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迁徙与文化的关系瑶族祖先原居中国江汉流域,后逐渐向东南亚诸国迁徙。泰国瑶族从何处迁来,何时迁入以及迁徙的路线,拙作《瑶族迁徙之路》一文中作了较洋细的分析,在此不赘述。泰国瑶族自称勉(mien),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着重以史籍文献中关于瑶族迁徙及分布记载为依据 ,探讨粤西江流域瑶族外迁之成因 ,以为有三大成因 :一是封建官兵的残酷剿杀 ,导致瑶族人口大量流失 ;二是封建官府的“移民实边” ,侵占了瑶民的土地家园 ;三是封建王朝的剿抚兼施 ,导致瑶民逐步向化  相似文献   

3.
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对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流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力。新中国建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广西与东南亚各国、各地区的交往日益频繁,更凸显出广西和东南亚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广西瑶族民居发展变化,分析其变化特点。进而结合泰国瑶族民居建筑的情况进行对比,有利于我们对跨境民族更深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以考古学文化与瑶族《评皇券牒》、历史文献中的瑶族迁徙为依据探析千家峒的生成。据考古学文化与历史背景分析,辨析瑶族最早的千家峒在今天湖南临湘市龙窖山。江永大远千家峒、广西灌阳韭菜岭千家峒说,是世世代代不同人们的研究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对越、老、泰、缅各国的人口分布、支系与称谓、来源和迁徙作了详细的讨论 ,迁徙海外的瑶族主要集中在这四个国家 ,且只有盘瑶和蓝靛瑶等 2个支系 ,他们都来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6.
试论瑶族教育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是我国南方文化教育发展较缓慢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瑶族迁徙频繁,经济文化落后。历代统治阶级视瑶族为“榛狉浑噩”,“梗化性成”之民,不关心瑶族的教育。他们有时在瑶族地区办些学校,是作为武装镇压的副产物,出发点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然而历代统治阶级在瑶族地区办学,有时亦颇注意到瑶族的特点,因而能取得一些效果。另方面瑶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也在努力创造着自己的教育,其中亦有规律可寻。因此,我们研究瑶族教育的历史发展,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考察,不乏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瑶族盘王节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江西等省的瑶族聚居地区,是瑶族人民祭祀始祖盘王的盛大节日。瑶族盘王节,又叫还盘王愿、跳盘王。所谓盘王,是指汉文献中的盘瓠,传说是瑶族的"开山始祖"。盘王节作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众节庆活动,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是各地瑶族民众纪念祖先、增强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评王券牒》是瑶族各支自身保存已久的本族文献,对于研究瑶族的起源、迁徙、生产、生活及与当政者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隋唐以前,雏形形式的《评王券牒》已经可能在某些郡县出现了,隋代被中央政府正式承认,唐宋时又多次重申,特别是南宋理宗时及其以后已成为对瑶族怀柔羁縻政策的主要部分之一,敕下颁榜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介绍世界瑶族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文山州)瑶族的基本情况,回顾和认清世界瑶族研究和文山州瑶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认为文山州瑶族研究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展望未来,是颇有希望的,但同时,文山州瑶族研究也还存在着机构不健全、人员匮乏、资金短缺等诸多比较大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克服和解决,那么,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桂林瑶族与来宾瑶族成人的体成分,在广西省桂林市和来宾市分别测量了537例(男性259例,女性278例)瑶族成人和658例(男性275例,女性383例)瑶族成人的19项体成分指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桂林瑶族男性和来宾瑶族男性的身体脂肪分布特点相似,躯干脂肪率高于四肢脂肪率,桂林瑶族女性和来宾瑶族女性的身体脂肪分布特点也相似,体脂率较高,脂肪多分布于四肢.(2)2个族群男性的体脂率、四肢及躯干脂肪率均低于女性,总能量代谢、水分率、内脏脂肪等级均高于女性,男性脂肪多聚积在内脏,而女性四肢脂肪分布丰富;桂林瑶族男性除下肢肌肉量高于女性外,其他部位肌肉量和总肌肉量与女性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来宾瑶族男性各部位肌肉量和总肌肉量均高于女性.(3)随着年龄增长,桂林和来宾瑶族的总能量代谢、总肌肉量和推定骨量均呈下降趋势,内脏脂肪等级和体脂率均呈上升趋势.(4)桂林瑶族的内脏脂肪等级、体脂率、BMI和四肢脂肪率均低于来宾瑶族,2个族群大多数部位肌肉量均接近.  相似文献   

11.
云南文山州的马关县、麻栗坡县、富宁县,是中国和越南两国人民长期互相交往的通道之一,也是中南半岛上民族迁徙的走廊之一,边境线上居住着苗族、壮族、彝族、瑶族等跨境民族。文章通过这条长期的中越通道,揭示中国云南文山壮族与越南岱侬族的跨境历史、跨境关系表现及跨境特征,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同仁参与讨论,从而为构建一种良好的跨境关系,为边疆的繁荣与和谐尽心尽力。  相似文献   

12.
梅山教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最具有影响的民族宗教。它经历了原始部落宗教、民族宗教和跨民族性宗教三个阶段。作为一种民族宗教,它正式创立于唐末五代,而作为一种跨民族性宗教即完成于元末明初。梅山教是由瑶族所创立,由我国西南众多少数民族共同信仰的一种独立的民族宗教,并不是道教的一个流派。瑶族老人尤其是梅山师公死后,其亡灵都要回归梅山就是梅山教作为独立的民族宗教的最主要证据。但由于两宋以后,随着族群的迁徙与文化的融合,道教凭借着政权的力量进入梅山文化地区,一部分汉族道教移民转而改信梅山教,并进而将道教的神祗和道教的教理教义植入梅山教之中,从而使梅山教具有了浓重的道教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瑶族仪式画绘制的神仙并不是瑶族崇拜的所有神仙,但是仪式画却生动地勾画出一幅瑶族的神仙体系表。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瑶族仪式画有仪式象征的功能,是人们对神灵寄托的期望。仪式之上对仪式画的参拜也是瑶人追求自身利益和消除困惑的行为。在瑶族的仪式实践当中,仪式画上的神仙体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在实际的仪式运用中它具有联络村民和规范村民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背景及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娱神、娱人的舞蹈形式。其舞蹈动作与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息息相关,与瑶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民族精神紧密相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长鼓舞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蓝靛瑶的日常社会中,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通常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为之举行相应的礼式,如诞生礼、翁花礼仪、要斗礼仪、度师礼仪等,以示祝福。通过对各种礼仪的过程及所用祭品的展现,反映出在蓝靛瑶族的深层观念中,“花”是人的生命的象征;“斗”是生命最重要的滋养物;女子在人的生命的“养”中,具有比男子更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祝尧所论赋体文学咏物之“法”不仅仅是比兴,更确切地说专指自喻——被祝尧奉为咏物赋之典范的作品皆为自喻赋,祝尧在张华《鹪鹩赋》题解中亦明确地指出所咏之物与“我”的比喻关系。祝尧推举自喻赋有三方面原因:比喻赋“以情为本”而较一般咏物赋更富情韵,取喻“切至”,“体物”多有“不粘不脱”之妙。  相似文献   

17.
瑶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朵鲜艳的奇葩。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在生活中"以歌养心"。根植于日常生活中的瑶族民歌蕴含着瑶族人独特的礼仪文化,这些礼仪文化影响、规范着瑶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和人际交往,体现了瑶族人民美好的人生理想,也反映了瑶族社会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