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梳理了美日欧重构稀土供应链的行动,分析了重构的动因和可能性,识别了重构对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1)目前,通过重构稀土供应链,美日欧已初步建成了独立于中国的稀土资源供应链体系;(2)重构的理论依据在于保持美日欧在稀土高端应用领域的比较优势,现实依据在于保障美日欧等国稀土产业供应安全,因此重构稀土供应链是美日欧的一项长期战略;(3)在重构稀土供应链的影响下,美日欧陆续恢复对稀土矿的开采,稀土供给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并逐渐走向多元化,中国稀土资源供应优势地位正逐渐降低;(4)根据稀土永磁材料的产量和新能源单车所耗钕铁硼磁材2种方式,预测到2030年稀土需求将达60多万t,而供给仅为35万t,远不及稀土的需求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缺口会越来越大。因此建议:(1)充分利用国内国外2种资源、2个市场,建立多元化稳定的稀土供应格局;加大稀土供应满足市场需求,稳定稀土原材料价格,提高资源掌控力和资源保障力;(2)延伸产业链,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规划稀土重点应用领域,加大稀土高端材料及其应用领域的研发力度,实现技术突破,破解稀土产业“低端锁定”困局;(3)加强稀土产业链、政策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提升中国稀土全产业链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目前全球稀土储量难以满足未来需求,因此寻找和开发潜在的稀土资源迫在眉睫。建立了稀土资源开发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赋予权重,评估了全球稀土资源的分布及开发潜力,得出如下结论:(1)稀土资源开发潜力评估指标体系由矿产资源开发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和政策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构成,其中前者权重大于后者;(2)中国是轻稀土储量最多的国家,丹麦(格陵兰)的重稀土储量十分可观;(3)巴西的Prado矿、南非的Steenkampskraal矿、美国的Pea Ridge矿和俄罗斯的Tomtor矿是全球品位较高的稀土矿;(4)俄罗斯、丹麦(格陵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拥有除中国外最具开发潜力的稀土矿床。面对海外稀土供应潜力的持续提升,中国须加强本国稀土资源的勘查力度,掌握国际稀土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积极谋篇布局,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并抢占产业的科技制高点,努力保证中国稀土资源的供应安全和产业链优势。  相似文献   

3.
 收集美国历年发布关键矿产相关的研究报告、政策文本等资料,梳理了美国关键矿产战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演化特征:(1)战略意图从单纯面向供应安全到以保障安全供应为由满足政治和外交需求;(2)关键性评估方法从关键矿产的静态、定性评估到针对制造业的全产业链动态评估;(3)供应链政策导向从提出“去全球化”到突出“去中国化”;(4)关键性评估对象从关键矿产到与其相关的“卡脖子”技术。美国关键矿产战略呈现出上述演化特征,主要是受到了美国国家安全边界的扩张、“再工业化”资源需求的增长、冷战思维的回归和维护全面实力优势意图的确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中国关键矿产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关键矿产评估体系、推动国内产学研的关键技术协同研发、加强对外关键矿产供应链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稀土生产国稀土环境规制的发展历程,从放射性污染物的安全管理、矿区土地复垦管理、大气污染排放管理和稀土环境税费制度4个方面,对各国环境规制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发现:(1)从2012年开始针对中国稀土产业的环境法规体系逐渐形成,这些法规有效遏制了中国稀土环境污染蔓延和恶化的态势,但也对稀土供应产生了一定影响;(2)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稀土环境规制的起步较早,为稀土企业的生产设置了很高的环境“门槛”,迫使稀土企业及相关下游产业进行国际转移,也成为其恢复稀土生产的重要障碍;(3)为降低环境规制带来的高昂生产成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依托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产能转移、管制规避和渠道转移3种环境污染转移渠道,驱使马来西亚等国承担了巨大的环境成本。因此,应立足国际视角,吸取西方国家在稀土环境管理上的经验和教训,推动建立本国稀土环境治理措施及全球稀土环境治理体系,以减少本国稀土行业环境污染并促成全球稀土产业链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5.
 自2015年开始,中国科幻的发展步入黄金机遇期。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例,研析其在这一时期如何以“国家队”的角色介入并引领中国科幻发展。中国科协有良好的发展科幻的组织优势,对科幻的推动首先从打造“中国科幻大会”,搭建业界交流平台开始。2020年,与北京市全面展开“央地合作”,构建了“一会(中国科幻大会)”“一奖(涵及创作、技术、产业的科幻大奖)”“一园(首钢园)”“一体(科幻产业联合体)”的中国科幻发展模式。从科幻人才培养和科影融合两方面剖析了美国经验的启示。基于我国科幻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中国科幻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钨是工业制造和国防科技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材料和战略资源。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钨生产和出口国,然而其在全球钨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收益及贡献尚未明晰。通过核算1992-2018年中国钨的进出口数量和金额,发现中国在全球钨供应链中扮演了“钨加工厂”的角色,但在全球钨价值链中仍处于从属地位,面临“低值锁定、高端依赖”的风险。具体表现为:(1)在物质流视角下,中国是钨的净出口国且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呈现“两头进,中间出”的特征;(2)在价值流视角下,中国钨的贸易规模与顺差均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贸易单价则呈现“进口高,出口低”的特征;(3)综合物质和价值双重视角,中国钨贸易在总量和结构上均存在不对称性,即净出口量大但贸易顺差小、资源输出以钨中间产品为主但贸易创汇以钨金属制品为主。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提升中国在全球钨价值链中的地位:(1)鼓励进口钨精矿和钨废料等原材料,增强中国对钨原材料的保障能力;(2)上调钨中间产品和低端钨金属制品的出口关税,鼓励钨加工企业向深加工延伸;(3)支持钨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提高中国钨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2000、2010、2017年稀土资源型产品、功能材料和最终产品的国际贸易网络,解析了稀土产业链关键产品的全球贸易流动特征和主要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发现稀土关键产品的贸易网络结构趋向复杂化,而各国的贸易关系、地位及其分工呈现异质性,体现在:(1)网络中存在少数关键国家掌握了绝大多数的贸易关系和贸易量,关键国家的贸易变动可能导致全球性的稀土供应中断;(2)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太平洋沿岸国家在稀土资源型产品和功能材料贸易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丹麦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则始终是最终产品贸易网络的核心国家;(3)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全球稀土产业链的中低端,扮演着资源提供者和中间产品生产基地的角色。因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提升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地位:(1)放宽稀土原材料的进口政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多种来源的稀土矿产资源;(2)提高稀土低端功能材料的出口关税及企业出口资质门槛,引导企业开发和生产中高端功能材料;(3)通过财政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方式鼓励制造企业研发高技术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纯电动乘用车产业发展的3种情景,即1.5℃温控情景、现有政策情景和基准情景,并采用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情景下纯电动乘用车的保有量和需求量,预测了纯电动乘用车产业发展引起的镝、钕和镨3种稀土元素的未来需求量、报废量和潜在回收量。结果显示:(1)在这3种情景下,纯电动乘用车保有量均呈现增长趋势;(2)在现有配额制下,钕、镝和镨的中国年产能为15219、625、4509 t,而未来需求量是5700~25900、1400~6100、600~2600 t,如果不增加产能,镝元素的产能将无法满足纯电动乘用车发展的需求,钕元素的产能仅可以满足纯电动乘用车中短期(2020-2040年)的发展需求,镨元素的产能可以满足未来纯电动乘用车发展的需求;(3)回收纯电动乘用车中的稀土元素可以有效减少稀土原矿的需求量,从而降低稀土资源一次供应量在总需求量中的比例。因此,建议分元素管控稀土元素的供应,提高针对钕、镝元素的指令性生产计划指标,加强从电动乘用车中回收稀土元素的技术研发,建立含稀土的固体废弃物如电动车、风电涡轮机的有效回收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控的理论转型、关键途径以及相应的碳中和管理策略,提出了未来适应“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规划应对的难点和重点,指出为实现“双碳”目标,应建构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双碳”责任区域分工体系、探索从“空中”到“落地”的减排增汇规划理论体系、研究助力碳中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规划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必然趋势。在海洋这片“蓝色沃土”中,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海洋能,“碳达峰、碳中和”将为海洋能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围绕海洋能的发展,《科技导报》专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教授李伟。  相似文献   

11.
尹桦  李琅  谌昀 《江西科学》2012,30(1):113-116
通过分析国内稀土永磁产业的发展历程,归纳了稀土产业发展的3个阶段,并指出该产业未来发展的4个趋势,从而提出加快发展江西省稀土永磁产业的6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力与路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体育“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体育产业政策不断向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体育市场不断扩大、体育企业不断壮大,形成了“政府—政策—产业—市场—企业”五位一体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支撑动力。鉴于此,通过紧扣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围绕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抓住以扩大体育内需、促进城乡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构建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新型体育消费体系,提出“一个”主线、“两个”改革、“三个”重点、“四个”体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强大支撑。为了定量评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基于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核算了大宗物质资源,主要包括水泥、沙子、碎石、砖块、石灰、玻璃、橡胶、木材、塑料、沥青、钢铁、铝和铜等的循环利用潜力,特别对“高耗能、高排放、高产量”的钢铁和水泥行业的碳减排路径和碳中和潜力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宗物质资源的需求量将在2022—2025年达峰后持续减少,2030年后物质资源报废量将逐年增加,并于2060年达到约54.6亿t/a,建筑垃圾的比例高达90%且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 2019—2060年,大宗物质资源需求量的减少导致了碳排放的持续降低,若协同资源高效循环策略,2060年碳排放量将下降至4.3亿t/a,比2018年排放水平低77%。其中,废金属尤其是废钢铁的循环利用碳减排潜力最大,若在2060年将废钢铁的循环利用率提高至90%以上,碳减排量将达到4.4亿t/a,比2018年碳排放量降低90%。相比之下,水泥由于回收处理技术和产品回收价值的限制,仅能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等策略达到碳减排效果。最后,阐述了“十四五”时期作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期和窗口期需要部署的资源循环政策、模式和技术等,为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回收商资金约束的闭环供应链,考虑成员面对需求不确定时表现出不同风险态度,研究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回收决策问题.通过均值-方差法刻画闭环供应链各成员的风险态度,分别给出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的最优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回收率,分析各成员的风险态度、贷款利率和需求不确定性对最优决策以及成员和闭环供应链效用的影响.研究表明:风险中性的回收商对供应链成员均有利,风险中性的零售商和制造商只对自身有利;贷款利率的增加会降低供应链成员的效用;较低的需求不确定性对零售商、回收商和分散决策下的闭环供应链有利.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梳理了全球、国家和地区尺度的150余个稀土元素物质流研究案例,发现已有研究涉及物质流分析的多个侧面,但存在基础数据不完备、量化模型不完善、与行业发展需求尚不适应等问题。因此建议:(1)夯实稀土物质流分析研究数据基础,整合稀土不同元素的资源与环境数据,建设稀土行业的大数据平台;(2)延伸稀土物质流分析的研究边界,将原生与再生两种资源、国内与国外2个市场纳入稀土物质流分析体系,模拟稀土全元素、分部门的中长期发展需求;(3)拓展物质流分析方法在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开展稀土分元素的环境流、贸易流、价值流及供应链风险研究,为稀土产业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6.
稀土是现代工业发展必不可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江西稀土资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其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如何改变江西稀土产业粗犷的发展模式,优化其产业结构,最终实现江西稀土产业的绿色转型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江西稀土产业的资源优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近些年来江西稀土行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江西省稀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国家在推进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针对资源税、行业秩序、标准、供给侧所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稀土产业已经从过去粗放式的资源出口模式转向精细化、中高端制造的模式;从破坏生态坏境的盲目开采模式转变为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只有在稀土资源开发时走环保绿色发展的道路,在稀土应用上贯彻"科技创新、海纳百川"的倡议,在稀土产业中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机制,才能让中国的稀土产业朝着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并具有绿色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