眼底病变与68例DN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0例NDRD患者中IgA肾病最常见10例(33.3%),其次为膜性肾病(MN)(8例),高血压性肾损害(5例),间质性肾炎(4例),微小病变,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各1例)。临床上症状则视网膜病变明显增多。由此可见约有1/3Ⅱ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患者为NDRD;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尿蛋白时否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鉴别NDRD的重要指标;有时单靠临床指标很难区分两者,并难于明了NDRD的具体类型,在这种情况下肾活检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分析腹膜透析对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治疗效果。观察对象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20例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56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64例为实验组,腹膜透析时间为两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经过腹膜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治疗结果差别较大,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腹膜炎的概率较大。腹膜透析对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和腹膜炎的机率明显大于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6.
对已发表的当归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其治疗DN的临床疗效及优势。计算机检索2006-2016年CBM、CNKI、万方和VIP数据库,同时人工辅助,收集当归中药复方联合西药对比单用西药或当归中药复方对比单用西药治疗DN的随机对照实验和半随机对照实验文章,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33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当归中药复方在治疗DN过程中,对DN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有不用程度的改善,治疗期间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当归中药复方治疗DN有一定的疗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ACE基因第16内含子多态性与糖尿病及合并肾病的相关性.利用PCR技术检测内蒙古地区86例汉族对照组、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c mellitus,T2DM)不伴有肾病患者(nephropathies,DN-)和T2DM合并肾病患者(DN+)的ACE基因第16内含子是否存在插入、缺失(I/D)多态性.结果表明.对照组与DN-组比较,I/D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DN+组比较,I/D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有统计学意义;DN+组的ACE基因DD型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D显著大于对照组和D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内蒙古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D等位基因的出现使DN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与Ⅱ基因型相比,基因型为ID、DD的DM患者并发DN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N)肾病的研究中,Mogensen等的糖尿病肾病(DN)五期分类建议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该分类有许多病理与病生基础,与临床结合比较密切,为早期诊断DN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不同时期红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1例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M2组),大量白蛋白尿组(DM3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27±10.89岁.将对照组及实验组抽血做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DN各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0).说明DN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下降,控制血糖、维持Na+-K+-ATP酶活性对改善DN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正军  刘国安 《甘肃科技》2005,21(6):143-145
糖尿病肾脏病变(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其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和多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其中,相关性较为肯定的遗传基因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基因、醛糖还原酶基因、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载脂蛋白E基因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等等。本文就DN相关基因作一综述,从基因水平探索DN的发病机理,为DN的早期诊断、控制病情、以及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拮抗剂 (ATla)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 (DN)伴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方法 观察两组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 ,比较联合应用氯沙坦和ACEI(治疗组 )与单独使用大剂量ACEI(对照组 )在降低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 (UAE)、影响糖代谢和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治疗 8周后两组尿蛋白、UAE、血压均明显下降 ,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副作用出现率低 (P <0 .0 5 ) ,控制血糖所需的胰岛素剂量、血肌酐等变化和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结论 ATla和ACEI是治疗DN的有效药物 ,联合应用更有利于保护肾脏 ,可能是临床治疗方案的一种选择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以及降低脂蛋白(a)水平在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中的意义.方法:(1)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结果将13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DM组(56例)和早期DN组76例,比较上述两组和正常对照组(56例)的脂蛋白(a)水平;(2)将7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子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检测脂蛋白(a)、FBG、UAER和血肌酐,分析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早期DN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1)单纯DM组脂蛋白(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DN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DM组(P<0.01),脂蛋白(a)水平与UAER呈直线正相关(P<0.01).(2)治疗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脂蛋白(a)水平的下降,UAER和血肌酐亦同步下降.结论:血清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DN进展有关,降低血清脂蛋白(a)水平能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的尿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转铁蛋白(TRF)、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对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依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和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检查结果,将早期糖尿病肾病(DN)微量蛋白尿组患者40例(30 mg/24 h≤UAER≤300 mg/24 h)作为观察组A组,临床蛋白尿组患者40例(UAER300 mg/24 h)作为观察组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TRF,Cys-C,RBP和Hcy水平.结果 1)TRF,Cys-C,RBP和Hcy在A,B组中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RF,Cys-C,RBP和Hcy在B组中明显升高,与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F,Cys-C,RBP和Hcy联合检测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不同时期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 dedismutase,SOD)进行检测,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1例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M2组);大量白蛋白尿组(DM3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及实验组抽血做血清NO、SOD检测。结果显示:DM1、DM2组血清NO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均为P=0.000),DM3组较对照组降低(P=0.024),DM1、DM2组较DM3组血清NO水平增高(均为P=0.000);DN各组血清总SOD均较对照组降低,但以DM2、DM3组降低显著(均为P=0.000);NO与SOD正相关(r=0.607,P=0.000)。表明,1)NO在DN早期增高,晚期降低。在DN早期减少NO合成,晚期增加NO合成,对减缓DN进展有重要意义。2)血清总SOD在DN是降低的,抗氧化治疗可能在DN防治中占重要地位。3)DN患者血清NO与总SOD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白蛋白尿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早期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5例。2组疗程均为8周。对照组,口服氯沙坦片50m g/d,4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氯沙坦钾片50mg,1次/d)加舒洛地特给予600LSU,qd,iv,1次/d,连续2周后,改为舒洛地特片200 mg/d使用6周(共8周)。结果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结论舒洛地特能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6.
张军 《甘肃科技》2009,25(2):149-150
探讨ACEI药物对无高血压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白蛋白的影响;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CEI干预组及对照组,进行3年临床观察;ACEI干预组患者尿微白蛋白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改善;ACEI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DM)是在遗传、自身免疫、环境因素作用下,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糖尿病肾病(DN)是DM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DM主要死因之一,因此,有效防治DN的发生和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需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分析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随机选择 2型糖尿病 2 16例 ,分析患病年龄及病程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其次为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 (DN)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与糖尿病并发症呈正相关。结论 :血糖、血压的不良控制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患者保持接近正常范围的血糖水平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临床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胰激肽原酶+依那普利)和对照组(依那普利)。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月24h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UAER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BUN、Scr、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及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减少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降低血粘度,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中,糖尿病肾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统计,糖尿病肾病约占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总数的13.5%[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终末期肾病接受透析的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比例在逐年递增。目前血液透析仍是糖尿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