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k介子衰变反应的分析,认为k介子只有2π衰变和3π衰变两种.3π衰变平均寿命长,2π衰变平均寿命短.kn~0介子的2π衰变,实际上是漏掉一个π~0介子的3π衰变,kn~0介子的2π衰变可能并不破坏Cp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一种新的探测短寿命核衰变的技术一束流脉冲调制,它可用于探测寿命超至微秒的奇异核衰变,利用此方法我们得到了^69Kr衰变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3.
原子核β衰变寿命是原子核的重要性质之一,对核物理、核天体物理以及粒子物理的研究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相对论准粒子无规相位近似(QRPA)对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研究β衰变寿命的重要性以及计算β衰变寿命的理论模型,随后给出了计算β衰变寿命的Fermi理论.然后,详细介绍了相对论QRPA研究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最新进展,特别关注于同位旋标量道粒子-粒子剩余相互作用对研究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影响,并介绍了相对论QRPA预言的β衰变寿命对快中子俘获过程丰度分布的影响.最后给出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设计和研制了一种简便的宇宙线μ子寿命测量的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大面积闪烁体探测器,利用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 program mable gatearray,FPGA),并通过电子学脉冲计数法,实现对宇宙线μ子的衰变寿命测量.测量结果与文献中给出μ子寿命精确值比较,误差小于3.5%.该实验原理及测量方法简单,测量条件要求不高,可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相关实验方法也可应用到其他一些粒子寿命及时间测量的实验中.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SLAC国家实验室PEP-II上的Ba Bar探测器记录的全部大量干净的e+e-对撞事例,寻找一些暗物质理论模型提出的一种具有质量、衰变到e+e-或μ+μ-对的类光子粒子,并寻找很多新物理模型中预言的衰变到带相反电荷的费米子对的长寿命粒子.我们没有观测到信号,因此我们在90%的置信度下给出了几种产生率和一些新物理模型参数的上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远离稳定线原子核β-衰变寿命与母核核子数之间的指数规律和理论计算公式,具体对Z=40~43同位素链上原子核的β-衰变寿命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宏观微观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也与其他模型符合较好.此外还对这些同位素链上原子核的未知β-衰变寿命进行了理论预言.  相似文献   

7.
 系统分析了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实验数据,发现在各同位素链上,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的β-衰变寿命与母核的质子和中子数之间存在着指数规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一套四参数理论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较好.此外,利用该公式对一些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β-衰变寿命作了理论预言.  相似文献   

8.
对研究标准模型电弱相互作用和可能的新物理影响,K介子稀有衰变KL→μ+μ-是一个重要的衰变道.根据标准模型理论计算,衰变分枝比可以写为:  相似文献   

9.
超重元素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对于超重核实验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超重核素β-衰变寿命是了解超重核素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利用我们提出的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指数规律理论计算公式,对超重区原子核Z=113-116同位素链上β-衰变寿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和讨论。计算结果与当前普遍采用的宏观-微观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指数计算公式对超重附近原子核寿命的计算结果与宏观-微观模型的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超铀元素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对于超重核实验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指数规律和理论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对超铀区原子核β-衰变寿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和讨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宏观-微观模型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指数计算公式对超铀附近原子核寿命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也与宏观-微观的结果符合较好.对这些同位素链上原子核的未知β-衰变寿命的进行了理论预言,可为将来的实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B介子纯轻衰变Bc→lv(l=e,μ)过程由于螺旋度压低导致衰变分支比很小,以致于实验上无法观测到.但人们在新物理模型:双Higgs模型下分析纯轻过程发现该过程对新物理很敏感,我们分别在标准模型和双Higgs模型下对B介子的辐射衰变Bc^-→τ^-^-vτγ进行了研究,发现辐射衰变受新物理影响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从分析“放射性衰变过程”的随机出发,证明了“衰变过程”属于“时齐泊松过程”的范畴,因此可用“时齐泊松过程”的费勒(Feller)方程及方程的解去描述“衰变过程”,从而得:用“初始时刻”未衰变的原子数N0以及“末时刻”尚存的原子数N来表过的“衰变流”概率分布函数Pk(t)的表达式;同时讲座了“衰以强度”λ的物理意义,使我们对“放射性衰变过程”的统计特性及统计规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更有效的防止放射性污染以及更好的利用放射性变变为从类造神速,提供资源和理论根据。本可作为数学物理教师、科技工作、理工科技大学及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13.
集对分析中联系数的运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联系数形式为μ=a bi cj,a,b,c∈R,i∈[-1,1]j=-1或μ=a bi,μ=a cj,μ=bi cj,是普通数的概念的推广,在解决不确定性问题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定义了两个联系数相等的概念,给出了各种形式的联系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及其运算规则。以加法为例,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k=1^n μk=∑i=1^nak ∑k=1^nbki ∑k=1^nckj,∑k=1∞μk=limn→∞∑k=1^nμk=limn→∞∑k=1^nak limn→∞∑k=1^nbkj limn→∞∑k=1^nckj和同时对这些运算给出了简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一类独立非负随机变量列部分和乘积的渐进结构,在一定条件下给出了一个中心极限定理。假设X1,X2…,Xa,…为二阶矩存在的非负独立随机变量列,证明收敛性[^nПk=1(Sk/μk)^1/γk]^1/√Tnd→e√2N成立,其中N是标准正态随机变量,Sk=^k∑i=1Xi,μk=E(Sk),σk=Var(Sk),γk=σk/μk,且Tn=^n∑k=1k/σk.  相似文献   

15.
由于高放废物中的锕系核素不断发生α衰变,因此锕系核素的处理和处置必须考虑α内辐照效应和新生成的子体影响。对于有长寿命衰变子体的锕系核素固化,其固化体的长期安全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衰变子体的行为。针对241Am,243Cm的α衰变过程中子体的寿命远大于母体的行为,利用级联衰变理论计算了核素含量随衰变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在长达数万年的处置时间内,长寿衰变子体将是固化体的主要成分。锕系核素的锆石结构固化体(AnSiO4)研究表明,锕系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固化体的体积随锕系核素离子半径呈线性变化。计算表明在锕系核素固化体上万年的地址处置过程中,子体导致的241Am和243Cm锆石结构固化体(AnSiO4)的体积将分别增大约4%,5%。子体核素的产生将影响锕系核素固化体的抗辐照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用色散关系来处理∧衰变中强作用的影响,其中忽略了k介子的强作用,对中間态作了确定的近似,結果发現∧超子衰变的分枝比和实驗的偏差,比微扰論的結果还坏。§1。引言盖尔曼和費曼[1]提出了普适的費米型弱作用,成功地解决了β衰变。μ介子(?)变和π介子衰变現象,在这些現象中所遇到的弱作用,只是核子和輕子間的普适費米型弱作用。但是在重子之間是否存在着类似的弱作用,尚須討論。[2],[3]实驗提出了∧及Σ超子衰变上下不对称,所以在衰变的过程中宇称是不守恆的。馬夏克[4]等把普适的費米型弱作用推广到∧超子衰变过程中,发現如果不考虑中間过程中重粒子間的强作用,則这一理論可以解釋∧→π~- P和∧→π° n的分枝此,以及∧衰变中不对称因子等等。应該指出在超子衰变中,不考虑中間过程的强作用是不行的,因为僅是弱作用不能解釋∧超子和∑超子平均寿命的比例[5],也不能解釋Σ衰变中不对称因子[3]。朱洪  相似文献   

17.
对超重核区(Z≥110)中的30个原子核运用文献[1]给出的新参数的Violar-Seaborg公式和文献[2]所给出的三个公式及其参数分别计算α衰变寿命,将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出上述四个计算α衰变寿命公式中最理想的公式是新参数的Violar-Seaborg公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多能级级联过程的衰变规律,把它应用于测量高自旋态平均寿命的脉冲束方法,可以修正以前只计及单能级衰变规律而得到的全部寿命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在多元比例优势混合模型框架下,研究随机环境对n中取k系统寿命的影响,得到了n中取k系统寿命和环境变量之间的正似然比相依性质.利用随机序,研究环境变量对n中取k系统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TC轴子研究     
本文建立了TC轴子的一般模型,给出了TC轴子的质量,衰变寿命和TC轴子与其它粒子的耦合形式。考虑到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的观测事实,可将TC轴子的衰变常数限制在8×10~(11)eV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